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洶洶而來,千萬別在談薪水時抖機靈……


畢業季洶洶而來,千萬別在談薪水時抖機靈……


溫哥華畢業季來了,大家有的求職,有的遞簡歷,有的收offer,有的跳槽。相信很多人在這個時候都是茫然的,不知道前路該怎麼走,在面對現實和理想的多重分歧時,也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打個一個小小的問號。

面對心儀的工作,最最不擅長的就是——談薪水?!“你要多了,對方肯定給你壓下來,估計還會覺得你不太靠譜,看不請自己幾斤幾兩;你說少了,對方就會偷著樂了。花更少的錢能把事情辦成。

在這個時候,能夠站出來在人生重要節點指點迷津的人就顯得尤為珍貴。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特別請到了國際資深職業規劃師、有著幾十年從業經驗的金牌HR菲凡老師,相信你一直在找的,就是這篇文章。

PS:通篇閱讀,事半功倍,全文乾貨,收藏備用。

前言忠告

首先,不要為某些叫你抖機靈的話衝昏頭腦,大量事實證明不合時宜的抖機靈絕大多數時候不會有好結果。

其次,要明白你用什麼策略去談薪其實對你最後拿到多少錢並沒有什麼特別大的關係,一個人到底能拿多少錢,除了和他的能力有關。

還有公司預算、公司的薪酬架構體系、找工作的時機、大環境的榮衰、相關領域人才的多少、原先公司背景、前一家公司的薪酬等等有多方面的關係,這裡有很多都比你是不是能夠優雅機智地談薪對你最終薪資多少的影響更大。

尤其對一些薪酬架構體系成熟並且不愁招人的大企業,除非你是業界大牛,否則一個檔位有一個檔位的價錢,候選人就跟白菜似的分門別類歸檔,評到哪個檔就是哪個檔的工資,根本不給你特權隨便要價。

但是機智的交流方式可以讓你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畢業季洶洶而來,千萬別在談薪水時抖機靈……


1、談薪也是面試的一個環節

有些求職者一通過面試到了談薪環節就以為主動權在自己手裡了,頓時多年媳婦熬成婆,農民翻身把歌唱,本來的嘴臉就露出來了。這是萬萬要不得的!!!

談薪時氣焰囂張或是獅子大開口讓HR不爽了彙報到老闆那裡是直接可以pass掉候選人的。而且說實話老闆也不願意要一個還沒進公司就開始各種要求各種事多的員工。

因此談薪時無論對方多麼讓你惱火,或是薪資你有多麼不滿意,請態度謙和,細聲細語地和HR溝通,把自己的優勢和要這麼多薪水的理由告訴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通常來說,你說服了HR,才能說服願意給你這筆錢的老闆。而且如果你能在這個環節表現出你的良好素質博得HR的好感,他通常還會幫助你去公司爭取你的利益。

2、不要過早暴露你的底牌,但要在合適的時間說出你的期望

通常來說,在面試的最後一輪,如果比較順利的話,面試官就會問你的薪資期望。此時恭喜你,說明你很有可能已經通過面試了。

但在這個時候別太單純,直接說出你的期望薪資,我給的答案是:“我認為這是一個需要綜合考慮的問題,我暫時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數字,不過我認為貴公司會給我一個公正的待遇。”這個答案應該可以讓你安全通過最後一輪面試。

或者你對這個公司非常熟悉並且對你自己在行業水平中有非常準確的定位的話,可以直接說出你的期望薪資。不過這樣你就要承擔可能原本公司會再多給你一點的損失。

之後會有HRM來給你打電話正式談薪。此時,如果可能的話儘量讓她先說出公司這邊給出的口頭offer以及一些其他福利情況,這時再說出你的期望薪資。

通常應該是再根據這個offer在基本工資上適當再加一些數報給她。你大概也就知道自己在這個公司能拿到多少錢,這個offer你要不要接。

如果在談薪階段HRM堅持要求你說出期望薪資的話,不要僵持,直接告訴她。如果她覺得這是一個合理的薪資要求,她會按照你的期望來為你爭取。

3、問清其他福利情況,以及績效/年終獎/期權等等一系列其他收入的計算方式

有些初入職場的年輕人,談薪的時候發現基本工資滿足要求就接offer去上班了,去了之後卻發現各種加班、工作難以取得成績、晉升無望等問題,綜合算下來性價比並不高。

同時一個公司在隱性福利上的態度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員工在公司的地位和公司本身機制是不是考慮到了員工的進步和發展。這些同樣是在談 offer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的因素。

面試官/招聘者問

【你覺得我應該給你多少工資】或

【你的理想工資是多少】

怎樣回答最好?

