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中局,中國藝術品價格瘋狂暴漲的祕密

局中局,中國藝術品價格瘋狂暴漲的秘密


【編按:中國藝術品市場自1993年6月20日上海朵雲軒藝術品拍賣公司敲響內地藝術品拍賣第一槌以來,已走過了25個春秋。近些年,中國藝術市場出現了交易量激增、成交價格暴漲的火熱勢頭,並一路高歌猛進,拍品不斷創出新高。面對令人咋舌的天價拍品,人們不禁要問這些天價拍品到底是真實的成交,還是一場騙局?下面的這篇文章將告訴你藝術品拍賣中的那些貓膩,讓你知道“天價做局”的真實情況。】


局中局,中國藝術品價格瘋狂暴漲的秘密


與波詭雲譎的國際金融一樣,從本世紀開始,中國藝術品市場,從”做局“到“天價做局”,一路走來,無休無眠,上演著一場場貪婪而兇險的金錢遊戲。中國藝術品市場進入到了“最暴利”的瘋狂時代。


“當代藝術”首當其中。一張3年前才賣10萬元不到的畫,賣到2000萬;一件十幾萬到100多萬收購來的作品,兩三年後在拍賣會上現身,就能拍到500萬甚至2000萬。以寫實油畫為主體的藝術市場和拍賣天價,吸走了中國新興藝術資金的80%,數額高達幾十個億。“天價做局”沒有“最坑爹”,只有“更坑爹“。

追蹤下去,這個“天價做局”的暴利遊戲是怎麼玩起來的呢?知情人介紹,一般藝術炒作人或炒作集團會先找到在藝術圈中有一定知名度、市場價在10萬左右的畫家,跟他籤一個3年協議,讓他每年提供40張畫給他們,每張畫的收購價在30萬到50萬,3年就是120張。拿到畫一年後,收購方便開始在拍賣會上炒作。第一年標價100多萬,兩年後再飆升到500萬或1000萬。標這麼高的價,沒人買怎麼辦?收購方便安排“自己人”坐在臺下舉牌,造一個大家“搶著買”的氣氛,“天價做局”就這樣拉開了大幕。


局中局,中國藝術品價格瘋狂暴漲的秘密


做局者也沒指望所收購的作品都能賣出去。第一年,如果能在拍賣會上高價賣掉十分之一的作品,他們就基本收回了全部成本。剩下的畫,再在拍賣會上慢慢用天價“釣魚”,賣出一張即是暴利。當然,玩這種遊戲必須有拍賣行的配合。在第一輪拍賣遊戲收回成本後,他們會跟拍賣公司談好一個協議:標價500萬或1000萬的畫,如果沒有買家,就還由自己人舉牌假拍,然後付給拍賣公司一個事先談好的固定佣金,比如不管假拍的價格有多高,都只付20萬佣金。

那為什麼明知作品賣不掉還要玩“假拍”呢?這是因為拍賣過程是一個非常好的廣告效應,即使賣不掉,所拍”天價藏品”在拍賣會上的露臉,引發的社會各界和媒體的關注簡直妙不可言,勝過所有的廣告宣傳。最重要的是,在拍賣會還有機會釣到“大魚”,或許會遇到幾個癮大水平低的土豪新藏家,一激動,一嘚瑟說不定就把天價作品給“搶”走了。

前幾年,這種“大魚”在拍賣會上非常多,他們大多來自近年爆發起來的新貴階層,有的是新上市公司年輕的億萬富翁,有的是某個煤老闆的後代,有的是一個餐飲連鎖企業成功的單身富豪,還有炒房發了財的財主,某個富豪家族的新掌門人,還有東南亞和海外富有的華僑。當然還有把拍賣會當股票交易所來投機一把的藝術產業的投機客。就這樣,拍賣會中,一邊是天價做局者的暗自竊喜,一邊是天價接盤人的欣喜若狂。

局中局,中國藝術品價格瘋狂暴漲的秘密


2004、2005年,是當代藝術的“井噴期”,但在經歷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後,近兩年的當代藝術已明顯下行,因此起家於當代藝術的“天價做局”,也有了新的變化。

早期的“天價做局”,就是幾個人湊錢投資一塊兒做。現在,錢還是錢,只是變成了基金的形式。還有一些投資人通過與媒體的聯營,用所謂的排行榜、藝術分析報告等,對他們“包下”的藝術家進行另一種方式的包裝與炒作。

基金在藝術品市場的運作,通常被稱作資本運作。具體就是通過銀行貸款購買作品,收購拍賣公司,然後把手裡的東西賣出去。一些銀行也會發行藝術基金,比如民生銀行發行的(5.82,-0.04,-0.68%)藝術基金。現在還出現了一些專門操作藝術品的代理公司,替客戶打理藝術品投資,保證三五年內的收益。而為了保證收進來的作品能賣出去,他們還會配套收購一個拍賣公司來操作。

