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查詢要謹慎,小心「中毒」

近期,個稅改革再度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但是,伴隨個稅話題的持續升溫,個稅相關概念也成為一些人用以牟取利益的工具。

前不久,王某聽人介紹後在手機上下載了一款個人所得稅查詢APP,用於個稅繳納情況。之後,受APP平臺附帶理財廣告的吸引,在網上進行投資,指望得到相應的回報。不想3個月後,這款APP怎麼也打不開了,先前的投資隨之杳無蹤跡。


個稅查詢要謹慎,小心“中毒”

查明:這類查詢個人所得稅APP是怎樣的平臺,通過什麼手段來獲得個稅信息?

這類APP的標語都寫著“全國個稅查詢APP,線上聯結全國地方稅務局信息系統”,並稱“支持全國400餘城市”“12萬個稅申報上傳無壓力”,模糊人的認識,以為是稅務局官方APP。 

下載安裝APP後,其“用戶服務協議”中寫有“打通了與政府相關網站的接口”。具體使用個稅查詢功能時,用戶需輸入當地稅務機關網站的自然人實名登錄賬號信息。登錄成功後,確實能夠查詢到個人個稅繳納數據,並且能直接下載完稅證明PDF文件。

但是這類APP是在用戶登錄APP後,竊取在當地稅務機關網站的自然人實名登錄信息賬號,再利用爬蟲技術偽裝成自然人模擬登錄各地稅務局網站,然後自行爬取自然人在網站上的各種納稅信息數據。

危害:竊取個人信息,關聯金融平臺!

使用這類APP更大的風險隱患在於,APP會保存用戶在稅務局網站端的登錄用戶名、密碼、個稅數據等所有隱私信息,並用作他途。即便用戶只使用過一次後就再沒關注使用,在不自主登錄的情況下,這類APP依然可以通過前期保存的用戶名、密碼,登錄網站並任意拉取數據。

從表面上看,此類APP以個稅查詢功能為核心,零星提供部分收入的計算功能,並無其他顯性的商業價值訴求功能,看似是公益型應用。但深入對比會發現,多個APP背後單位的實際控制人相同,且這些控制人都緊密關聯了P2P金融產業,涉及P2P借貸、金融信息整合類產品服務。比如,“全國個稅查詢”APP關聯了“利得行”,“51個稅管家”APP與“優借”、“51查個稅”APP與“51金薪貸”進行了關聯。

尤其APP的用戶協議都包含了要求用戶隱私數據無償共享給其他第三方的條款。如“51個稅管家”用戶協議裡寫道:“有權將相關的信息提供給第三方。”更有甚者,直接在協議中寫道“提交/傳輸給相關主體/項目”,並列明瞭明確的金融類平臺如“51有錢”“51有錢花”“零點花花公司”“花栗鼠”“51人品”等。

提醒:使用官方正規查詢平臺!

在個稅查詢過程中截取的自然人個人賬戶登錄信息,屬於各地電子稅務局非常重要的實名安全信息。一旦洩露,會給各地網上辦稅業務造成很大的風險隱患。這些風險隱患既面向納稅人,也面向稅務機關。而納稅人發現信息洩露後,可能第一時間把矛頭指向稅務機關,可能嚴重影響徵納關係。

要避免個稅納稅信息洩露,千萬不要貪圖一時便利,隨意使用稅務系統登錄賬號和密碼。平時,不要亂點來路不明的鏈接。針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理財陷阱,也要抵抗得住誘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