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和珅“一斤口粮换三斤麸糠”的建议?

马虎李


这个片段出自于喜剧片《铁齿铜牙纪晓岚》,这是个喜剧片,但这个片段让人看起来却是阵阵的辛酸和难过。

当时,闹了饥荒,纪晓岚与和珅去奉旨赈灾,两人的处理方式和理念却是大不相同,咱们把两人的对话来排写出来,逐步讨论和分析。

和珅:三国时曹操煮酒论英雄,他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今夜,和某有同感啊!

纪晓岚(笑):和大人,大奸与大善岂能并列?唉,你这是夸我呢,还是损我呢?

分析:三国中,曹操以“大奸”的形象示于世人,而刘备以“大善”的形象示于世人,两人曾煮酒论英雄。而纪晓岚以清高自傲,对和珅的种种不法行径自是看不下眼,所以内心中,他是耻于同和珅为伍的。



和珅:行行行,君忠我奸,君廉我贪,君贤我恶,嗯,行吧,天下清名被你占光,天下恶名被我占光。那你我岂能不饮上一杯啊?

纪晓岚:好,饮上一杯。(饮酒)

分析:和珅是个实用主义者,对别人的评议从不在意,从内心中,他尊重纪晓岚的品格,但对其很在意名声口碑的作法并不以为然。


纪晓岚:和大人,咱们还是说点正事吧。

和珅:说。

纪晓岚:燕城这帮贪官啊,把人吃的粮食,换成了牲口吃的麸糠和草料。这件事,和大人可知道?

和珅:我知道。

纪晓岚:那和大人不觉得惭愧吗?

和珅:我倍觉欣慰。

纪晓岚:为什么?

分析:对于赈灾,和珅已经参加过多次了,而纪晓岚却是个新手。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纪晓岚的观察角度是观察官员们的品行和纪律,而和珅的观察角度是办事的效果。

和珅:纪先生你有所不知啊。这一斤口粮啊可以换三斤麸糠。这就等于,原本能救活一个人的粮食,现在可以救活三个人了!

纪晓岚:可麸糠是给牲口吃的,不是给人吃的!

和珅:哎呀,灾民还算人吗?嗯?

纪晓岚:你说什么?

分析:这是两人理念上的巨大差异。对于受灾老百姓的概念,纪晓岚认为,受灾老百姓的尊严是第一位的;而和珅认为,受灾老百姓的生命才是第一位的。

和珅:你不要把眼睛瞪的那么大。你知道不知道,行将饿死的人已经不是人了,那就是畜生,只要活着,还什么麸糠啊,那是好东西。草根、树皮、泥土都可以吃。

纪晓岚:此话出自堂堂和大人之口,真是令人震惊。

分析:读过圣贤书,受过传统教育的纪晓岚根本无法理解和珅的观点。

和珅:你当然感到震惊,你是一介书生,你只会在书斋里,手捧圣贤书骂骂当朝者而已。

纪晓岚:当朝者不公,自当抨击!

分析:和珅首先要肯定管理者的功劳,而纪晓岚首先要批判管理者的失误。这是两人处世待事的完全不同之处。



和珅:嗨呀,你干嘛呀火气这么大。来来啦,喝酒(斟酒、喝酒)。纪先生,你见过这个吃观音土活活涨死的人吗?

纪晓岚:什么是观音土啊?

和珅:你看看,你不知道。(纪晓岚斟酒)我再问你,你见过这千里平原所有树木的树皮都被啃光的情形吗?

纪晓岚:啊(诧异)

分析:和珅以亲身体会来告诉菜鸟事情的严重性。



和珅:易子而食,你当然听说过,那是史书上的四个字而已。我是亲眼见过的啊。(纪晓岚惊异)。这换孩子吃啊,就是锅里的一推肉啊。

纪晓岚:你——

分析:书本上的东西,纪晓岚读过,而和珅见过。

和珅:你以为我毫无人性,是不是?你以为我只知道贪财敛钱,是不是?我亲自到灾区去过,到那儿一看我心都凉了。我这才知道,不管朝廷发下多少救灾的粮食,永远也不够。如果我不设法变通一下,那你在灾区看到的就不是灾民,而是白骨喽!

