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民主与法制》新刊推荐

2018年9月

第36期

封面聚焦FOCUS

《“捕诉合一”进行时》系列报道之一

大势所趋:“捕诉合一”时代来临

本社记者 / 祁 彪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 ■ ■ ■

2018年9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了一场特殊的座谈会。这场座谈会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亲自主持,来自我国顶级政法院校的九位法学家围绕《2018-2022检察改革工作规划(征求意见稿)》建言献策,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如何在构建专业化办案模式、实行“捕诉合一”改革中,充分考虑如何加强监督制约,确保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同步提升。

《“捕诉合一”进行时》系列报道之二

前世今生:“捕诉”衔接机制那些年

本社记者/ 祁 彪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 ■ ■ ■

从目前来看,侦查监督权和公诉权是我国检察机关的两大核心权力。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自1978年检察机关恢复重建以来,捕诉关系的衔接可分为两个阶段,即1978年到1996年的“捕诉合一”阶段和1996年至今的“捕诉分离”阶段。从其嬗变中可见,在检察机关内部,捕诉关系大抵可分为“捕诉合一”和“捕诉分离”两种基本类型。而关于这两种机制的应用,法学界和实务界一直存有较大争议。

《“捕诉合一”进行时》系列报道之三

百家争鸣:法学专家眼中的“捕诉合一”

本社记者 / 祁 彪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 ■ ■ ■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法学界对于“捕诉合一”的态度也各有不同。这些来自法学界的不同声音,在许多检察干警看来,更能帮助“捕诉合一”在改革中兼顾质量与效率、公平与公正,使之更加完善。

《“捕诉合一”进行时》系列报道之四

开花结果:“捕诉合一”改革的基层实践样板

本社记者 / 祁 彪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 ■ ■ ■

有人忙着争论,有人却在脚踏实地的干。

当“捕诉合一”重新回归人们视线、引发争论的时候,有一家基层检察院却用实践探索一年多取得的成效,为这场争论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干货”。

一年多的时间,全新的办案机制运行良好,检察官主体地位凸显,司法质效明显提升,办案周期大幅缩短,尤其是审查起诉案件的效率提高了50.76%。这是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检察院“捕诉合一”改革后交出的成绩单,也为“捕诉合一”改革的全面铺开提供了可供借鉴和参考的做法。

法治 LAW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 ——记江西省新余市公安局仙女湖分局河下派出所所长黄四皮

作者 / 王建根 陈 碧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 ■ ■ ■

黄四皮,江西省新余市公安局仙女湖分局河下派出所所长。他身材不高,体壮敦实,黝黑的脸上常挂着微笑,浑身仿佛有股永远使不完的劲,不论是群众来访、求助,还是接处警、调解纠纷……他总是充满热情。一口流利的当地方言,几句法律法规的陈述,几句善解人意的话语,总是令群众乐呵呵地心领了。

权力的魔杖让他贪了1000万

作者 / 俞佳铖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 ■ ■ ■

1998年至2016年,是杜敏在官场叱咤风云的18年,也是他拼命敛财的18年,先后受贿达1000余万元。他59岁时,原本以为可以坐拥千万,安度晚年。孰料,离退休还有一年,他落马了。杜敏不仅自己身陷囵圄,还气死了老母亲。

2018年2月6日,犯受贿罪的杜敏,被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1年零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

700多万“感情投资”能否讨回?

作者 / 凤 儿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 ■ ■ ■

北京的女高管胡茜,与从喀麦隆到清华大学读博且即将去哈佛读博士后的迈克相恋。为了维系这段跨国恋情,胡茜短短两年里就花费700多万元的“感情投资”。谁知,胡茜耗尽了所有积蓄后,等来的却是男友的欺骗与背叛。无奈之下,她把迈克告上法院,希望能讨回曾“错付”的700多万元。那么,法院又会如何判决呢?

金奖紫砂壶署名权之争

作者 / 欧阳峰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 ■ ■ ■

2017年4月27日,第十二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义乌交易会”)上,一把四方茶经壶,以“壶体长方形像一本书,壶身上刻着《茶经》,方把,盖钮呈半圆形,方而寓圆 , 轮廓分明,稳重大气,简朴素雅”的风采,博得评委们一致好评,而荣夺工艺美术金奖桂冠。不承想,却由此引发出两位大师之间对作品署名权的纷争。

早恋女儿为爱私奔演变成悲剧

作者 / 梁子湖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 ■ ■ ■

2017年1月15日下午,15岁的蒋晓钰给家人和几个要好的同学,群发了一条短消息:“我走了,跟双根一起走了。不知道怎么面对你们,只有不辞而行。别替我们担心。等我们过好了,就会回来的。”收到短信,父亲蒋大伟顿觉脸庞发烧,一怒之下把手机摔碎。他用办公室电话一次次拨打女儿手机,关机。他请假回家,跟家人一起,开始四处寻找女儿……

社会 SOCIETY

“熊孩子”百万巨款打赏主播,母亲替子讨还能否要回?

作者 / 田 野 丛 林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 ■ ■ ■

一名未成年中学生,背着母亲,将母亲支付宝、微信等电子账户上的百余万元巨款,偷偷转出用于打赏了网络直播的主播。母亲知道后,为了追回巨款,以其儿子作为未成年人,未征得监护人的同意巨款打赏网络主播系无效行为等为由,将未成年的儿子及网络直播平台一同告上法庭,要求宣告其儿子打赏行为无效,并判令网络直播平台退还打赏的巨款。那么,“熊孩子”百万巨款打赏主播,母亲替子讨还能否获得支持?

楼下燃气炉向楼上直接排放烟气,行不行?

作者 / 杨承慧 杨维松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 ■ ■ ■

江苏省南京市一住户安装了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生热的暖浴两用炉,其燃烧产生的废气通过管道导出室外直接排放,楼上住户首当其冲地成了受害者。因此,楼上住户以楼下暖浴两用炉排放的浓烟飘入自己家形成损害为由,一纸诉状将楼下邻居告上法庭,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拆除在楼上住户窗口的取暖炉的尾气排放管道。这一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的终审答案到底如何?

文化 CULTURE

从呼格吉勒图案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四种口供

作者 / 马聪聪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 ■ ■ ■

学者统计显示,冤错案件直至纠正时,平均每起案件需要审理5次,平均每起案件需要历经10年。因此,当我们为迟来的正义欢呼时,不能忘记对冤错案进行深刻的反思。

引起冤错案的原因有很多,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认定犯罪事实的证据出现了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