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爲何要把陝西省這1個省劃分爲5個省?

郭勝偉


眾所周知陝西省現在是我國23個省之一,但在歷史上,陝西省是包含了今天西北地區好幾個省的。

陝西得名很早,最早出現於西周初年。周成王時期,周公與召公分陝而治,周公治陝之東,召公治陝之西,陝西之名就此出現。 值得一提的是,陝並不在今天的陝西,而是在河南陝縣。 很長一段時間內,陝西只是一個地理區劃,類似於江南這種,而不是行政區劃。直到宋朝初年設陝西路,陝西才真正成為行政區劃。


元朝開創行省制度,設立了陝西四川行省,後來分建陝西行省與四川行省,這是陝西建省的開端。 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將元朝的陝西行省和甘肅行省合二為一,造就了一個龐然大物——山西布政使司(相當於省),區域涉及到今天的陝西、甘肅、青海一部、新疆一部以及寧夏五個省級行政區。

不過到了清朝初年,這個龐大的省份又被清朝拆解陝西省和甘肅省,後來再次分割,甘肅省南部劃入青海,北部分出寧夏,西部則有部分併入新疆。 明清對於陝西省的態度迥異,也反映出明清陝西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在明朝,陝西省是西北重鎮,是明朝抵禦蒙古肆虐西北的一部重棋,建立這麼一個大省,就是為了方便統籌糧草軍備,與西部蒙古展開曠日持久的攻防戰。

但陝西省這麼大,明廷不怕尾大不掉嗎?自然還是怕的,所以明朝在山西省設立了兩個布政使,分割陝西的行政等權,防止地方反對中央。 而清朝屬於異族入關,面對人口龐大的漢族總是擔心漢族造反,所以明朝的兩京十三省,清朝能分就分,江南省分設安徽、江蘇,湖廣省分設湖南、湖北,陝西被一分為二也實屬正常。 清朝還有一個與明朝不同的考量,就是清朝疆域的西界遠比明朝要西,為了加強對西北新疆這些地區的掌控,必須要有一個足夠職能的大城市鎮著,統籌相應事務。 看地圖就知道,西安離新疆太遠了,不論是清初對準噶爾的征服還是之後的治理,中心的偏移都很不利,所以後來陝甘總督是駐在蘭州的,更能夠輻射新疆。



hilhh


這裡是熊二讀史,一起來讀陝西曆史。(本文約700字,閱讀需時3分)

陝西省在明代,就是一個超級建制的大軍區。

[明]羅洪先:《廣輿圖》所繪明代陝西地圖(局部圖)

明洪武二年(1369),大將軍徐達以銳不可當之勢橫掃關中地區的殘元勢力。元朝在關中的勢力一部被殲滅,但仍有不少逃竄至河西乃至漠北地區。以元順帝及其太子愛猷識理答臘為首的北元勢力更是以廣闊無垠的漠北為大本營,時刻威脅著大明的西北邊境。明初定都應天,距西北邊陲遙遠,軍令情報往返亙遠,戰事指揮不便,明廷對西北邊患有鞭長莫及之憂。

洪武四年九月,朱元璋告諭群臣道:“惟西北胡戎,世為邊患,不可不謹備之耳”。

明代陝西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與蒙古對峙的前線,明廷基於對蒙古殘餘勢力的防守,在陝西省實行了很多軍事化色彩明顯的制度,如建藩鎮守、陝甘合治、軍屯戍邊、食鹽開中、茶馬貿易等。

基於重要的軍事地位,明廷就在這裡畫了一個圈。

這個圈有多大呢?

