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出了什麼名人?

文報三門峽


三門峽地處豫、晉、陝三省交界處,相傳大禹治水,用神斧將這裡的高山劈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谷,由此得名“三門峽”。三門峽人傑地靈,湧現了無數的歷史名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三門峽的歷史名人的那些事。



一、關龍逢,據史料記載他也稱豢龍,是古代豢龍部落(據說是古代養龍的部落)的後代。在夏朝末年,夏桀荒淫無道,天天與妹喜各種嗨。作為大臣的關龍逢看不下去了,以死進諫,但夏桀一刀給咔嚓掉了,因此關龍逢成了華夏曆史上第一個以死諫君的忠臣。他的墓地原本在今惱裡鎮龍相村,但後來到了清末由於戰亂和黃河水淤積,而蕩然無存。

二、姚崇,唐朝著名的宰相,今河南三門峽陝縣人。他文武雙全,三朝元老,兩度拜相,輔佐唐玄宗吧開創開元盛世,被稱為“救時宰相”,與房玄齡、杜如晦、宋璟合成唐朝四大賢相。

三、上官婉兒,一代才女,今河南三門峽陝縣人。因其祖父獲罪而成為宮的奴婢,後因為聰慧善文被武則天看中,成為“巾幗宰相”。唐中宗的時候,他搖身一變成為昭儀,並且學習武則天掌管朝政,權傾一時。後來,李隆基發動政變,上官婉兒被李隆基誅殺。



總之,三門峽人才輩出,今天只是拋磚引玉,歡迎大家留言,寫下自己家鄉的名人。


密探零零發


重點介紹兩個人,這兩個人都建立了一定的事功,但是名氣卻不是很大,因為他們所處的時代名氣就不大。

先看王濬(Jun),他是靈寶人,西晉大將,滅東吳的大功臣,其實在《三國演義》裡面提到過他,只不過大家讀小說到星落秋風五丈原之後就不大認真讀了,所以100回之後的人物不是太有名。他是首入金陵城接受東吳末帝孫皓的投降。



劉禹錫有詩曰: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再說一個,高季興,原名高季昌,陝州硤石人,五代十國時期南平國創業之主,原本是後梁太祖朱溫乾兒子的家奴,後來憑著機靈能幹,爬上了荊南節度使的位置,利用亂世,割據荊州、歸州、峽州三地,定都江陵城,既是今天的荊州市。963年被宋所滅。

南平國由於地處九省通衢之地,南來北往的各國貢品商品極多,高季興及其後人“雁過拔毛”,有的乾脆直接扣留,別的國家一發怒,發出戰爭威脅,他又歸還,下次藉著幹,各地諸侯稱之為“高賴子”或者“高無賴”。


文綜史組


說起三門峽,我印象非常深刻,我是在梁羽生《女帝奇英傳》和趙玫《上官婉兒》這兩本書瞭解的,當時好奇上官婉兒的出身,於是到處翻找資料,原來她出身於河南三門峽,從此一個不熟悉的地名深深烙印在我心裡。


令我記憶猶新的是《女帝奇英傳》,不但通宵達旦看了梁羽生原著,而且徹夜未眠追了電視劇,讓人回味無窮呀!

與此同時,我也知道了唐代三朝宰相姚崇也是三門峽人,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沉迷於尋找三門峽的唐朝故事,希望找到一些懷著生動故事的江湖才女兒郎……

苦心人天不負,又找到了一位與唐朝相關的,他在唐昭宗時,被授予“迎鑾毅勇功臣”稱號,後來成為朱溫的養子,再往後,成為了五代十國時期荊南開國君主,他就是——高季興。



其實,三門峽名人挺多的,如古代召公、張世貴、王溶、楊震、關龍逢等,近代宋維忠、陳廷賢、史向生、張君英等。

你還知道哪些河南三門峽名人呢?歡迎留言交流……


清懿學者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三門峽是一人傑地靈的一個地方,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名人,而且對中國的歷史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今天我把收集的咱三門峽的名人給你整理一下,希望你能滿意!

上官弘 [隋] (573~618)

  上官弘(573—618),字含韻,又名宏,上官賢長子。祖籍陝州。生於西魏建德二年(573年)。官至隋朝北部郎中及江都(今江蘇揚州)宮副監。隋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隋煬帝楊廣巡遊江南。大將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司馬德勘等率領楊廣的御林軍在江都(今楊州)發動兵變,弒隋煬帝楊廣,殺大臣虞世基、裴蘊等人;上官弘及次子上官謹同被宇文化及部將陳稜所殺。妣姬氏,生子上官儀、上官謹。
上官庭芝 [唐] (625~665)
  上官庭芝(625年-公元665年1月4日),字公壁,又名純,上官儀長子,上官婉兒之父。唐朝貞觀年間著名官吏,官至周王(李顯)府屬。麟德元年,武則天和許敬宗勾陷宦官王伏勝與梁王李忠、上官儀謀反,上官儀和上官庭芝下獄而死。上官庭芝的女兒上官婉兒在唐中宗時為昭容,常常侍奉皇帝草擬製誥,因此追贈上官儀為中書令、秦州都督、楚國公。上官庭芝為黃門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令以禮改葬。
許論 [明] (1487~1559)
  許論(1487—1559年),明朝官吏。字廷議,靈寶人。喜研究兵法。青少年時常隨父巡歷邊境各地,深知各關隘要道的地理形勢,著《九邊圖論》上獻朝廷,受到嘉靖皇帝的讚賞,以通曉兵法而負有盛名,被升任為南京大理寺丞。蒙古騎兵一千多人先後劫擾黃崖口、大木谷等地,都被明軍擊退,許論因功升為右副都御史。蒙古貴族俺答率部直犯都城,許論受命巡撫山西,因守邊有功,升兵部右侍郎,主持京營軍務,又因構築北京外城的成就顯……
劉大功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濟師
  劉大功,男,漢族,中共黨員,出生於1954年11月,河南靈寶人,19733月參加工作,大連理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畢業,教授級高級政工師,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歷任一拖公司團委書記、一拖鍛造廠黨委書記兼紀委書記、一拖公司總經理、副董事長、黨委副書記等職務。先後被評為全國機械工業優秀企業家、2005年度中國工業經濟十大風雲人物、拖拉機工業50年最具影響的50位人物、全國農機流通體系建設十大功……
張丁華
  張丁華,男,漢族,1933年6月生,河南陝縣人,195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1月參加工作,西北大學俄語專科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大學學歷。3相關學習經歷1951.01——1953.01,在西北大學俄語專科語言文學專業、北京石油專科學校(江漢石油學院前身,現長江大學)學習。1955.09——1956.07,在北京石油學院石油地質專業進修。1985—1987在中國社會學函授大學學習工作經歷19……
成玄英 [漢]
  成玄英唐代道士,道教學者。生卒年不詳。字子實。陝州(治所在今河南陝縣)人。曾隱居東海(今屬江蘇連雲港花果山)。貞觀五年(631年)唐太宗召至京師,加號“西華法師”。玄英是唐代初期道教重玄學派的大師,近代學者蒙文通說,道家之學。唐代前期,首推“成、李”。成,即是指成玄英。他繼承了陳、隋之際的重玄思想,吸取了大乘佛學的部分觀點,援佛入道,主張“雙遣二偏”。他在《老子道德經注》中說:“有欲之人,唯滯於有……
高繼衝 [宋] 五代十國時期南平國第五任君主 (943~973)
  高繼衝(公元943—973年12月11日),字成和(一作字贊平),五代十國末期南平國君主。為高保融之長子,高保勗之侄。高保勗病死後繼位(其叔高保勗於公元962年11月病死,他於同月繼位)。建隆四年(963年),宋軍假道南平,趁機控制南平都城江陵(今湖北江陵)城巷,高繼衝只得納地以歸,南平亡。開寶六年(973年)高繼衝去世。高繼衝,字成和(一作字贊平),貞懿王高保融長子,貞安王高保勗的侄子。五代十國……
高從誨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南平國第二任君主 (891~948)
  高從誨(891年—948年),字遵聖 ,南平武信王高季興長子 ,五代十國時期南平國第二任君主。高從誨初仕後梁。高季興建立南平國後,任命其為馬步軍都指揮使、行軍司馬等。天成三年(929年),高季興去世,高從誨繼位。乾祐元年(948年),高從誨去世,時年五十八歲,諡號文獻王,其子高保融繼位。高從誨性情通達,親近和禮敬賢士,任用賢臣如梁震、孫光憲等人,省簡刑罰,減輕賦稅,使南平國境內得以安定。由於高……
高保融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時期南平國第三任君主 (920~960)
  高保融(920年―960年),字德長,南平文獻王高從誨第三子,五代十國時期南平國第三任君主,948年―960年在位。乾祐元年(948年),高從誨去世,高保融繼位。高保融性情迂腐緩慢,無才智能力,因此事無大小,皆委任其弟高保勗(高保勖)決斷。高保融在位時期,稱臣於後周,並曾勸說南唐、後蜀向後周稱臣。建隆元年(960年),北宋建立後,高保融愈發恐懼,因此一年內三次向北宋進貢。同年高保融病逝,死後追贈太……
高保勖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時期南平國君主 (924~962)
  高保勖(924年—962年12月19日),亦作高保勗,字省躬,文獻王高從誨第十子 ,貞懿王高保融同母弟 ,五代十國時期南平國君主,960年9月20日―962年12月19日在位。建隆元年(960年),高保融因病去世,其子高繼沖年紀尚小,因此遺命高保勖繼位。建隆三年(962年),高保勖因病去世,被宋朝贈侍中。遺命其侄即高保融之子高繼衝嗣位。早年經歷後晉天福初年(936年),高保勖開始任職,擔任漢州……
劉豐 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1915~1993)
  劉豐(1915~1993.2)原名劉有鋒(又名劉有豐),河南省澠池縣英豪鎮吳窯頭村人。1929年因生活所迫,隨同鄉人搶地主糧食,加入杆子武裝。翌年春,被馮玉祥部收編。“中原大戰”後編入孫連仲的第26路軍。1931年12月參加由趙博生(共產黨員)、季振同、董振堂等領導的寧都起義,被編入紅5軍團13軍39師,歷任班長、排長、副連長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鬥爭。1932年入團。1933年4月……
張汝光 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 (1914~2000)
  張汝光(1914-2000年),原名張汝秀。澠池縣人。1930年到馮玉祥部隊當看護兵。翌年6月,隨馮部抵江西“剿共”。9月,投誠紅三軍九師,被分配到軍醫處工作。1932年1月,張汝光入中央紅軍軍醫學校學習。1933年3月留校工作,後調總衛生部工作。之後,調中央紅色醫院工作。不久,任衛生學校附屬醫院二所所長兼主治醫生。是年秋,中央紅軍一部入閩作戰,張汝光奉命到福建寧化後方醫院二所幫助工作。1934年……
李錦文 (1894~1960)
  李錦文(1894—1960) 回族,河南省盧氏縣北關人。他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三歲時父親就離開了人世,仰賴母親的手工針線活勉強度日,七八歲時,擺攤零賣以添補難熬的生計。18歲時離家到洛陽東關清真寺跟隨大阿訇學習阿文,25歲時已成為一名“高才”、“滿拉”,“穿衣”當了阿訇。他謙虛謹慎,為人和善,勤奮好學,忠於職守,聲望日隆。民國24~26年(1935~1937),被洛陽市塔灣清真西寺聘為阿……
賀玉龍
  賀玉龍,1950年生於河南省靈寶市,1987年畢業於中州大學美術系。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畫院特聘畫家。作品《雲逐翠波》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紅軍渡》入選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六十週年全國美展;《西行記》入選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週年全國美展,並獲優秀獎;《歲月》、《等車的人們》分別入選第一、二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精品展,同時收入《第一、二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王宏劍
  王宏劍(1955.1—)河南靈寶人。 擅長油畫。 1981年畢業於河南大學美術系, 後任安陽師範專科學校藝術系教師。現為河南省書畫院副院長,二級美術師,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作品《奠基者》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銀獎,《春之祭》入選 第七屆全國美展,《冬之祭》獲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有作品為中國美術館、日本祖 岡歐洲美術館、瑞士CSEND基金收藏。出版有《王宏劍油畫作品選集》。
買榮顏
  買榮顏,澠池縣人,出生於1934年。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旋即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赴朝作戰。回國後轉業到省復員軍人鋼鐵兵團工作。1960年至1972年作專職武裝工作。1963年至1966年,連續7次出席市、地、省及軍分區、省軍區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被評為專職人武幹部標兵。1972年至今任區衛生科長,區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副主任。……
張世軍
   張世軍(1946年~ ) 河南省盧氏縣人。1969年7月畢業於河南農學院植保系。1970年8月到中國人民解放軍54軍鍛鍊,1972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2月後在盧氏縣一中、二中任教,1974年1月任盧氏縣沙河公社黨委委員、副書記。1977年1月任中共盧氏縣潘河公社書記,1982年1月任中共盧氏縣委常委、宣傳部長。1984年5月任中共汝陽縣委副書記、汝陽縣縣長。 1988……
王基
  王基(1932~),原名王學貴,曾用名王培華,筆名荊舟、荊翔宇、薛鳳子、薛桂、仰韶等,河南省澠池縣人。1958年畢業於開封師院(河南大學)中文系。先後任開封一高(開封高中)教導主任、副書記、副校長。1983年調任開封市文聯主席、黨組書記、作協主席、《東京文學》主編。1988年出席中國文聯第五次代表大會,同年10月調任開封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為開封師專教授兼開封宋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擅長明清小……
時文慶 (1917~1983)
   時文慶(1917~1983) 原籍山東省萊東縣人,僱農出身。1943年入黨,抗日時期歷任村武裝幹部,區、縣各屆救國會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專署民政科員,南下工作隊員,區委會副書記。1949年隨軍南下後至盧氏,歷任區委書記、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書記、監委書記、人大常委副主任等職。曾多次與敵戰鬥,負傷多處,來盧後積極參加反霸土改,他黨性強,生活樸素,赤膽忠心為革命,工作潑辣,直人快語,經常下鄉和……
於湘 (1918~1983)

  於湘(1918-1983) 盧氏縣範裡鄉人。1939年參加革命,同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偵察隊長、保衛科長,建國後歷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社會部科長,中南-副處長,武漢市-處長,市-黨委副書記、副局長,武漢市-檢察長等職。他立場堅定,愛憎分明,機智勇敢,不怕犧牲,在警衛和政治偵察工作中,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務。-中,曾受林彪--集團的殘酷破孩和摧殘,但他毫不動搖對黨的信念,與之進行了頑強的鬥爭,在揭……


蘇俊樓 (1941~1971)

