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網上有人問:工夫茶在潮州人心目中佔有怎樣的地位?

有個神回覆:哪怕你是去到對方家裡吵架,也要喝茶。

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工夫茶裡,一把壺,很尋常的物件,把工夫茶與潮州人承接起來。

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帶外地朋友來廣濟橋上走,在蕩月亭意外地發現一位制壺的手工藝人,他有一手絕活。

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他的壺是用手捏的,還能嵌銅。

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潮州手拉壺是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採用手工拉胚法使之成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因為是輪製法,拉出來的壺身都是圓形的。這位手工藝人會手拉,也會手捏,用雕塑的手法,一團按比例調製好的泥土在手裡百般揉捏,斜的,方的,扁的,隨意成型。

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手指捏塑,留有隨意的指紋痕跡。經烈火煅燒,也磨滅不去那些天然的印記。某些部位恰到好處鑲嵌上紫銅,產生出流光溢彩的作品,美得有些觸目。

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交談中發現,這位制壺人是林潮明,潮州楓溪人,他的制壺手藝不是祖傳,一切都是因為興趣,然後摸索自學,連很多的制壺工具都是自制的。憑著一股契而不捨的精神,誰反對也沒用,才有了今天的作品和成就。現在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大師,廣東省工藝美術師,潮州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的金銀獎項。

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林大師說:“在這橋上,五湖四海很多做壺的也來跟我買壺,據我所知,全國只有我一個人有這種壺嵌銅的工藝。我喜歡聽建議,跟他們交流,這樣推廣了潮州文化,也能互相學習,就像李小龍的拳術,糅合了很多人的路數,最終自成一派。”

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制壺沒有捷徑,一切都要靠自己積累,勤力,下苦功,一坐就是幾個鐘頭,手經常帶傷。為的是能不斷進步,不斷創新,手工藝不止要傳承,還要發揚光大,這是學無止境的。”

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除了手捏,嵌銅,林大師還有絕活,就是把打碎的壺用嵌銅工藝重新修復起來,很多收藏者的珍貴藏品不小心損傷了,壺嘴,壺把,甚至整個壺裂成幾瓣,找到林大師便能巧妙地修復好,甚至比原來還更添加了藝術性,一舉兩得,他的名聲也因此更廣。

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細膩的壺身鑲嵌粗曠的銅,閃著古樸的金屬光澤。泥與銅經過巧妙的藝術結合,呈現一種難以捉摸的魅力。

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在林大師的手中,一塊普通的泥土,也是有生命的,歷經春雨秋霜浸潤。能由有心的手藝人賦予壺形,便體現出與眾不同的價值。從此與識壺的人不離不棄,和茶相偎相依。繁複的制壺工藝中,如何注入自己的獨特心思,成為壺文化價值的一個體現。

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在大師的眼裡,手工藝就是丈量生命尺度的方法,人之所以投入感情與時間,並非為得什麼回報,只是希望從這細微之中,感悟世界的歡喜。

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廣濟橋上的一手絕活

而我更深的感觸,則是站在這湘子橋上,看著這亭臺樓閣,江風簌簌,流水悠悠,有感於歷史文化的不斷傳承和創新。

視頻加載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