分析:和珅进一步解释“变通”的重要性,强调对于灾区老百姓来说,生命比尊严更重要。

纪晓岚:这,赈灾的粮款不够,可以向朝廷再请求拨放吗?

和珅:朝廷?你知道国库还剩多少银子?你不知道,你根本就不知道。征大小金川,平准格尔部,眼下国库就只剩下个空壳子,你知道不知道?

分析:征大小金川是平息国家的内乱,平准噶尔部是扩大国家的疆域。而国库中的资金应该怎么使用是个问题,国家要长治久安,要拓展空间,目前条件下,老百姓就必须付出代价,必须没有尊严地活着。

纪晓岚:可朝廷还是发了赈灾粮款了,我看了他们的账本,所以的赈灾粮款,全都进了这个薛大老板的钱庄了。

和珅:(摆手)可不能这么说啊。薛大老板可是个神通广大的人,一文钱进去,两文钱出来,我这才有足够的钱去救济灾民了。

纪晓岚:我看了他们的账本了,大大小小的官员,全都在侵吞这救灾的粮款。



和珅:救命先救官,官都活不了,(砸桌子)还救什么民。

纪晓岚:荒唐。

分析:这是两人又一个巨大分歧。和珅认为,官员从中取利,资本家从中获益,他们才有办事(救灾)的积极性,而纪晓岚却指望办事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和珅:这是事实。千千万万的灾民啊,谁去发给他们赈灾粮款,是你发,还是我发?还不是得靠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嗯?喂饱了他们,他们才肯给我去卖命。

纪晓岚:(冷笑)真乃旷古之谬论,贪污受贿居然还有了大道理。

和珅:这是几十年官宦生涯换来的大道理,这是千千万万血淋淋的事实换来的金道理啊,纪先生,他你怎么就不懂啊你。

纪晓岚:食君俸,为君分忧,点点滴滴,皆是民脂民膏。和大人,你怎么忍心在这饥民的口中(敲桌子)去扣出一粒粮食呢?

分析:这就是两人管理方式的不同之处,和珅以“利”驱人,纪晓岚以“义”激励。



和珅:(双手前摆),又来了,行……喝酒……(斟酒),稍安勿躁,喝酒。(喝酒)。——官字怎么写,上下两个口,先要喂饱上面(手指上天)一个口,才能再去喂下面一个口。

纪晓岚:宋有包公,明有海瑞,康熙朝有施公,代代清官,愧煞大人(手指和珅)也。

和珅:对对对……清官的确令人敬佩,可清官也令人畏呀。

纪晓岚:和大人,您就是无敬无畏,所以才无法无天了。

分析:纪晓岚的出法点是道德的约束,和珅的出发点是利益的驱使。

和珅:那我问你,古往今来,多少清官,多少贪官?

纪晓岚:清官如凤毛麟角,贪官如黄河之砂。

和珅:对啊,那我不依靠他们,我依靠谁啊?啊,我这个军机大臣,要是没有他们撑着,那就是个屁,我容易吗?

分析:和珅最后点题,这么大的工作量,这么纷繁复杂的事务,是依靠如黄河之砂般众多的获益者,还是依赖凤毛麟角的自觉性?

纪晓岚:(斟酒),好……和大人

和珅:倒酒,倒酒!

纪晓岚:喝酒,喝酒。


至此,两人都无语了。纪晓岚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切实际,而和珅也认识到了处世的两难。还能如何?两人都借酒将自己麻醉在这一刻的无奈中。

这样的解读确实令人辛酸。

中国的老百姓真的挺不容易,谁不愿意过着温饱而有尊严的生活?但每当一个时代需要付出代价的时候,首当其冲的就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千千万万个普通老百姓。

其实,哪里都一样。只能是衷心地希望大家每个人都能安安稳稳、幸幸福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写不下去了。

生活不容易,大家且行且珍惜。


馋嘴肥猫铲史官


这件事出自于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一个片段,说的是当时燕城闹灾,纪晓岚质问和珅。



纪晓岚说;“燕城这帮贪官把人吃的粮食换成了麸糠,和大人可知?”

和珅;“知道呀,我还觉的非常欣慰呢。”

纪晓岚;“为什么?”

和珅;“这一斤粮食换成了三斤麸糠,可以救活三个人呀!”