對於你值多少錢這件事情,是市場能給到的價格,你對市場的瞭解,加之你的談判技巧等多方面因素決定。

說到底,就是你期望工資的滿足程度 + 你對市場價格的瞭解程度兩個因素決定。

畢業季洶洶而來,千萬別在談薪水時抖機靈……

1. 如何知道市場能 offer 多少呢?

我過去工作就是薪酬架構設計,每年都會參加行業薪酬調研,所以比較瞭解各行各業的市場情況,也會比較清楚企業設計薪酬價格的底層邏輯——工作本身讓我實現了薪酬方面的信息對稱。

對於一般的職場人,要了解市場價格,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積累同行業人脈,認識和結交同行,或者親戚,朋友,學姐學長,老師等人脈資源

鏈接行業薪酬專家,比如同行業 HR 和行業資深獵頭。

利用搜索渠道,尋找招聘公司。

完全可以把自己定位為一個薪酬調研的小機構,平時注意積累和蒐集市場數據。

通過以上渠道你可以大體瞭解市場薪酬範圍,然後設定好自己的底線價格,市場價格,理想價格。

通常來說,底線價格 ≤ 市場價格 ≤ 理想價格。(以下以人民幣來舉例)

比如,根據你瞭解市場某職位薪酬範圍是10000-11000左右,那麼你應該報多少合適呢?

在給企業方報價的時候,先自己回答一個問題,低於多少我不會接受?

低於 10000 你去嗎?去

低於 9000 你去嗎?去 ——這就是你的大致底線價格。

低於 8000 你去嗎?不去,不去,不去

那麼,在談判環節報 12000-13000 就是比較明智的價格,也就是高於市場價格的你的理想工資,而你的底線價格大體是 9000-10000。

最重要的是通過面試來試探市場對你的反饋,總結自己的能力和經驗在市場上值多少錢。

2. 薪資談判是否有策略?

有。

很多人的跳槽日常是不清楚外面市場情況,正好獵頭或朋友介紹 1-2 個機會,就挖空心思想談個理想的 offer。

這種想法是比較幼稚的,因為你並不瞭解市場對你的反饋,報價也是瞎報,高低也不清楚。

畢業季洶洶而來,千萬別在談薪水時抖機靈……

策略之一,通過面試積累經驗,檢驗自己在市場上的價格

成熟的職場人,在一個崗位工作一年半到兩年上就應該主動到市場上看看機會,檢驗下自己目前的工作內容、能力和經驗在市場上是否有價值,市場的真實反應如何?

同時可以嘗試報理想價格,看市場給到自己的真實反饋。

當然,我的經驗都是在機會眾多的一線城市。小城市機會也不會特別多,圈子小,嘗試太多,容易壞了名聲。

我們通過面試,可以積累面試經驗,增加自信,瞭解市場價格。

總之,市場是最好的試金石。

策略之二,跳槽之前設定好合理的找工作時間,儘量手裡有 offer 去談 offer

很多人跳槽的時候都是在本公司做不下去了,可能是跟領導鬧翻了,或者把客戶得罪了,或者和同事撕逼了,還有的人是常年不升職加薪,太委屈了,狠下心找工作。

這樣的心態去找工作,可以接受的時間長度都很短,忍不住就裸辭,從談判心態上來說,基本上給錢就走。

從跳槽時機的角度來說,最好在職業上升期或者在公司風光一時的時候離開,這時候你在市場上會獲得最高的溢價。

另外,可以給自己設定合理的跳槽時間,比如用 6 個月左右的時間找到合適的機會,先找幾家公司練練手,不要一開始就投自己的理想企業,練手差不多了再投。

如果在練手的過程中拿到幾個 offer,可以先 hold 住,拿著 offer 和理想僱主談 offer。

練手的好處是可以在理想僱主面試環節表現出最佳狀態。

通常獵頭和企業都會在面試環節問你手頭是否有其他 offer,希望瞭解你的求職進程。

如果候選人說,我手裡已經有幾個 offer,自然有底氣,這就是談判的重要籌碼。

注意說自己有 offer 的措辭,可以說,坦白講,我目前有兩個 offer,但都不是特別滿意,我更希望能到××公司工作……因為……我希望……

我曾經負責公司審批升職加薪等流程,現實情況是很多優秀人才被獵頭挖之後,拿著 offer 提辭職,因為是人才嘛,領導和企業自然會 count offer 來挽回,那麼就順利在企業內部實現升職加薪。

