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之我见

今天上班的时候,听到两个女性同事在讨论孩子的假期安排 。大约在上周,我们这边的中小学大都结束了期末考试,寒假正式开始了,焦虑的城市家长们自然不能闲着。可是当我听到其中一个女同事给她还在上大幼儿园班的儿子报了个8000块的国学班,还是有点吃惊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以弘扬国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热就在全国蔓延,甚至影响到全球。咿呀学语的孩子出口就是《三字经》,全国各地的电视媒体,效.法《百家讲坛》开出一系列的“国学”讲坛,读经热、中医热、养生热、祭孔祭黄帝陵等文化事件风起云涌,遍布全球还都开设起孔子学院。在国学学校里老师为穿汉服的孩子们讲授国学知识,向大家介绍孔子,教孩子们要正衣冠、拜孔子、诵国韵。我还记得在我大学毕业后回高中校园缅怀青春的时候,学校里也供了一尊孔子像,在校道上插满了印有论语经典语句的牌匾。

国学热之我见

中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热”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事物和思想文化大量涌入国内,许多年轻人开始推崇西方的价值观念而忽视冷落传统文化。所谓“国学热“现象,既是长期以来我们忽视过去、忽视传统文化的一种正视,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物欲横流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更是对中国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的定位。

5000年的文化积淀,对规范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可谓深厚。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道德修养的过程。让孩子诵读国学经典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学经典的传播和继承有着重要的作用,也能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诵读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多多少少学习一些传统道德的内涵。

国学热之我见

然而国学在本质上是民族之本,国家精神之源。我们没有必要非回到老祖宗哪把陈封了千年的东西搬出来,仿佛这才是货真价实的,更有甚者,硬是搬出些教条来。我们需要的是建立在民族文化基础上的适应时代促进时代社会发展的思想与信仰,不是回头来补一些《三字经》、《弟子规》之类的小学式的教条,让小孩子像小和尚念经一样去记忆这些文字,再给孩子在各种特长补习班外施加压力。今天既然重视“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我们不禁要问,在创造性精神价值日益显现的今天,热衷于弘扬所谓的“国学”,是倡导学生的独创精神,还是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追求?

国学热之我见

而且当前的“国学热”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炒作成分,有些人甚至把国学当作追逐经济利益的跳板。“国学热”也催生各种各样的国学讲堂与国学培训班。既有收费昂贵面向企业家的“国学班”,还有面向儿童的“现代私塾”童学馆。在市场经济下,收费教授国学同样无可指责。但出现“天价”国学班则有趁“国学热”打劫之嫌,它让国学成为“稀有资源”,使普通大众只能仰望。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是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每一位华夏儿女都应该从小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终身研读不止。国学的推广,需要国家政府的大力倡导,需要把国学教育融入到学校的基础教育中,让国学更亲近普通民众。

“国学热”不应该仅仅成为一种“现象”,而应该化为切实有效的行动!只有当年轻一代认同并热爱国学,并能自觉地从中吸取文化养分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国学热”才算是真正热起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