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后期名将姜维为什么在《三国志》一书中评价不高

在蜀汉历史上,姜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诸葛亮死后北伐路线的忠实执行者,也是蜀汉后期的中流砥柱。但在《三国志》一书中,陈寿却对姜维采取了明显贬多于褒的态度,虽然肯定他文武两方面均略有才能,很有志向要建功立业,但又存在滥用武力轻忽部众、谋划决断不够周全的的致命缺陷。这样的论断对于姜维这位号称忠勇双全的蜀汉大将军到底公不公平呢?

蜀汉后期名将姜维为什么在《三国志》一书中评价不高

  孔明第一次出祁山时,将27岁的姜维收到帐下。当时,孔明曾在写给张裔的信中指出,姜维一片忠心,办事勤勉,而且考虑问题很细致很全面,属于凉州的上选之才,李邵、马良这些已有才名的人也比不上他。而在写给蒋琬的信中,更是称赞姜维懂军事、有胆气,而且才智过人,愿意效忠汉室,这样的人好好锻炼一番,可以委以重任。孔明能对姜维的这番评价,可以说是相当高的。

  孔明屡次兴师北伐,姜维都随同出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以其弟子兼未来接班人的身份,一边战斗一边学习。孔明病逝后,蜀汉军政大权相继由蒋琬、费祎执掌,但他们并不支持连年征战。姜维屡屡上表向朝廷请求出兵伐魏,费祎并不完全反对,但每次只拨给他上万兵力。姜维虽然雄心勃勃,但在蒋、费执政时期,并没有足够的空间大展拳脚。

  即便如此,姜维在这一时期还是带着有限的兵力,取得了一系列战功,包括出师汶山取得了剿平平康夷叛乱,又先后征战曹魏大将郭淮、夏侯霸等,招降了胡王治无戴等部,

  费祎不幸被刺死后,蜀汉的军事大权才逐渐集中到姜维手中。他这才有了相应的条件可以伸张自己用曹魏用兵的志向,于是发动了九伐中原这一系列战事。

蜀汉后期名将姜维为什么在《三国志》一书中评价不高

  这里来盘点一下他九伐中原的战果:共计有2次大胜,1次小胜,1次大败,1次小败,两军相持互不攻克打成平手共有4次。如果仅以胜负这一结果而论,胜利的次数稍多于失利次数。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第八次北伐,姜维所率蜀汉军队突进到曹魏境内的芒水一带,让曹魏朝廷为之震恐,此次争战所达之境是孔明生前也未曾达到过的。

  再来看看以大败告终的第七次北伐,为什么会大败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他本来与胡济约定会师上邽,结果胡却毁约失期不至,导致姜维孤军奋战。这不应该是姜维的过错,所以蜀汉朝廷并没有对姜维进行责罚,却又对胡济采取了偏袒的态度,很明显是不愿意支持姜维北伐。但这里也暴露出姜维要北伐,只能靠他自己独力支持,蜀汉是不可能给予其充分的资源支持。这一点敌对方也看得很清楚,司马昭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蜀汉所依赖的人,只有一个姜维而已。

  最让姜维难以接受的是,他坚持北伐不仅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反而招来了国内各方势的怨恨和排挤。后来劝说刘禅投降魏国的蜀汉著名官员和学者谯周,专门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仇国论》,对姜维大加挞伐,指斥其屡屡征伐,搞得全国上下忧愁悲苦,大大削弱了国力。宦官黄皓和将军阎宇互相勾结,一起在后主面前构陷姜维。这让姜维心生惧意,害怕回到成都之后遭殃,只能屯兵沓中来避祸。

  姜维听说钟会领军杀到了关中一带,向刘禅提出,建议委派大将张翼、廖化二人分别守护阳安关口和阴平桥头两个险要去处,防止魏军突袭而至。然而刘禅对这一事后看来极其明智的动议,却不予采纳,反而听信黄皓求神问卜后所说的魏兵不会来的鬼话,自欺欺人坏了大事。

蜀汉后期名将姜维为什么在《三国志》一书中评价不高

  由此可见,姜维当时的处境是极其艰难的:国内官员和民众大都不支持他,一些朝臣和宦官合起伙来在皇帝面前诬陷他、阻挠他。在这样的窘境下,姜维能保全自身就已经很不错了,平定曹魏兴复汉室的抱负又怎么可能真正施展呢?如此说来,一些人将蜀汉灭亡的很大一部分责任归咎于姜维,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众所周知,蜀汉亡国后,史书中留下了刘禅“乐不思蜀”这样一段记录。从中反映出,刘禅即便不是一个昏聩至极的君主,至少也不是一个值得辅佐的统治者。对此,司马昭曾经有过一番评价:就算是孔明还在,也不可能帮助刘禅实现蜀汉长治久安,而才智并不如孔明的姜维能做的当然更加有限了。

  那么,陈寿作为一个史书撰写者,为什么要对姜维加以贬斥呢?这里面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陈寿原本是蜀汉子民,姜维连年用兵,征伐曹魏,确实加重蜀汉民众的负担,招致国内老百姓的怨恨,这是不争的事实。而陈寿在当时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自然会或多或少留下对姜维的反感。

  其次,陈寿曾是蜀汉官员兼学者谯周的学生,而谯周是出了名的反战派,在姜维历次北伐的过程中,谯周总是坚定不移地予以反对,后来甚至沦为事实上的投降派。陈寿作为其学生,就算不会毫无原则地支持老师,也非常有可能在立场上受到谯周的影响。

  其三,陈寿在蜀汉灭亡后“随大流”投降了魏国,后来又“顺势”做了晋国臣子。以这样一种身份去撰写蜀汉历史,他对于生前一心想要灭魏兴蜀,最坚定、最忠实地执行孔明北伐路线,而且给魏晋不少将领和民众造成过伤害的姜维,又怎么可能加以褒扬呢?

  总的来说,姜维在其为蜀汉效命的36年中,忠心耿耿,尽职尽责,虽然无论治军还是治民,功业都不如孔明,但他确确实实是蜀汉继孔明之后最重要的军国支柱,是一位文武兼备、忠勇双全的正派人物。姜维未能实现他的兴蜀之志,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能靠他的一己之力、一颗红心就能兴复汉室。当然,他也有被人指摘之处,比如对汉中一带防务的松懈,导致钟会得以长驱入蜀,这方面姜维确实有一定的责任。但是即便他在这件事上没有失策,也难以从根本上扭转蜀汉终将灭亡的大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