明代的陝西,轄土大致範圍包括今陝西和寧夏兩省、甘肅省大部、青海省東部,以及內蒙古西南一些地方,佔地面積十分廣闊。

明萬曆十年陝西政區圖

正如嘉靖《陝西通志》所述:“陝西南割楚蜀,東連豫冀,西界番戎,北抵沙漠,幅員萬里,誠中分天下之大域也。然內列八府,外控三邊,各有封守”。

當真是一個超級大省。這樣劃一個大圈,目的是為了統一調配西北地區的糧草兵馬,以防禦蒙古鐵蹄的南下。

明朝部分政區圖,黃色為陝西轄區

到了清代,形勢就不一樣了。

清入關前,蒙古已經不是清的威脅了,因此沒有必要再保留這個超級大軍區了。

清代的陝西,已經由邊疆變成腹地,由軍事職能轉變為撫民之職能。

故而將陝西拆解,以便於管理。

清代陝西政區圖

如果依然保持陝西這麼大的轄地,萬一再出來個李自成,盡西北之利,舉反清大旗,守關中四塞。那麼清朝也要頭疼了。

總之,清朝將陝西省一分為五,還是因為陝西區域戰略地位與形勢改變的結果。

更多歷史類原創資訊,歡迎右上角關注@熊二讀史。


熊二讀史


首先,西北戰略西進,政治、軍事中心由關中前進到河湟地帶,為實現戰略意圖,西北由陝甘分成陝西省和甘肅省。

  • 清,總結歷史,認為西北的核心在河湟地區。
  • 西寧,海藏鎖鑰,唐蕃古道咽喉,西北穩定吐蕃的重鎮。
  • 銀川,西靠賀蘭山,依託黃河,陰山天險,後套重鎮,蒙回臟腑之地。
  • 蘭州,西控黃河、湟水、莊浪河河谷及河西走廊,控藏疆之咽喉,北依託黃河,蒙古高原、大漠遙控蒙古;東出鄂爾多斯臺地、黃土高原進入太原;東南沿隴山山谷、渭河河谷聯繫關中;南下可通過漢江進漢中而出襄陽;沿嘉陵江、岷江直通巴蜀,座中而六聯;河湟戰略核心地位優勢明顯。
  • 但蘭州關塞集中度高,險要有餘而繁華不足,需要加快蘭州經濟、社會特殊增長。
  • 條件成熟後,西北政治、軍事中心由關中西安,西遷到河湟地帶,開始建設西寧--蘭州--銀川中心,陝甘總督西遷到蘭州。
  • 河湟、河西走廊對西北戰略之重要,關係西北穩定,甚至國土安全。

  • 這個區域非常脆弱,這個區域不能強大,威脅就一直存在。
  • 失河湟將使藏疆蒙回一體,其中任何一家獨大後必然向南環形進攻。

第二步,固疆。為了加強新疆地區統治,繁榮、穩定西域,進而向西拓展,甘肅省培養甘肅新疆省。待甘肅新疆省能自立了,建立新疆省。西北分為三個省。

  • 新疆是甘肅擴張,拓展,培植髮展起來的。因此,和陝西甘肅分家不一樣。
  • 秦和隴是陝甘核心地區,隴首先向東拓展,逐步建立了陝西。
  • 陝西向東拓展建立王朝,向西拓展又擴張了甘肅。
  • 甘肅不是新疆向東拓展而形成的,反而是陝甘向西擴張納入的,因此,新疆省是由甘肅分出的。
  • 這一點必須明確!首先必須承認甘肅是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區,是中華民族的根!
  • 只有承認新疆是由甘肅省分出的,才能理清從屬關係,也就是說歷史上新疆是甘肅的,是中華的。
  • 如果反過來就很嚴重!
  • 新疆的繁榮、穩定是西進戰略的重要環節,謀大州必須經略新疆,伊犁成為重要的開拓重鎮。
  • 西安,已經不具備西北戰略中樞功能,同樣不具備開拓西域的功能。
  • 使用同樣模式培養地區政權的還有福建臺灣省。

第三步,穩藏。陝甘總督入蘭,逐步培養西寧,由西寧代理現青海各項政務。西寧逐步發展成為青海政治、軍事、文化、經濟中心。

  • 甘肅省培養、撫植西寧,建立青海省,藏形成兩個大的行政區,在穩定西藏做出巨大貢獻!
  • 甘肅省同時保留甘南藏區自治州,保留隨時挺進玉樹、昌都地區之便利。
  • 在文化上始終支持甘肅臨夏拉卜楞寺在藏的學術地位。
  • 高度重視藏納入中華之見證,歷史重要見證文物,武威白塔寺的保護!

  • 甘肅省分為三省。
  • 西寧,海藏鎖鑰,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 青海省在維護國土安全和全國環境安全方面據有重要特殊功能!

強化對蒙戰略通道額濟納和後套地區的政治、軍事、交通。著力培養額濟納為前進蒙政治中心烏里雅蘇合通道的重要支點地位,培養銀川在後套的政治中心地位,寧夏(今寧夏及蒙西部)省成立,甘肅到此一分為四。

  • 建國後,寧夏重新劃歸甘肅及再次成立寧夏自治區,蒙西劃歸內蒙是後話。
  • 在對回族問題上,甘肅省無論從清、民國還是現在,始終支持甘肅省臨夏自治州在中國回族聖地及”小麥加”的地位和肯定。
  • 始終保留平涼、慶陽聯繫關中,遙指正太線到太原的便利。
  • 始終保留甘肅與外蒙地界直接相連的通道的便利。