纪晓岚;“麸糠可是给牲口吃的呀,怎么能给人吃?”

和珅;“行之将死的人已经不是人了,观音土,草根树皮都是可以吃的。”



纪晓岚;“赈灾款不够吗?”

和珅;“眼前国库就是一个空壳子”

纪晓岚;“我查过账本了,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在侵吞这救灾的款项。”

和珅;“救民先救官,官都活不了,就什么民?”

以上是和珅与纪晓岚的谈话。关于这件事,实际上有利有弊,利在眼前,祸在未来。



排除掉个人感情因素,和珅当时的做法非常对。当时纪晓岚质问和珅为什对燕城官员贪污不加管理?

和珅当时可以说是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对于这件事根本就不想管、甚至可以说不敢管,也就是说和珅根本管不了。



首先,当时灾情已经发生,所谓救灾如救火,这一时刻如果和珅选择惩办贪官污吏,势必牵连广大。如果把他们都打入监狱,又有谁来给灾民发放粮食,安排救援?短时间内根本找不到比他们更加熟悉情况的人,很有可能因为处理贪官污吏导致百姓陷入更重大的灾情之中。也就是说这次救灾过程之中,当地的官员是不可缺少的存在,根本不能处理。

其次,这些贪官污吏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位置,第一件事就是向和珅行贿。和珅一来出于自己的私心,二来出于稳定贪官污吏的目的,必然接受了贿赂。

这就是他不想管也不敢管的原因所在。



祸在未来

和珅的做法在当时非常正确,并无不妥之处,虽然上下贪污,但是保住了部分百姓。

但是,这种情况发生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而和珅和贪官污吏沆瀣一气,最终导致这些官员越来越大胆。今天换成了麸糠,明天就把沙子倒进了锅里,美其名曰防止假灾民。后天可能就直接把粮食带进自己的家中,最终整个清帝国变成了贪污腐败的天堂。



最终总结,和珅说的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告诉贪官污吏,在国家困难之时,你们利用自己的优势要挟政府,贪污受贿,是不受法律制裁的。而且等到灾难过去了之后,活过来的百姓不会追究,自然也就没有人再提起这件事。甚至部分百姓还会感激你们的救命之恩,朝廷还有可能授予你们救灾功臣的称号。

对于和珅自己而言,接受了下面官员的贿赂,形成了利益集团,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何乐而不为。


我是越关


说实话。和珅是对的。这个道理就跟廉租房不设独立厕所,施粥里掺沙子一样。

先问一句,如果下放十万斤大米,有几成能到灾民手里?不会超过两成。但是如果换成三十万斤麸糠,估计能有一半落到实处。道理简单,官员不会贪污价值不高的麸糠。至少高层次官员不会,得之无用。自己能吃饱,何必贪污麸糠?所以这是唯一能让粮食到灾民手里的办法。

所以这不是1换3。其实应该是1换5甚至更多。

所以。救灾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救人。你说整顿贪污,大灾之年,清官的亲属都可能饿死,想当清官的都面临人性的考验,原本8成贪官也会变9成。那么,如果严查贪污,谁去给灾民发麸糠?如果就是僧多粥少,你是让官员饿死自己,去救灾么?

电视剧里,是坚持正确思想的,是主旋律的。所以和珅纪晓岚聊个五五开,其实纪晓岚就是书生误国。贵族才会去考虑有尊严的死,灾民只想苟且偷生。不能够救人,就是把灾民往死路上逼。


李震一


这个说法是错的,明显是后人编剧黑和珅的!历史上并没有这么一段事件。但是和珅做得更让人难以接受!他是直接往白米饭里掺沙子,目的是防止有钱人冒领导致救济粮不够吃。

和珅能够在乾隆跟前任掌政大臣二十年不是没有道理的,他的很多行政举措确实是有效。比如在救灾问题上,和珅曾经跟纪晓岚有过这么一个激烈的论战,论战的内容就是救灾钱粮如何发放。

在当时,整个朝廷官方能够赈济灾民的粮食有限,不可能实现全民发救济粮的,但是总有一些大户明明自己有存粮却冒充灾民去领取这些救济粥饭,这让乾隆很是头疼。于是便有了和珅往白米粥里掺沙子的事。这样一来,家里有粮食的人肯定不再去跟那些穷苦人抢吃那些加了沙子的粥饭,这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而普通人为了活命肯定是不在乎这些沙子 。

