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中国四大石窟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有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石窟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互交融、发展的艺术体系,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瑰宝。

中国的四大石窟分别是: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我的打卡中国四大石窟之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几次自驾出游路线辐射到石窟景区时,逐一去打卡,前前后后断断续续的经过了3个年头才集齐完成。所以我的中国四大石窟游记是按着我当时的出游顺序写的,而并非是大众认可的常规排名。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的秦岭山脉。因山的形状像农家的麦垛而得名。


打卡中国四大石窟



由于是第一个看到的大规模石窟,所以初见麦积山石窟时非常震撼。整体石窟开凿于宽度200米,高几十米的垂直崖面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而架,远远望去,层层叠叠,惊险陡峭。


打卡中国四大石窟



麦积山石窟创建于后秦时期,历经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不断开凿修缮, 历时1600多年。令我惊叹不已的是,麦积山地处地震带,据当地人讲,地震在这里算是家常便饭。在这样地震频发的情况下,千百年来,麦积山石窟群居然只是中部山崖塌陷,分裂成东部和西部两部分而已。让人不得不相信是佛法无边的加持,才使得这篆刻在绝壁山的文化瑰宝,如此完整地呈现在千年后的世人面前。

因麦积山的地质环境,石窟群多为就地取材,以石胎泥塑佛像为主。麦积山石窟群被誉为“东方雕塑馆”。其雕塑技艺精湛,自北魏以来的数以千计的精美佛教雕像都栩栩如生,形态各异。与其它大多数的佛像造型大为不同的是,这里的塑像无论是后秦的彪悍雄健,北魏的秀骨清隽,北周的温婉醇厚,隋唐的丰满圆润,两宋的写实持重,都真实的反应了各个时期的风土人情。面目表情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肃穆庄严,而是或喜或哀,神态更贴近世俗人物。让人感受到佛国世界的亲切与似曾相识,从而虔诚信仰。


打卡中国四大石窟


打卡中国四大石窟


打卡中国四大石窟



麦积山最大的佛像分别刻在东西两面的峭壁上。东面的三尊佛像保存较完好,西面的佛像已残缺不全。这几尊大型佛像,最大的高达16米。要站在远处才可观其全貌,正所谓“当局者迷”,爬上栈道就近观看却只能窥得其硕大的一角。


打卡中国四大石窟


打卡中国四大石窟




打卡中国四大石窟



由于多雨潮湿,曾经“无壁不飞天”的麦积山石窟,大多的壁画已剥落。残存的壁画中的城池、建筑、服饰,大多具有汉民族文化特色。其中的飞天多是凭借彩云,衣袂飘飘,凌空飞舞的美丽仙女。是中国古代艺术家,融合了印度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神仙的形象描绘而成,可谓惊才绝艳之作。

麦积山石窟以泥塑见长,综合了雕刻、绘画、薄肉塑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人物形象与当代的审美高度一致,富有生活气息。但麦积山石窟是四大石窟中规模最小的石窟群。

龙门石窟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居于洛阳八大景之首的龙门山色,四窟之一的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龙门山伊水河畔。

以伊河为界,石窟分为西山和东山两部分。东山石窟多是唐代作品,西山石窟大多开凿于北朝和隋唐时期。

龙门石窟是印度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艺术作品。特别是北魏王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举国崇尚佛教,开窟造像的风气大盛。在这种政治背景下,达官贵人不惜重金在龙门大兴土木开启了开凿洞窟造佛的活动。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长达400多年的开凿和建筑,在龙门山麓形成了星罗密布绵延1公里的石窟群。


打卡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群是开山而造,山体多是石灰岩层,石质坚硬,结构紧密,虽难于雕琢,但一经雕刻不易风化和大面积脱落。就其材质,与泥胎和砂岩材质的其它石窟群相比,龙门石窟更大气恢宏,气势摄人。

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石雕当属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卢舍那大佛是释迦摩尼佛的报身佛像。这座佛高达17.14米,脑袋高4米,仅耳朵就有1.9米高。佛像面圆体丰,眉如新月,秀目下垂,安详自在。更令人称奇的是,不管膜拜者从何种角度仰视大佛,佛像的目光都跟随自己移动,始终颔首微笑注视着自己,让人倍感敬慕。


