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上过春晚的泥咕咕,是多少豫北人儿时记忆,如今火遍全中国

在活泥巴和玩弹珠即将成为我们的记忆,在丢沙包和滚铁环逐渐转出孩子的生活,在手游和各种电子产品充斥孩子世界的今天,在河南省浚县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还有一种从远古走来,穿越数千年历史的手工泥玩具依然被孩子们所喜爱着,还被不少人放进了家中的收藏柜,并且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它最初的原态形似咕咕鸟(斑鸠),用嘴一吹尾部的圆孔还能发出类似咕咕的叫声,人们给她取了一个通俗而亲切的名字泥咕咕。

这个上过春晚的泥咕咕,是多少豫北人儿时记忆,如今火遍全中国

女娲“抟土造人”恐怕是人类早期玩泥巴的印记,浚县泥咕咕以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全国。泥咕咕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具体地说,泥咕咕早在五帝时就已出现,浚县出土的陶泥咕咕就是确证。从而可以看出泥塑玩具几乎贯穿着人类的发展史。

这个上过春晚的泥咕咕,是多少豫北人儿时记忆,如今火遍全中国

泥咕咕和其他泥玩一样,是人类早期的产物,是在一种极为封闭的条件下世代传承的,在浚县泥咕咕集中产地杨玘屯村,该村坐落在大山脚下,全村两千多人口,70%以上的村民都会捏制泥咕咕,你随便问一位老艺人的手艺是怎么学的,他们几乎都会这样回答:“自小跟俺爹学的。”正是这种辈辈相传的方式,保留了泥咕咕身上醇厚的原始意韵,承载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信息,是典型的地域文化。

这个上过春晚的泥咕咕,是多少豫北人儿时记忆,如今火遍全中国

浚县泥咕咕大致分为人物、动物、飞禽三大类,泥咕咕、狮子、泥马、骑马人、泥猴、十二属相、历史人物、泥羊、泥狗等一百多个品种。英雄人物常常是艺人们乐于创作的经久不衰的传统题材。如骑马人、三国英雄人物、隋唐英雄人物等,其中原因之一是人们内心深处的英雄情结所致,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浚县自古便孕育英雄。大禹治水、武王伐纣、诸侯争霸、三国博弈、隋唐更迭、以及抗击日寇,多少英雄豪杰都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悲壮的故事。泥咕咕的人物作品记录着中原产生英雄的每一个历史时期。

这个上过春晚的泥咕咕,是多少豫北人儿时记忆,如今火遍全中国

制作泥咕咕采用的原料为黄河澄泥,制作过程基本上是手工制作,也有环节用模具,其制作流程主要有取土、和泥、捏制、窑烧、着色等。

2018年2月15日,在全球华人关注的春晚倒计时节目里,泥咕咕的传人带着泥咕咕作品,现场展示了捏制、彩绘泥咕咕的技艺,以泥咕咕为代表的浚县泥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浚县的泥咕咕作为浚县最为典型的历史文化符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延续、成长、嬗变、升华。能够跨越数千年的历史岁月,没有被历史湮没,成为唤醒人们历史记忆之灵物,中国农村一典型物象,乡土中国之鲜明文化符号,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