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學生探望二汽退休老人,重溫艱苦歲月

湖北大學生探望二汽退休老人,重溫艱苦歲月

中國青年網十堰7月8日電(通訊員 董馮雷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微草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東風汽車有限裝備公司家屬樓,探望住在這裡的二汽退休老職工們,與他們重溫二汽始創之時的艱苦歲月,弘揚二汽精神。

湖北大學生探望二汽退休老人,重溫艱苦歲月

圖為團隊成員與老人們的合影

紅衛廠

"我是1969年來到十堰的,他來的比我還早,67年籌備建廠時就來了。這兒當時都不叫二汽的,當時叫紅衛廠,各個廠用的都是代號,像什麼21廠、20廠、40廠、43廠…"隨著陳立民老人的敘述,當年建設二汽的場景一幕幕呈現在隊員們面前。

早在1952底,國家就提出建設第二汽車製造廠,然而因種種原因,直到1967年2月,二汽廠址才正式確定,1969年,十萬建設大軍陸續開進十堰,9月28日,第二汽車廠的建設正式拉開大幕。

馬燈、扁擔、蘆蓆棚

"你們當時的生活條件是什麼樣子的,是不是特比艱苦?""當年十堰啥都沒有,就是一片荒山,沒水沒電沒房。""當時我們住的都是蘆蓆棚,就連那第一輛車,都是在蘆蓆棚裡敲出來的。"

所謂"蘆蓆棚"就是用油氈鋪頂,用蘆蓆隔成小間,再安個蘆蓆門,就建成了。同事之間都是"棚友"。蘆蓆棚擋不了嚴寒與燥熱,老鼠的啃叫與奔跑伴人入眠,偶爾還與蛇照面。

當時沒有鐵路,也缺少運輸工具,物資都要運到丹江口從水路運到鄧灣再轉運到山裡。二汽的領導帶著建設者們肩拉手扛,生生用人力把重型設備搬運到工地上。

由於沒有電,工作和生活只能依靠馬燈照明,馬燈精神是那個時代的偉大創造和精神光輝,也是那個時代留給東風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湖北大學生探望二汽退休老人,重溫艱苦歲月

圖為二汽工人在蘆蓆棚內裝配兩噸半軍用越野車

對當代青年說

提及當年的工作經歷,老人們都顯得很激動。"我們那時候都是二十三、四,心裡充滿了熱血,說好的8點下班,都是加班接著幹,沒有什麼加班費,哪像現在。我們想的就是自己多幹點,別人就少乾點,都是為別人想,為國家想。作為黨員,不就得這樣嘛!"在《第二汽車製造廠建設十四條方針》下,當時的建設者們所想的都是為黨、為人民多做貢獻。在這裡,充滿了默默無聞的英雄!

湖北大學生探望二汽退休老人,重溫艱苦歲月

圖為老人與隊員們親切的交談

"我是一個孤兒,我父母早都沒了,開始我還在大街上要飯呢,最後是政府把我送到孤兒院的,是政府把我養大的,然後我自己去參軍,入黨,最後被選拔上來到這兒。我們當時來了兩萬多軍人,在這住著的,幾乎都是軍人。"問及老人的身世時,老人很激動的說道,當時所有隊員都驚住了,他們沒有想到,老人竟有著這樣的過去。

對於被選拔來到這麼艱苦的地方,是否有不滿的情緒時,老人是這樣回答的:"我們是軍人,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沒有什麼滿不滿意。再說了,當時可不是什麼人都能來這的,能來這的都是一種光榮。高興還來不及呢!"

在最後團隊離開時,老人們都緊握隊員們的雙手嚴肅地說一定要好好學習,努力學習,希望我們年青一代繼承和發揚真正的二汽精神。為祖國的繁榮添磚加瓦。

二汽,它就像一個傳說,創造了一部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奮鬥史。二汽精神曾經感動過很多人,對於年輕一代的人們來說,學習意義巨大。宣揚二汽精神,不僅是對老一輩奉獻者的一種肯定,也是對年輕一代的一種希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