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思遠:愛國民主人士的一面旗幟

程思遠:愛國民主人士的一面旗幟

程思遠(左)與韓子棟(中)、沈醉(右)合影

自1926年參加國民革命以後,程思遠長期擔任李宗仁、白崇禧的機要秘書,成為桂系重要智囊人物。新中國成立後,寄居香港的程思遠兩赴歐洲,陪同李宗仁從海外歸來。中共中央高度評價程思遠對國家的特殊貢獻,稱譽他為久經考驗的、有重要歷史貢獻的中國共產黨的老朋友,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的一面旗幟。

桂系智囊,頗受蔣介石青睞

程思遠(1908—2005年),字近之,廣西賓陽縣人。曾任國民黨第四集團軍總司令李宗仁的秘書,後被派遣到意大利羅馬大學留學,獲政治博士學位。“七七”事變爆發後回國,任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白崇禧的秘書。

1938年3月上旬,日軍在津浦線北段大舉增兵,企圖直下徐州,打通南北戰場。白崇禧奉派去徐州協助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作戰。程思遠隨同前往,親歷了臺兒莊戰役。

據程思遠回憶,行前,白崇禧出於與中共的友好關係,特請周恩來副主席和葉劍英參謀長到其熊廷弼路寓所,請教對敵作戰的戰略方針。周恩來表示,在津浦線南段,已令新四軍張雲逸的第四支隊協同李品仙、廖磊兩集團軍,採取以運動戰為主、游擊戰為輔的聯合行動,運動於遼闊的淮河流域,使津浦線南段的日軍時刻受到威脅,不敢貿然北上支援南下日軍;建議在徐州以北採取陣地戰與運動戰相結合的方針,守點打援,以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白崇禧對此建議深加讚賞,即向李宗仁轉達。李宗仁採納了周恩來的建議。

1938年12月,白崇禧擔任桂林行營主任,程思遠跟隨白崇禧到桂林。蔣介石在桂林藩署八桂廳接見程思遠,要程思遠留在廣西籌備建立三民主義青年團。1942年3月,程思遠被蔣介石任命為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先後擔任團部督導室主任、服務處處長。在1945年5月召開的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三青團”中央團部各處處長包括程思遠在內,都被選為中央委員。程思遠又在1946年3月召開的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上當選為國民黨國民大會代表。從此時起,程思遠在政壇上日益發揮重要作用,不僅桂系十分器重他,蔣介石也對他頗為青睞。

在1947年9月12日召開的國民黨六屆四中全會上,蔣介石主持通過了“黨團統一組織案”,規定“三青團”中央常務幹事自動成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蔣介石此舉旨在讓蔣經國進入國民黨決策和權力中心,而通過這一組織案,程思遠也一躍成為國民黨中常委,地位變得更為重要。

移居香港,任《正午報》專欄作家

1948年下半年,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在各個戰場上節節失利。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在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的逼迫下宣佈“下野”,由李宗仁就任代總統職,而程思遠在其中發揮了穿針引線的重要作用。

1949年秋,程思遠看到國民黨殘局已無任何希望,便辭去國民黨中央非常委員會副秘書長一職,同夫人石泓移居香港,住在九龍荔枝角九華新村14號。

經衡寶戰役、廣西戰役,桂系的主力部隊被人民解放軍殲滅殆盡。李宗仁看到西南殘局已無可挽回,決計赴美就醫。程思遠在香港為李宗仁出國部署一切。11月20日上午,李宗仁乘專機從南寧飛往香港,當天住進太和醫院。此後,他又嚴辭蔣介石派出的幾夥說客的勸告,於12月5日由香港飛美入紐約長老會醫院治療胃潰瘍。從此以後,李宗仁居住美國,但仍經常就本人進退問題向程思遠征詢意見。

1950年3月,蔣介石正式宣告復職,繼續行使“總統”職權。李宗仁代“總統”的職權被取消。1954年3月,蔣介石在臺北召開“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國民黨監察院所提出的《彈劾副總統李宗仁違法失職案》,李宗仁從此失去了一切政治職務,成了美國國土上一位普通的中國移民。