這樣的人才通常都是在企業的核心崗位的高價值人才,而那些高替代性的普通員工,你的去留真的沒有在意。

因為市場檢驗了你,給出了標價,企業惜才,你有價值,或者領導正好需要你,就會給到你想要的。


畢業季洶洶而來,千萬別在談薪水時抖機靈……


策略之三, 先發制人,高開低走,附加協議

市場上的中高端職位,獵頭和企業方對候選人的薪酬都是 open 的,所謂 open,就是根據候選人目前的 package(整體薪酬包),根據市場情況,對其能力進行評估,給予一定的合理漲幅。

先發制人

在面試的最後環節,企業方會拋出關鍵問題——你期望的工資是多少?

我建議“先發制人”,在瞭解了市場價格的前提下,所以當然是我們先報出理想價格。

我們先報,主動權就在我們。況且我們心裡知道企業價格和我們能接受的底線。比如,底線 9000,市場價格10000,理想價格12000。

那麼,當企業問你的期望工資的時候,你就直接說12000。你有80%的可能拿到11000 的offer.

而候選人通常會犯的致命錯誤是在報價的那一刻突然慫了。

自降身價,比如明明心裡想好了理想價格是12000,面試官問出問題的那一刻,嘴就不聽使喚的報出 10000。

企業經過第二輪談判開出 9000 的價格,直接擊穿到你的底線價格,好吧,那就接受吧。

這樣的場面和談判過程非常常見。

高開低走

所謂“高開低走”,也是給企業一點斡旋的空間,當然也有一些情況,基於你報出的價格在企業的薪酬架構裡屬於低價位,企業也不會和你討價還價,直接給你 offer。

市場上大部分情況是企業會和候選人進行談判,也就一輪到兩輪。你提出一個報價,企業說 OK,或者說稍微調整下期望。僅此而已。

附加協議

如果你的期望就是 12000,企業談判中說只能給你 11000,你可以嘗試談判和企業協商,是否可以在合同中寫出,試用期 11000,如果勝任工作,過了試用期將工資調整到 12000。

這就是附加協議的例子,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應用。

畢業季洶洶而來,千萬別在談薪水時抖機靈……

3. 企業薪酬架構是什麼?

中小企業或者小的創業公司幾乎不存在這個概念,也就是隨行就市,根據市場大體情況和候選人的報價,以及和內部同崗位人員薪酬進行綜合比對,給出最後的 offer。

也有一些土豪公司,就給出市場上的最高價格,你開價多少都沒關係,看中你的能力就給到讓你滿意的工資。

但是,大型企業都有完善的薪酬架構體系,薪酬架構是根據企業的職等職級制定的薪酬帶,和你談工資的 HR 手裡通常都有這樣類似的一張表。

畢業季洶洶而來,千萬別在談薪水時抖機靈……

(一線城市,某 IT 公司支持部門薪酬價格數據,有一定參考性)

中位數的意思是大多數企業會支付的價格,市場上絕大多數企業都會參加年度薪酬調研,拿到同行業的薪酬數據報告,根據各家的發展戰略制定薪酬策略。大部分企業的策略是給到候選人市場上 50 分位的價格。

如何理解 50 分位呢?

有比如有 5 個市場專員的薪酬數據,分別是 5000,5500,6000,8000,10000,排在中間也就是第三名的數字,6000,就是市場專員的中間值。

當然也有的企業針對核心崗位,制定高於絕大多數企業的薪酬架構,比如給出 90 分位的價格來吸引優秀人才。90 分位值表示有 90%的數據小於此數值,反映市場的高端水平。

4. 還涉及的一個問題就是,薪酬談的越高越好嗎?

告訴你個事實。企業每年調薪的機會一般是 1 次或 2 次。

所以入職的工資對你很重要,如果你談的很高,比如財務專員薪酬範圍是 4500-8500,而你談了 8500 加入公司(參考上圖)。除非你升職,通常來講,按照公司政策,你未來幾年加薪的可能性很低,即便有也不高。

而且如果你是拿到這個級別最高工資加入公司,你的老闆和公司對你的期望也會更高。

所謂“顏值越高,責任越重“。

如果你是拿 7500 工資(紅色圈圈數字),擔任財務主管職位,就是起步價,每年還會有穩步提升工資的空間。

5. 談判中,如何突破企業薪酬架構?

