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監督員的工作回憶和思考……

一名老监督员的工作回忆和思考……

一名老监督员的工作回忆和思考……

12年前的2006年,互聯網還年輕,我也還年輕。

那一年的好多記憶已經慢慢淡去,但也留下了一個一個的印記,也正是那一年我有幸加入了北京網絡監督志願者的隊伍。

12年前,我們接觸互聯網都是通過PC端,瀏覽各種門戶、論壇。那時只有QQ和MSN等聊天軟件,還有很多人需要去網吧上網,也還有很多人沒有接觸過網絡。

有網絡就有傳播,有傳播就難以避免違法信息,有違法信息就必須監督,網絡監督志願者隊伍也正是這麼建立的。那時候,我們工作熱情高漲,工作效果明顯,違法信息也好判別,看看門戶網站,逛逛論壇、貼吧,就能抓住那些違法信息的小尾巴。

12年間,網絡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互聯網還叫互聯網,但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互聯網了。

網民數量提升了10倍不止,幾乎是人人上網,人人參與;接觸網絡的方式變了,不再是PC上網,而是進入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絡傳播的形式也變了,12年前我們在門戶網站看新聞、論壇灌帖子、校友錄找同學、QQ加好友,現在是手機不離手,聊微信、看直播,開個賬號做自媒體,一起開黑、王者和吃雞。

最重要的是,網絡監督的形勢和形式也都變了。

12年前,違法和不良信息傳播的形式、途徑比較單一,內容比較直接,也好判別。而現在呢,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上執法者與違法者的鬥爭越來越複雜,互聯網內容的形式發生了較大變化,比如網民自創的詞彙、暗語、行話,這些都使違法和不良信息變得難以辨別。

內容的傳播渠道也更加多樣化,不僅僅侷限於傳統的門戶、論壇等形式。違法和不良信息傳播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加大,現在從幼兒園的孩子,到小學生,中學生,甚至老人,都手機不離手,而這些群體對於違法和不良信息的辨別能力有限,容易受蠱惑,進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可能被扭曲。而那些違法信息的傳播者,在掌握了互聯網思維後,一點點優化傳播套路,使得判別能力較弱的人越來越深受其害。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新的網絡環境下,在習近平總書記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的指引下,我們必須用新的形式和手段同新時代的敵人進行博弈和鬥爭!

可喜的是,我們的志願者隊伍一直在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了我們的隊伍。作為一名老監督員,期待著我們的監督志願者隊伍能夠在北京市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和首都互聯網協會的帶領下,升級監督體系,開拓監督工具,提高監督手段,優化評判標準,擴大監督範圍,加強監督力度。

互聯網技術發展得如此迅速,我希望能夠探討如何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運用到我們的監督工作中,在這些新技術的輔助下,讓我們能夠更加有力地將違法和不良信息一網打盡。

作為一名具有12年工作經驗的網絡監督志願者,我會將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積累的知識和經驗最大程度地應用到監督工作當中,和諸位監督志願者交流、探討更好的工作方法,使我們的網絡環境更加乾淨、清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