甘肅省在近代為西北地區各族繁榮、穩定、文化交流,西北國土安全等方面做出巨大貢獻。歷史也同時證明,戰略核心西移到河湟所作出的成就。同樣說明甘肅如果被嚴重弱化的巨大風險。

  • 甘肅省行政區域雖然被嚴重分割,但青疆寧得到穩定,已經成長為西北各區域的穩定局面。
  • 甘肅省始終撐控西北的幾大戰略要地和交通要塞。其在西北五省居中而控,座中六聯的戰略核心地位,不僅僅在政治、軍事、交通、水利上。

這就是西北戰略西進,一省分五省(包括蒙西)的歷史過程。原因歷史進程已經給出答案!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因為任性,哦不,因為好管!

今日的西北五省區,包括了山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作為我國面積最大的分區,西北地區也曾經是我國動盪最嚴重的地區。

漢朝開始,這裡就是中原王朝和遊牧民族對抗的前沿陣地。漢武帝曾派霍去病收復河西走廊,打通到西域的道路,為包抄匈奴、經營西域做好了準備;

唐朝時期,大唐和吐蕃、吐谷渾等在西北激烈爭奪;

北宋建立後,西夏又成為處於西北的心腹大患;

到了明朝,西北地區是清朝和盟國各部激烈爭奪的地區。

因為長期的戰亂,所以歷朝歷代的帝王對此地不能不重視,清朝的皇帝更是如此。

清朝時期,陝西被分為山西省和甘肅省兩個行省,隨後甘肅省南部劃入青海,北部分出寧夏省,西部則有部分地區併入新疆。

很多人說清朝拆分省份是為了防止地方叛亂,方便管理。那麼西北省份如此之大,為何不分得更細一些而只是分出5個省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為了製造區別,方便分而治之

清朝入關後,在關內繼承了明朝的承宣布政使司制度,不過為了方便管理,清朝將明朝時期的“兩京一十三省”進行了部分調整,將湖廣行省分為湖北和湖南;將江南行省分為安徽和江蘇,並撤銷南直隸地位;將陝西行省分為陝西和甘肅。

由此清朝在關內逐漸形成“漢地十八省”的格局。

關於將省份拆分方便管理,出發點沒有問題,但西北的省份,即使拆分後面積也相當大,為何不進行再次的細分呢?靜夜史認為:

分省目的不只是削弱地方勢力,一個重要的考量就是在各省製造區別,使各省相互制衡。

作為少數民族政權,清朝在關內的統治可謂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何坐穩這江山成為清朝統治者首要考慮的問題。

特別是西北地區,歷朝歷代的遊牧民族政權,基本都是佔據西北然後窺伺中原的,甚至就連李自成也是在西北掀起狂風驟雨最後顛覆了大明王朝,所以這裡的穩定關乎清朝的全局。

按理說為了加強管理,應該將這裡劃分得越細越好,但是西北五省環境惡劣,土地貧瘠,因此人口很少,加起來都不一定比東部普通省份多。

如果將西北省份分得過小,各省的力量將會變得異常脆弱,不僅沒有西北境內相互制約的作用。面對周邊的蒙古部落,也沒有足夠的力量進行抵禦。一旦西北爆發戰事,因為各省面積太小,力量太弱,勢必會很快被消滅,這樣西北局勢就會很快陷入被動。

所以朱元璋將明朝時期的甘肅行省和陝西行省進行了合併,合稱“陝西承宣布政使司”,使陝西成為一個超級大省。

不過清朝時期,青藏、西域以及蒙古地區都成為清朝的領地,無需通過壯大陝西的力量來制約蒙古各部,因此分省勢在必行。

清朝時期的分省,也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先分出甘肅,再分出青海,最終達到一個相互制約和鞏固西北的平衡的局面。

2、為了增加西北軍事力量,威懾蒙古

清朝分割陝西,除了懼怕陝西地方勢力過大,影響帝國的穩定外,一個重要的考量就是壓縮蒙古區域,

清朝時期,通過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皇帝的努力,終於徹底消滅漠西蒙古準噶爾部,解決了威脅中原王朝數千年的遊牧民族問題。

在解決蒙古問題的過程中,清朝採取了和親、拉攏以及武裝攻打的多種方式,最終大獲成功。

但是,因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以及漠西蒙古被清朝征服的時間不同,因此和清朝的關係也有遠有近,簡單說來,對清朝來講,漠南蒙古最親,漠北蒙古次之,漠西蒙古更次之。

關係遠了,就不放心,就需要防範,這一點清朝皇帝很清楚。

而西北地區,向北可達漠南漠北蒙古,向西可直逼漠西蒙古,因為漠西蒙古佔據了西域以及整個青藏高原地區,所以陝西更像是插入漠西蒙古的楔子。

很危險!

