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衡陽籍「余則成」:郎舅四烈士 獻身圖一統

郎舅四烈士 獻身圖一統

——解密衡陽籍“餘則成”

解密衡阳籍“余则成”:郎舅四烈士 献身图一统

龍泉劍刃略有殘缺,劍身刻有一行工整的隸書。

解密衡阳籍“余则成”:郎舅四烈士 献身图一统

9月28日,衡南縣譚子山鎮楊湖村,72歲的謝培建是烈士謝小球的兒子,他為父親和三個舅舅棲息的陵園取名“歸園”。

解密衡阳籍“余则成”:郎舅四烈士 献身图一统

1954年1月30日,謝小球留下的絕筆書。

本版照片均由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國斌 攝

解密衡阳籍“余则成”:郎舅四烈士 献身图一统

段沄,1906年出生,衡南縣人。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學員,歷任國民黨87軍軍長,臺灣防衛總司令部中將副總司令等職。

解密衡阳籍“余则成”:郎舅四烈士 献身图一统

段復,1902年出生,衡南縣人。畢業於湖南美專,創辦過湘江書畫社,善丹青。抗戰爆發後投筆從戎,黃埔軍校第六期學員,曾任軍統湖南站站長,平漢鐵路警務處處長,國民黨臺灣當局“交通部”設計委員,少將軍銜。

解密衡阳籍“余则成”:郎舅四烈士 献身图一统

段徽楷,1905年出生,衡南縣人。保定軍校學員,歷任國民黨聯勤總部外事科長,北伐軍總司令部中校、上校科長,少將軍械處長等職。

解密衡阳籍“余则成”:郎舅四烈士 献身图一统

謝小球,1901年出生,衡南縣人。黃埔軍校四期學員,曾任國民黨南京軍校教官,第四軍第十師副師長、政治部主任及新七軍二師少將參謀等職。

■鏈接

烈士檔案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何金燕 李國斌

電視劇《潛伏》,讓“餘則成”家喻戶曉,也讓人們對中共隱蔽戰線有更多瞭解。這條戰線上,有那麼一群無名英雄,用生命默默書寫著忠誠與信仰。

在北京西山公園,有一座依山勢而建的無名英雄紀念廣場,花崗岩牆壁上鐫刻了800多位英雄的名字。他們都是上世紀50年代在臺灣殉難的中國共產黨隱蔽戰線烈士,其中包括段沄、段復、段徽楷、謝小球4位衡陽籍烈士。

4位烈士都有國民黨少將以上軍銜,為了祖國統一,先後加入中共隱蔽戰線。後因叛徒出賣,慘遭臺灣國民黨當局殺害。

9月30日全國烈士紀念日前夕,湖南日報記者來到衡南縣,追尋衡陽籍“餘則成”的英勇事蹟,悼念我黨隱蔽戰線上捐軀報國的烈士。

1 歸來

衡南縣譚子山鎮楊湖村,群峰聳立。向陽的山坡上,“歸園”巍然矗立。2009年春,這座烈士陵園建成,佔地0.6畝。

2008年,兩岸親人合力,在國家相關部門支持下,段沄、段復、段徽楷、謝小球4人的骨灰從臺灣回到故鄉,遊離他鄉半個世紀的英魂落葉歸根。

“回去回家回鄉裡,歸來歸祖歸故園。”72歲的謝培建是謝小球的兒子,他為父親和三個舅舅棲息的陵園取名“歸園”。

每天,謝老都會走1100餘步,來到歸園,“園子剛建好時,身體還健朗,步行只要8分鐘;現在老了,慢慢挪步過來,要18分鐘。”

謝老把對父輩的思念和敬仰之情,刻錄在入口處石碑上的《歸園賦》中:“妻盼夫歸,子盼父歸,家盼人歸,國盼民歸。一年又一年,一日又一日,一回又一回……”

歸園狀如警鐘,青磚紅瓦圍成一段“小長城”。兩根蓮花柱上,鐫刻著“英雄不朽,浩氣長存”8個大字。沿甬道拾級而上,14株翠柏整齊排列,恍若身著綠色軍裝的戰士齊行注目禮。4塊漢白玉紀念碑如一排利劍,雕刻著段沄、段復、段徽楷和謝小球4位烈士的名字。

陵園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皆由謝培建設計。謝老在園內石碑上共題寫16副對聯,“親人為民族大義獻出生命,書寫了一頁頁波瀾壯闊的歷史,我只能用簡短的詞句去追憶。他們這一生,豈是碑上簡介所能概括的?”