   蘇俊樓(1941~1971) 湖南省桃江縣橋頭鄉人,中共黨員。1961年參軍,歷任排長、副政治指導員,曾獲三等功三次。1971年2月16日,在文峪鄉組織新戰士進行手榴彈投擲演習時,一新戰士將一枚手榴彈已拉斷弓弦,脫手扔於身後人叢中,蘇俊樓見狀,一把撿起正在冒煙的手榴彈,原想扔出,見已來不及,便毫不猶豫地撲在將要0的手榴彈上,壯烈犧牲。他以自己年輕的身軀保護了15名戰士的安全,被部隊黨委追記一等……
僧梁 (1922~1969)
  僧梁(1922-1969) 雙槐樹街人,他雖出身於剝削階級家庭,卻自幼質樸好學,同情貧苦人民,富有正義感。1939年7月,毅然背叛家庭,參加中共地下組織,任雙槐樹支部書記。1940年任三區區委書記,工作積極持重,同年到縣城區立農林中學學習,因常資助貧苦同學,引起校方懷疑,1941年在-下,同地下縣委書記趙致平奔赴延安,在新華日報社工作。1943-1949年底,任晉綏縣一區區委組織部長,晉南吉縣區……
郭葆坤 (1873~1938)
   郭葆坤(1873-1938) 字海環,號遜齋,城關鎮寨子村人,晚清秀才,曾任省參議員,縣高等小學堂堂長,秉性耿介,孤芳自持,工顏體楷書,其字剛柔並濟,骨肉均豐,方中有圓,嚴肅莊重,每字必具形體,每劃入木三分,見其字如見其人。……
高維嶽
  高維嶽(?~1925) 字申甫,縣城廟巷人,河南政法學校畢業,曾任盧氏縣高等小學校長,專學文史,尤工書法,發展了柳體,自成一家,其字有柳體的雄勁而字形偏長,兼趙體的圓潤而靈活多姿,真、草、隸、篆無不精工,且能左右開弓,為豫西書法名家。……
孫鍾秀 [清]
  孫鍾秀 字振川,清初秀才,慷慨好施,見義勇為。盧氏自明末以來,連年戰亂,人民倖存者甚少,土地多被荒蕪,而歷年稅額不變,百姓不堪其苦,縣令召集縣內紳士商議,欲上 書請求州府給予減免,眾紳士都認為僅上 書,紙上浮言,不足以動上聽,必須有人親往面陳疾苦方可,眾人均有難色,獨鍾秀奮然以身任之,遂變賣家產,自備盤費銀百兩,步行至各上憲衙門,痛哭流涕,備述盧氏人民苦況,歷半年之久,終於使上憲奏請朝廷批准,將……
李名揚 [清]
   李名揚 號秋坪,衙前村人,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進士,任安徽省蒙城縣知縣。除陋規、立書院、修義倉、頌聲載道,但他不肯奉迎上司,後辭職回家,主講龍山書院(虢太廟)10餘年。著有《周易正字》、《詩經正字》、《禮記正字》、《爾雅音釋》、《史綱》、《史觀》、《史評》、《史奇》、《姓氏考》、《服制集解》、《秋坪雜俎》等書,縣內重要碑文,多出其手,為當時縣內儒林領袖。……
杜桂 [清]
  杜桂 字元衝,號莘庵,清順治十五年戊戌科(1658年)進士,城關鎮寨子村人,曾任浙江省壽昌縣縣令,壽昌縣民因逃避賦役,被前任縣令追究罪名,不敢回鄉的人很多,杜桂接任縣令後,多方調停慰問,宣佈既往不咎,招撫外逃人民還鄉生產,同時精簡冗員,緊縮官府開支,以減輕賦稅,壽昌人民得以安居樂業,後累升浙江戶部清吏司主事,吏部考功清吏司主事,員外郎,因議論朝廷封誥時未迎合皇上旨意,被降兩級,辭職回家,再未做官……
薛湛然 (1910~1952)
  薛湛然(1910~1952),名澄清,盧氏縣薛家巷人,高小畢業。民國17年(1923年)參加國民黨和民族復興大同盟,後當上了國民黨盧氏縣黨部書記長,民國30年(1941年)又加入了CC派,1937年以後,頑固執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綱領,對日妥協,積極-,先後組建青工隊、防奸小組、政訓隊、行動隊等反動組織,並親率國民黨警察大肆逮捕抗日愛國人士,先後逮捕中共洛師支部書記張象文、韓大化及其他學校進步師生……
麻風閣
  麻風閣(?~1951),字誌異,文峪鄉麻家灣人,國民黨員,-青年團員,安清幫師傅。 曾任民國時期縣建設局長、第四區區長、縣財務委員會委員、審核主任、合作金庫董事、縣銀行董事長、-青年團盧氏縣幹事長、候補省參議員等職。 自民國27年(i938年)後,任三青團盧氏縣幹事長,在各要害部門培植私人幫派勢力,上面與國民黨中央統計局(-)掛鉤,同國民黨盧氏縣書記長薛湛然明爭暗鬥,形成薛、麻兩派,
常尚福 (1901~1984)
  常尚福(1901~1984),乳名常臣,範裡後峪人,家境貧寒,幼年只上過一年半私塾,後以農為生,因耕牛患病,三請獸醫不至,而深感農村缺少獸醫,給農民生產上、經濟上造成損失之苦,立志當一名獸醫,為農民排難解優。他勤奮攻讀《牛馬經》,刻苦鑽研與實踐,終於成為全縣較有名氣的獸醫。 建國後,積極參加牲畜防治工作。1952年任範裡獸醫聯合診所主治醫生,治療中以針藥並施,特別是對癀症,用地丹蟲配方,療效
杜九皋 (1897~1984)
  杜九皋(1897~1984.7),原籍東營子村,後遷雙槐樹西桃花村。 他8歲人私塾讀書,後教書多年,一邊當先生,一邊刻苦精讀醫書,終於自學成醫用土單驗方為病人解除了許多疾苦。 1947年,他自辦藥鋪,開業行醫,1954年在雙槐樹參加了衛生協會,被縣批准為當地診所的正式醫生,同年調五里川衛生所工作,後升為中醫師。他曾三次受聘為雙槐樹中醫訓練班教師,培養學員、學徒250餘人,1976年應聘……
張金德 (1907~1983)
   張金德(1907-1983),文峪鄉陳家山人,中共黨員,曾任大隊林場場長,多次被評為縣、地區林業勞動模範。1982年榮獲河南省林業勞動模範證書。 他出身僱農,早年隨其父給富戶扛長工,曾幾度遷徙,有時不得不借巖坎棲身,長年風餐露宿掙扎在飢餓線上,建國後,在土地改革中定居於立水廟村陳家山。他感激共產黨的恩情,決心將有生之年,傾心報國,他又覺得自己沒文化,做不了大事,就立志為人民多栽樹。從195……
李玉合 (1941~1982)
   李玉合(1941~1982),官坡鄉人,1963年任本村民辦教師,因熱愛教育事業,工作負責,1969年調膠泥衚衕新建立的初級小學工作。一到校放下行李,就親自把教室掃淨墊平,搬坯砌好土臺課桌,第二天就開學上課。28個學生,5個年級的複式班,初上課時,累得滿頭大汗,效果不好。群眾議論說:五個年級,一個教師,渾身是鐵能打幾張鐮?但他聽說該隊160多口人,連一個高小畢業生都沒有,便認真摸索改進教法,終於……
李士偉 (1898~1981)
  李士偉(1898~1981),字子儀,東灣村人,幼年聰穎好學,辛亥革命後考入開封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河南大學前身)。1926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留院任醫師,二年後任總住院醫師,時人稱其與沈克非、金保善、林巧稚為該院四大名醫,後公費留學美國,獲美國紐約大學博士及美國霍布金大學醫學院產科研究員學位。回國後曾任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講師,南京中央醫院婦產科主任,重慶國立上海醫學院婦產科教授,重慶陸軍總……
李中良 (1926~1980)
   李中良(1926~1980),原名存璋,盧氏縣朱陽關人,中等身材,白淨面皮,雙眸明亮睿智,為人莊重深沉,善於思考,不苟言笑,常一語而驚四座。 曾就讀於省立洛陽初中、開封高中,成績出眾,建國前先後在盧氏莘原初中、開封第一臨時中學和南京國立豫州中學任教。 1949年3月參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在中原大學短期學習,結業後分配到農村工作團,任範裡工作點點長,在土改、反霸鬥爭中立場堅定,對敵鬥……
魏永春 (1898~1979)
  魏永春(1898~1979),貧農出身,範裡鄉士骨垛村人,系中共黨員。1947年盧氏第一次解放,他即參加農會,任村農會主席,積極領導農民進行反匪反霸,減租減息和土地改革運動。1951年脫產,1953年任生產公司保管主任,直至1978年80歲高齡時方退休。 任保管工作的25年中,對平凡的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對國家財產倍加珍惜,哪怕是一片紙,一根小釘,一塊小木板,他都要撿到一起,妥為保管,常……
朱飛 (1923~1976)
  朱飛(1923~1976),原名飛俠,字伯翔,出生於天津市一個官僚資產階級家庭,幼年喪母,自幼脫離家庭,到外地求學,涉獵較廣。 1947年畢業於開封濟汴高中,後曾在盧氏莘原初中任教,1950年參加革命工作,1951年調縣聯中(縣一中前身),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61年重新到縣一中、城關鎮中任教,於1975年5月病逝,1979年平反昭雪。 朱飛中等身材,不修篇幅,性情耿介,因多……
魯洪文 (1907~1976)
  魯洪文(1907~1976),官道口鄉大嶺村人,出身貧農家庭,青年時被抓兵到國民黨部隊,受盡苦難。1934年4月逃離舊軍隊,返鄉途中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入伍時為第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四團二-士,當年隨部隊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徵,歷任班長、排長,團、旅糧秣股長等職。1952年因病復員回鄉,1976年6月患胃癌病逝,終年69歲。 洪文參加革命隊伍以後,吃苦耐勞,不避艱險,作戰勇敢,不怕犧牲。1937年,……
權銘信 (1938~1975)
   權銘信(1938~1975),權家窯人,出身貧寒,1961年畢業於盧氏一中高中部。1963年9月參加教育工作,次年赴洛陽師範進修一年,結業後任盧氏東灣小學教導主任。1966年調人瓦窯溝公社觀溝學校任校長,1973年調任張麻中學校長,後曾一度到沙河任教。 他四方臉,中等略高身材,性格內向,自尊自強,雖不善言談,但忠厚率直,笑容可掬,平易近人,治學有方,每到一處都給當地群眾和師生留下深刻印象。……
楊志榮 (1914~1968)

  楊志榮(1914.4~1968.2),縣城西關人。其父名富生,由於長期趕騾子,攻讀《元亨療馬集》,摸索、總結出不少醫治牛、馬的方法。志榮幼年曾上私塾8年,民國21年(1932年)在沙河教書3年,後在自家行店幫忙,跟父親學習獸醫技術,因其有文化基礎,又勤奮好學,加之其父言傳身教,對馬、牛等大家畜疾病的診治有較深的造詣。 1953年縣成立第一區(城關)獸醫聯合診所,楊為負責人。1958年7月隨聯……


馬生貴 (1901~1964)
  馬生貴(1901~1964.7),省甲等農業勞動模範,中共黨員,原籍閿鄉縣文底鎮人,出身貧苦,以木工為生,1941年遷居盧氏縣蔣渠村,仍操舊業。 他勤勞淳樸,善於接受新事物,解放後積極響應黨的號召,1951年即帶頭組織農業互助組,任組長。為幫助組員發展生產,把自己家養的仔豬便宜賒給組員飼養,並騰出一孔窯,作為組裡的豆腐作坊。1953年,該互助組轉為勝利初級農業合作社,任社長。1956年,在全……
吳好仁 (1890~1963)
  吳好仁(1890~1963),縣城西關人,自幼從業於西關鐵工王師刻苦學藝。藝成後自立門戶,繼續鑽研技術,並收徒傳藝,為農民鍛制鋤、鐮、钁、斧、鍘刀等農具,因其淬火特好,從不夾灰捲刃,以貨真價實取信於人,農民多稱讚其鐵器刃口好,縣城附近,洛河南岸,西鄉一帶農民絕大多數要到西關吳師處訂做鐵器,可不交現錢,到夏、秋收獲後,由學徒下鄉收糧食,既方便農民,也擴大了生意,為當時縣內有名的鐵匠爐子。其子吳夢周
權漢三 (1899~1961)
  權漢三(1899~1961),又名世傑,權家窯人,著名中醫,擅長小兒科。建國前曾任國民政府縣農會會長。1950年鎮反時曾被捕,拘押期間仍在看守所門口為許多群眾治病,後得到寬大處理,1956年任縣醫院中醫科醫師。 他自幼攻讀中醫經典著作,著重鑽研小兒科,醫術漸精,善於治療小兒麻疹和消化不良症,尤其是對小兒麻疹危症的辯證施治有獨到之處。 建國前後,盧氏每年冬春兩季流行麻疹,死亡率甚高,他在……
李桂春 (1876~1960)
  李桂春(1876~1960),字丹初,黑了宿村人,晚清考取秀才後,家貧無力外出應試,就讀於縣傳習所,後在東灣村執教五年。因幼年和陳土凱為同窗學友,陳深知其性格才學,民國12年(1923年)陳接任陝省秘書長時,應邀特聘充任秘書年餘,因煩於世俗奉迎,退而家居,教育子侄。後陳又多次聘請,均婉辭不就。時值地方政體由裡改區,鄉里以其德高望重,推選為四區區長,堅辭不任;後礙於鄉友盛情,勉強承擔,但因屬違心強就……
曹培元 (1869~1953)
  曹培元(1869~1953),字植甫,盧氏縣五里川路溝口人,家貧,幼年好學,晚清中了秀才。按他當時的學歷,本可得到高一等功名,但因憤於時弊,無意於此,立志終生從事鄉村教育事業,培育故鄉貧苦子弟,先曾主持朱陽關分州義學(官辦的分州書院,不收學費),後於湯河、馬耳崖、五里川等地任教,可謂桃李遍盧氏,連他的兒子曹靖華對中文閱讀運用的能力,也奠基於他的啟蒙教育,這在靖華散文中有記述。 他為人剛直,力……
楊文渭 (1923~1957)
  楊文渭(1923~1957),乳名泮池,曾用名文蔚,橫澗七寸街人,幼年聰敏好學。 1938年冬,參加洛陽師範(遷盧氏澗北)創辦的失學青年補習班,受活躍的洛師地下黨支部的影響,認識國內外形勢,懂得了中國當時的國家性質和發展方向,以全班考績第一名結業。這段學習,為他傾向進步追求光明奠定了思想基礎,後考入進德中學,結識了中共盧氏地下縣委負責人劉遵實(趙致平的化名),在黨的教育下,提高了分析鑑別能力……
張鑑炯 (1880~1957)
  張鑑炯(1880~1957),字仲瑩,號蘇生,祖居閿鄉縣。其父張玉麟因災荒於清初舉家遷居盧氏董家村,曾在洛寧坐學多年,後應鄉試中舉,兄鑑藻,後補廩生,和他同科考中舉人,被縣人稱之為父子三舉人。 鑑炯自幼好學,中舉後被省保送人原北平京師大學堂(北師大前身)史地專業深造。畢業後,在山西大學任教。民國5年(1916年),任河南省立第一中學校長,治校多有建樹,當代散文家、著名翻譯家曹靖華教授,早年即……
李仲美 (1879~1953)
  李仲美(1879~1953),名庶琨,字仲美,以字行,盧氏縣城郊鄉東灣村人,出身於沒落的封建望族書香門第,博學多才,通達事理,但他厭惡官場,學優不仕,施藥行醫,廣做好事,濟貧困,疏富貴,群眾稱之為李善人,是盧氏開明士紳之一。 民國11~12年(1923~1924年),地處豫陝邊陲的盧氏成為豫陝軍閥爭奪之地,陝省督軍劉鎮華派遣第一混成旅趙樹勳團等部隊駐盧剿匪,實則通匪擾民。月餉銀元2.9萬餘元……
楊育華 (1926~1947)
   楊育華(1926~1947),橫澗七寸街人,1943年洛師畢業,學生時期即接受黨的教育,閱讀進步書籍,為盧氏早期中共地下黨員。 1946年參加新四軍,在盧嵩縣人民民主政府(設五里川)工作。1947年2月,國民黨十三軍進駐盧氏,盧嵩縣政府轉移到淇河、毛河,他化裝成商人,到縣城收集情報並擔任縣政府的聯絡工作。1947年9月盧氏解放,任橫澗區副區長,曾兩次率部隊到湯河、龍潭溝捕捉匪首郭煥亭未獲。……
李瑞亭 (1909~1946)
  李瑞亭(1909~1946),女,盧氏縣衙前村人,幼年即嚮往民主革命,渴望婦女解放。20年代末,在封建家長的包辦逼迫下,與大石河地主子弟李建國結婚。 1933年,紅二十五軍千里西征時途經大石河,掉隊的吳廷賢(後為大石河黨支部負責人)在大石河經營小商業,常向群眾宣傳革命道理,在他和中共地下黨員許天民等人的教育影響下,瑞亭走上了革命道路,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被選為支部委員。
陳士凱 (1887~1942)
   陳士凱(1887~1942),字慈園,盧氏縣城蔡家巷人,自幼聰敏好學,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13歲時即考取秀才,後畢業於京師大學堂。民國元年(1912年)任河南上蔡縣知縣,此後歷任山西五臺縣長、陝謠關中道尹,陝西省財政、實業兩廳廳長,安徽省府秘書長等職。1939年為河南省參議會副議長,1941年兼任盧氏縣金庫名譽理事長、豫莘中學校長,此前兼任盧氏縣修志館館長。 他一生喜讀書,愛好考古……
常沐瞻 (1885~1936)
  常沐瞻(1885~1936)名銘盤,字沐瞻,號雪軒,以字行,盧氏縣張村人,畢業於河南省第二師範,歷任縣公款局長、教育局長等職。 他一生謙恭溫和而又見義勇為。民國12年(1923年),他曾與李仲美合力組織盧氏人民反抗軍閥壓榨,驅趕陝西趙團,並資助民團銀幣700餘元。他以改變山區文化落後為己任,於民國18年(1929年)辭去縣教育局長職務,自費修建校舍,購置圖書(藏書後達萬餘冊),取明德新民之義……
陳繼舜 (1874~1931)
  陳繼舜(1874~1931),字虞卿,1929年曾任10裡團總,人稱陳大帥,蔣渠村人。他身材高大,面色黑紅,威猛而淳厚,趕牲口出身,有大刀一口,重120斤,常年持刀練武,身手不凡,性剛直,但平易近人,常勸誨村鄰青年應勤勞,勿遊閒,對賭徒和吸食-者深惡痛絕。 民國2年(1913年)3月下旬,時值辛亥革命後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地方治安混亂,兵、匪蜂起,各界建立民團,陳繼舜任蔣渠、北蘇村民勇局長,視……
杜平志
   杜平志,清末至民國初年朱陽關碹子溝人,後遷朱陽關街,名書堂,乳名平志,幼年曾入私塾讀書,青年時期喜收畫,通詩文,受南陽烙花竹筷啟示,改用冬青木製烙花,並將一把(十雙)併攏為一圖案,改為以一根為一圖案,畫面每雙相同,雙雙相對,正面為畫,背面題詞,圖文相得益彰,如正面烙松鶴,背面題松鶴延年,正面烙翠竹,背面題高風亮節,常以《芥子園·畫譜》為藍本,著意掌握白描手法,師古而不泥古,進一步發展變化,烙出的……
祝永慧 (1903~1928)
  祝永慧(1903~1928),乳名來寶,字敏之,盧氏縣朱陽關杜店人,出身於農民家庭,12歲始入私塾,15歲入初級小學讀書。 民國10年(1921年),以優異成績考入縣立高等小學,民國14年(1925年)以總分第二名考入開封中學,後轉入淮陽縣省立三中,因經濟不濟,投筆從戍。1927年加入駐淮陽之北伐第十九軍軍官教導營,任特務隊第四班班長。 民國17年(1928年)至皖北阜陽駐防,任教導二……
趙魁太 [清]
  趙魁太,盧氏縣文峪人,清末庠生,系名門望族,但他厭棄仕途,同情貧苦人民,入庠後,不復應試,當了私塾先生,見窮人請醫生難,又攻讀醫書,立志行醫濟世,對困厄者或行乞之人,常施捨衣食錢糧,窮困無依者,常寄食其門,久而不去。民國9年(1920年),盧氏大旱,夏季歉收,秋季絕收,南山陶灣一帶,有他家20多石稞租,他怕佃戶受困,親往探望,宣佈當年不再收租,各佃戶歷年所欠稞租50多石全部免繳,當場焚燬帳薄契約,……
劉震元 [清]
  劉震元,宇定齋,清同冶、光緒年間範里人。家資鉅富,豪爽好義,辦義學,舍義田,焚券舍衣,廣做好事。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八月,捻軍兩次來盧,軍中留下的難民很多,他根據道路的遠近,一一發給歸家盤費。光緒一、二年間,盧氏大旱成災,餓殍遍野,乞食者動至千百,劉震元親自開倉發放,不憚煩勞。在光緒三年(1877年)的大災荒中,捐銀800串(每串千文)賑濟災民,捐蘆蓆僱人埋葬路旁死屍400多具。縣裡的經正……
孫裕 [清]
  孫裕,字綽然,清雍正、乾隆年間澗西村人,性孝友剛直,後來他當了縣裡的小官,縣令鄒印光企圖增收賦稅向上司邀功,用金錢收買孫裕,令其捏造糧冊,孫裕斷然拒絕並頂撞了鄒印光,鄒大怒,欲治之死罪,縣衙上下無不為他擔心。有人勸他順從,孫裕毅然表示,寧死不為不義之事,棄官逃往江南,到鳳陽府宿州靈壁縣固鎮當驛丞,享年八十四歲。……
賀時 [清]
   賀時,字奉若,清雍正、乾隆年間盧氏沙河人,庠生。他家道富有,而生活儉樸,是有名的孝子。其父任俊曾捐肥田200畝興辦義學,臨死前給他的遺囑是:我見富有的人因留下很多財產,後輩子孫常奢侈腐化,形成惡習,敗壞門風,我一生積攢了250兩銀子,我死後你可把它捐給公家,不要叫錢財拖累你們。賀時遵父命把250兩銀子建置了亭子,內藏大量穀物,以備鄉民荒年之用,又捐錢買房十幾間,捐田600畝,用田租修建賑貧院,……
莫瞻菉 [清] (1743~1813)