和珅的提议遭到所有人的反对!比如纪晓岚就觉得和珅没人性,士可杀不可辱。但是纪晓岚自己却拿不任何办法。这也就是乾隆不给纪晓岚放权的主因,他只会挑错却不会办事。


优己


纪晓岚说:“和大人,燕城这帮贪官,把赈灾吃的口粮换成了牲蓄吃的麸糠和草料,你不觉得羞愧吗?”
和大人说:“没有,纪大人你有所不知,这一斤口粮可以换三斤麸糠,这就等于原本灾民吃一个月的粮食,现在可以撑三个月,他们赚了。”


口粮大家都知道指的是大米或者小麦,而麸糠指的是小麦的皮和小米的皮。

在古代在有钱点的人家和现在都是给鸡、鸭、猪吃的。 现在大家对和珅的这个做法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对的,有人认为是不对的。

认为和珅对的

在那时灾民成千上万,如果不是国库拨银两,他们就得啃树皮,吃泥巴,甚至为了生活得自相残杀, 但是国库拨的银两是有限的,现在用一斤口粮换三斤麸糠,意味着可以比原本多救两倍人。

这一做法也确实使最后没有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也没有发生疫情。皇上看到这个结果也是很开心的,还赏赐了和珅。

而和珅自己觉得,这些灾民都不是人,满足生存即可。我现在用一斤口粮换三斤麸糠,不仅满足了他们的生存需求,也达到了朝廷的要求这就可以了。

因此很多人觉得从政治需求、从金融手段、从结果、从现实来看,这是对的。


认为和珅不对的

这个是给牲口吃的,他们却拿来给人吃,这对人是不尊重的。即使是银两不足,也可以举行筹款,让有钱人都出份力。或者是施粥,这样也可以省下不少粮食,办法总是比困难多的。

而我认为,认为和珅这一做法对的人,其实是掉进了和珅的陷进里,他这个做法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满足了三个条件,如果没有这三个条件,和珅这一做法还是失败的。



一、百姓生活水平差

他们在没有受灾前过的就很差,有的甚至不如受灾后的生活,所以他们很享受能有麸糠吃的日子,自然觉得这个法子好。如果他们在受灾前过的是不愁吃,甚至可以有点精神追求的日子,他们还会觉得这个做法好吗?他们还能吃的下麸糠吗?


二、政府自身有问题

如果政府平时做好了救灾的准备,就不会出现银两不足,银两够买粮食来救灾民时,你还会觉得用一斤口粮换三斤麸糠来给灾民吃,最后使得没有饿死人,这个做法对吗?就好像我们现在平时都要缴税,可是到了真正需要国家救助时,他确说钱不够,我就拿麸糠给你们吃,不饿死就行了,你觉得对吗?



三、抗灾救民的都是贪官

无利不动 用来救灾的银两都不够了,哪里可以给他们贪,但是如果我给麸糠给他们吃就可以省下很多钱,官员们看到不仅完成了皇上交代的救灾任务还能有银两拿,他们自然愿意去做,而和珅也是这其中一位的贪官。 所以大家千万别掉进和珅的坑里,他这就是以自身造成不良后果为陷进,在诱导大家进入他所设下的圈套里在加以诱骗。


撰文:@蛟潭小郡主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历史新知识,期待您的关注】


羽评郡主


什么是麦糠?

所谓的麦糠就是小麦的那层种皮,在古代一般就是用作于动物的饲料。其主要成分就是膳食纤维。对于现代我们营养过剩的来说,膳食纤维成了好东西,而在古代那个营养不良的灾年,膳食纤维能是好东西吗?下面再来谈谈其能一样吗?


一斤口粮换三斤麦糠合理吗?

