讓你一生受用的八個道理

讓你一生受用的八個道理

絕不要讓你的目標暗中“膨脹”

規則,不是束縛,是為了保證效果。如果規則能為成功護航,就沒必要去打破,而該遵守。絕不要讓你的目標暗中“膨脹”。執行微習慣策略時,最“忌諱”的作弊方式就是暗中膨脹目標,對自己的期待值過高。

前幾天我和一個喜歡寫作的朋友定了個日常打卡任務,每天相互督促,寫500字,看書半小時。說是這麼說的,但實際上我的“野心”可不止500字,我命令自己至少寫出1000字,那天遇上點頭疼腦熱,100字都沒力氣寫,卻又惦記著1000字休息不好,寫吧沒力氣,不寫又氣自己辦不到,怎麼著都不得勁。後來我明白,不合現實的野心無益,貪多嚼不爛。

同樣的道理,假如你為自己制定了一個微習慣計劃,計劃表上寫得是每天兩個俯臥撐,卻偷偷在心裡要求自己完成二十個,這也是在“野心”過大,目標膨脹。對自己抱有高期待不是壞事,問題在於你每提高一點要求,就需要更多意志力才能達到要求。萬一辦不到呢?受挫的是自己。我們要確保成功,而不是聽失敗或者成功控制你。期待值低一點,你就會希望多完成一些。一旦你意識到開始的時候渾身是勁,就會有動力堅持到底。

滿意每一個步驟

李小龍有一句名言,“要滿意,但是別滿足。”對小進步滿意和標準低並不是一回事。微習慣策略設定的微目標是大夢想的縮小版,它並不是要你止步於每天的微目標,而是要你相信每一小步積累起來就是量變轉變為為質變的生活哲理。感覺夢想遙不可及時,就從試著邁出一小步開始。今天跑了100米、寫了100字、學會了一句外語,都是進步,都是在用行動縮短和成功之間的距離。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經常回報自己,尤其在完成微習慣之後

經常回報自己,尤其在完成微習慣之後當你完成一個微習慣後,別忘記回報自己,不管是用美食、出去痛快玩一天還是誇自己有多了不起,這些回報會激勵你再次執行微習慣,最終建立一個正反饋循環。

保持頭腦清醒

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你需要維持冷靜的思維模式,並且信任你選擇的策略。有時候,重複一種行為你會感到無聊,花時間學習和去酒吧作樂相比,似乎是後者更有趣,你要放棄嗎?勝利者和失敗者的區別就在於當事情變得單調而無聊時,失敗者會放棄。冷靜的頭腦是建立習慣的最佳思維模式。在形成習慣的過程中,不要因為情緒高漲而隨意調高目標,也不要因為情緒低落而讓行動掉隊。冷靜且堅持,是個人成長計劃能成功的關鍵。

感到強烈牴觸時,後退並縮小目標

內心有強烈牴觸情緒,不想行動,該怎麼辦?我們已經明確過,意志力是很有限的,強行突破自己的能力範圍,可能會導致崩潰和受傷。和大腦硬碰硬,不如討價還價,引誘大腦達成目的。回想一下本書作者斯蒂芬挑戰一個俯臥撐的故事,他就是利用大腦錯覺,“騙”過了內心的牴觸情緒。把任務量逐漸變得越來越小,直到你的牴觸感最小。比如,你的目標是“寫一篇文章”,可以把要求縮小到“寫一個段落”,還不行,就縮小到“打開電腦”。如果覺得這樣做很傻,那就說明你的大腦同意了。等大腦反應過來的時候,你已經在寫了。也許你的自尊心告訴你,用不著把步驟分解的這麼小,但是一次完成一個步驟,不是弱小,而是精確的表現。

提醒自己這件事很輕鬆

你相信反覆對戒菸者說,戒菸很容易,戒菸者就能真的戒菸嗎?事實上的確如此。《這本書能讓你戒菸》一書裡沒有關於肺癌、心臟病的數據,也沒有強調口臭對生活的影響,只做了一件事,讓菸民在意識和潛意識層,都相信戒菸是一件容易的事。

絕不要小看微步驟

微習慣的門檻很低,所以你永遠不會體會失敗,很容易贏得勝利。久而久之,你的潛意識思維會發生變化,然後再從思維出發去改變行動會更輕鬆。往小處想,你就會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絕不要小看微步驟。不要看不起小到不能再小的微步驟,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每一個大工程都是由無數小步驟組成的。採取微步驟會讓你持續控制大腦,意志力較弱扛不起大目標時,微步驟是能讓你前進的唯一途徑。

用多餘精力超額完成任務

而不是制定更大目標

與其急於取得巨大進步,不如把精力放在超額完成任務上。前者要承受失敗的壓力,後者收穫超額完成的自豪。大目標看起來漂亮,但只有行動了才算數。目標渺小、結果豐碩,遠比野心大、零進步的結局要好得多。誰都不希望自己在建立習慣的途中半途而廢,規則就是為了效果最大化而生。記住微習慣規則能幫你收穫美妙的結果,同時避免那些破壞習慣的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