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幼年凿壁借光,刻苦读书,官至宰相 却为何会晚节不保?

“凿壁借光”这个成语相必大家都不陌生,大意是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想要读书,但又没钱买,只能通过给有钱人家打工,进而换得读书的机会。

但是这个孩子白天要打工、干农活补贴家用,没有时间读书。只能在晚上抽时间读书学习。但他所赚银两供养一家人的生活尚且捉襟见肘,哪还有余钱来让他买蜡烛呢?这个俊朗的后生显得十分痛苦和无奈。

他幼年凿壁借光,刻苦读书,官至宰相 却为何会晚节不保?

一日夜晚,他躺在床上,望着房顶,心中感叹:我只是想读个书而已,为何会日此艰难?俊朗的脸上愁眉紧锁,外面院子的那棵柳树已经看不清了,除了远处的几声狗叫,显得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更加寂静,窗外的月白风清,夜色柔美,但他已经无心欣赏。他所考虑得是自己怎么样才能在晚上读书。

忽然一丝光亮划过他的眼际,原来是隔壁的邻居用蜡烛点亮了靠近他家的那间屋子,恰好墙上有一丝裂缝,而这烛光竟透着墙射了进来,映入了他的眼帘。

他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那一丝光亮。眼珠子一转,心中暗喜:隔壁家这个大土豪,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他们的的蜡烛夜夜到天明,我在隐蔽的墙上轻轻的凿一个洞,肯定会有光亮透过来,我借着那束光亮,不就可以看书了?

说做就做,这位后生从床上弹起来,找到凿子,小心翼翼的凿着那堵墙,一下又一下,终于在他的努力下,凿开一个小洞,这个小洞透出来的光亮既能满足他读书的需求,又能不让邻居发现。因为这位财大气粗的邻居曾经挖苦和嘲讽他: “就你这样的穷小子,连蜡烛都买不起,还想读书?做梦吧!”

从那以后,他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读书,发愤图强,出人头地。

他幼年凿壁借光,刻苦读书,官至宰相 却为何会晚节不保?

就这样,他每天白天做完农活儿,晚上就在这束微弱的烛光之下发奋苦读,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位年轻后生就是成语“凿壁借光”的主人公。他的名字叫匡衡。

匡衡在读完自家的书后,就去附近的大户人家中读书,条件就是无偿的给人家打工。但那又怎么样呢?

几年光景,匡衡已经是遍读诗书了,对《诗经》的兴趣尤其浓厚,研究很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也希望能有一个属于窈窕淑女。但眼下自己身无分文,谁又能看得上自己呢?只不过是空想罢了。想到这儿,匡衡摇着头苦笑。

匡衡所处的朝代是汉朝,文人学子要想出人头地主要是察举制和参加科举。但科举的难度远大于察举制。因为汉朝的规定是博士弟子必须掌握"六经"中的一经,

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

他幼年凿壁借光,刻苦读书,官至宰相 却为何会晚节不保?

而匡衡可能属于那种平时有学问,一到考试就掉链子的那种类型,又或者他写的文章不太合主考官的胃口。他的考试之路十分坎坷,匡衡一连考了九次,终于考中丙科,被任命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

但是在民间,由于匡衡对《诗经》的研究很透彻,所以在文学圈内匡衡的名气已经非常大了。类似于民国时期的陈寅恪王国维,属于当时的文学明星。

他的名气大到足以让当时的太子,后来的汉元帝刘奭对他极为欣赏,并将他招到自己身边,由于元帝好儒术,二人常常探讨诗词歌赋,饮酒天地间。

公元前49年,汉宣帝驾崩,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作为元帝的门人,匡衡被任命为郎中,后有升迁为博士、给事中等职务。日渐重用。

继位的第二年,京城一带发生地震和日食的自然现象,这在当时是不祥之兆。人人自危。匡衡瞄准时机。引用《诗经》中的诗句,上疏汉元帝说:陛下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显洁白之士,昭无欲之路"

他幼年凿壁借光,刻苦读书,官至宰相 却为何会晚节不保?

大意就是:皇上您要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省去奢侈的物品,朝廷内外,励精图治。亲近贤臣,任用贤良,远离小人,辞退投机取巧,刑法严酷的官吏。让温良恭俭让的民风劲吹。

汉元帝非常欣赏匡衡的上疏,采纳了他的意见,并再一次给他提拔了他的官职,升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因为元帝喜好诗词歌赋,常常听匡衡讲解《诗经》,精妙之处,不由得点头称道。夸赞他:“爱卿不愧是研究《诗经》的大家,眼光独到,见解深刻!”“啥也不说了,光禄大夫正好空缺,你就干了吧!”就这样匡衡再升一级。公元前36年,丞相韦玄成病逝。匡衡又代理丞相职务,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一时间,匡衡位极人臣,炙手可热。此时的他志得意满,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也是寒门学子出人头地的典范!

他幼年凿壁借光,刻苦读书,官至宰相 却为何会晚节不保?

匡衡担任丞相期间的初期,依靠自己杰出的文学才能,积极参政,多次向元帝建言献策。

每每讨论国家大事,匡衡总能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

汉元帝对此十分的欣赏和赞同。匡衡也是尽职尽责。很好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到了元帝后期,宦官石显弄权,结党营私、祸国而殃民,他主张增加百姓赋税,来增加朝廷收入。 搞得朝廷乌烟瘴气,民怨四起!西汉王朝也从强盛渐渐走向衰落。

元帝驾崩,汉成帝刘骜继位后,匡衡和大臣甄谭弹劾宦官石显,列举他的罪恶,追查他的党羽。为朝廷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但是又遭到同僚的弹劾,匡衡想要辞官回家。但成帝坚决不同意。

后来,匡衡儿子匡威在担任越骑校尉期间醉酒杀人,而其门人和弟弟想要劫狱,后事情败露,匡衡受到牵连,紧接着,司隶校尉弹劾他贪污土地,后经查证,确实贪污了四万多亩土地。已是花甲之年的匡衡无可辩驳,最终汉成帝罢免了他的官职。贬为庶人。

他幼年凿壁借光,刻苦读书,官至宰相 却为何会晚节不保?

就这样,白发苍苍的老人,收拾了自己的行李之后,心情极度郁闷的坐上返乡的马车,车轮轧在路上噜噜作响,匡衡望着布满乌云的天空惆怅不已,几十年荣华富贵终究是过眼云烟,虽然自己平时洁身自好,但是没有教育好后代,自己也是不可饶恕的。明明已经有了那么几十万亩的封地了,为何还要贪图那寸土地呢?终究是贪欲放纵了自我。

如果能再有一次机会,自己会不会做另外一种选择,简简单单当个教书先生,与三两好友,泛舟于太湖,“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饮酒写诗。了却一生,会不会是另外一种世界。我们不得而知。只听见匡衡返乡马车轮走得越来越远,直到再也看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