  莫瞻菉(1743~1813),字青友,號韻亭,盧氏高村人。祖父莫曜為鄢陵縣教諭,父莫元龍為進士,曾任山東鄆城縣、魚臺縣知縣。 他自幼性敦厚,崇氣節,博聞強記,25歲中舉,29歲中進士,入翰林院先後為庶吉士、編修,受當時文人器重,升江南道監察御史。他直言不諱,不作虛偽奉承之詞,連升禮科給事中、鴻臚寺光祿寺少卿。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任兩浙會試副主考,歸來複命時受到乾隆帝嘉許,軍機大臣阿文成……


段長福 [清]

   段長福,清初貧民,居樂善裡杜關,以種田打柴為生。乾隆元年(1736年),他見族兄段長壽年老力衰,忍飢挨餓,於心不忍,將其接到家中共同生活了七年,照顧得象親兄弟一樣。雍正八年(1730年),秀才楊敬丟了七兩銀子,段長福拾得後,分文不取,如數歸還。乾隆五年(1740年)十月,一個叫楊雷的去趕集,丟了八兩銀子,在街上大聲哭叫:這幾兩銀子關係到我一家人的性命,誰拾了能還給我,我願用一半作酬謝。恰巧又是段……[詳細]
王爾鑑 [清] (1703~1766)
   王爾鑑(1703~1766),字在茲,號熊峰,北蘇村人,清庚戍科(1730年)進士,歷任山東省鄒縣、益都縣和滕縣知縣,濟寧州知州,曹州府知府,四川省巴縣、營山縣知縣,合州、達州知州,夔州知府等職。他平易近人,遇事仁而有斷,所至興利革弊,各事認真,在山東曾兩次主考,能以文章、經紀拔取真才,杜絕了考場舞弊行為。做官37年,廉潔奉公,不積傢俬,身後無贏餘。 他在公務之餘,手不釋卷,善書工詩……[詳細]
蕭戴金 [清]
  蕭戴金,清康熙年間盧氏金谷陀(西灣村北坡根)人。他敏捷勇敢,善捕虎,為當時遐邇聞名的獵戶,終其身,獲百虎有奇。 清朝前期,盧氏森林茂密,時有老虎出沒為害。康熙初年,一隻猛虎盤踞在柳關大道旁,食斷行人,蕭戴金提刀前去捕虎,剛來到關前,一陣風起,老虎突然撲來,他迅即舉刀刺向虎喉,透其下頜,老虎疼痛難耐,猛力掙扎撲咬,戴金拼力相持,兩腳蹬在大石上,鞋幫全部踏裂;急拔刀再刺,老虎脫身逃走,他循跡追蹤……[詳細]
李炳 [明]
   李炳,字垣橋,明萬曆癸未(1583)科進士,盧氏澗西村人,生卒年月未詳,歷任湖北省當塗縣、山西省洪洞縣知縣、遼東巡撫、京畿(南京)察院右副都御史、南京大理寺正卿,兼任刑部尚書。 他賦性聰穎好學,通經史,能文章,忠直敢諫,不畏權貴,一生興利除弊,有政聲。按撫京畿時,宮中派出宦官徵稅,氣焰囂張,商、漁民不堪掠奪之苦,怨聲載道。他極力從中斡旋,減輕了人民負擔。巡撫遼東時,統軍鎮撫朝鮮、日本、臺灣……[詳細]
王邦才 [明]
  王邦才,字汝掄,號西皋,盧氏縣城人,明萬曆丙子科(1576年)舉人,器宇軒昂,性剛正,有才識。他任陝西藍田知縣時,堅決抵制陝西稅監粱永、趙欽的橫徵暴斂,解民倒懸,後擢升為山東濟南府同知。 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王邦才為遼東戰事籌措糧秣,布衣陋食,勤於公務,提議廢除了數以萬計的不必要開支,奏設監督軍需的機構,以減輕百姓負擔。他曾將寵幸的宦官、殺人掠貨的遼寧稅監高淮之爪牙宋希曾、徐文勝斬首……[詳細]
耿裕 [明] (1429~1496)
  耿裕(1429-1496),字好問,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年)進士,耿九疇子,祖籍盧氏縣城大廟巷,歷任戶科、工科給事中、檢討、國子祭酒、吏部侍郎、吏部尚書、禮部尚書等職。他為人坦率耿直,諳習朝章,任禮部尚書期間,皇室、官府的祭享費用和官吏們的相互宴請酬酢,無不豪華侈糜,加上災害頻繁,人民負擔沉重,耿裕逐一條陳,提倡節儉,被採納,浮糜之風有所扭轉。光祿寺掌管宮廷侍衛,以供費不足,請用太倉銀兩彌補,……[詳細]
耿九疇 [明] (?~1460)
   耿九疇(?~1460)字禹範,盧氏縣城大廟巷人,明永樂末年進士,宣德六年(1431)任禮科給事中。正統初年,任鹽運司同知,治理兩淮鹽政,大膽革除其弊端,後因母逝辭官返里,鄉民數千赴官府懇留。正統十年(1445)正月,任都轉運使。他生活節檢,讀書孜孜不倦,勤於理事,卓有政聲。 他一度被誣遭貶,不久即昭雪,留朝任刑部右侍郎,常審難理疑,均不畏權勢,依法行事,曾依法貶了禮部侍郎章瑾的官職,併力駁……[詳細]
張士貴 [唐] 唐代名將 (584~656)
  張士貴(584~657),本名忽峍,字武安,唐虢州盧氏(今河南盧氏)人。隋文帝開皇四年(584),出生於一個武官世家。少有膂力,能開一百五十斤弓,左右射無虛發。隋末,張士貴在家鄉彙集俊傑,攻城略地,遠近官府都很懼怕,稱之為“忽峍賊”。崤澠之間,老百姓扶老攜幼都來投靠,成為一支強大的反隋力氣,自稱大總管、懷義公。隋大業十三年(617)七月,李淵太原起兵。八月,抵達絳郡(今山西新絳),派使者招降張士貴……[詳細]
水志池
  水志池,東凡鄉南陽村人,是陝縣最大的封建地主。水家從清光緒初年至民國年間,一直是坐陣一方的豪強大戶.依靠剝削髮家。家有大小莊園12處,房屋窯洞200餘間(孔)。最大的莊園是南陽村,有高大的房院7座,門面房屋一磚到頂。內建有上房、廂房、倉庫、客廳以及養馬房等79間,佔有耕地4,450畝(人平佔有259畝),除本村400多畝外,從菜園的雁翎關、柳林、南溝、草店到宮前的岳家溝、大石澗、頭峪等一百多里長,……[詳細]
朱景武 (1911~1919)
  朱景武,字少卿,陝縣菜園街人。生於1911年,家系地主兼工商業。1933年,畢業於汾陽軍校。 1944年夏,洛陽淪陷。駐紮菜園一帶的三十九集團軍總司令高樹勳,委任朱景武為陝縣遊擊支隊長。不久,朱勾結親信侯俊相(縣保安團中隊長)和張得勝(地方團隊中隊長)於9月25日,包圍了縣政府,打死任世榮等6人,並奪走了縣政府財產和縣印,迫使縣長盛際孝自殺。事後國民黨河南省政府以殺官劫庫罪通緝朱景武。 ……[詳細]
秦霆宇 (1905~1949)
  秦霆宇,號紫萱。1905年出生於陝縣東凡鄉小北陽村一個地主家庭。曾在國民黨中央訓練團受過訓。1932年加入國民黨c·c特務組織。1943年至1948年,曾任河南省政治幹部訓練團總務科長、靈寶縣縣長、安陽縣縣長、陝州專員兼分區保安司令。1949年畏罪潛逃。1950年,在鎮壓-運動中,被逮捕處決。 秦霆宇從1945年到1949年,先後捕殺共產黨員、革命戰士、黨的政工人員、農會主席、農會會員以及所……[詳細]
尤繼賢 (1913~1986)
  尤繼賢,陝縣老城人,1913年出生於城市貧民家庭。1930年,楊虎成率十七路軍經過陝縣,正值尤繼賢貧困失學,迫於生計,參加了楊的部隊。 1936年西安事變中,尤繼賢在西安綏靖公署幹部訓練隊工作,奉命佔領國民黨陝西省警察總局,負責抓捕了警察總局局長馬志超。1937年,調國民黨三十八軍十七師九十八團三營七連任連長,駐紮在三原縣西陽鎮,與紅軍接觸較多,受到共產黨的思想教育。同年3月,由宋振華和省特……[詳細]
羅志張 (1917~1985)
  羅志張,1917年12月出生於陝西省葭縣。兩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1928年至1929年陝西葭縣大旱,莊稼絕收,他隨繼父外出討飯,流落延川,其母餓死家裡。災年過後,跟隨繼父租地種莊稼,一年除去繳租、付牲畜耕地費用外,所剩無幾。13歲時,給地主放羊謀生。1936年3月,羅志張毅然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延長縣遊擊支隊先鋒隊。7月,隨游擊隊在攻打宜川戰鬥中負傷。次年傷愈歸隊,被編入工農紅軍騎兵團,參加紅……[詳細]
陳啟生 (1928~1983)
   陳啟生,陝縣大營村人,1928年出生於貧農家庭。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過農業互助組副組長、農業生產合作社社長、大隊總支書記,縣人大常委會委員、河南省二屆、五居、六屆人大代表和-表等。曾多次出席縣、地、省和全國農業先-表大會,榮獲全國勞動模範、河南省特等勞模光榮稱號。他為改變大營農業生產條件和推動陝縣農業生產的發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1952年,陳啟生和趙春印等13戶農民積極參……[詳細]
蔡邁輪 (1915~1983)
   蔡邁輪,又名恆俊。1915年出生於陝縣大營村。自幼勤奮好學,讀完小學、中學後,就讀於北平大學。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蔡邁輪返里。1938年2月,擔任陝縣張汴岳廟小學代理校長。193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地下黨張汴支部書記、陝縣縣委書記、新安縣委書記、陝州地委書記。建國後,擔任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副秘書長、廣東省人民出版社副主任、中南局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河南省民政廳廳長等職務。1983……[詳細]
秦建強 (1968~1980)
   秦建強,陝縣張灣鄉橋頭村人。1968年生,1980年5月為搶救落水同學,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年僅12歲。 秦建強是張灣公社橋頭學校五年級學生,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他品學兼優,是學雷鋒、做好事的三好學生。1980年5月19日下午放學後,秦建強和4個同學一同到黃河攔洪區橋頭溝的小河槽邊割草。割了一會,有同學提議:天這麼熱,下水洗洗澡吧。秦建強也想到河對岸去看看有沒有好草,他便和秦東興向30米寬的……[詳細]
賀成順
  賀成順,1918年生,出身僱農。原籍陝縣王家後東莊村人。1947年逃荒到張灣鄉焦元村落戶。1952@,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中共張灣鄉委員會委員,互助組長,初、高級農業合作社社長,公社副主任,公社黨委副書記,陝縣縣委委員,河南省人大代表等職務。多次出席縣、省農業先-表會議,榮獲全省一級勞模的光榮稱號。1980年病逝。 賀成順9歲開始給地主家放牛羊、打短工、扛長工,對地主階級的剝削和壓迫,從小……[詳細]
劉榮 (1919~1978)
   劉榮,1919年生。陝縣張茅鄉南頭村人。1937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病逝於內蒙古。終年59歲。 劉榮從小學上到省立九中。1937年由河南省開封市濟汴中學奔赴延安,追求革命真理。先後在陝北公學和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是抗大二期學員。歷任總政文化教員、軍委電文抄譯員、晉察冀軍區白求恩衛生學校一大隊指導員、附屬醫院黨支部書記、晉察冀縱隊二十一團政治指導……[詳細]
周方 (1914~1977)
  周方,陝縣西李村鄉柳溝村人,1914年出生,1977年4月17日病逝於洛陽師範學校。終年63歲。 周方先後就讀於私塾、陝縣簡易鄉村師範補習班、開封濟汴中學。出學以後,在會興小學教書期間,經縣委書記蔡邁輪介紹,於1938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國民黨-時期,曾以教學為職業,和其兄周琳在柳溝村舉辦高小補習班,吸收失學的青少年讀書,他所辦的學校不收學雜費。並在學生中宣傳和灌輸馬列主義,使學……[詳細]
李全德 (1901~1976)
   李全德,陝縣大延窪鄉朱家原人,1901年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20歲那年,因地主逼債,-逃離故土,以幫人幹雜活為生。1930年2月,在湖南省西川參加革命,同年9月,正式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後隨部隊轉戰南北,爬雪山,過草地,經過長征,於1936年10月到達陝北延安。193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1年,在三五九旅當戰士,參加南泥灣墾荒。歷任黨小組長、支部書記、班長、排長、連長,大隊長……
蔡安恭 (1902~1975)
  蔡安恭,陝縣大營村人。生於1902年,卒於1975年。1925年於省立中學畢業後,在家自學醫書,精讀中醫經典著作。行醫治病50年。 1950年,蔡安恭被選為陝縣二區衛生工作者協會主任、縣政協委員。1953年,調陝縣人民醫院工作。他擅長中醫內科和婦科,臨床經驗豐富,曾挽救過不少垂危病人。 1950年和1953年,大營一帶曾發生兩次大面積的流感病,疫情迅速蔓延,患者一次達千餘人之多。當時缺……[詳細]
張生煜 (1895~1974)
   張生煜,又名丙旺。陝縣張茅鄉南頭村人。生於1896年,他14歲開始學戲,17歲登臺表演。先後在靈寶,陝縣、平陸等蒲劇團當演員。他做戲逼真,技藝精湛。扮演鬚生,尤其是宮廷鬚生,演唱活龍活現。人送他藝號假朝廷。他能將20多本戲詞及文武場面、音樂、節奏等,背得滾瓜爛熟,成為劇團的戲包袱。 1947年,國民黨陝縣政府企圖利用他的名望,通過演戲-,被他堅決拒絕。同年冬,解放軍南渡黃河,陝縣第一次解……[詳細]
荊蔚芝 (1933~1972)
   荊蔚芝,女,靈寶縣人。1933年出生於一個富裕家庭。幼年,讀書勤奮,成績優異。1952年從靈寶師範畢業後,分配到陝師附小教書。後調張茅小學任教導主任。 1962年,她在張茅小學任教導主任時,身患重病,但仍主動兼任畢業班語文課。在教學中,她嚴格執行課堂教學原則,積極改進教學方法。一度,不僅本校出現了試講熱,而且外校的教師紛紛前來聽講課。1963年7月,在縣教育會議上,她介紹了以教學領導教學的……[詳細]
侯石虎
   侯石虎,陝縣西張村鄉前關村人。復員軍人、共青團員。1957年1月23日,在興建後河渠道放炮時遇難。時年25歲。 1956年陝縣後河水庫開工時,侯石虎就擔任劈山開石隊隊長,當時放炮開石沒有先進技術,使用的是黑0,他帶領隊員精心研究,冒著生命危險經過多次試驗,提高了放炮技術,使工程進度不斷加快。全渠開石任務將要完成,最後只剩下一咀石質堅硬的石頭,打釺放炮難度較大,他制定一個群炮爆破法,在裝0時……[詳細]
張炳炎 (1880~1956)
   張炳炎,陝縣西李村鄉張家坡人。1880~2月16日生。清末附生,著名醫生,陝縣首屆政協委員。他出身貧寒,自幼苦讀,曾參加汴京(今開封)科舉考試,晉為附生學位。壯年時,以教書餬口,兼行中醫。1936~,同他人在李村開設泰和祥中藥店,以行醫為職業。由於他醫術高明,服務熱情,陝縣、澠池、洛寧交界處病人多遠道來此就診。建國後,該店在共產黨領導下,由中藥店轉為李村地區中西醫聯合診所,後發展成為李村鄉衛生院……[詳細]
顏芝蘭 (1893~1949)
  顏芝蘭,又名會芳,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出生。原藉河南省洛寧縣。幼年隨其父兄逃荒到陝縣張村原廟上村居住,後遷陳村落戶。民國初年,陝縣農村兵匪橫行,加上連年旱災,官吏及豪強大戶,對農民敲骨吸髓,民不聊生。顏芝蘭為生活所迫,夥同一些青年,在張村鄉大南山一帶拉起杆子,鋌而走險。不久被軍閥趙倜新編的宏威軍樊鍾秀部收編。顏芝蘭在樊部先後任排,連、營長等職。北伐期問,孫中山先生委任樊鍾秀為建國豫軍總司……[詳細]
王道正 (1902~1944)
   王道正,字瑞甫,陝縣西張村鄉凡村人。生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2),死於1944年9月。曾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隨國民黨宋哲元部到察哈爾省,先後任龍關、宣化兩縣縣長。1935年至1937年七七事變時,在保定專區任專員。1938年返里。初在家習書法、練武功,後與他人經營棉花行業,任合作供銷理事會理事長。饑饉之年,王道正常散發家資接濟窮人,對他的門族,每戶還格外分發5塊銀元度荒。 1944年5月……[詳細]
衛作舟 (1908~1936)