打卡中国四大石窟




打卡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大都为皇家意志和行为。汇集了当代国家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不同时期的作品反映出不同时代的风格。虽经历千百年的岁月沧桑,但大部分窟龛造像还基本保持着原来的风貌,其精雕细琢的工艺令人赞叹。


打卡中国四大石窟


打卡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碑刻最多之地,是书法艺术史的宝藏。最著名的魏碑精华“龙门二十品”,更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

如今的龙门石窟群也有相当数量的雕像是断臂残像,更有许多石窟已空空如也。这些看了让人触目惊心的残缺,除了自然风化脱落的因素,历经几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和战乱,来自国际文物商人的盗窃也使龙门石窟遭受到许多人为破坏。许多头像、碑刻、浮雕都被窃取一空。


打卡中国四大石窟


打卡中国四大石窟



莫高窟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最初名“漠高窟”,意为沙漠最高处。也有说法是佛家认为是“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功德”之意。

莫高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历史最悠久、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石窟。因此也是四大石窟中名气最大、排位第一的石窟。

我对这建于沙漠之上的佛国世界慕名已久,很小的时候在图册上见到曼妙的飞天就心生向往。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这座距今两千余年规模宏伟的石窟群,开凿于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全长1680米。然而,我到达莫高窟时正值暑期高峰,参观人流量巨大,只买到了应急票。这所谓的应急票,不但数字展示中心的参观讲解被省略掉,就连洞窟也只缩减成4个可参观。

莫高窟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据说现存492个洞窟,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平方米。这么恢宏庞大的艺术古迹居然只给展示4个洞窟,无疑是要参观者管中窥豹,盲人摸象聊以自慰吧。

虽然未见莫高窟前怀揣无限憧憬,虽然评论莫高窟的多是赞颂惊叹之词。但写游记必须是出游体验的真情实景,因此我的莫高窟之游乏善可陈皆为苦水。


打卡中国四大石窟



从游客中心到达上图莫高窟标志性建筑,经历了2个多小时的大巴排队和进门排队。当直面莫高窟时,心情已无法整理的疲惫。


打卡中国四大石窟


打卡中国四大石窟



排着长长的队伍,经过十室九锁冰冷的石窟,蜗牛一般的前行,进洞窟要排队等待,出来要等待,中途也是排队等待。更令人崩溃的是,经过了漫长的足足有5小时的排队等待和煎熬后,进入四个洞窟参观的时间加起来还不足10分钟,而且全程都是在高音贝的重复广播“请不要停下脚步!”“请边走边看不要停留!”。而洞窟中光线昏暗,空气闷热,亦步亦趋跟着队伍走马观花地转一圈既出,没有任何停驻观赏和回头的机会。从洞窟出来满脑子都是不断的催促声,短暂的一瞥片刻间就印象模糊了。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古迹,洞窟内不允许拍照,这是完全能够理解的规定。但花了门票排了那么长久的队伍,好容易进入洞窟却被轰炸般不停地催促和“驱赶”,却是无法接受的!如果洞窟限流也不能承载当下的游客,就说明限流的方式方法是存在问题的!要游客花了比淡季贵一倍的价格买票进景区,却层层删减展示内容,不但没有提供相应的服务和解说,并且全程“高压驱赶”。为了一睹敦煌莫高窟这样伟大的艺术瑰宝,大多数游客是千里迢迢跨省而来,结果却是苦闷气愤败兴而归。这样的参观不如不观!不如给从不曾观看到的人们留些美好的憧憬与想象。莫高窟景区只顾售票却提供如此糟糕的参观体验,辜负了多少游人对这千年艺术宝库地期许和崇拜。再完美的艺术呈现也无法卸载此种逐利的轻慢!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同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宏伟大气,麦积山石窟灵秀瑰丽,各见其所长,向游人展示了中华古文化的美妙和曾有的辉煌。而号称四石窟之首的莫高窟,真的是高高吊起的牌匾,深深扎心的伤害。