桂系在大陸失敗後,程思遠靠朋友資助在香港九龍開了個養雞場,後遭受火災,損失一空。這時,他擔任《正午報》專欄作家,每週寫些時政評論,抒發對時局的看法。

當時,美國想利用李宗仁在臺灣搞顛覆活動,被李拒絕。由於在李、白幕府中,程思遠長期與共產黨人、進步人士保持著融洽的和平共處關係;抗戰期間,他多次與周恩來接觸,深受其影響,毛澤東等人共同研究決定,交周恩來執行,讓程思遠回來,做李宗仁回國的準備。

1956年4月,程思遠應邀回國觀光,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紫光閣設宴招待,並提出愛國一家、團結對外的主張。周總理表示:“中國共產黨人和國民黨人曾經兩度合作,並肩作戰,反對帝國主義。希望大家以民族和國家的利益為重,國共兩黨重新攜手團結前進,爭取第三次國共合作。”周總理請程邀李宗仁回來看看,程當即表示願為此而努力。

此後,程思遠接受周總理的重託,從香港四上北京、兩赴歐洲,為李宗仁歸來進行準備。

兩赴歐洲,助李宗仁夫婦歸國

在這期間,通過程思遠的往來,李宗仁加深了對社會主義祖國和中國共產黨政策的瞭解,葉落歸根的意願越來越強烈。中共領導人向他詳細說明了中國共產黨“愛國一家”“來去自由”的政策,對他的迴歸表示高度重視和非常歡迎,並託程思遠給李宗仁轉去10萬元美金,以照顧李宗仁在美國的生活。1960年,肯尼迪入主白宮,李宗仁給他寫了一封信,藉機函賀其任總統,促其同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以期奠定東亞和平。但得到的覆信所言卻不著邊際。這雖使李宗仁指望美國政府改變立場的想法落了空,但他的政治態度卻沒有改變。

1961年6月10日,程思遠再次上北京。周總理在聽完彙報後,請程思遠轉告李宗仁:“現在肯尼迪政府困難重重,不能期待其對華政策有任何轉變。德公的政治立場應當超然一點,不要對肯尼迪政府抱有幻想。”

1962年11月,中國為維護領土完整對印度擴張主義者的挑釁進行了反擊。李宗仁在《紐約時報》公開發表了《對中印邊界問題的進一步探討》一文,對印度擴張主義者和國際上的反華活動進行了有力的揭露與抨擊。

經過前期大量的準備工作,1965年6月13日,李宗仁以去瑞士休養為名,離美飛歐作為迴歸祖國的第一程。23日,其夫人郭德潔飛抵蘇黎世。28日,程思遠也到達蘇黎世。在蘇黎世飛往卡拉奇的行程中,蔣介石密令其駐卡拉奇的特務機構,暗殺李宗仁一行。但在周恩來的指揮下,蔣介石的陰謀被挫敗。

7月18日上午,程思遠陪同李宗仁夫婦乘波音707客機,遠渡重洋,經雅典、貝魯特、卡拉奇到達廣州白雲機場,回到了闊別16年的祖國。7月20日上午到達北京,李宗仁一行受到中共中央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彭真、賀龍、陳毅、羅瑞卿、郭沫若、陳叔通以及首都各方面知名人士共數百人的熱烈歡迎。李宗仁於機場鄭重發表聲明說:“期望追隨我全國人民之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並欲對一切愛國反帝事業有所貢獻。”他希望留在臺灣的國民黨人,凜於民族大義,毅然回到祖國懷抱,一致對外,為完成國家最後統一作出有用的貢獻。7月27日,李、程等在中南海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

“思鄉懷親盼統一”。程思遠先生回國後,以強烈的愛國熱忱致力於祖國統一大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並擔任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臺灣研究會會長等職務,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作出了重要貢獻。程思遠於1988年任第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3年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2005年在北京逝世。(黃會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