  衛作舟,又名衛小強。陝縣西張村鄉石原村人。1908年出生於一個較富裕的農民家庭。幼年讀過私塾。長大務農。他性格豪爽,愛打抱不平。 1936年,豫西一帶連年旱災,加上官府和劣紳0,壓榨得農民始終喘不過氣來。為了求生存,衛作舟在尤家灣紅槍會楊國棟的影響下,起來反對當地政府。陝縣南原以衛作舟為首,串連縣西溫塘村的聶治和,趙原村的尚拴虎,張村員金良及石原張希哲等18人為骨幹力量,成立了紅槍會。他們夜……[詳細]
薛勉 [清] (1877~1928)
  薛勉,字退珊,陝縣張灣鄉大峪口村人。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生於官宦地主家庭。其父薛端介是清朝文林郎。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他以優廩生被聘為陝州中學堂主講教師,是陝縣首批新學教師。他具有一定的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對當時清政府的腐敗沒落政治,非常不滿。清政府幾次要他出任官職,他都辭掉不幹。中華民國建立,他才出仕任職為彰德府(河南安陽行署)地方檢查廳檢查官,又繼升汝寧府(汝南)地方檢察廳……[詳細]
黃璟 [清]
  黃璟,清代監生,祖籍廣東南海。歷任唐濬、沈邱,祥符等縣知縣。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由禹州調升陝州直隸州知州。陝州州當孔道,界連陝西,連年兵差絡繹,素稱難治。主要是苛捐雜稅繁重,百姓不堪其苦。黃璟到任後,制定章程,量入為出,不任意加重百姓負擔。對於橫行鄉里的惡紳土霸,不徇私情,從嚴懲處。 黃璟注重文化教育,創立三門書院,培植人才。並委人採訪民風,續修《陝州志》,補輯禮樂、職官、兵防、人……[詳細]
王以悟 [明]
   王以悟,字惺所。陝縣東凡人。明代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中進士,任邢臺令。邢臺遭荒災,他上報朝廷求援,設粥棚、置棉衣,救濟貧民。他親自檢查救災事項,還用自己俸祿,贖回窮人賣掉的妻室兒女。天啟元年(公元1622年),他調任山西參政,單車就道,行李簡陋。後辭官回鄉,隱居不仕,專門從事辦學。他與張抱初、張春宇,呂豫石等文人學士培育了眾多學生。他還著有《常惺惺稿》10卷,《解縛編》2卷。他教授學生……[詳細]
高季興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時期南平開國君主 (858~929)
  高季興(858年-929年),原名高季昌,字貽孫,陝州硤石(今河南三門峽東南)人,五代十國時期南平(又稱荊南)開國君主。高季興早年曾為朱溫義子朱友讓的家奴,後被朱友讓收為義子,成為朱溫的親隨牙將。後因破鳳翔救唐昭宗有功,被授予“迎鑾毅勇功臣”稱號,遷宋州刺史。隨朱溫掃蕩青州,累功升至潁州防禦使。907年,朱溫稱帝,任命高季興為荊南節度使。914年,被封為渤海王。後唐滅後梁後,高季興向後唐稱臣,並親……[詳細]
南增勞 (1960~1982)
  南增勞,陝縣宜村鄉王村人,1960年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1982年在農村水利建設中,為搶救3名遇險的民工,光榮地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1981年9月,南增勞參加了陝縣放牛山隧洞水利工程建設。在隧洞施工中,他擔任民兵連一班副班長。1982年3月16日凌晨,他帶領全班民工入洞施工。由於洞內缺氧和放炮後的毒煙使任中昌、任偉峽、霍登元相繼暈倒。他先後把任偉峽、霍登元背到洞口通風處。當他第三次衝進險……[詳細]
張同昌 (1928~1966)
  張同昌,陝縣西李村鄉元上村人,1928年5月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幼年時,跟族中一位長輩讀私塾。後到李村街上小學,畢業後,入省立第九中學。不久,日軍侵佔豫西,學校停辦,輟學回家。 1945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陝縣抗日民主政府在李村區王彥村成立。這時,張同昌懷著抗日救國的熱情,經周方介紹參加了革命,在縣政府秘書科工作,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李村區區長,建立政權,發動當地農民減租減息,回贖土地……[詳細]
謝星來 (1916~1964)
   謝星來,四川省陽平縣黑水鎮人,1916年出生於貧農家庭。他少年時代,因生活所迫到處流浪。1938年至1942年參加山西省犧牲救國同盟會青年抗日決死隊,先後任戰士,班長,事務長。1942年至1943年,在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d3年至1954年在解放軍營、團、師部工作。194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4年,由部隊轉業到地方。先後任陝縣人民政府民政科科長、中共陝縣縣委委員、常委和陝縣人民委員會委……[詳細]
李新昌 (1932~1953)
   李新昌,1932年出生於鄭州市南郊侯寨村。1942年到陝縣張汴曹村落戶。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953年7月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光榮犧牲。 李新昌自幼喪父,跟著母親逃荒要飯,到處流浪。1942年流落到曹村後,給地主家放牛、放羊、砍柴、割草餬口。1949年全國解放後,他才有機會進農民夜校學文化,開始懂得一些革命道理,並積極參加農會和民兵組織。1950年美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李新昌……[詳細]
張富田 (1928~1944)
  張富田,1928年2月出生於陝縣李村鄉王彥村一個農民家庭,家境貧寒,從小跟著父母在家務農,過著窮苦的生活。1944年11月,八路軍南渡黃河,開闢豫西抗日根據地。陝縣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後,僅17歲的張富田,積極報名參加民兵組織,後調李村區幹隊。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國民黨軍隊不斷向解放區進犯。縣委機關和區幹部奉命撤到黃河北岸濟源縣。經過學習和整休,張富田被編入太嶽軍區七十一團三營九連,當……[詳細]
莫增玉 (1920~1948)
   莫增玉,又名巷生,陝縣宜村鄉五花嶺村人。1920年9月生,1948年元月犧牲於宮前區頭峪村,時年28歲。 莫增玉,自幼刻苦好學,性情直爽,主張正義。1944年陝縣淪陷後,莫增玉參加了地方武裝,任中隊長,抗擊日本侵略軍。當他看到國民黨地方武裝借抗日為名,搜刮民財,欺壓百姓的倒行逆施時,經過縝密的安排,帶領其中隊倒戈,投奔中共地下黨員尤繼賢領導的陝縣國民兵團,後該部編入陝洛獨立分團。 1……[詳細]
蘭兆斌 (1901~1948)
   蘭兆斌,陝縣西李村鄉王彥村人,1901年生。家境貧寒,幼年失去父母,12歲時,就給地主作童工,受盡了地主惡霸的剝削和壓迫.後被熊耳山一個石匠師傅收留,學會了一套造石磨的手藝,從此,便在熊耳山一帶以造磨為生。 1945年初,八路軍為開闢豫西抗日根據地,解放了李村、宮前等區,並在王彥,村建立了陝縣抗日民主政府。他懷著對地主階級的仇恨和對黨的熱愛,加入了農民協會,任農會小組長兼民兵排長。他積極參……[詳細]
韓路光 (1919~1948)
   韓路光,1919年8月出生於河南省孟津縣橫水鎮。8歲上學,14歲考入洛陽第八中學。該校是當時共產黨秘密活動的領導機關,教職員中,大多是中共地下黨員。1937年3月,韓路光與學校部分師生,在黨的領導人吳芝圃帶領下,赴延安參加抗日民族解放戰爭。途經西安時,他被留在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工作。同年12月,他隨周恩來去重慶工作,193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從重慶調延安,在中央黨校工作。 1……[詳細]
馬德華 (1921~1946)
   馬德華,又名劉德明,陝縣張汴鄉窯底村人。1921年8月出生,1938年入黨,1940年1月入伍。1945年9月在黑龍江省三肇地區開闢新解放區。1946年1月由於該地區發生-叛亂,馬德華壯烈犧牲,時年25歲。 馬德華出身貧農家庭,1938年在張汴岳廟小學讀書,當時岳廟小學校長系地下黨員蔡邁輪。學校師生經常到群眾中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馬德華是學生中宣傳抗日的積極分子,同年被髮展入黨。他積極組織……[詳細]
李鳳祥 [清] (?~1945)
   李鳳祥和李蓮環是夫婦倆,陝縣西李村鄉塔羅村人。1945年8月,他們同時被國民黨還鄉團殺害。被害時李鳳祥50歲,李蓮環37歲。 李家夫婦為生活所迫,1935年逃到洛寧縣嶽山寺,開荒種地,艱苦度日,1943年重返塔羅老家。1944年冬季,八路軍在李村一帶建立抗日根據地,李風祥被群眾選為農會主席,李蓮環選為農會小組長。他們帶領貧僱農民,對地主進行減租減息,回贖土地的鬥爭。同時還揭露和懲處了匪霸李……[詳細]
上官子平 (1906~1945)
   上官子平(1906~1945年),澠池縣仰韶鄉仰韶村人,出身地霸。久有控制地方之心。曾任國民黨澠池縣-長、縣長,地方自衛隊司令等職。他嗜好煙毒,搜刮民財,為非作歹,在澠池稱霸達十年之久。 1930年,閻錫山和馮玉祥聯合討蔣(即中原大戰)時期,上官子平出任澠池縣-長,因-,被當任縣長丁世平扣壓,後求情具保,丁批:殺之可惜,留之則為地方害,此人得志,澠民無遺類矣! 1934年,上官子平掌……[詳細]
安民 (1917~1982)
  安民(1917~1982),又名安高亮,原籍山西省長子縣安家村,建國後,遷居澠池縣城關人民后街。1941年10月參加革命,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安民參加工作後,曾任長子縣抗日區公所千事、地壁村聯校校長、坊編村村長、長子縣新華醫院經理、太嶽行署農場五分隊主任。1947年8月隨軍南渡黃河,帶領武工隊活動於澠池縣二區英豪一帶。同年11月國民黨胡宗南部東進洛陽,他率領二區區幹隊和民兵50餘人,……[詳細]
賀耀天 (1905~1982)
   賀耀天(1905~1982年),又名賀景星,澠池縣西陽鄉賀滹沱村人。1925年在開封嵩陽中學上學時,經常受一些進步教師和同學的革命思想影響,萌發了愛國主義思想。他如飢似渴地閱讀《新青年》、《創造季刊》和《京漢工人-流血記》等進步書刊,孫中山逝世後,他參加了悼念孫中山先生的活動,還組織同學到街頭宣傳革命。同年10月經同學韓東縣介紹,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五卅慘案後,他和同學們一起聲援上海……[詳細]
王麟趾 (1909~1973)
  王麟趾(1909~1973年),乳名趾娃,澠池縣篤忠鄉南昌村人。 王麟趾年幼時,被土匪拉票割傷耳朵,後逃跑在外流浪乞討。1928年由地下黨介紹,參加了紅軍,後屬四方面軍。歷經長征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多次負傷,到逝世時還有一顆子彈因接近肺部未能取出。被評為二等甲級殘廢。曾擔任過保衛黨中央、毛主席的警衛連連長,擔任過臨穎縣武裝部部長。1956年轉業返鄉,曾多次給中小學師生報告紅軍鬥爭史,進行革……[詳細]
郭丁山 (1911~1973)
  郭丁山(1911~1973年),小名石墩子,澠池縣洪陽鄉劉村人。 郭丁山自幼酷愛文藝。10歲時拜師山東人崔世廷學習越調戲並建立劉村越譚戲班。郭丁山習演鬚生,演出的《私訪良鄉縣》和《鍘葉裡紅》等戲,頗得鄉民好評。三年後,崔世廷離澠,戲班也自動解散,但郭天天練嗓,從不間斷。 1927年夏,新安縣老藝人康大妞到劉村教戲,成立豫劇班。郭丁山參加豫劇班,接受了嚴格的正規訓練,一字一韻,一招一勢,……[詳細]
姚慶堂 (1905~1963)
   姚慶堂(1905~1963年),澠池縣仰韶鄉上官莊人。1949年以後,曾任農會代表、馬嶺棉花試驗場主任,縣、鄉人民代表,縣人民委員會委員。在農業合作化運動中,從組織互助組、初級社到成立人民公社,他都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曾榮獲中央根據地工作模範獎章一枚,並出席過河南省學習文化模範會、洛陽地區勞模會,還多次獲得過澠池縣農業模範、林業模範、植棉模範、抗美援朝模範、愛國模範和擁軍工作模範等光榮稱號。19……[詳細]
楊煥周 (1935~1962)
  楊煥周(1935~1962年),教師,共青團員,澠池縣城關鎮野狐溝村人。1962年夏為護送生過河回家,被洪水淹沒,壯烈犧牲。 1956年楊煥周在陝縣高中肄業,曾在洛陽水泥廠當過工人,1960年參加教育工作。先後在池底、官莊、張溝小學任教,後調塔泥小學任五年級班主任。生前工作積極,教課認真,愛護學生,獲得師生好評。 1962年6月27日下午,天下大雨,臨近塔泥小學南澗河洪水暴發,學校動員……[詳細]
趙進 (1918~1961)
   趙進(1918~1961年),原名翠榮,女,澠池縣仁村鄉槐圪塔村人。出身封建地主家庭。8歲起隨父生活,在北京、開封等地讀完小學、初中和高中。 趙進在小學、初中一年級時,學業成績優良,博得父親和老師寵愛,初中二年級開始看進步書刊,同時受到進步教師影響,逐漸認識到封建家庭的罪惡,產生了對舊社會的不滿。當一二·九-波及到開封時,她積極參加了南下-,在開封車站露宿7天7夜,要求政府抗日。1936年……[詳細]
李遇庚 (1917~1956)
  李遇庚(1917~1956年),澠池縣天壇村人。8歲入學。9歲時全村遭土匪洗劫,他家中房屋被燒殆盡,母親也被燒死。雖然家境貧困,但他仍堅持半耕半讀。1935年,18歲的李遇庚以優異成績高小畢業並考入縣立初中學習。當時,日本帝國主義在佔領了東北後,繼續向華北發動新的侵略,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在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影響下,他立志參加革命,1937年,他毅然棄學,投奔傾向革命的、在西北軍謀職的……[詳細]
劉漫天 (1906~1951)
   劉漫天(1906~1951年),維吾爾族。澠池縣東關人。早年肄業於河南大學,黃埔軍官學校四期畢業,後在廬山訓練團、留學美國步兵軍校高級班學習。歷任國民黨軍隊副官、科長、參謀主任、營長、團長、旅長、處長、師長。1937年,在第五軍八十七師任團長、旅長時,曾參加淞滬戰役,抗擊日軍對上海的侵略。1945年,任北平第十二戰區政治部主任。 1949年,任國民黨二四五師師長,同年9月22日在甘肅酒泉起……[詳細]
趙曾佑 (1894~1950)
  趙曾佑(1894~1950年),字衡孫,澠池縣西陽鄉西崇村人。 1915年,趙曾佑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河南省立洛陽中學,次年考入北京高等師範。1919年,參加了著名的五四-。 1920年,趙從北師大畢業後,曾先後在河南禹縣中學、洛陽明德中學任教。1929年1月,趙以優異成績,考取了河南省政府舉辦的教育局長訓練班,5月,學習期滿後,由省政府教育廳委派為澠池縣教育局長。這是澠池縣第一……[詳細]
段然 (1920~1946)
  段然(1920~1946年),幼名石閣,曾用名段有信,澠池縣洪陽鄉吳莊村人。 段然幼時好學。1937年考入河南省立洛陽第八中學。在校期間,接受了學校地下黨組織的教育,曾先後在洛陽、偃師、盂津、新安縣的鐵門等地進行抗日救亡宣傳活動。 1938年8月,段然和史平等12名進步學生由學校地下黨負責人吳芝圃介紹,經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奔赴延安,入抗大學習,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學習期滿後,被分……[詳細]
羅玉芬 (1928~1945)
