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又获诺奖!“50年拿30个诺奖”,日本已经实现了一大半

北京时间 10 月 1 日下午 5 点半,2018 年第一份诺奖——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评选结果揭晓。美国免疫学家 James P. Allison 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获得该奖项。

日本又获诺奖!“50年拿30个诺奖”,日本已经实现了一大半

在诺奖的官方社交网站上,贴出了获此殊荣的日本京都大学科学家本庶佑科研团队在得知获奖消息时的照片。照片中,这些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欢欢喜喜,热情洋溢。

日本又获诺奖!“50年拿30个诺奖”,日本已经实现了一大半

确实厉害了日本。至此,日本进入新世纪以来已经有18人获得诺奖。这还不算在去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如果计及整个诺奖历史,日本获奖总数可居世界第二。但与这一成绩相对的,是日本并不算密集的科研人口和并不靠前的高校世界排名。比如说,日本高校很少能进入世界前十强,很多获得诺奖的科学家,都只出身于日本看起来并不怎么有实力的普通高校。可是日本做到了。2001年时,日本政府甚至还推出过一项科技规划,提出“要在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当时日本的这一提法还被一些国家鄙视,很多人心想,你日本也太狂妄了吧!但是新世纪伊始,日本就表现不凡,顶级科研成果不断爆出,诺奖也是摘到手软。这一点,让人不得不服。当然,日本人屡得诺奖,也不是没有理由。比如日本良好的科研传统,民间的普遍尊重,政府的高度重视,都是推动本国科研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日本,他们甚至将科学家的头像印在钞票上面。世界上能够这样做的国家,还真不多。

日本又获诺奖!“50年拿30个诺奖”,日本已经实现了一大半

一千日元上的生物学家野口英世日本人屡获诺奖,自然应得到我们的反思和学习,正如日本这个国家也常有忧患意识。比如在日本,科研界也频频爆出对本国科研前途的忧虑。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隅良典,就表达过他个人对这种危机的担忧。也有媒体分析,日本现在屡获诺奖,乃是二三十年前的“遗产”,未来若不追加投入,必然后后继乏力。

日本又获诺奖!“50年拿30个诺奖”,日本已经实现了一大半

笔者也一向如此认为。诺奖产出,较之一个社会的科研成长,具有迟滞性。事实上,拿中国目前获得诺奖数量的情况与国际相比,并没多大意义。因为相比之下我们的科研历程还显得太短,真正起步只有几十年而已。但即便如此,我们也目睹了近些年中国科研实力的突飞猛进。我们完全可以预期,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顶级科研成果将会爆发,或许不多年,中国人拿诺奖,能够不输入拿奥运金牌。尤其是现在的80后、90后这批生瓜蛋子,厉害得不得了,与上一代科研工作者不同,他们从小接受到了完整而良好的基础教育,还能够在科研训练方面较早地实现与国际对接,基本上没有怎么荒废过人生,以后中国的诺奖级成果,肯定会在这代人手中批量产生。或许就是你呢,奋斗中的年轻人!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