9年來,每當閒時,謝培建或來陵園扯雜草,或拂拭墓碑上的落葉,或領著孫子,與祖輩述說心裡話,“在他們有生之年,我沒能盡孝。如今精心打理歸園,略表孝心。”

臺階頂端的歸園亭,悠然隱匿山間。秋風搖動松柏,沙沙作響。陽光穿過枝杈,灑落在基碑上,留下斑駁印記。

2 潛伏

“在歷史的浪潮中,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邁上歸園的臺階,謝培建不禁感慨道。

段沄、段復、段徽楷、謝小球均是衡南縣人,他們既是郎舅關係,又是生死與共的戰友。

段沄、段復是親兄弟,與段徽楷則是堂兄弟關係,謝小球是段沄、段復的妹夫。段沄與謝小球關係非同一般,在黃埔軍校,兩人既是同鄉又是同窗,關係非常密切。段沄將妹妹段玉介紹給謝小球,兩家結成姻親。

四郎舅分別畢業於黃埔軍校和保定軍校,且都獲得國民黨少將以上軍銜。段復曾任國民黨軍統湖南站站長、平漢鐵路警務處處長。段徽楷擔任過軍械處長等職。謝小球曾任第四軍第十師副師長、政治部主任等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段沄,在抗日戰爭期間屢立戰功,曾任國民黨第95師師長,參加了徐州會戰、長衡會戰、浙贛戰役、常德會戰和桂柳會戰。

1945年,段沄率軍赴越南,代表國民政府及盟軍在河內接受日軍投降,榮獲美國政府頒贈自由勳章。後來,段沄調升為國民黨嫡系青年軍整編第208師師長。1948年9月,段沄被授予陸軍中將軍銜,208師改稱87軍,他隨之升任87軍軍長。1949年,他被調到臺灣擔任臺灣防衛總司令部副總司令。

解放戰爭後期,段沄、段復去了臺灣。此時,謝小球早已回到衡南縣譚子山鎮,準備安度餘年。而段徽楷,與中共情報部門建立了工作聯繫,受中央統戰部天津特情站派遣,潛入臺灣從事策反與情報收集工作。

段徽楷策反的目標就是堂弟段沄,但一開始沒能成功。段徽楷又設法回到衡陽,請謝小球一同前往臺灣遊說段沄、段復兄弟加入隱蔽戰線。

1949年下半年,謝小球告別妻兒,經香港輾轉到臺灣,在段沄手下做參謀。

在謝小球的勸說下,段沄和段復加入解放臺灣的隱蔽戰線中。段沄身居高位,能接觸不少高層機密,他提供軍事情報,策劃配合解放臺灣時率部陣前起義。段復也提供了軍政情報。

1950年,中共臺灣省工委書記蔡孝乾被抓叛變後,臺灣地下共產黨網絡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1952年8月,由於叛徒的出賣,段徽楷暴露,被國民黨保密局逮捕。隨後,謝小球、段復、段沄牽連入獄,段、謝四人在嚴刑拷打面前死守秘密。為了置他們於死地,國民黨保密局炮製了“段沄叛亂案”,他們於1954年2月3日被槍決。

直到上世紀80年代,謝小球的二女兒謝培菁才從香港《大公報》一則新聞中得知,舅舅、父親已被害。

“段、謝兩家在大陸的後人聽聞噩耗,悲痛萬分。” 說到此,謝培建神情哀傷。

3 遺物

一張泛黃的宣紙上,用毛筆書寫的行書依舊清晰。

“餘死後請將餘屍交火化交陳瑩及餘侄謝培鬱帶回大陸作餘妻餘子之紀念。餘臨死作絕命詞詩二首:

玉雪紛飛六月春,覆盆誰復問假真。

一寸丹心血牛鬥,元首應知報國人。

自古聖賢多被囚,豆萁相煎誠堪憂。

天荒地老家何在,萬里孤舟泣白頭。”

落款是“四三年元月卅日謝小球絕筆”,也就是1954年1月30日。

短短109個字,經歷60餘載歲月洗禮,飽含了這位隱蔽戰線英烈的家國情懷。

謝培建告訴記者,2012年,舅舅段沄的兒媳從臺灣檔案館,取出父親這封絕筆書原件,還提取了“段沄叛亂案”數百頁的卷宗和臨刑前的遺書等資料。

“岳飛收拾舊山河,慷慨激昂;文天祥就義前大義凜然,留取丹心。父親和舅舅們心繫一處,嚴守秘密,死有何懼?”謝培建說,父親絕情離別背後,流淌著別樣柔情。“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的兒女情長,令人心動。

謝培建僅存兩件父親遺物,除絕筆書外,另有一把龍泉劍。

拔劍出鞘,劍刃略有殘缺。仔細觀察,劍身刻有一行工整的隸書:“小球吾兄清玩 弟段沄贈予龍泉軍次 一九三七.五”。

謝培建說,這是舅舅段沄送給父親謝小球的劍,“母親曾說,此劍是舅舅從日本軍官處繳獲的戰利品。”

人離散,劍痛失,又復得。

“舅舅將劍贈給父親後,父親一直貼身攜帶,姐姐們小時候還用這把劍削過門閂。”謝培建告訴記者,土改時,劍被沒收,銷聲匿跡60餘年。去年,龍泉劍再現衡陽,文物鑑定專家認定,這是衡陽籍烈士遺物。