談薪資的時候,有否有聽面試官說,你報的工資我們給不了,超過我們的公司政策了,也就是你的報價超過了上面薪酬架構例子中的最高值。

這種情況下,如何突破指導線呢?

不要和 HR 談,HR 一般沒有突破政策的權限。

可以爭取機會再次和業務負責人談,如果業務負責人對你的能力是肯定的會幫你突破,拿到超過企業薪酬架構最高值的 offer。

規則都是讓老闆打破的。

6. 整體報酬的角度看如何談一個滿意的薪水

薪水僅僅是一份新工作需要考量的一小部分而已。

在選擇公司的時候, 跳槽談 offer,以及拿到幾個 offer 來決策的時候,還是要從整體報酬出發。

直接報酬——通常說的薪水部分

間接報酬——公司福利,不容忽視

工作內容——工作內容本身能夠帶給你什麼價值

職業發展——是否有持續發展的機會

公司文化——你是否能融入公司文化

公司平臺——平臺決定了你的努力會有多少回報

跟隨領導——一個牛逼的領導會帶你飛

重點:7. 薪酬談判中常見坑有哪些?

大坑一,用獎金來壓低底薪。

“有的企業方在談判中提到,底薪不高,但是獎金可觀,希望你降低底薪要求,而實際情況是獎金因為種種情況幾乎不發放,或者和當初面試時候說的獎金相差甚遠。”

應對策略:

談獎金部分的都是目標獎金數字,有的是年薪的 15%,有的公司目標獎金達到年薪的 50%,還有的根據業務情況發放季度獎金,半年獎金等等。不要輕易相信這個目標數字,沒有實際意義。

首先仔細詢問下企業方過去兩年的實際獎金有多少?

當然,也有的公司目標獎金只有 10%,而實際發放比例每年都是高於目標獎金,甚至達到年薪的 20%+。

實際發放比例才是公司營業能力的體現。不要被目標獎金比例矇蔽了雙眼。

還有的公司,根本不發獎金,目標獎金只是擺設,老闆說有就有,說沒有就沒有。

你再次跳槽的時候,獵頭和 HR 考察你的整體 package,也是要看你去年實際拿到的獎金,而不是目標獎金,所以目標獎金低,也是變相的降薪跳槽。

大坑二、加班加班加班

“有的職位工資和工作內容等各方面都不錯,但是入職之後才發現,公司沒有人按時下班, 公司加班文化非常濃烈,老闆喜歡加班,而且沒有加班費。”

應對策略:

面試過程中如果面試官詢問你對加班的看法,大部分情況是是加班嚴重的崗位。你可以問問企業方日常的加班強度和加班工資如何計算。如果能鏈接到該公司的在職人員問問實際情況那就最好了。

避免掉到加班的大坑裡。

大坑三、原來公司不調薪

“跳槽的時候,工資談的還挺滿意的,你覺得開心無比,結果加入公司後發現,每年薪資調整就只有 1-2%或者幾百塊,CPI 都追不上,變相降薪。”

應對策略:

面試過程中問清楚公司普調比例和加薪政策。比如:去年的加薪幅度是多少?加薪考核的指標是什麼?

沒有實際談判經驗,優雅機智談薪水都是瞎扯,讓自己投入到市場中去體會吧。

總得來說,談薪本身只是招聘過程中很小的一部分,並沒有那麼多門門道道或是技巧。相反,其他的一些經驗倒是能更長久並且實質性地增加你的價值:

1、在原公司有一個好的績效表現來體現你的價值。

2、不要頻繁更換行業,在某一個領域或某一個職位上有長期穩定的發展。

3、最多3年,要麼升職要麼跳槽以尋求薪水上質的漲幅。但要控制跳槽頻率,不要給你以後的老闆懷疑你忠誠度的機會。

4、一生最好有一次,最好是在年輕的時候,進一次行業內頂尖的大公司並工作兩年以上。這不僅僅是在簡歷上鍍金,更多的是要接受正規職業化的訓練以及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更高的視野,還有最最重要的,你自己的自信心。

試試看,實踐出真知。

畢業季洶洶而來,千萬別在談薪水時抖機靈……

來源:知乎日報、五百丁、華爾街金融圈

綜合:依然

平臺:她鄉華聞

微信ID:chicvancouver

畢業季洶洶而來,千萬別在談薪水時抖機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