  羅玉芬(1928~1945年),乳名榮,女,澠池縣英豪街人。1945年2月在豫西公學學習。同年9月不幸被捕,壯烈犧牲。年僅17歲。 羅玉芬在豫西公學學習期間,努力學習,積極參加抗日宣傳活動。1945年5月26日,上官子平叛變,她隨學校渡黃河轉移至山西,後又隨軍返回澠池。由於她立場堅定、機智勇敢,被黨組織分配作地下工作。活動於陝縣琉璃寺(即安國寺)一帶,組織發動群眾,併到塔羅村偵察地方匪首李雲……[詳細]
王舟平 (1913~1945)
  王舟平(1913~1945年)乳名連,字奉運,曾用名王培章、王子升、王子平、王文襄,出生於河南省南陽縣王莊村一個農民家庭。由於家貧,1928年在本村私塾裡半教半讀,後到襄陽私人開的印刷所裡當童工。 1931年,王舟平在河南通志館幫助工作期間,就參加了南陽一些愛國學生在開封組織的旅汴同鄉籌賑委員會和同鄉會,提出打倒-汙吏的口號。 1932年,他回南陽積極參加了南陽自治自衛運動。後因舊勢力……[詳細]
曹端 [明] (1376~1434)
  曹端,字正夫,生於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卒於明宣宗宣德九年(1434年)。祖籍山西曲沃縣閻村,姓楊。五世祖過繼於舅父曹家,經父曹敬祖遷居澠池滹沱裡(今曹滹沱村)。 曹端幼年聰敏過人,五歲時見到《河圖洛書》,就在地上畫著請教父親。18歲時中秀才。成年後,專心致志鑽研性理。他的治學態度是親自實踐,並強調安祥、忠厚。當他讀到宋代儒學家周敦頤著的《太極圖》、《通書》、《西銘》後,感慨地說:道……[詳細]
張玘 [宋] (?~1162)
  張玘,字伯玉(?~1162年),澠池縣陽壺人(今洋湖村)。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張玘變賣家產,招兵數千,跟隨京西北路安撫制置使翟興抗擊金兵。當時,金兵從距澠池城西北45裡之白浪渡口長驅渡河。張玘率兵阻擊,把金兵打得人仰馬翻,落水淹死者不計其數。保衛了黃河南岸廣大地區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張玘積功補武翼大夫。 紹興元年(1131年),金國大將高瓊率兵攻取商州(今陝西省商縣)。宋高宗命令制……[詳細]
李子奎
  李子奎 乳名閒娃,1907年生於靈寶縣北坡頭鄉馬家寨村,原姓馬,因生母亡故,1歲時過繼到焦村鄉辛莊村李可奇膝下為子,改姓李。18歲時即拉桿綁票,魚肉鄉里。1930年刀客窩反,李下山投靠縣人民自衛團大隊長李學正。後來李學正隊伍整編為國民黨正規部隊開往豫南,李子奎任靈寶縣自衛團河防隊隊長,河南省十一區(陝州區)保安團第一營少校營長。1947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東移後,李子奎糾集靈寶地方反動……[詳細]
李學正
  李學正 字景芳。1902年生於靈寶縣尹莊鎮李村寨子。畢業於陝州的省立九中,後到靈寶縣立第一小學任教員。因其家小康,曾被綁票,遂痛恨杆匪。1928年8月與好友張天社(字仲節)、許銘(字鼎臣)焚香盟誓,冒死到省城開封告狀,歷訴杆匪惡行,受省剿匪總司令韓多峰賞識。韓遂到靈寶改組了縣、區政權,委任李、張、許為虢鎮區正副區長。次年三月初二日,靈寶、盧氏和永寧等處的杆匪糾合報復,攻入虢鎮,殺86人,許銘……
杜丙正 (1947~1969)
  杜丙正 靈寶縣川口鄉趙吾村人。1947年生,1965年5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工程兵4784部隊8連任副班長。1968年加人中國共產黨。1969年2月復員回鄉後,即投入到紅線渠水利工程建設中。8月5日下午,杜丙正帶領點炮手陳立成和陳甲寅來到工地,分赴各自的點炮位置。當杜丙正點完自己分點的第六炮,正要離開炮區時,突然一聲巨響,原來是另一個同志點炮發生了意外0,三人都受了傷,頃刻群炮就要0。為……[詳細]
趙燕山 (1941~1989)
  趙燕山 1941年4月7日生於靈寶縣西閻鄉大閻村。1962年8月畢業於鄭州藝術學校。1965年起歷任公社團委副書記、黨委副書記、書記、縣委政研室主任等職。1979年至1984年在蘇村公社任黨委書記期間,為改變山區的窮困面貌,號召打破舊的種植習慣,大面積栽植菸葉,為創建靈寶的崤山優質菸葉生產基地作出了貢獻,被群眾譽為菸葉書記。1987年5月當選為靈寶縣人民政府副縣長。1989年8月31日在縣計……[詳細]
楊朗樵 (1922~1988)
  楊朗樵 又名松年。靈寶縣老城學士巷人,1922年生,出身貧苦,靠父兄販賣青菜維持全家生計。縣立一小畢業後考入靈寶簡易鄉村師範學校,1939年畢業後,即到區立完小(牆底村)和城裡念九小學教書。在鄉師學習時,由中共黨員教師張俊傑引導,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3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年底靈寶共產黨組織在張俊傑宿舍召開第一次會議,建立中共靈寶縣委,張俊傑任縣委書記,楊朗樵任青年委員兼靈師支部書記,……[詳細]
謝逢 (1922~1949)
  謝逢 靈寶縣大王鄉後地村人,1922年生,193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靈寶地下黨組織派其赴陝西省涇陽縣安吳堡青訓班學習,結業後回靈寶堅持地下鬥爭。1947年9月靈寶第一次解放後,受命籌建靈寶、盧氏兩縣合辦的烽火報社。同年冬,解放軍戰略東移時,他因故未能撤離,即遭到反動政府的緝捕。在鄉親的幫助F,化裝潛往陝西省潼關縣,先在太要鄉老虎城村打短工,後與潼關縣地下黨組織取得聯繫,參加了迎……[詳細]
蘇漢華 (1921~1983)
  蘇漢華 靈寶縣大王鄉佛灣村人。1921年生,1938年2月加人中國共產黨,即到第十八集團軍駐洛陽辦事處任警衛班長、副官。1940年劍延安,在中央黨校任校務處科員、管理員和科長。抗日戰爭勝利後,到黑龍江省肇卅1縣任-長等職。建國後歷任廣州市-處長,中共肇慶地委常委、副專員、廣東省公安廳副廳長和中共廣東省委副秘書長等職。長期主管警衛工作,為保衛中央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重要外賓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貢……[詳細]
亢傑 (1921~1988)
  亢傑 又名居齋。1921年生於靈寶縣大王鄉南營村,自幼隨父移居北坡頭鄉王垛上溝村。1937年7月,在縣立一小二四0二童子軍書報雜誌社經營進步書報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寒假時跟隨校長張少英(章申)到延安人陝北公學,後又到華北聯合大學學習。歷任晉察冀邊區政府區長、涿鹿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新華社察南支社副社長、《察哈爾日報》,直到建國後任該報社總編室主任。1953年任張家口日報社社長兼總,1960年先後……[詳細]
祖田工 (1920~1961)
  祖田工 原名虎傑,靈寶縣北坡頭鄉稠桑村人。1920年生,1929在本縣上小學,1935到陝縣中學求學。1938年2月在河南確山縣參加新四軍,同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當年8月至翌年5月在延安抗大學習。畢業後到三五九旅政治部宣傳科任幹事,後任《戰聲報》主編。1941年1月到陝北綏德任《抗戰報》主任。1942年8月到延安任《解放日報》評論部秘書。1946年11月至1947年10月任《冀中導報》總。……[詳細]
李麟彩 (1920~1946)
  李麟彩 1920年4月生於靈寶縣紀家莊一個農家。1935年到縣立鄉村師範上學,期間,接受中共地下黨員張俊傑等人的教育,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即回村開展黨的地下工作。1940年元霄之夜離家出走。與王新吾(仁著)同到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3月到皖北渦陽,加入彭雪楓領導的新四軍六支隊。李麟彩搞偵察,王新吾分到軍醫處。1941年皖南事變後,六支隊轉入淮北,編為新四軍第四……[詳細]
杭有秩 (1906~1983)
  杭有秩 又名有智、睿軒,靈寶縣陽店鄉下磑村人,1906年生。1926年8月,考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第6期,後被編人國民革命軍教導團。1927年12月11日參加了廣州起義,被編人工農革命軍第4師,轉戰於廣東海陸豐地區。1928年6月解甲歸田。1930年6月任靈寶第三區副區長。1932年任縣保安隊第二中隊長。1935年到縣第一完小任教,1939年任該校校長。1942年到筒易師範任……[詳細]
楊在洲 (1904~1976)
  楊在洲 又名史甄。1904年生於靈寶縣西閻鄉常閻村,就讀於河南省立第九中學,北平中國大學畢業,授博士學位。求學期間,接受進步思想,脫離地主家庭,投身革命。1932年加人中國共產黨。後在北方局工作。1935年參加北平一二·九-。為了在家鄉播下革命種子,1936年夏,將進步青年王斌吾(時任閿鄉縣完小校長)密請至北平,介紹其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派王回閿鄉領導當地的抗日救亡活動。1937年,楊在洲參加……[詳細]
何之亮 (1899~1959)
  何之亮 靈寶縣尹莊鎮五洞村人。著名嗩吶藝人。生於t 899年,自幼酷愛鼓樂,隨祖父和父親習藝,10歲時便精通文武吹打樂器。後從師西章村王元昭,王在靈寶鼓樂界被稱為才子。之亮投師後,在掌握曲目、演奏技巧和樂譜識記等方面有長足進步,並超過其師傅,人送外號氣死元昭。他多才多藝,能熟練掌握笙、管、笛、簫和鑼鼓等多種樂器,尤其擅長嗩吶吹奏,還能自彈自唱眉戶、蒲劇等地方戲曲。熟諳音律,善於昕辨,凡樂器演……[詳細]
馬凌仙
  馬凌仙 又名現瑞、凌嶽,靈寶縣陽平鎮九龍營人。1898年生,1921年秋至1925年夏在陝西省西安市早慈庵省立三中讀書,與革命家劉志丹同班同學,甚為友好。畢業後,到該校附屬小學工作,曾任校長。1926年到華陰縣三河口鎮小學任校長,改校名為新民小學。在此期間加人中國共產黨,是華陰縣早期中共黨員之一。因宣傳馬列主義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在獄中堅持鬥爭,寫出《無鬼論》,半年後獲釋。1929年至1933……[詳細]
王蓬草
  王蓬草 1944年生,靈寶縣蘇村鄉西崖村人,農民女剪紙藝術家。8歲時跟外祖母學剪紙,心靈手巧,持之以恆。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走上了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藝術道路,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她通常設計的各種新奇圖案,多是在白天的田間勞動中,做飯的鍋臺邊構思的。意想成影就捉剪造形。作品手法嫻熟,構圖新巧豐滿,人物形象質樸動人,有著濃郁的豫西鄉土生活氣息。她的剪紙作品,已在《三門峽報》、《鄭州晚報》、《中……[詳細]
鄭增茂
  鄭增茂 1939年生,靈寶縣川口鄉人。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1961年於靈寶一中高中畢業,1965年畢業於北京政法學院法律系,即到河南省法院工作。1970年下放到靈寶縣川口鄉,1971年在省公安軍管會駐靈寶第四業務室工作。1973年在國營新衛機械廠保衛處任副處長,1979年回省法院工作。1983年任省高級法院副院長,1984年被選為中共河南省委委員。不徇情,拒賄賂,鐵面無私。1988年起任……[詳細]
張福榮
  張福榮 1933年生,靈寶縣北坡頭鄉王垛村人。靈寶縣郵電局工人。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歷任班、排幹部。1953年4月加人中國共產黨。7月於朝鮮江原道金化郡轎巖山反擊戰中,在戰友的協助下,一人連續炸掉美軍四個地堡,親手把紅旗插上了轎巖山主峰,奪回了陣地,被中國人民志願軍20兵團記一等功,授予二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他二級國旗勳章和二級戰士榮……[詳細]
李文膺
  李文膺 又名文英,1933年生於靈寶縣老城。現為天津市河北梆子劇院戲劇副教授,從事編劇工作。建國初期,在汪雲蔚、伍振釗等同志領導下,加入靈中劇團,從事戲劇宣傳活動,曾主演歌劇《白毛女》、《劉胡蘭》和《王秀鸞》等,轟動靈寶和周圍數縣城鄉。1950年10月即為陝州專署文工團演員。1952年參加河南省第一期表導演進修班學習,翌年加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水利二師文工團,曾在《戰鬥裡成長》和《衝破黎明前的黑……[詳細]
韓鐵穩
  韓鐵穩 又名列東,1928年8月2日生於大王鄉西王村。1936年開始,先後在本村小學、縣師附小上學,1944年在靈寶簡易師範學校肄業。日軍犯靈前夕,先到陝西省寶雞市國立中學求學,又到河南省開封市上學,1947年秋畢業於省立禹縣高中。期間,在中共地下黨領導下,積極參加-,因受當局追捕,由汴鄭地下黨負責人王錫璋(建國後曾任河南省教育廳廳長)介紹,到太行山區參加革命。1947年9月至1949年2月……[詳細]
劉尚榮
  劉尚榮 又名藝民。1927年生,靈寶縣西閻鄉水泉城村人。1951年在靈寶短師畢業後,即到焦村鄉溝東小學從事教育工作,曾任常卯小學校長。1982年回家務農,熱衷於農業科技,訂閱科技報刊多種,在自家責任田裡作試驗,每年都有新的科技項目。倡導建立農業科研組、農民技術夜校和義務科技諮詢站等,編寫科技板報260多期,推廣應用了94項農業新技術,成為科技致富的帶頭人。1982年起連年被評為縣、鄉勞動模範……[詳細]
趙嘉祥
  趙嘉祥 1922年10月生於靈寶老城南寨子。中共黨員。1940年畢業於南鄭醫專,先後在華北兵工局醫院、太原市結核病醫院任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業務副院長、主任醫師 (教授)。從50年代起即致力於結核病研究,在理論研究和臨床治療方面頗有建樹。曾在《中國防癆》、《山西醫學雜誌》、《遼寧防癆》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1983年被評選為山西省科協先進工作者。1984年退居二線。同年起當……[詳細]
於克法
  於克法 1922年生,原名健全,祖籍洛陽市,幼時隨父遷居閿鄉縣城。1937年6月中旬,在閿鄉第一完全小學畢業後,與樊志英隨老師任仰文(即任晨)到太原,考入山西軍政訓練班,8月1日參加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1總隊3大隊10隊,積極投入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任7隊指導員。1945年夏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特派員。1948年春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原四縱隊10旅28團……[詳細]
王炳離
  王炳離 亞洲第一橋--濟南黃河公路大橋的設計者。1921年出生於閿鄉縣陽平鄉靈湖村。6歲上學,1935年7月畢業於閿鄉縣立一小,1939年畢業於河南省立陝州第九初中,1942年7月畢業於省立洛陽中學高中部。1946年7月於陝西武功張家崗國立西北農學院農田水利系畢業,由學校介紹到黃河水利委員會山東修防處,參加黃河迴歸故道的復堤工程。1948年9月,濟南解放,參加革命工作,任華東交通專科學校土木……[詳細]
範志赤