有一天,楊湖村支書謝存民接到電話,有關部門向他核實龍泉劍主人信息。村裡合計後,拿出2萬元將劍買回,復歸原主。

4 忠魂

距離歸園400餘米處,有一幢兩層樓的紅磚房,門前雞鳴犬吠鴨嬉水。這是謝培建老兩口的居所。

父親謝小球離家後,母親段玉無盡等待,青絲熬成白髮。“母親時常偷偷抹淚,每日獨自拄著柺棍,站在村外山崗上,眺望父親離開的方向。”謝培建說,那個年代的愛情,都融於家國情。

等待漫長的半個世紀,段玉盼來的卻是丈夫的一紙革命烈士證書。

2000年8月,經由國家安全部落實政策辦公室申報,國家民政部根據《革命烈士褒揚條例》有關規定,批准段、謝4人為革命烈士。他們在隱蔽戰線為國家統一大業犧牲的事蹟被公佈,名字刻在北京西山公園無名英雄烈士紀念碑上。

當年,國家安全部有關領導來到衡陽,將烈士證書送給謝小球遺孀段玉。

“90歲高齡的老母親顫抖著接過證書,哭倒在地。母親終於知道父親去往何處,也明白他當年的決然和不捨,卻再也等不到他歸來的身影。”謝培建聲音哽咽,“母親將證書放在枕邊,不時翻看。老人離世時,乾瘦的右手還握著那紙證書……”

2003年,段玉逝世,享年93歲。

謝小球離家時,謝培建年僅4歲,“父親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我印象模糊。”

為了填補對父親的空白記憶,謝培建跪在久居臺灣的表嫂跟前,懇求她想法子找一張父親的照片。

2007年,謝培建表嫂帶回一張謝小球被槍決前的黑白半身照。53歲的謝小球濃眉大眼,方臉大耳,雙唇微閉,身上緊綁繩索。

這是謝培建第一次認清父親的輪廓。老人找來畫師根據照片,繪了一幅父親的畫像。

謝培建對父親、舅舅們的記憶,都源於母親生前的口述,“段沄是一位英武的將軍,身高一米八多,進屋時要低頭彎腰過門檻。”

在謝培建心中,父親是位樂善好施的大英雄。謝培建從母親口中得知,有一次,父親帶兵抗日,當地老百姓給了他們一些穀子。怕生火引來日軍,他們每天吃生穀子充飢,一個星期後找到大部隊,成功突圍。

解放前家鄉鬧饑荒,謝小球毅然打開自家糧倉救濟鄉鄰。謝小球曾經從上海買回一臺縫紉機,送給村上的老裁縫謝楚清,解決了他們一家七口的生計問題。迄今為止,謝楚清的孫輩還感激著謝小球的恩德。

父親的品德,經母親言傳身教,從小植入謝培建心中。

2013年,謝培建左眼下方長出一個腫瘤。衡陽市有關領導提出,由政府出錢為謝老做眼睛手術,老人婉拒,“活了一把年紀,戴副眼鏡,還能走路。手術就不做了,把錢留給更需要的人吧。”

“父輩傳承下來的好家風,必須代代相傳。”近些年,謝培建手寫了一本家史,給每個子孫後輩送了一冊,“這是我能留給他們的最大財富。”

■記者手記

豈曰無聲

河山即名

李國斌 何金燕

“對黨絕對忠誠,精幹內行,甘當無名英雄。”一句普普通通的話,卻是隱蔽戰線英雄用鮮血和生命捍衛的誓言。

2013年12月底,北京西山公園內建起一座無名英雄紀念廣場,紀念上世紀50年代在臺灣殉難的中共隱蔽戰線烈士。這是官方第一次公開為隱蔽戰線烈士建紀念廣場。紀念廣場花崗石壁上鐫刻的英雄名字中,有湖南的四位:段沄、段復、段徽楷、謝小球。

1949年前後,根據中央關於解放臺灣的決策部署,中國人民解放軍秘密派遣1500餘名幹部,喬裝成難民、小販、商人、逃軍入臺,配合解放軍登島作戰。50年代初,中共臺灣省工委書記蔡孝乾被捕,這名經過長征考驗的臺灣地下黨最高領導人叛變,供出臺灣地下黨名單,1100餘人被國民黨當局公審處死。

有人以隱蔽身份告別父母妻兒,當初的返家諾言成一世訣別;有人隱姓埋名一生,直到犧牲後世人都不知道他們的真實身份……謝小球就是這樣,默默別妻離子潛入臺灣,50年後,妻子青絲已成白髮,等來的卻是一本鮮紅如血的烈士證書。

謝小球雖已解甲歸田,然義無反顧闖孤島;段沄身居高位,妻兒陪伴在側,卻大義凜然加入隱蔽戰線。到底是什麼力量,支撐著他們以生命潛伏?

“民族危急,別親離子而赴水火,易面事敵而求大同。風蕭水寒,旌霜履血,或成或敗,或囚或歿,人不知之,乃至隕後無名……長河為咽,青山為證;豈曰無聲?河山即名!人有所忘,史有所輕。一統可期,民族將興。肅之嘉石,沐手勒銘。噫我子孫,代代永旌。”北京西山公園的無名英雄紀念碑銘,可謂微言大義,字字千鈞。

豈曰無聲?河山即名!生前,他們的名字不被世人知曉;而今,他們的功勳將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