所以必須對陝西有所加強。如何加強,就是分省!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是分出一個省,就意味著多一套行政班子和軍政系統,意味著在西北的實力就多一分,也就是對漠西蒙古的威懾就多一分。

因為長期的不信任,雖然表面上一團和氣,但是實際上清朝一直在算計如何有效削弱漠西蒙古,鞏固清朝的統治。

在這裡,分省除了多了軍事力量,鞏固了西北的邊防外,還多出了好幾個行政中心,比如蘭州。

這個行政中心有什麼作用呢?當然有,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獨當一面,分擔西安的西北重鎮職能。

我們知道,古代交通不便,尤其是西北,這意味著古代的各省面積不能太大,否則就難以管轄。而多出一個政治中心,意味著清朝可以多出一個省的管轄面積。清朝時期的甘肅,包含了新疆、青海和寧夏的一部分,面積相當大,如果將甘肅省和陝西省加起來,西安勢必難以管理,而加上蘭州則順理成章。

漢地十八省的面積由此得到擴張,漢地的擴張,意味著蒙古範圍的縮小,通過此消彼長的變化,清朝有效削弱蒙古,實現了西北的穩定。

另外,陝西分省,也有著經營新疆的考量在裡面。若陝甘不分家,那麼西安和伊犁的距離則太過遙遠,這對於新疆的管理勢必非常不利。

關於新疆的地位,左宗棠曾指出:“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環衛北方,百數十年無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若新疆不固,則蒙部不安,匪特陝、甘、山西各邊時虞侵軼,防不勝防,即直北關山,亦將無晏眠之日。”

所以,陝西分家實際上也有經營新疆的考慮,這和壓制漠西蒙古的目標不謀而合。同時新疆又有阻擋沙俄的作用,這使得陝西的分家有了更為深層的意義!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事實上,並非是陝西劃分成五個省,而是中原河南劃分成兩個省(河南本部、西安關中),甘肅劃分成四個省(甘肅本部、寧夏、青海、新疆)。

一、中原河南。

陝西簡稱陝,得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陝縣。

西安關中平原,不屬於西北黃土高原。

西安關中自古屬於中原河南司州。

西安人的根在河南。

西安自古屬於中原河南,西漢時期,西安就隸屬於河南司隸州;東漢稱司隸校尉部,由洛陽統領;三國時期歸許昌管轄;直到西晉才從河南劃出,劃入雍州邊緣。

西安人百分百能聽懂河南方言,但聽不懂西北方言。

西安人也希望自己屬於中原。

二、西北甘肅。

甘肅簡稱隴,得名於唐隴右道。

甘肅陝西只有明朝“布政使司”(明朝不叫省,叫布政使司)短暫合併,其餘各朝均二省分治。

至於本屬於中原的西安關中地區,與西北甘肅有何關係,還要從秦朝說起。

秦發源地甘肅,陝西不過是當年東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朝,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

秦國發源地在甘肅天水,秦公墓在甘肅隴南禮縣大堡子山。

秦攻破豐鎬(西安),趕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陽。

秦準確說是滅七國,還有當時殺死周幽王後,佔據陝西西安(豐鎬)的犬戎一國。

只不過當時佔據陝西的並不是漢人,而是殺死周幽王這些漢人敗類的遊牧部落犬戎。

秦武公滅陝西的時候更快。

所謂“三秦”其實範圍更小,項羽佔領咸陽分封了三個大將,把關中寶雞陝北分成三塊(不包括陝南)。

三、其他。

1、漢中。

漢中講四川話,不講陝西話。

漢中是漢水發源地,屬於長江流域;西安關中屬於渭河黃河流域。

劉邦封漢王,轄地就在巴蜀(包括漢中)。

漢中古屬益州;西安關中自古屬於中原河南司州。

2、寶雞。

“隴縣古稱隴州,因地處隴山東坡而得名”,寶雞西府話與西安關中話完全不一樣。

寶雞話更接近甘肅隴東慶陽平涼話。或者說寶雞講甘肅隴東話,不講陝西西安關中話。

寶雞人愛吃西北漿水面,西安人愛喝中原河南胡辣湯。

3、渭南銅川。

渭南銅川講河南話,不講陝西話。

本來就應該陝北劃歸寧夏;漢中劃歸四川;西安關中劃歸中原河南;寶雞劃歸西北甘肅隴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