  範志赤 原名樊芝池,1920年9月生於靈寶縣大王鄉北朝村。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職參謀長。1938年3月在靈寶師範求學期間,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6月,由靈寶地下黨縣委書記張俊傑介紹,經西安八路軍辦事處轉赴延安。7月起,在陝北公學與華北聯大學習。翌年底,到敵後晉察冀邊區八路軍三大主力部隊之一的賀龍部120師任參謀。1940年元月到晉綏軍區司令部任參謀。1943年3月,調任120師特務團代理連長,……[詳細]
樊志英
  樊志英 1917年生於靈寶縣陽平鎮西常村,1937年6月中旬和同學於克法一起跟老師任仰文(任晨)到山西太原,加人犧盟會。七七事變後,到太嶽區沁源縣打游擊,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秋冬,任八路軍129師38團2營5連指導員,參加百團大戰。1946年任65團政委。7月,樊所在的22旅掩護孔從洲部隊從茅津渡渡黃河南下,轉戰中原。1948年底,參加淮海戰役。1949年4月,樊任十四軍政治部敵……[詳細]
焦長勝 (1915~1991)
  焦長勝 1915年生於靈寶縣大王鄉馮佐村。中共黨員。靈寶農業合作化的帶頭人。1952年春,組織全縣第一個互助組。翌年創建馮佐初級社。1954年創立的包括馮佐等七個村的新店紅旗農莊,1955年冬轉為高級社。1956年被選為中共靈寶縣委委員,1958年任大王人民公社副社長,1959年任大王人民公社黨委副書記。1952年被選為縣勞動模範,。1953年為縣特等勞模,1954年為省二等勞模,1955年……[詳細]
荊以化
  荊以化 荊以化,又名允中,1913年生於靈寶縣老城。為靈寶縣立初級中學創辦人之一,又是河南省立陝縣師範學校(在靈寶老城)創辦人,首任校長,為發展靈寶教育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現為西安市老年人協會書畫研究會顧問。……[詳細]
王斌吾
  王斌吾又名建業,1911年生於靈寶縣陽平鎮張村。30年代在開封師範學校畢業後,回閿鄉縣任縣立小學校長。1936年夏應約赴北平,由楊在洲等介紹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回到閿鄉城,利用合法身份,積極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在師生中宣傳馬克思主義。後被國民黨特務發覺,遂於1937年秋赴豫南參加新四軍第8團隊,先後任股長、營長等職。1938年到延安抗大學習,後到太行山區抗日前線工作。1944年到豫西,投入開闢新區鬥……[詳細]
陳恕
  陳恕又名堯舉,小名瀾車,字館生,清賜舉人,也是北京陸軍測量學校高等科畢業,歷任國民政府中央參謀部一等測量,北京蒙藏學校教育長和秘書長。陳恕有四子:閱明、閱增、閱聰、閱德。……[詳細]
陳閱德
  陳閱德 1920年10月7日生於北京,自幼求學於京師。抗戰爆發後輾轉大西南。1945年在西南聯合大學電機系畢業。翌年,即在昆明國際電臺當技術員,後為代理工程師,又改任電信局發訊臺主任。1948年為北平廣播電臺技術員。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上,負責天安門廣播事宜。1952年任北京大學講師兼實驗室豐任。後任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編有全國高校-材《電子線路》兩冊(1962年版)。……[詳細]
陳閱聰
   陳閱聰 1917年2月25日生於北京。1938年畢業於北平大學工學院化工系。40年代曾任東北大學副教授。建國後,到北京石景山鋼鐵廠歷任檢驗科長,焦油廠廠長和輕油精煉廠廠長等職。後任中央冶金部北京鋼鐵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從事焦化、燃氣研究專業。著作有《二氧化碳站設計參考資料》(1974年),《鋼鐵企業燃氣專業規劃設計參考資料》(1981年)和《氨基保護氣體資料彙編》(1983年)等書。1985……[詳細]
陳閱增 原生動物學家,教育家 (1915~1996)
  陳閱增 又名為山。著名原生動物學家,北京大學生物系系主任、教授。1915年9月23日生於靈寶縣趙吾村。193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系。此後,在雲南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和北京大學生物系任教。1944年在《美國博物學家》雜誌上發表了第一篇科學論文《有尾草履蟲的0型》。1947年赴英國留學,攻讀動物學。1950年獲劍橋博士學位,不久即回國,在北京大學生物系任教。當年在《微觀科學季刊》上,發表重要學術論文……[詳細]
陳閱明 (1909~1966)
   陳閱明 又名公素,1909年生於靈寶縣趙吾村。原福建醫學院副院長,內科三級教授,福建省政協常委。從小在北京上學。中學畢業後,隨姑夫施今墨先生學中醫。滿師後即在北京懸壺行醫,小有名氣。1928年入北平大學醫學院學西醫。1931年在校期間,2月即出任施今墨創辦的我國第一所中醫學校華北國醫學校教務主任。1933年1月創辦《北平醫刊》。1934年7月北大畢業後,東渡日本進入九州大學為專攻生,跟著名醫學……[詳細]
程明陞 (1903~1990)
  程明陞,1903年生於河南省靈寶縣老城堂門前的一個農商家庭。建國後,曾長期擔任國家水利電力部副部長,是中國著名的電機工程學家。 程父學箴,字禮齋,有子三。長子榮陞,字級三,農商持家,曾開醋坊,程家陳醋,城鄉聞名,1980年病故。次子明陞,字象軒。三子云陞,字步青,鄭州鐵路局高級工程師,1983年離休。 程明陞六歲人私塾。1919年上高級小學時,適逢五四運動,曾參加-的活動。1920年在……[詳細]
李工生 (1886~1942)
  李工生 1886年出生在靈寶縣焦村一個沒落地主家庭,字廣庭,號耀榮。乳名來功。因成年後主張靠自己的力量工作、生活,遂改名工生。 1912年,工生畢業於北平高等籌邊學堂蒙文系,1913年在北平參加籌建香山慈幼院,此期間,他與滿族旗人清室後裔英寶珠結婚,婚後與英氏一起,到山西省太原、大同等地從事高等教育工作。1921年,工生與英氏攜子女回到靈寶,並帶回了靈寶出現的第一輛自行車。英寶珠擔任了……[詳細]
任晨
   任晨,原名仰文,字博山,乳名五來,參加革命後名任晨。1916年(民國5年)3月17日出生在靈寶縣陽平鄉東坡村一個破落地主之家,父親在他出生前一個多月因病故去,母親寡居撫孤。因而他少年時代歷盡了艱辛,深知人世之炎涼,遂立下了變更社會之宏圖人願。他不顧家庭的阻攔,四出求學,最後以優異成績考入開封明城中學。時值日寇侵華,大片國土淪喪,他在學校任學生會宣傳隊長,經常帶領學生走上街頭,抵制洋貨,宣傳抗H。……[詳細]
章申
   章申,原名張森,學名效俊,字少英。1909年10月出生於靈寶縣大王鄉神窩村。幼年曾在西安市上小學。1923年人河南省立中州大學附屬中學讀書,1925年五卅運動中,在開封參加反帝--,1927年4月李大釗遇難後,又參加學生反對奉系軍閥的鬥爭,表現了高昂的愛國熱情。之後輟學回鄉。 1930年到靈寶縣教育科任職,曾組織舉辦靈寶縣第一屆體育運動會。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組織百餘名師生下鄉宣傳抗日……[詳細]
張象明 [清]
  張象明,字儀生。靈寶縣北坡頭鄉槐樹原村人。祖崇德,監生,候選縣丞。父雲龍,字虎風,監生。象明為清代光緒壬寅(1902年)科舉人。歷任靈寶縣勸學所總董,縣視學和河南省立第九中學監督。宣統元年(1909年)為河南諮議局議員。民國元年(1912年)授偃師縣知事,翌年告假回籍。曾任河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區署參議。曾以地方實事,編寫時裝戲《天倫變》勸善醒世。民國24年(1935年),與新店村張烈、老城西關蘇思……[詳細]
薛書常 [清] (1815~1880)
   薛書常(1815~1880),清代靈寶孟村人。原名書堂,改書常,字世香,別字少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恩科見甲榜,咸豐二年(1852年)中進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後改編修。九年任湖北鄉試副考官,掌湖廣道監察御史,升戶部給事中。復任蘇州知府,攝江安徽寧池太盧風淮揚十府糧儲道,花翎布政使銜。卒葬孟村衛原嘴。有《靈寶縣脈論》傳世。其子國仁曾任直隸州知州,光緒十二年(1886年)在盂村溝家門口建函關……[詳細]
張澧中 [清] (?~1848)
   張澧中,字蘭芷,號秋聆。清代閿鄉楊家灣人。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中舉,翌年中進十,歷任刑部主事員外郎、京畿一等直隸按察使和福建按察使。後升任山西布政使,巡撫山西、雲南,授刑部右侍郎。當甲辰科(1844年)順天鄉試主考,丁未科(1847年)複試閱卷大臣。任河南賑務大臣,授山東巡撫提督軍門。賞戴花翎,授榮祿大夫、振威將軍。任職聽斷明決,政清廉謹。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卒。……[詳細]
賀賁 [明]
  賀賁,字茂文,明代靈寶虢東里人。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中舉,三十五年以進士任章丘縣(今屬山東省)知縣,後升任監察御史太僕寺少卿。為人直言敢諫,不避權貴。精於書翰文詞,縣裡碑載多出其手。……[詳細]
彭範 [明]
   彭範,字克憲,明代靈寶南宋裡下坡頭村人。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中舉,二十六年中進士,任滑縣(今屬河南省)知縣。後任戶部給事中,轉兵科右刑科,又任兵部都給事中,升山西左參政。為政忠廉正直。……[詳細]
何鈞 [明]
  何鈞,字仲衡,濬子。明代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以進士授太常博士,任監察御史,升任大理寺丞轉少卿。不久任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放賑救民,甚有聲望,升為戶部侍郎。以疾歸裡,卒賜祭葬,墓在靈寶老城北棗園中,尚存。……[詳細]
何濬 [明]
  何濬 明朝中葉靈寶縣東古驛村人。憲宗成化七年(1471年)以舉人任象州(在今廣西象州縣境)知州,後改趙州(在今河北省趙縣境)知州。趙為京畿,有宦官數侵奪民田,濬抗疏於朝廷,還田於民。升任南康(在今江西省星子縣境)知府。在任修復廬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書院,延請名士胡仁等設教,四方來求學的很多。因其子鈞任侍郎官,贈濬為中奉大夫贊治尹,後又加贈通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詳細]
範敏 [明]
   範敏,明初閡鄉人。博通經史,聞名鄉里。洪武八年(1375年)舉秀才,任戶部郎中。十二年升戶部尚書,直言敢諫。推薦耆儒王本等,皆做四輔官。十四年太祖以徭役不均,命敏編造黃冊。範敏擬議,以鄰近的一百十戶為一里,從中推丁多田多的十戶輪流充當里長,餘一百戶分十甲,每甲十戶,輪流充當甲首。每年以里長一人率領十甲的甲首應役,稱為當年。十年輪流一遍,稱排年。白此,裡甲制沿用不廢。一次,丞相胡維庸宴群臣,一盤金……[詳細]
柴通玄 [宋]
  柴通玄,字又玄,宋陝州閿鄉(今河南省靈寶縣境)人,閿鄉承天觀道士,喜處山間,仰天長嘯,相傳只飲美酒,不食五穀。年齡百餘歲,說起唐朝末年的事情,歷歷在目。宋太宗把他宣召到京,他懇求回本觀。 鹹平元年(998年)宋真宗即位,通玄多次至京師,與真宗對語,言詞質樸,多是修身慎行之說。真宗到汾陰(今山西省萬榮縣西南寶鼎境)祭祀時,召至行在,賞他平座,詢問無為大義。所居承天觀,即唐朝的軒遊宮,保存有唐明……[詳細]
楊元琰 [唐] (639~718)
   楊元琰(639~718),唐代虢州閿鄉人。漢代楊震十八代孫。初任平棘(今河北省趙縣境)令。武則天載初元年(689年)任安南(今河南省沁陽縣境)副都護,又任蘄、蒲、晉、魏、宣、許等六州刺史,涼、梁二州的都督及荊州刺史。時與襄陽張柬之共舟江中,談到國事激烈慷慨。武后時柬之為宰相,任元琰為右羽林將軍。二人定計誅殺奠臣張易之與張昌宗。元琰因功任雲麾將軍,封弘農郡公。不久束之被武后侄兒武三思陷害。元琰料知……[詳細]
李神 [南北朝]
   李神,洪之之子,劉芳所出。少有膽略,以氣尚為名。早年從徵役,頻有軍功,累封安康(在今陝西省漢陰縣西)郡開國公,加封五百戶。普泰元年(531年)進驃騎大將軍。永熙年間(約533年)卒。天平元年(534年),賜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司徒公和冀州刺史。……[詳細]
李洪之 [南北朝]
   李洪之,本名文通,北魏弘農人。少曾為僧,晚乃還俗。北魏太平真君時(約445年),為狄道護軍,賜爵安陽男。相交永昌王拓跋健,隨魏太武帝拓跋燾南征。帝得元后姊妹二人,洪之暗送餉食餐之,遂結為兄妹。得知元后在南兄弟名叫珍之,乃改名為洪之。元后人宮後,受寵於文成帝拓跋濬,生獻文帝拓跋弘。元后臨死,太后問其親人,元后言洪之為其兄,遂召洪之,與元后相敘經日。元后俱條列在南諸兄弟名,付於洪之。乃號洪之為獻文帝……[詳細]
董景道 [晉]
  董景道,字文博,西晉時後漢弘農人。少好學,千里從師,晝夜誦讀詩文,小與人交往。曾精讀《周易》、《尚書》、《春秋》和韓詩。皆精究大義。對三禮(《儀禮》、《周禮》、《禮記》)的精義,以東漢鄭玄的主張為專遵,所著《禮通》、 《論非》,較其它儒士發展了鄭玄的理學。永嘉中(約310年),天下將亂,遂隱居於商洛山。以樹皮樹葉為衣,以樹果為食,終日彈琴歌笑。後漢王劉淵、劉聰,屢次邀請其出仕,皆不從。劉曜繼位(……[詳細]
成瑨 [漢]
  成瑨,字幼平,東漢桓帝時弘農人。少年好學,崇信仁義之說。被薦舉為孝廉,拜郎中,升任南陽太守。至郡,聞岑晊高名,請來任為功曹。時郡內多豪強。中官黃門盤踞境內。熠在任時肅振嚴威,震懾群豪。漢桓帝乳母中官貴人之外親張子禁,依恃權貴,不循法綱,瑨捕之付獄,打殺之。桓帝徵成熠下獄,致死。……[詳細]
尹喜 [西周]
  尹喜,周朝人,為函谷關令。相傳一日見紫氣丈餘飛人關,甚喜,言道必有異人過此。第二天,老子騎青牛而至。尹喜留之,老子遂著《道德經》五千言。後來,尹喜再會老子於蜀,老子賜其號文始先生。尹喜著有《關尹子》九篇。紫氣東來之典故源於此。……[詳細]
馬尚志 (1885~1941)
   馬尚志(1885~1941),小名玉印,義馬市千秋鄉王禮召村人。他排行老大,是豫西著名石匠,人稱大石匠、大馬師。 馬氏幼年家境貧寒,在私塾讀書不到三年便停學回家。求學期間,對雕刻繪畫有特殊愛好。村北里許澗河對岸的白龍廟,是遠近聞名的香火聖地。廟中五彩繽紛的壁畫,栩栩如生的塑像,美麗動人的浮雕,廟院內外的眾多碑碣,使他喜愛非常,摸擬寫畫,往往留連忘返.他立志做一名能刻會畫的石匠。 17……[詳細]
吉太法 (1903~1971)
   吉太法(1903~1971)。義馬市常村鄉霍村人,原名銀娃。4歲時,父親受人陷害,被捕入新安縣監獄,因無錢營救冤死獄中。後隨母親過活,家庭更加貧苦。弟弟立娃,不滿週歲就被賣給義馬村的平姓收養。母子2人,要飯度日。後來母親改嫁,銀娃跑到千秋鎮舅舅家去,妗母不肯留他久住。8歲時,銀娃到澠池縣徐莊村,給人放牛,3年後,又扒火車賣煤,掙錢餬口。 銀娃12歲時,去洛寧程家嶺,在程老十窩班學戲……[詳細]
範連三 (1898~1971)
  範連三,字子乾,號神亭,義馬市千秋人,生於1898年,卒於1971年,享年73歲。 範連三幼時,家境貧寒,但他勤奮好學,17歲便在村中學校教書,他看到窮苦人民求醫治病處處為難,便刻苦學醫,同時在不誤教學的情況下,盡心竭力為人臨床治病,取得了顯著療效,登門求醫者絡繹不絕。後來他棄學從醫,致力於醫學事業,每遇病人求治,從不推諉,在澠池、新安.宜陽三縣群眾中享有較高威望。 1952年,範連三……[詳細]
張復初 (1905~1968)