資深藝術品市場評論家朱其先生說,“藝術品市場的成交價是個‘永遠的謊言’。拍賣公司公佈的成交價有三分之二是不可信的。”目前的拍賣公司通常有4種價格:一是左手賣給右手的價,也就是自己人在下面舉牌,其實沒成交。第二是拍了但未必去付錢的,這種情況最多。第三種叫陰陽價,比如對外公佈是2000萬成交,實際上私下可能幾百萬就成交了。第四種是買一贈一或贈幾的。有些拍賣行,一到拍賣季就給藏家發短信:你買了我這張作品,我再送你兩張作品之類。一幅標價50萬、60萬的作品,如果再送兩張,單價其實也就十幾萬。


局中局,中國藝術品價格瘋狂暴漲的秘密


60多歲的李先生,自稱是各大拍賣會展上的常客。各大拍賣公司的拍賣會和預展,他幾乎場場不落,為的是“練眼”和“欣賞”。而有著10年藏齡的他,卻從來不從大拍賣公司買東西,小的拍賣行則是他“撿漏”的地方。他說,別人拍天價畫那是“掐尖”,而他屬於“掃尾”。雖然老在小拍賣行買進,但他表示不能老看那兒的東西,要不“審美取向就被拉低了”。

李先生玩收藏已經10年,是個典型的藏家,10年來從未賣出過一件作品,而他的收藏目的雖然簡單卻收益不菲。李先生說:“我就是喜歡,並非投資行為。10年前買貴了的,現在10倍的收益沒問題,個別的甚至有100倍以上。”

那他買不買當代藝術品呢?李先生明確表示,當代藝術品價格虛高,他不想成為擊鼓傳花的最後一棒。他對記者講了他了解的“天價做局”:“一些有點風格的年輕藝術家在剛畢業時,就被某些外國機構包了。比如每年我給你10萬塊錢,你給我20張畫,可能這樣包個5年,然後我到國際上去宣傳你,再然後在拍賣會上交個手續費,讓我的親戚或馬仔去買。”記者問操作此事的是國際機構嗎?李先生對此表示肯定,“主要是國際機構。實際這一二十年,中國當代藝術主要是國際機構在操縱。所以別看拍了500萬、上千萬,其實畫家並沒有拿到那麼多錢。”


局中局,中國藝術品價格瘋狂暴漲的秘密


其實“天價做局”早已不是一個秘密,但為什麼一直沒有人真正站出來破這個“局”呢?因為,買了“天價“藝術品的人,即使知道被宰了,為了將手中的“燙山芋”扔給下一個買家,自然不想破這個局。

作為局中的藝術家,雖然並未拿到天價回報,但只要維護好這個“局中局”,他們能從”天價“中受益良多。天價使畫家獲得了一個高價格的輿論宣傳,增加了藝術家的社會知名度,並能使他和他的作品成為藝術圈的談資和話題。就這樣,當代藝術圈集體無意識地製造出一個攻守同盟的價格謊言共同體。

當一個藝術家在主動露富,告訴你他最近賣了幾十萬上百萬,他的潤筆費每平方尺已經漲到多少萬時,如果你信以為真,再將這件事告訴其他人,你就等於加入了這個共同體。賣了5萬說自己賣了50萬,賣了10萬說自己賣了100萬。這樣不斷說給周圍的朋友聽,朋友再傳給朋友,就造成這個人的作品現在賣得很火的江湖傳聞。時間長了,經過很多人的所謂口碑,某一個藝術投資人或畫廊老闆便可能信以為真,跑來投資這個畫家了。

怕的是,整個藝術圈因此形成了一個以拍賣天價為軸心的價值標準鏈條,拍賣天價成為了真正的學術‘權威’,誰的作品成了天價明星,他就在江湖中變成了“學術代表”。越來越多的藝術家也相信,只要找到了資本支持,即金主,就可以搞定一起,就可以掙大錢。只要江湖上傳說你掙了幾百萬或者幾千萬,你就是一個人物了,別人馬上就會對你刮目相看,不管這個作品有多差。


局中局,中國藝術品價格瘋狂暴漲的秘密


一個可笑的例子是,一個拍賣天價出現後,一些三四流畫家和某些年輕畫家開始大量模仿,有些甚至把近年市場流行的繪畫符號全招呼上,於是就出現了光頭、綠狗、獰笑的臉、全家福合影、領袖像、桃花、卡通、紅衛兵扎堆一張畫的亂象。

今天的藝術品市場,基本就是一個被資本控制的金融市場,藝術品的發行與股票、債券的發行沒什麼區別,藝術品已不再專屬於收藏,而是以藝術品為載體的金融衍生品的漲跌遊戲。大家在意的並不是藝術品本身的價值,而是金融遊戲標的物的漲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