也许“真正参观”过莫高窟的人,才有资格去评价莫高窟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像我们这样连浑沦吞枣都称不上的“惊鸿一瞥”,对这座始建于十六国,历经千年淬炼营造的殿堂级文化艺术宝库,是无法给出可信可听的评论的。我的建议是,参观莫高窟宜早不宜迟,再迟几年也许这4个洞窟都加锁加价了,千万避开旅游旺季高峰,不然也只能看看人头攒动望窟兴叹。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郊的武周山南麓,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当时的大同正是北魏首都,是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魏王朝集中全国的技艺、人力、物力,前后历经60多年开凿修建了云冈石窟群。

云冈石窟真实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文化融入中原文化的历史轨迹,反应了印度佛教传入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其内容丰富多彩,且兼具了龙门石窟之大气与莫高窟之华丽的双重特色,是传承东方石刻艺术的佛国圣殿。

云冈石窟的最初开凿者是一位叫昙曜的高僧。他提出“佛就是帝,帝就是佛”的思想,得到了文成帝的赞赏和支持,开凿了留存千古的昙曜五窟。使得印度的佛教在北魏得以发展和传播。昙曜五窟的每个窟室主要雕刻一尊大佛,据说这就是北魏开国后的五位皇帝的化身。每一尊的佛像都很高大,高度都在十几米以上,细眉高鼻深目,面相丰圆,与当时的北魏王族特征相符。

昙曜五窟中最著名的露天大佛,因洞窟前脸塌陷而佛像完全裸露于外,显得格外高大壮观,(其它四尊佛像都在石窟之内不显)因而成为云冈石窟的标致性大佛。


打卡中国四大石窟



继昙曜开凿五窟之后,佛教在北魏王朝受到重视,并得到大力发展。在孝文帝统治时期,是北魏最稳定、最兴盛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时期。石窟的内容更加丰富,造型更多样化。

云冈第一大石窟,第三窟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石窟内本尊座佛高10米,面容圆润,嘴角含笑,神态祥和,发冠精细,衣纹流畅,雕刻精细,毫发毕现。


打卡中国四大石窟



位于云冈石窟群中部的第五窟和第六窟为一组双窟。洞窟内四壁满雕佛龛、佛像。完整地讲述了释迦摩尼佛从作为太子出生,领悟佛法并传道,到涅槃成佛的故事。洞窟内每一寸的洞壁都刻满了雕像,满墙满壁的佛像细致而华美,琳琅满目,繁而不乱 。两个洞窟相隔洞壁最薄处仅有两公分,工匠们却创造出了双面满雕,无空隙无破损的艺术奇迹。因此被誉为云冈第一美窟。


打卡中国四大石窟


打卡中国四大石窟


打卡中国四大石窟



在北魏迁都洛阳之后,依然有许多贵族富人故土难离,留在当时的平城陆续开凿了一些小型的石窟,这些石窟主要分布在石窟群西面的崖壁上,但受风化较为严重,受到人为的破坏也最为严重,大多数已残缺不全。


打卡中国四大石窟



云冈石窟历经1500年的沧桑,期间虽然在辽金和清代都有过大规模的修缮,但也经历了多次的战乱,偷盗等人为破坏,加之其山石主体是砂岩材质,受雨水潮湿等自然风化和侵蚀,同其它石窟古迹一样,如今在云冈石窟群到处可见缺肢断臂的佛像,甚至是整个空洞洞的佛龛。

在中国古代社会,佛教除了作为人们精神信仰的存在,更承载着记录、传承古代社会和文明发展的历史使命。中国四大石窟群从手工业、农业、建筑到衣食住行、民间传说、佛教故事的雕刻描绘,比文字、史料更真实更准确地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状况与文明程度。对了解,研究中国古代的人文、历史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触手可及的史料佐证。

这些空前绝后的伟大艺术作品,既展现出了人类古代工匠天才的艺术造诣,更让这些伟大的成就和作品以石窟的形式,让后人得以万古观瞻。

了解中国古代石窟艺术,探索千年前的佛香古韵,打卡中国四大石窟之行,宜早不宜迟,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