  張復初又名張明善,義馬市常村人,生於1905年2月,自幼讀私塾,1922~1926年先後在澠池縣立小學、洛陽第八中學讀書。1927年在鐵門小學任教,後到觀音堂民生煤礦,任教員、文牘、股長、總務主任等職。 1947年,觀音堂解放前夕,煤礦停產,全礦工人衣食無著,陷於困境。張復初冒著兵匪災禍,從家鄉運去糧食,維持礦工生活。 1948年,張復初任常村小學校長,以校為家,不辭勞苦,不計個人得失……[詳細]
張軼 (1920~1965)
  張軼(原名張繹如),河南省義馬市常村人,生於1920年l1月25日。1938年,在洛陽八中讀書時,受共產黨影響,傾向革命。1940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在家鄉宣傳抗日,發動群眾。 1944年夏,日軍渡河,家鄉淪陷。同年11月.豫西抗日遊擊隊二支隊渡過黃河,到新安、澠池開闢抗日根據地。12月成立澠東辦事處,張軼任副主任,積極發動群眾,開展支前工作,後澠池縣人民政府、各區人民政府成立.張軼任四區副區……[詳細]
王致勤 (1916~1980)
   王致勤,原籍山東省冠縣萬善屯村。1916年10月8日生,9歲入本村鄉塾讀書,12歲喪父。13歲時,被土匪綁架拘禁,後託人花800塊銀元贖回,從此家業蕩盡,王致勤不得不輟學務農維持全家生活。 1940年2月,王致勤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8月,參加革命工作,先後在館陶縣、永智縣二區、冠縣五、七、八區任糧秣助理員、建設助理員、民政助理員、秘書、區長、區委書記等職。在此期間,他的祖母、母親、四弟均在……[詳細]
劉宏聲 (1911~1986)
  劉宏聲,男,漢族,河北省撫寧縣周村人,生於,1911年7月。家境貧寒,8歲就給人放羊,17歲到瀋陽一家帽店當學徒工。1943年在撫寧縣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區人民武裝部長、區長、區委書記。1949年隨軍南下,留陝州地委任土改工作組組長。1951年6月,受政府委派到義馬組建義馬建新煤礦股份有限公司,任黨支部書記,公司副經理、經理。1953年後,任義馬煤礦經理、義馬礦務局副局長、黨委常委等……[詳細]
陳國榮 (1901~1948)
  陳國榮,河南省義馬市裴村人,1901年4月生,1944年參加農會,從事抗日宣傳工作。 上官子平叛變後,陳國榮積極參加平叛鬥爭,與敵匪周旋,幾遇兇險。1945年8月,他帶妻子女兒隨八路軍北撤過黃河,在濟源老區進豫西公學學習,學習期滿後分配到豫西工委搞情報工作。 1947年在濟源二區窯頭情報站工作時,與區長王振山等10餘人遭敵包圍,分別廕庇在兩孔土窯內,據窯固守。敵人無法接近,就用麥稈將窯……[詳細]
傅子章 (1901~1948)
  傅子章(190l~1948)河南省義馬市千秋人。 傅幼年讀書,20年代從戎,先後在吳佩孚部、張學良部當兵,30年代後歸家務農。1942年任澗川鄉第九保保長。1945年5月日軍過河,家鄉淪陷,地方匪霸,魚肉人民。傅子章體恤民困,抗拒張廣居加派的糧款,發生衝突,將張部一士兵打死,張廣居率部攻打千秋,傅子章組織群眾,奮起反擊,俘獲張廣居及部下多人,從此結下怨恨。由於環境惡劣,傅子章離家參加八路軍,……[詳細]
段世垣 [清] (1882~1914)
   段世垣,字次珊,1882年生於義馬市二十里鋪村。早年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曾與河南留日學生張鍾端、劉積學等先後創辦《豫報》及《河南》雜誌,積極宣傳革命。 辛亥革命前夕,段世垣回國,在開封創辦商業學校,任校長,並任河南法政學堂教授。其間曾與在汴同盟會會員楊勉齋、劉粹軒等人籌劃河南起義,不幸失敗。 1912年民國成立後,各省成立議會。段世垣在河南參與競選活動。1913年被選為河南議會議員……[詳細]
張信民 [明] (1561~1633)
  張信民,明代理學家。生於嘉靖二十年(1541年),卒於崇禎六年(1633年),字孚若,號抱初,晚年又號洗心居士,學者稱洗心先生。澠池縣喬嶺村人。 張信民幼年在本村讀書,以鄉里曹端的治學處事為楷模。後到新安縣拜盂雲蒲為師,致力研討性理學,兼及反切和考據,造詣很深。青年時代在家鄉設教,四方青年,慕名而至。 中年時代,任關中隴西縣令,大力興學,改變世俗民風。繼又調任山西省懷仁縣令,一到任就深……[詳細]
寧軍茹
   寧軍茹,1974年生,高廟鄉李家坡村寧家窩自然村人,小學四年級學生,少先隊員,學生幹部。平時勤奮好學,.吃苦耐勞,團結同學,樂於助人。1988年5月17日下午3時,學校4個三年級小學生到村邊水潭洗腿腳,其中11歲的寧好奇不慎滑入水中。正在水潭附近的寧軍茹聞聲急速奔跑過去,顧不得脫掉衣服,立即跳入水中,雙手緊緊抓住寧好奇,奮力托出水面。寧好奇得救了,軍茹卻精疲力竭,再也無力掙脫出水,獻出了寶貴的生……[詳細]
李建偉 (1960~1979)
  李建偉(1960~1979年),生於湖濱區城區。1972年上中學時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擔任班團支部書記。1978年應徵入伍,任某部116團二營機槍連五班副班長、重機槍第一射手、連團支部委員。他刻苦參加軍事訓練,軍事技術在全連拔尖。他團結同志,在排裡是思想工作組成員。入伍不到一個月,兩次受到所在部隊嘉獎。1979年2月16日,李建偉所在的機槍排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配合四連執行戰鬥任務,李建偉主動……[詳細]
師廣軍 (1956~1979)
  師廣軍 (1956~1979年),交口鄉侯橋村人。1972年畢業於本村中學。他在校期間,努力學習,樂於助人,多次受到學校表揚。畢業後在家鄉勞動,表現積極,維護集體利益,受到幹部和群眾的好評。1976年3月應徵入伍。入伍後,工作積極主動,訓練刻苦認真,受營嘉獎一次,連嘉獎三次。1977年1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紅軍團某連炊事班長。1978年9月加人中國共產黨。是年,中國對越南自衛反擊,師光軍向連長提出……[詳細]
王躍明 (1951~1982)
  王躍明 (1951~1982年),會興鄉會興村人,1979年招工到原三門峽市航運站工作,先後任代理船長、副航手。1981年3月外出執行任務,途中自動駁船機器失靈,隨時有沉船危險。王躍明挺身而出,跳入黃河,在寒冷激流中工作兩小時,排除故障,保證了安全。同年,自動駁船外出拖淤,返回途中擱淺,他又下水工作一個多小時,排除險情。由於他工作一貫積極負責,不怕吃苦,愛護國家財產,多次被評選為先進工作者。198……[詳細]
劉建造 (1913~1980)
  劉建造(1913~1980年),會興鄉馬家河底村人。民國24年(1935年)畢業於陝縣師範學校,在陝縣宮前等村鎮當小學教員。民國27年(1938年)6月,因受進步思想影響,嚮往革命,毅然告別故土,離開新婚妻子,與進步青年結伴,步行千里,奔赴革命聖地延安,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在黨的培養教育下,很快成長為一名革命者。於次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29年(1940年)在抗日軍政大學畢業後,因學習成績優……[詳細]
張明仁 (1910~1935)
  張明仁 (1910-1935年),會興鎮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民國16年(1927年)春,張明仁輟學投軍,在吉鴻昌部下歷任宣傳隊員、宣傳隊長、軍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等職。在此期閫,受共產黨員劉秉琳(新中國建立後曾任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人影響走上革命道路。民國19年(1930年)秋,國民黨以張明仁在軍政治部刊物上宣傳-,是共產黨嫌疑為罪名解職逮捕,投入開封監獄。後經吉鴻昌大力營救出獄,介紹到西安楊……[詳細]
王大同 (1880~1973)
  王大同 (1880~1973年),字筱康,崖底村人。出身貧寒,世代務農。幼年聰明好學,常常為讀書忘食廢寢,因而積累了豐富知識。清光緒二十六年,他以優異成績考上秀才。後應牛王廟村聘請,教學授徒。大同水旱菸不吸,持身嚴謹。每天起早喊學生(時大齡學生住校食宿)起床誦讀。他常道: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還說:不能振作自強的人,如朽木之材,糞土之牆。他授課井井有條,課……[詳細]
張坤 (1873~1920)
  張坤 (1873~1920年),字子厚,會興人。少時刻苦自學,光緒癸卯(1903年)赴省鄉試,中第四名進士。陝州知州留其在召南書院舊址創辦中學堂二班、師範專習所一班、高小一班。後張坤建議改陝州試院為陝州合屬中學堂,附設初級師範。宣統庚戌(1910年),河南巡撫保送張坤赴北京保和殿複試,先任官,次任河南高等大學堂監督兼省優級師範監督。後歷任省諮議局議員、副議長兼省眾議院議員和正議長、秦軍二師秘書、滬……[詳細]
齊太封 [清]
  齊太封,字履先,後川村人,生於清道光年問。其父齊桂,清時庠生,在原陝州城東街設中藥鋪,為貧窮人治病不收診費、藥費,賢跡聞名退邇。 太封自幼聰穎過人,讀書過目不忘,為文不打草稿,略加思索,就能寫出好文章。20歲時,以優異成績考入庠生(秀才)。次年又考取增廣生員,又兩年補考中稟生。每月上發稟米供之。40歲時,考取貢生,年將五旬,參加鄉試中舉人。 太封繼承父志,精學醫道,醫術高明,為人治病多……[詳細]
張諧之 (1850~1922)
   張諧之(1850~1922年),野鹿村人。張諧之生於清朝咸豐年間,幼時聰明過人,好學上進。21歲時上京趕考,中進士,加員外郎,銜兵部職,主持政事。皇上還先後特授其直棣、昌黎、盧龍、邢臺、撫寧、定興、東明、蔚州正堂。又署張家口、撫民府、宣化府正堂。張諧之編寫有《陝州考古錄》一書。……[詳細]
張柯程 [清] (1786~1836)
  張柯程(1786~1836年),野鹿村人。清嘉慶十二年(1808年),柯程22歲被委任知縣,先後在山西省長治、河津、趙城縣任職。柯程為人剛直,居官清廉,不徇私情,秉公辦事。他在辦案中,為民多伸冤雪恨,對豪強權勢、貫匪鄉紳則多從嚴懲處,當地黎民百姓大都拍手稱頌。因為他除暴安良,引起匪霸們的不滿,圖謀殺害他,挖地道通往柯程的書房內。半夜,匪徒們竄人書房,持刀將柯程首級砍掉提走,黎民百姓聞訊慟哭不止。清……[詳細]
張長庚 [清]
  張長庚,會興鎮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7年)協助川運,歷任廣平、平越等府知府。後升湖北漢黃德道,旋升布政使,遷山東按察使,奉命征剿川楚綠林武裝,辦理湖北軍務。不久調貴州按察使,兼貴州巡撫,詔授通議大夫,賞戴花翎,累賜蟒緞、翠玉、珊瑚、貂皮、大小荷包等物,並晏珍食多次。長庚所到之處皆有盛名,尤以任職湖北時,多惠政,武昌為他建生祠以祀之。長庚任貴州布政使兼巡撫時,前任移交未認真盤查,後啟庫空空,以此……[詳細]
劉昭妃 [明] 明神宗朱翊鈞的昭妃 (1556~1642)
   劉昭妃(約1556~1642年),上村人。明朝萬曆年間人選,萬曆六年(1578年)封為昭妃。劉昭妃性情謹厚,撫愛諸王。天啟(明熹宗年號)、崇禎(明思宗年號)年間(約1621~|642年),在慈寧宮先後為孝和王太后和懿安皇太后掌管玉璽,主管宮中諸事。王太后為信王朱由檢選妃周氏,疑其體弱,猶豫不決,劉昭妃進言道:今雖弱,後必長大。王太后方同意冊立周氏為信王妃。信王即位,即崇禎皇帝,立周氏為皇后。崇禎……[詳細]
張梅 [明]
  張梅,生於明代嘉靖年間,北梁村人。少年時代,聰慧靈敏,性情孤僻,讀書過後能記牢熟背,辦事有決心,凡事不辦則已,辦必成功。後來他考取江西高郵從學,曾為學正。嘉靖壬午年(1522年)受命為新安縣尹。在任時,清正廉明,遇到災荒年,他勇於請命取得上級救濟,深得民心。後升為四川道御史。他官高不傲,榮富不奢,生活儉樸,所到之處,民眾列道歡迎。北粱村人為頌揚他的功德,在他家掛匾,上 書四川御史憲法存。……[詳細]
郝鵬舉 (1903~1947)
  郝鵬舉(1903~1947),幼名勉,字騰霄。河南閿鄉縣城郝家巷(今靈寶縣)人。洛陽省立第四師範學校畢業。民國11年(1922年)5月,投馮玉祥部炮兵連當學兵,後當傳令兵。民國14年1月,入西北軍幹部學校受訓,任學員第一大隊長。同年夏,赴蘇學習軍事,分配在基輔紅軍各兵種混成幹部學校第一期炮科。民國16年夏畢業歸國,被任命為第二集團軍獨立炮兵團團長,駐開封。民國17年5月升任第二集團軍第二軍參謀長。……[詳細]
楊嶠 [晉]
  楊嶠是冀州刺史楊準子,兄弟有楊髦楊俊。冀州刺史楊準子,兄弟有楊髦楊俊文獻記載準子嶠字國彥,髦字士彥,併為後出之俊。準與裴頠、樂廣善,遣往見之。頠性弘方,愛嶠之有高韻,謂準曰:“嶠當及卿,然髦小減也。”廣性清淳,愛髦之有神檢,謂準曰:“嶠自及卿,然髦尤精出。”準嘆曰:“我二兒之優劣,乃裴、樂之優劣也。”評者以為嶠雖有高韻,而神檢不逮,廣言為得。傅暢雲:“嶠似準而疏。”嶠弟俊,字惠彥,最清出。嶠、髦皆……[詳細]
楊準 [晉]
  楊準,字始丘,司隸弘農郡(河南靈寶市東北故函谷關城)人。惠帝末為冀州刺史,與嵇康子紹、山濤子簡同好友善。子女:楊嶠、楊髦、楊俊……[詳細]
馮遷 [南北朝] (501~578)
  馮遷(501年—578年),字羽化,弘農人,州從事馮漳之子,南北朝時期北魏、西魏、北周將領。馮遷初在州中任職,所任各種職務,都以勤勉謹慎著稱。後北魏孝武帝元修收復潼關,平定回洛。又隨宇文泰活捉竇泰,收復弘農,征戰沙苑,皆立戰功。進入北周,任晉公宇文護府掾,歷任車騎大將軍、驃騎大將軍等。馮遷性格質樸,小心謹慎,雖然身據權要,而從不拿官職壓人。而且又明白乾練,善於判斷,深得宇文護的重用。宇文護被誅殺後……[詳細]
侯敏澤 (1927~2004)
  侯敏澤 (1927~2004)筆名敏澤、牧原。河南澠池人。1948年畢業於北平鐵道學院管理系。1948年後歷任北平軍管會文管會幹事,《文藝報》文學評論、理論組長,《文學評論》部副主任、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1943年開始發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論文集《形象、意象、情感》、《主體性、創新、藝術規律》,專著《李贄》、《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文學價值論》(國家社科項目)、……[詳細]
高旭旺
  高旭旺 (1948~)筆名丁旭。河南三門峽人。中共黨員。1993年畢業於河南大學學研究生班。1970年入伍,歷任四川省軍區戰士、文工團創作員,三門峽市崖底鄉文化站站長,《洛神》雜誌,《青年導報》社副社長,主任。中國詩歌學會理事,河南省作協理事,省詩歌學會執行會長。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五色土》、《愛的方位》、《多情的季節》、《愛的音符》、《流動的城河》、《雪……[詳細]
張羽 (1921~2004)
  張 羽(1921-2004) ,字甲,名冠一,曾用名張振寰,靈寶市尹莊鎮尹莊村人。1938年2月,張羽參加中國共產黨,同年8月赴中共中央長江局黨訓班受訓後回伏牛山地區參加建黨工作,任中共靈寶縣尹莊村第一任黨支部書記,1939年擔任中共盧氏縣委委員。1946年5月,被國民黨靈寶縣黨部以“煽動農民暴-動”罪而追捕。後輾轉赴滬,參加上海學運和工運,曾任上海青年中學教師,蘇州振華女中教師,繼續啟發、引導……[詳細]
楊凡
  楊凡 (1956~)原名楊煥珍。筆名楊帆。女。河南靈寶人。中共黨員。1977年畢業於鄭州大學中文系。同年分配到河南三門峽文化局創作組任編劇,1984年任三門峽市文聯副主席,1986年區劃調整縣級市升為地級市後,歷任文聯部副主任、創聯部副主任、辦公室副主任等職。《三門峽文藝》主編,副編審。現任三門峽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市作協主席。三門峽市政協委員,河南省文聯委員,河南省作協理事。1983年開始發……[詳細]
兀好民