人在饥饿的时候需要补充什么?需要补充的是能量,而人体能吸收的能量碳水化合物,粮食就是含碳水化合物比较高的一类食物,而麦糠的主要成分却是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含量很少,人体又没有能把膳食纤维转换为能量的功能,吃的再多也几乎补充不了什么能量,所以站在营养学来说,一斤口粮换一百斤麦糠都不会合理。

再站在这件事的本质立场来看看,结合和珅的上下文来看,首先要去喂饱那些当地的官员,怎么能喂饱当地的官员?就是用口粮换麦糠省下来的钱,这样当地官员可以吃饱喝足,而灾民却只能吃饲料。这是对的吗?这样与当地灾民自己去吃树皮吃草等等有啥区别?这样的作为是救灾吗?只是和珅变相的来狡辩而已。



很多人只是去看数量上的变化,而不是注重质量上的变化。大家可以想想需要多少只蚂蚁,重量才能抵得上一只大象。你哪怕三斤麦糠分给一个人,充饥效果都远远不如1斤分给十个人的真正充饥效果。所以凡事不能只看表面,得看背后的实际效果。

所以这个建议就是在为自己和当地官员贪钱制造出来的歪理,就是用所谓的数量来当论点,用来狡辩自己的做法是对的行为,然而是对的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错的。


淡看天上月


《铁齿铜牙纪晓岚》是一部好电视剧,在普及历史知识,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同时,还捎带做了一下经济学科普。


在电视剧中,纪晓岚是和珅的死对头,虽然官没有和珅大,却总是和和珅死磕,闹得和珅灰头土脸,让观众们好不开心。但是当人们开心完后,仔细想想和珅的逻辑,发现真的很有道理。

上次看到一个文章,和珅在赈灾的锅里丢一把沙子,一下就把混吃的奸滑之徒撵走了,网友们对和珅的经济学素养大翘拇指!

实际上,经济学家茅于轼给政策保障房被侵占问题上,给出了药方——不要修厕所。那些假材料骗取保障房的富人,一定接受不了没厕所的房子。

现在,和大人升级了,不仅要在赈灾粮里面丢沙子,还要把口粮换成糠麸,难怪要被老纪痛骂一顿了!


老纪说,口粮变成糠麸,这些赈灾官员不知道上下其手拿走多少灾民的救命钱,这样赚黑心钱,发国难财必须严肃处理!

和珅说,口粮换糠麸,恰恰可以救更多的人!真正的饥民糠麸也是好东西,只要比观音土强多了!

纪晓岚说,糠麸是畜牲吃的,怎么能给灾民吃!'灾民也是人!

和珅说,灾民在走投无路下,回吃人肉,甚至造反,这样的灾民还是人吗?


纪晓岚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做事情追求尽善尽美,眼里容不下沙子。

和珅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做事情力求实际效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这两种人,你喜欢哪一种?

欢迎留下你的评论!


历史知事


这个我当时也在想,我觉得和珅说的没毛病,但是总觉得别扭,后来有大神指点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原本说的是贪污,后来转移了辩论点,再后来全部人都跟着和珅的思维走,就没人回想贪污,一琢磨,和大人说的对啊,这样确实能救更多的人啊!

但是回想一下,一万人的米,换成糠能救三万人!嗯,没毛病,但是!一万人的米被贪了多少?假如贪了一半,还能救一万五,虽说贪污犯法但是从结果上他比朝廷多救了五千!但是他不贪污能救三万!这样想和大人说的是对还是不对?

如果你还认为他说的对,那么再换一种说法。假如他贪污了八千的米呢?换成糠只能救六千人!方法是对的,和大人聪明,这个没毛病,但是错就是错的,救了更多的人只是一个幌子,能不能救更多人还是得看贪官还有没有良心!

既然说到贪官了,咱们就换位思考一下,假如咱们唯利是图。我只看重钱,那我绝对会贪八千米,换六千糠,然后完成了朝廷的额度,多死的四千我可以上报为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别骂我哈,设定就是我是贪官只爱钱!

