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閣:從伊古荒略到地靈境勝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承德旅遊

避暑山莊西北部南山積雪腳下,一處景觀與眾不同,門前松樹林立,溪水潺潺;院內古松參天,假山層疊,與其它景觀相比,更顯寧靜而幽遠,古樸而典雅。這就是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仿浙江寧波範氏天一閣而建的文津閣,它不僅是清代的重要藏書之所,也是一處很有特色的小園林。

文津阁:从伊古荒略到地灵境胜

閣因書而建

文津閣建在虎皮牆環繞的院落中心,坐北朝南。外觀兩層,實際三層,中間夾層,以藏書籍。閣前假山怪石堆疊,池水清澈見底,既可防火又起到美化環境的效果。

乾隆年間,為了庋藏《四庫全書》,在全國修建了7座皇家藏書樓,其中北京故宮內的文淵閣、圓明園的文源閣、瀋陽故宮的文溯閣和承德避暑山莊的文津閣又稱北方四閣或內廷四庫,是清代皇家的藏書樓,概不對外。

乾隆為文津閣題詩中寫道:“淵源如欲問,應自此尋津。”這兩句詩最後的兩個字分別是“問”與“津”,也同“文津”諧音。在詩注中又說:“山莊建閣,以文津名之,御園之文源,大內之文溯,皆由此津逮也。”大意為:追尋文化的源流,繼承文化遺產,繁榮和發展現代文化,先要找到它的濟渡處。文津即是在文化長河上由此岸達彼岸的濟渡處。

文津阁:从伊古荒略到地灵境胜

書因閣而全

提起《四庫全書》,文人墨客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全書分經、史、子、集四大部分,故稱“四庫”,是我國曆史上最大的一部叢書,也是世界罕見的鉅著。

在文津閣內,原曾珍藏《四庫全書》和《古今圖書集成》各一部。

文津阁:从伊古荒略到地灵境胜

文津閣《四庫全書》原書原函 圖片來源於網絡

《四庫全書》是乾隆下令編纂,始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至乾隆四十七年(1783年)宣告竣工。歷時十年,耗資巨大。全書共36304冊,分裝6144個書函,陳列擺放在128個書架上,該書共抄寫七部。分別藏於北京故宮文淵閣、圓明園文源閣、瀋陽故宮文溯閣、避暑山莊文津閣、揚州文瀾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匯閣。文淵閣本現藏臺灣;文源閣本在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時焚燬;文津閣本於1915年運至北京,現珍藏於北京圖書館;文溯閣本現藏於甘肅省圖書館;文宗閣、文匯閣本在清咸豐三年(1853年)春毀於戰火;文淵閣在咸豐十年被毀,其書流散市上,後藏書家收購,經兩次補抄,到1962年基本補齊,現藏於浙江圖書館。

文津阁:从伊古荒略到地灵境胜

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的文津閣《四庫全書》

編輯《四庫全書》分為三類,一類是刊刻本,一類是抄錄本,另一類只保存書目。刊刻本便於流行於世,用武英殿活字版印刷。但邊幅很小,於是依照《永樂大典》之例,正本一概實行抄錄,以備宮中收藏。

文津閣《四庫全書》近九十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特別關注,是七部《四庫全書》中保存最為完整,並且至今是原架、原函、原書一體存放保管的惟一一部。目前對它的保管和利用有著一套嚴格的規定。它與《敦煌遺書》、《趙城金藏》、《永樂大典》並稱國家圖書館的四大鎮館之寶。其價值由此可見一斑。

比《四庫全書》更早進入文津閣的當屬《古今圖書集成》。它是康熙召集朝臣編纂的一部大型圖書,耗時十年,清康熙年間陳夢雷等原輯,後陳夢雷得罪了皇上,於是特命蔣延錫等重編輯,全書共一萬卷。

文津閣建成一年時,《四庫全書》尚未校錄完畢,因此,乾隆命先將《古今圖書集成》按《四庫全書》函式裝幀,庋架排列,貯藏於文津閣內。《古今圖書集成》早年已被軍閥盜賣淨盡。

文津阁:从伊古荒略到地灵境胜

乾隆帝對在此建閣貯書極為得意,他認為“山莊居塞外,伊古荒略之地,而今則閭閻日富,禮樂日興,益茲文津之閣,貯以四庫之書,地靈境勝,較之司馬遷所云名山之藏,豈啻霄壤之分也哉?”加之每年帝王諸臣、各族首領和外國使節都雲集山莊,將皇家藏書樓建在此地,更可以標榜天朝的文治武功。

文津阁:从伊古荒略到地灵境胜

與此同時,有山莊文化的研究人士認為,乾隆皇帝著書、立碑、修建遍佈大江南北的藏書閣,是擁有深厚的文化情懷。

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往期回顧

徵稿啟事

承德旅遊是一個開放的平臺,無論你是承德土著還是外來遊客,都可以把在承德生活、旅行的點滴記憶時刻分享給大家。可以是美景故事、遊記心得、也可以是散文隨筆,我們期待與您一起分享在承德的美好時光!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