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記憶中蚌埠的過去,總有一群手藝人走街串巷。而隨著時光飛逝,那些曾在生活中佔據一席之地的身影,如今都已漸行漸遠。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今天小編就跟大夥兒一起回憶一下蚌埠的老行當,看看你記得多少?


吹糖人

肩挑糖擔走街巷,手敲銅鑼哐哐哐,引來孩童齊圍觀,吹個糖人好漂亮。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在上世紀80年代,只需幾分錢就可以換一個糖人兒。如今的兒童玩具多了,糖人不再只是哄孩子的小玩意,而被作為一項民間藝術受到重視。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取出燒得滾燙的糖稀,放在沾滿滑石粉的手上揉搓,然後用嘴銜一端,待吹起泡後做出各種造型。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待到糖稀完全冷卻後,一個糖人就算完成了。現在的蚌埠幾乎見不到吹糖人,還是懷念一下記憶裡的滋味吧。

捏麵人

捏麵人是傳統的民間手工藝,材料一般用麵粉加糯米粉及各種彩色顏料調製而成,經手工捏製成各種人物、動物,充滿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過去經常可以看到捏麵人的手藝人,他們通常揹著個小木箱,挑著挑擔,現捏現賣。各色面泥、刮子、竹籤、梳子、剪刀,就是老手藝人走江湖的全部家當。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如今走街串巷捏麵人的挑擔基本已經看不到了,不過在民俗展示活動中還是偶爾可以欣賞捏麵人師傅的表演。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糖畫

在蚌埠走街串巷的手藝人中,早年間最受歡迎的就要數“糖畫”了。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亦糖亦畫、可觀可食,就是咱們俗稱的“倒糖餅兒”。它是地道的民間畫種,頗具特色的街市藝術。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孩子們鍾情於糖畫,這都要歸功於藝人們的巧手。他們將再普通不過的糖變成融色、香、味、形於一體的藝術品,更有一番濃濃的人情味。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箍桶

箍桶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的老行當,人們習慣稱箍桶的手藝人為箍桶匠。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一張刨凳、一柄斧子、一個扒箍、一把錘子,在箍桶匠的手中把弄著。彎上銅箍,箍在桶上,用扒箍上勁,又用銅箍收緊、敲打使其牢固,再上桶油防腐,桶就能經久耐用啦。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那個年代箍桶生意比較忙,一天下來雖然累得腰痠背疼,但到了晚上收工進賬時,箍桶匠們一個個就笑逐顏開了。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剃頭匠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剃頭匠們走鄉串村,把工具包好往腋下一夾就可以開工。他們往往定好一戶人家提供洗頭用的熱水以及盆子,而這家的剃頭費用就可以減免。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剃頭匠按照客人的要求,藉助推子、刮刀、剪子、梳子等簡單工具,十指運動,左右配合,約摸半個小時後就大功告成。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時過境遷,老式理髮店的生意逐漸冷清。走街串巷的剃頭擔子與那悠長的吆喝聲,也只留在我們的記憶中了。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彈棉花

所謂“彈棉”,就是棉花去籽以後用弦弓來彈,使已經“結”、“實”的絮棉被、棉衣變得更加鬆軟,舊時嫁妝的棉絮是用新棉來彈。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彈棉花的店鋪比較簡易,多是上門服務,往往就在院子裡、空地上用條凳支上門板,搭個床即可以開工。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代的彈棉花就像一幅鄉村的寫意油畫,它與兒時的快樂一起,深深地印在腦海裡。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修鋼筆

舊時的人們崇尚節儉,鋼筆壞了能修則修,修鋼筆大都“立等可取”。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維修中以換筆尖、筆桿和皮膽最為常見,收費不高。只需幾分錢費用、幾分鐘工夫,一支損壞的鋼筆就能獲得“新生”。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隨著計算機、網絡普及,加上使用方便的水筆、圓珠筆,現在用鋼筆寫字的人越來越少,修鋼筆的店面也越來越少了。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炒米

在那個副食品不豐富的年代,蚌埠人常常將炒米作為零食、夜宵充飢。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喜歡吃甜的可以放糖,喜歡吃鹹的可以放鹽或醬油,如果加上兩個雞蛋就更妙不可言了。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炒米咯!”是許多蚌埠人兒時美好的回憶,只要聽到這樣的吆喝聲,孩子們就會從家裡拿出米來,跑過去等待一場小小的口福。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磨刀匠

一塊磨刀石,一個臉盆,一條小凳……這就是磨刀匠人的大部分家當。他們在大街小巷四處行走,將“磨剪子來,戧菜刀……”的聲音拉得老長。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磨剪子戧菜刀的生意也是相當紅紅火火。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如今時過境遷,懂這門手藝的人越來越少,不過有心還是能找到的。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篾匠

篾匠是一門古老的手藝。舊時老百姓的生活用具很多是用竹子加工做成的,大到竹床、躺椅、桌子、涼蓆,小到籃子、蒸籠、籮筐、簸箕、扁擔……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竹篾用具牢固、結實、耐用,而且美觀大方,很受家庭主婦歡迎。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俗話說“荒年餓不死手藝人”,因此那時候農村學竹篾手藝的人很多。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修傘匠

“修雨傘了!”在兒時的記憶中,雨後的大街小巷總會響起修傘匠的吆喝聲。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過去人們使用的雨傘,不管紙傘還是布傘,都是用竹子作傘把和骨架。日子久了,傘頂破裂、骨架易折斷,所以常常需要修補。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雨傘不再像過去那麼受到重視,往往是壞了就新買一把,修傘這類傳統手工行業也日漸式微。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打鐵匠

“半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千錘百煉人”,是舊時打鐵匠的真實寫照;一個鐵砧,幾桿鐵錘,幾把鐵剪,外帶風箱和火爐,則是打鐵匠的基本家當。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將鍛打的鐵塊燒紅放在鐵砧上,大錘小錘輪番對打,一件件鐵製用具便打造出來了。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鐵器的使用是人類歷史的一次飛躍,也是先民貢獻給後世子孫的傑作。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打鐵匠和鐵匠爐似乎也漸漸式微,踽踽獨行。

小手藝,大回憶——蚌埠這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每種老行當的存在,都是一段珍貴的蚌埠記憶。而每一段記憶裡都會有許多令人回味的故事,值得你我去記錄、珍藏……


信息來源 / 蚌埠文化旅遊新媒體中心、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