剩下的大家自己琢磨吧,是对还是错。

﹌﹌﹌﹌﹌﹌﹌﹌﹌﹌﹌﹌﹌﹌﹌﹌﹌﹌﹌﹌﹌

好吧,在更新一下。

很多人站在执行力的问题上说这件事情,本身的出发点就是现在贪官的角度为自己辩护。一个官,由国家发放俸禄,并且享受国家待遇,且不论待遇如何,这本身就和工作是类似的,如果你以执行力低为借口贪污,这就是懒政,你本身获得国家待遇但是不做事,这就是不作为,无论哪种情况都是不对的。当然很多人会说,贪官多不得已而为之,这样反过来其实论证了纪晓岚的观点,贪官少了,百姓会更好!所以到最后又回到了贪污腐败的问题上。

至于所谓秋后算账的我就不说啥了,你这部电视剧看的还是少了,或者你被和珅忽悠了( ˘•ω•˘ )和珅每次都是舍卒保车而已,在不动自己的前提下尽可能包住大贪官,下面的小贪官死了就死了,只不过换一批工具而已。


瞎鸡儿剪


我们先不去看这个题目,先了解一个观点:自古以来,实干派并不讨好。

现在的课本上背诵的是什么?是李白的诗,是杜甫的诗,是白居易的诗,为什么没有实干派的故事?反而是这些没什么真本事的文学作家名垂千古?

很简单,自古舆论掌握在两种人手里,一个是文官,一个是百姓。

在文官眼里,和珅是弄臣,在百姓眼里,和珅是贪官,这样一个人,能是好人吗?不是!那么刨根问底,不是好人能做好事吗?不能!和珅做的什么事肯定不是好事,这是朴素的思想,也是最肤浅的。

和珅的“一斤口粮换三斤麸糠”的建议不是最好的建议,其实也是无奈之举,他既要完成皇帝的任务,也要稳住灾害中混乱的官场,喂饱形形色色的大小官员,统一权力,为他所用,还要用被削了一层又一层的粮食救济百姓,话难听点儿,也是无奈之举才出此下策。

举个例子,黄河泛滥成灾,下面有100万的百姓亟待救济,那么官员上报需要500万石粮食,朝廷实际发出400万石,下面层层盘剥到百姓手里只有100万石,和珅能如何?扫了所有贪污口粮的官员吗?扫了他们,谁去执行各种救济任务?无他,无法,只能如此。灾害来临,人命贱如蝼蚁,一点儿也不夸张,能活下去哪怕吃的是树皮都行,何况麸糠?

即使到了今天,这个问题其实也没有真正的解决,可见贪污腐败是人之本性,要消灭何其艰难,即使最发达的美国也有腐败,最富裕的瑞士也有腐败,腐败充斥了整个人类史和人类社会。但是我坚信未来随着社会发展,终有一天能够消灭腐败。


海威的人生


纪晓岚与和珅代表了两类人。

年少时喜欢纪晓岚,为民做主,饱含一腔热血。经过了历练,方解知行合一不易,更喜欢和珅。

纪晓岚是清流派,东林党,引领士林风气,但是执行力低下,也就写写文章,批评政敌。和珅是实干家,知道如何在制度的范围内游刃有余,不在乎虚名,只要做事情就会遭到批判。一斤口粮换三斤麸糠,可以救活更多人,是符合市场规律和人性规则的。清流派看来,这是拿老百姓不当人,办事的贪污。但是,国库里有多少钱,粮仓里有多少粮食,外省调动粮食需要多大成本,一概不知。

和珅说得没错,只有先救活了各地官员衙役,才能让救灾持续进行,如果不给人性留下一些空间,最终害得是多数人。大家都是凡人,当差的更是,也都要有吃有喝。制度运作是很复杂的,不是秉持原则就能够做好的。皇帝为何离不开和珅呢?就是因为和珅不是废物点心,既能够揣摩上意,也能够办实事。而纪晓岚口号道义喊得多,具体解决办法少。纪晓岚懂得的道理,和珅未必不懂,只是懂了也没有用处。

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也不算什么纯粹的道德君子,普通士大夫而已,有私欲,也懂得明哲保身。乾隆曾经严厉地批评他,对你纪晓岚不过是念及文学擅长,以倡优蓄之,最好少发言论,确实如此。

一些人喜欢批判办实事的,其实事情交给他们,也一样,可能情况还更糟糕,谁也不能超越时代办实事,谁也不能打破框架办实事,这就是局限性,也是必然性。

没有人只喜欢奉承,也没有人只喜欢批评,皇帝也是人。

打嘴炮与干正事,有时候可以统一,有时候又难以同时满足。实际上,哪里来的那么多天理原则,即使确实有,也只适合宣传,不适合作为具体行动的准则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