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這輛坦克貴到美國都說買不起,專爲核大戰準備,兩輛花50億

279工程重型坦克可謂軍事迷比較熟悉的蘇聯冷戰產物之一,飛碟狀的車體、霸氣的四條履帶、碩長的火炮身管使該車就像是從科幻電影中走出來的猛獸一樣,給人以極強的視覺衝擊。

蘇聯這輛坦克貴到美國都說買不起,專為核大戰準備,兩輛花50億


279工程重型坦克

279工程重型坦克全稱為“戰術核爆區用試驗性車輛結構279工程”,在1950年代一系列核試驗中,蘇聯紅軍的將領們發現在核爆一定範圍內各型坦克往往被衝擊波一下掀翻,這顯然不利於蘇聯紅軍的坦克集群攻擊思想。這種思想也灌輸到了新一代重型坦克的研製過程中。在1957年前後一共有三種重型坦克試驗車被製造出來,即車里雅賓斯克廠的770工程、列寧格勒基洛夫廠的277、279工程,其中的279工程可以說是歷史上最顛覆坦克設計思路,最符合核戰環境下作戰的重型坦克。

蘇聯這輛坦克貴到美國都說買不起,專為核大戰準備,兩輛花50億


279工程重型坦克由著名的科金坦克設計局研製,總設計師是曾經研製IS-4重型坦克的託洛亞諾夫。整個設計計劃最耀眼的地方是採用了4條履帶、可調節液氣懸掛、液力機械傳動裝置等全新技術。再加上設計了一個可以有效防止核子風暴侵害的飛碟狀車體,使該車能在核爆區域內像一隻鐵烏龜一樣緊緊地趴在地上,最大限度降低衝擊波的影響。這種設計也使279工程在蘇聯泥濘路面和積雪地域上具有極佳的通過性能。在試驗過程中曾經分別安裝過698千瓦的DG-1000柴油機和2DG8M柴油發動機,最大時速可以達到50-55千米/小時。

蘇聯這輛坦克貴到美國都說買不起,專為核大戰準備,兩輛花50億


與印象中的重型坦克不同,279程個頭不大,外形尺寸大概和後世的T-62中型坦克那麼大,但戰鬥全重達60噸,遠遠超過T62標準型的37.5噸戰鬥全重,這其中很大一部分重量都用到了裝甲防護上面。該車車體採用了4個裝甲隔艙,受到時代限制仍然採用均質鋼裝甲,車首前上裝甲厚達192毫米,傾角60度,等效厚度是T-10M重型坦克的2倍。側面裝甲厚182毫米,傾角60度,比T-54/55坦克的正面裝甲還要厚得多。炮塔前裝甲305毫米,傾角30度,可以有效抵禦當時北約的反坦克火力。

蘇聯這輛坦克貴到美國都說買不起,專為核大戰準備,兩輛花50億


T-10M重型坦克

279工程擁有一門60倍口徑的M-65型130毫米坦克炮。這是1950年代為搭配新型重型坦克而研製的一種坦克炮,採用半主動裝填器,可以保證每分鐘5至7發的戰鬥射速。它還安裝了主動紅外夜視儀等在當時算很先進觀瞄裝置。輔助武器是一挺14.5毫米KPVT同軸重機槍。由於該坦克專為核大戰準備,而且蘇聯認為在核戰爭環境下人操高射機槍沒有實戰價值,故未在該車上安裝高射機槍。

蘇聯這輛坦克貴到美國都說買不起,專為核大戰準備,兩輛花50億


在研製之初,該坦克是作為軍級武器裝備研製的。但在試驗中複雜的行動機構故障率一直較高,更為關鍵的是該車生產成本極高(當時兩輛造價相當於現在的50億人民幣,事後美國軍方瞭解到這個價格,覺得美國都買不起,實在太貴了),難以滿足蘇軍大規模裝備需求,使該車前途迷茫。1960年7月,赫魯曉夫乾脆一刀切,取消了所有37噸以上坦克研製計劃,279工程如末代恐龍見證了蘇聯重型坦克計劃的尾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