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出遊,急救知識不可少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期外出旅遊已成為一種時尚,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but,出遊時, 很有必要掌握一些急救常識。

“十一”长假出游,急救知识不可少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以嘔吐和腹瀉為主要表現,通常在進食後數小時內出現頭痛、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等症狀,嚴重者可出現脫水、神經症狀、血壓下降甚至死亡。一旦發生食物中毒情況,無論症狀輕重,均應及時尋求幫助,儘快就近就醫,並留取食物、尿液、糞便、嘔吐物等,以便化驗明確毒物。到達醫院前主要採取以下急救措施:

(一) 催吐

如果患者意識清醒,進食的時間沒超過2小時,可使用催吐的方法,如已經超過2小時,催吐仍有一定救治意義。用手指刺激喉嚨部,儘可能將胃裡的食物吐出。若患者已處於昏迷或半昏迷狀態, 則不能進行催吐,以防止嘔吐物阻塞氣管發生窒息。

(二) 維持生命體徵

到達醫院前應時刻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先清除口腔內異物,然後將患者去枕仰臥,救護者位於患者一側,一隻手置病人前額用力使頭部後仰,另一隻手放在下頦骨部向上抬頦,使下頜尖和耳垂的連線與地面垂直。送往醫院途中要密切觀察生命體徵的變化(呼吸、血壓、脈搏、體溫),如發現呼吸、心跳驟停,應立即進行心肺復甦。

燒燙傷

所有的燒燙傷無論病情輕重均應儘快就醫,在到達醫院前,科學及時的急救措施對緩解病情十分重要,不可小視。

(一)院前急救措施

(1)當身上著火時不要驚慌,可脫去著火的衣服或用水將火澆滅,或就地打滾將火壓滅。不要滾得太快,切勿奔跑以免火借風勢,越燒越旺,從而加重燒傷,也不要用手撲打身上的火焰,防止手部發生燒傷;

(2)在火災現場儘量用溼毛巾捂住口鼻,少說話,尤其不能大聲呼叫,以防止吸入高溫煙霧而燒傷呼吸道;

(3)對於四肢燒傷面積小者,可用冷水衝淋或浸泡,能起到減少損害、減輕疼痛的作用。浸泡時間一般為半小時或自感不痛為止;

(4)對於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心肺復甦。

(二)注意事項

(1)不要在現場創面上塗抹任何有顏色的藥品及其他物質,如甲紫、醬油等,也不要塗膏劑如牙膏等,以免影響對創面深度的判斷和處理;

(2)因爆炸燃燒事故受傷的傷員,創面汙染嚴重,不要在現場強行清除創面上的衣物碎片和汙物;

(3)冷水清洗、浸泡或溼敷是早期最為有效的手段,可迅速降低局部的溫度,清潔創面,減輕燒傷深度,同時達到止痛的效果。

扭傷

(一)院前急救措施

(1)在緊急情況下,利用自身軀幹和健康肢體,對扭傷部位進行固定,最為方便可靠。在受傷現場尋找扁擔、木棍、木塊、硬紙板等也可以作為臨時固定材料,讓受傷部位制動,等待急救人員到來。

(2)受傷初期可以用冰塊或冷水冷敷。

(二)注意事項

(1)扭傷不要自行或讓非醫務人員揉、捏、掰、拉,應該等急救醫生趕到或到醫院後讓醫務人員處理;

(2)如果受傷現場沒有其他人,一定要呼叫急救人員前來救治,切不可自己堅持到醫院, 這樣很可能出現繼發性損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