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山海探秘(六)—《山海经》里的小怪兽(六)

|小记|山海探秘(六)—《山海经》里的小怪兽(六)

今天我们把《南山经》里的小怪兽们全部给大家介绍完。


║凤凰

《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小记|山海探秘(六)—《山海经》里的小怪兽(六)

丹穴之山住有神鸟,体型像鸡,全身都是五彩斑斓的花纹,这种鸟叫凤凰。它的头上有花纹,像“德”字;两翼有花纹,像“义”字;背部有花纹,像“礼”字;胸膛有花纹,像“仁”字;腹部有花纹,像“信”字。这种鸟吃的是自然界的食物,经常会自己唱歌跳舞起来,只要这种鸟出现,就会天下太平,是一种祥瑞之兆。

雄为凤,雌为凰,合称为凤凰;在《礼记》中和麒麟、龟、龙一起合成四灵,凤凰是百鸟之长。

汉代谶纬之书《论语纬》说,凤凰有六象。头象天;目象日;背象月;翼象风;足象地;尾象纬。

|小记|山海探秘(六)—《山海经》里的小怪兽(六)

在晋代道教典籍《抱朴子》中,记载凤凰具有五行。木的德行是“仁”,因为青凤的头是青色的,所以称为“戴仁”;金的德行是“义”,因为白凤的脖子是白色的,所以称为“缨义”;火的德行是“礼”,因为赤凤的后背是红色的,所以称为“负礼”;水的德行是“智”,因为黑凤的胸脯是黑色的,所以称为“向智”;土的德行是“信”,因为黄凤的足是黄色的,所以称为“蹈信”。


║鱄鱼

《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五百里,曰鸡山)黑水出焉,而南注流于海。其中有鱄[zhuān]鱼,其状如鲋而彘[zhì]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

|小记|山海探秘(六)—《山海经》里的小怪兽(六)

在鸡山中流淌着一条河水,名叫黑水,向南流入大海。黑水中生长着一种鱼,形状像鲫鱼,但长着猪一样的尾巴,会鸣叫,声音像猪叫一样。这种鱼叫鱄鱼。

|小记|山海探秘(六)—《山海经》里的小怪兽(六)

鱄鱼是大旱的征兆,它游到哪里,哪里就不下雨。但是,它的肉又非常的鲜美,《吕氏春秋》说,“鱼之美者,洞庭之鱄。”


║颙

《山海经—南山经》:“(又东四百里,曰令丘之山)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颙[yóng],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小记|山海探秘(六)—《山海经》里的小怪兽(六)

颙生长在令丘山中,是一种人面怪鸟,体型像枭,长着四只眼睛,还长有耳朵。颙和鱄鱼一样,都是大旱的征兆。

|小记|山海探秘(六)—《山海经》里的小怪兽(六)

传说在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颙鸟集结在豫章(今南昌),这些颙鸟,身高二尺左右,所到之处燕子麻雀纷纷鸣叫。出现的时间从五月一直持续到七月,这两个月酷暑异常,滴雨未下,田禾尽枯。


║龙身人面神

《山海经—南山经》:“凡南次三经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糈[xǔ]用稌[tú]。”

|小记|山海探秘(六)—《山海经》里的小怪兽(六)

总计南部山系的第三大山脉,从天虞山到南禺山为止,一共有十四座山,连绵六千五百三十多里。这些山的山神都是长着龙的身体和人的脸的神。人们在供奉这个神时,用一只白狗作为祭品,祭祀用的粮食是精米。

|小记|山海探秘(六)—《山海经》里的小怪兽(六)

整个《南山经》记述了整个南部山系的三大山脉的地形、物产与神兽,大小山峰总共有四十座,连绵达到一万六千三百八十里之多。


到此为止,《南山经》里的小怪兽们已经全部介绍完了,由于南部各大山系地理位置偏南,气候宜人,异兽的种类比较丰富。接下来将会介绍《西山经》,带领大家认识西部山系的小怪兽们。

|小记|山海探秘(六)—《山海经》里的小怪兽(六)

往期

|小记|山海探秘(六)—《山海经》里的小怪兽(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