  兀好民 (1953~)河南陝縣人。中共黨員。1972年起在國防科委司令部服役,後任家鄉農村黨支部書記,水利部十一工程局工人,1982年起任陝縣文化館文學,縣文聯秘書、副主席,縣文化局長兼文聯主席,《陝州報》總,三門峽作協副主席。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兀好民小說集》,長篇小說《紅指甲,黑指甲》,電視劇劇本《山彎彎,水彎彎》、《紅指甲,黑指甲》(合作),電視劇《神泉……[詳細]
王玉水
  王玉水 (1955~)河南澠池人。中共黨員。1974年落戶於內蒙古烏拉特前旗。1979年考入集寧師專中文系,畢業後留校任教。後又畢業於內蒙古師大函大中文系。1984年調入烏蘭察布盟委,先後任科長、主任等,1993年起任盟委宣傳部副部長、盟委副秘書長兼政研室主任,後任涼城縣政府縣長,2004年至今任烏蘭察布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屆人大代表。現任自治區文學研究會副會長。1981年開始發……[詳細]
王式儉
  王式儉 (1948~)河南澠池人。1985年北京語言自修大學結業。高中畢業後赴陝西乾縣插隊。1971年參加襄渝鐵路建設,任創作員和團報,後調西安鐵三中任語文教員、教研組長,中學一級教師。曾參加編寫中學語文教學參考書、省自修大學教材。1994年獲陝西省職工自學成才二等獎,1999年獲中共西安市委宣傳部、市文聯嘉獎。1978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200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第一次的丁香》,詩文……[詳細]
劉育賢
  劉育賢 (1939~)筆名山村人。河南靈寶人。系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會員。歷任中國少兒報刊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海燕出版社室主任,《金色少年》雜誌主編,副編審。20世紀50年代開始文學創作。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兒童詩集《劉育賢兒童詩選》、《我愛自然我愛美》(合作),兒歌集《好漂亮的歌》、《飛翔的童心》,散文集《汗灑人生路》,評論集《筆底情》等。作品多次被選入《中國兒童文學大系》、《中國最美……[詳細]
李黃飛
  李黃飛 (1946~)筆名黃飛。河南澠池人。1968年在河南靈寶插隊落戶。1971年後歷任洛陽鋼廠、洛陽市木材公司工人,洛陽日報社文藝副刊部副主任、主任、編委。1987年在北京魯迅文學院二期進修班學習,1987—1989年在西北大學一期作家班學習、畢業。200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中短篇小說集《古樹下有個風流庵》,長篇小說《頭狼》,短篇小說《緊急通知》、《綠色的雪》、《醒橋》、《長在屋子裡的桐……[詳細]
李根紅 (1921~2004)
  李根紅 (1921~2004) 現代詩人,作家。原名李景元,筆名塞風。1921年農曆2月28日生於靈寶縣沙坡村,先後就讀於私塾、靈寶一小、路井小學、省立九中和師範專科。1940年8月,同楊朗樵和雷行共赴延安,到陝北公學學習。1941年起從事新聞工作,先後《崤函日報》、《行都日報》、《時事新報》和《中國時報》文學副刊,並擔任過《山東青年報》總編。1946年在武漢《大剛報》任時,經邵荃麟介紹進入膠東根……[詳細]
曹靖華 (1897~1987)
  曹靖華(1897.8~1987.9),原名聯亞,盧氏縣五里川鄉路溝口村人,父名培元,晚清秀才,是一位立志于山區教育事業的啟蒙教育家(有傳)。靖華有2姊1弟2妹,他自幼酷愛聽父母與鄰居長者講故事,父親稱他為裝不滿的故事罐兒,聽後常對故事中人物發表自己的愛憎之情,如聽劉老漢講:有一年因一群毛猴把地裡莊稼糟踏殆盡,村裡一個勇敢的窮孩子跑到毛河琉璃廟借老道士一把降妖劍,殺了為首的猴子,把猴頭掛在樹上示眾,……[詳細]
曹彭齡
  曹彭齡 (1937~)筆名彭齡。河南盧氏人。中共黨員。196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1962年參軍,歷任解放軍總參謀部參謀,中國駐敘利亞使館譯員,解放軍南京外國語學院教師,中國駐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及埃及大使館副武官、武官,少將軍銜。現為中國國際戰略協會高級顧問,中國阿拉伯友好協會理事。1958年開始發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戰歌嘹亮》(合作),單獨或與夫人章誼合……[詳細]
曹蘇玲
  曹蘇玲 (1928~)女。祖籍河南盧氏,出生於莫斯科。中共黨員。195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英語專業,1955年又畢業於北京俄語學院俄語專業。歷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外國文學部,編審。1949年開始發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譯著《旅伴》、《沒有寄出的信》、《火光》、《卡扎科夫小說集》等,合譯有《不是單靠麵包》、《州委書記》、《生者與死者》、《黑麵包幹》、《白比姆黑耳朵》、《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詳細]
王繼恩 [宋] (?~999)
  王繼恩(?-999),北宋時期的宦官、防禦使。陝州(今河南陝縣)人。《宋史》說宋太祖駕崩時,宋皇后急令王繼恩召太子趙德芳入宮,王繼恩卻拿著遺詔去找晉王趙光義。後來趙光義繼位,即宋太宗,但許多人相信有“斧聲燭影”之謀篡疑案,認為是趙光義謀殺宋太祖,因而即位。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均順叛宋,王繼恩、雷有終率兵討之。淳化四年(993年),李順陷成都時,繼恩任劍南西川治安使征討之,-三萬人。宋太宗去世……[詳細]
張子楓
  張子楓,2001年8月27日出生於河南省三門峽市,中國大陸女演員。2009年在馮小剛導演的電影《唐山大地震》中飾演小方登一角而成名,並憑藉在此片榮獲第3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新人獎[1-2] 。2010年主演電視劇《我的父親是板凳》 《情感戰爭》。2011年主演電影《摩登年代》 ;同年主演電視劇《心術》。2012年主演電影《宮鎖沉香》,飾演小沉香 ;同年主演電視劇《璀璨人生》《老爸回家》《……[詳細]
何滿潮 中國科學院院士
  何滿潮, 礦山工程巖體力學專家。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1956年5月24日出生於河南省靈寶市,籍貫河南靈寶。1981年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工程地質專業,1985年在該校獲碩士學位;1989年畢業於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系,獲博士學位;2011年獲比利時MONS大學名譽博士。 主要從事礦山岩體大變形災害控制理論和技術研究。提出了“緩變型”和“突變型”大變形災害的概念及分類,研發了多套大變……[詳細]
高輔堯 [宋]
  高輔堯是高保寅之子。宋太祖曾於殿上召對,對他慰問嘉勉,授掌書記。保寅還勸哥哥保勖說:“真主出世,天下將大一統。哥哥應該為諸國歸順朝廷起表率作用,不要幫助別人謀取榮華富貴。”保勖不聽,宋太祖派慕容延釗等徵武陵,出京口鎮時,高保勖帶隊,用牛、酒犒軍,太祖嘉勉了他,任命他為懷州知州,太宗時,知同、汝兩州,享年60歲。高輔堯兄弟四人,名為輔政、輔之、輔堯、輔國。俱進士及第。輔政官至秘書丞。輔之官至太常卿。……[詳細]
常達 [唐]
  常達,隋末唐初陝州陝縣(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人。 初仕隋為鷹揚郎將,數從高祖征伐,甚蒙親待。及義兵起,達在霍邑,從宋老生來拒戰。老生敗,達懼,自匿不出。高祖謂達已死,令人閱屍求之。及達奉見,高祖大悅,以為統軍。武德初,拜隴州刺史。時薛舉屢攻之,不能克,乃遣其將仵士政以數百人偽降達。達不之測,厚加撫接。士政伺隙以其徒劫達,擁城中二千人而叛,牽達以見於舉。達詞色抗厲,不為之屈。舉指其妻謂達曰:“……[詳細]
賈彥璋 [唐]
  德宗貞元以前在世。歷任監察御史、侍御史兼殿中侍御史。官至庫部郎中。事蹟散見《元和姓纂》卷七、《御史臺精舍題名考》卷三。《全唐詩》存詩4首。……[詳細]
楊夔 [宋]
  楊夔,字、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昭宗光化末(約公元900年)前後在世。唐文學家,自號“弘農子”,弘農(今河南靈寶)人。能詩,工賦善文,與杜荀鶴、康餅、張喬、鄭谷等為詩友,以《冗書》馳名士大夫間。昭宗時與殷文圭、杜荀鶴、康軿、夏侯淑、王希羽等同為宣州節度田頵上客。時楊行密勢威甚盛,夔知頵力不足以抗楊行密,著《溺賦》以諫之,頵不用,卒敗。夔終身不仕,以處士終。其文頗有氣勢,《蓄狸說》、《善惡鑑》、《植蘭說……[詳細]
姚巖傑 [唐]
  陝州硤石(今河南省三門峽市)人。唐代詩人。姚巖傑是大唐賢相梁國文貞公姚崇的裔孫。其生性豪爽風趣,喜飲酒暢遊天下,一生多以吟詩飲酒放遊江左,歷遍名川大山。姚巖傑詩文不俗,著有《象豀子》二十卷,留詩僅一首。……[詳細]
楊漢公 [唐]
  楊漢公,字用義,唐虢州弘農(今河南省靈寶市境)人。楊虞卿胞弟。始任興元府(今陝西省南鄭縣境)李絳手下幕府,李絳因罪死,未受株連,升任戶部郎中、史館撰修,後改任司封郎中。楊漢公,字用義,唐虢州弘農(今河南省靈寶市境)人。楊虞卿胞弟。始任興元府(今陝西省南鄭縣境)李絳手下幕府,李絳因罪死,未受株連,升任戶部郎中、史館撰修,後改任司封郎中。大和九年(835)受楊虞卿案的株連,降為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境)……[詳細]
楊於陵 [唐] (753~830)
  楊於陵(753~830年),字達夫,中唐大臣。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幼年喪父,聰明勤學。大曆五年(770)成進士,次年應博學鴻詞科登第,補為潤州句容主簿。秩滿,調為鄂嶽、浙西觀察使府從事。觀察使韓滉賞識於陵有才學,將女兒嫁他為妻。貞元元年(785),韓入朝為宰相,楊於陵為避親不願隨遷,辭職隱居於建昌讀書。韓滉死後,貞元五年【注:見《舊唐書·韓滉傳》為八年,此從《新唐書》】楊於陵入朝為膳部員外郎,……[詳細]
楊牢 [唐]
  楊牢,[唐](公元八三一年至?年)字松年,弘農(一作河南)人。楊牢,生於唐文宗太和五年,卒年不詳。年六歲,母命就學,誤入父友家。友方彈綦,戲以局為題命賦,牢應聲而成。父從田弘正,死於趙軍。牢走常山二千里,號伏叛壘,求屍歸葬。單縗冬月,往來太行間,凍膚皺瘃,銜哀泣血,時稱孝童。年十八,登大中二年(公元八四八年)進士第。頗有詩名。性卞急,累居幕府,主人多不容。……[詳細]
楊汝士 [唐]
  楊汝士,唐代人,(約公元821年前後在世)字慕巢,虢州弘農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穆宗長慶初前後在世。元和四年,(公元八o九年)登進士第。牛僧孺、李宗閔待之善,引為中書舍人。開成元年,(公元八三六年)由兵部侍郎出鎮東川。入為吏部侍郎。終刑部尚書。汝士善詩。裴度居守東都,夜宴,半酣,與諸客聯句。時元稹、白居易均在座,有得色。依次至汝士,汝士句雲:“昔日蘭亭無豔質,此時金谷有高人”。居易知不能復加,遽裂……[詳細]
楊敬之 [唐]
  楊敬之(約公元八二o年前後在世),字茂孝,祖籍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安史之亂中移家吳(今蘇州)。唐代文學家楊凌之子。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末前後在世。憲宗元和二年(807)登進士第,平判入等,遷右衛胄曹參軍。元和十年在吉州司戶任,累遷屯田、戶部郎中。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坐李宗閔黨,貶連州刺史。文宗尚儒術,以敬之代鄭覃為國子祭酒。未幾,兼太常少卿。是日,二子戎、戴登科,時號“楊家三……[詳細]
楊凌 [唐]
  楊凌,中-,與其兄楊憑、楊凝並稱“三楊”,因官至大理評事,又稱“楊評事”,著有《楊評事文集》。柳宗元為其書作《楊評事文集後序》。……[詳細]
楊凝 [唐] (?~802)
  楊凝(?—802)唐代詩人。字懋功,虢州弘農人,楊憑之弟。生年不詳,約卒於唐德宗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訓。長善文辭,與兄憑、弟凌皆有名。大曆中,踵擢進士第,時號“三楊”。凝由協律郎三遷侍御史,為司封員外郎。坐釐正嫡媵封邑,為權幸所忌,徙吏部。稍遷右司郎中。宣武董晉表為判官。亳州刺史缺,晉以凝行州事,增墾田,決淤堰,築堤防,水患為息。時孟叔度縱橫撓軍治,凝亦荒於酒。董晉卒,(公元799年)凝走還京師……[詳細]
楊憑 [唐]
  楊憑,唐代人,生卒年均不祥,字虛受,一字嗣仁,虢州弘農人。善詩文,與弟凝、凌並有重名。大曆中,俱登第。時稱“三楊”。後入拜京兆尹,為御史中丞李夷簡所劾,貶臨賀尉。官終太子詹事。楊憑,字虛受,弘農人。舉進士,累佐使府。徵為監察御史,不樂檢束,遂求免。累遷起居舍人、左司員外郎、禮部兵部郎中、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觀察使,入為左散騎常侍、刑部侍郎、京兆尹。憑工文辭,少負氣節;與母弟凝、凌相友愛,皆有時名。重……[詳細]
姚系 [唐]
  唐代河中人。詩人。姚係為大唐賢相梁國文貞公姚崇的曾孫。其家族陝郡姚氏已成為當時很有名望的郡族,地位極高,名重於時。姚繫於貞元元年(785)登進士第。姚系一生與同時期的詩人韋應物交情頗深。他們一直相互交往,又經常結伴同遊天下。姚系生性豪爽風流,尤喜飲酒題詩,常常聚集文雅好友一起討論文學詩賦。姚繫留傳詩僅十首。……[詳細]
楊嗣復 [唐] 唐朝宰相 (783~848)
  楊嗣復(783—848年),字繼之或繼子(《新唐書》為“繼文”),穆宗時的戶部尚書楊於陵次子,東漢太尉楊震之後(第五子楊奉一脈)與楊虞卿為族兄弟。八歲能文,主考官權德輿錄為進士,二十歲登博學宏詞科,受到宰相武元衡賞識,“皆權德輿門生,情義相得,進退取捨,多與之同”。累遷中書舍人。由戶部侍郎擢尚書右丞,封爵弘農伯。李德裕輔政,被黜為湖南觀察使。會昌元年(841年)三月被貶潮州。唐宣宗大中初,召為吏部……[詳細]
楊虞卿 [唐]
  楊虞卿,字師皋,虢州弘農人。 楊寧之子。元和五年進士,為校書郎,擢監察御史。與陽城友好。李宗閔甚器重他,歷官弘文館學士、給事中、工部侍郎,官至京兆尹(首都市長),太和九年七月一日甲申,貶虔州司馬,卒於任上楊虞卿,字師皋,虢州弘農人。祖燕客。父寧,貞元中為長安尉。少有棲遁之楊虞卿像楊虞卿像志,以處士徵入朝。有口辯,優遊公卿間。竇參尤重之,會參貶,仕進不達而卒。虞卿,元和五年進士擢第,又應博學宏辭科。……[詳細]
趙仁本 [唐] 唐朝宰相
  趙仁本,陝州河北人也。貞觀中,累轉殿中侍御史。自義寧已來,詔敕皆手自纂錄,臨事皆暗記之,甚為當時所伏。會有敕差一御史遠使,同列遞相辭託,仁本越次請行,言於治書侍御史馬周曰:“食君之祿,死君之事。雖復跋涉艱險,所不敢辭也。”及回,事又稱旨,擢吏部員外郎。乾封中,歷遷東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尋轉司列少常伯,知政事如故。時許敬宗為右相,頗任權勢,仁本拒其請託,遂為敬宗所構,俄授尚書左丞,罷知政事。咸亨初……[詳細]
上官婉兒 [唐]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帝王后妃八大才女 (664~710)
  上官婉兒(公元664年-公元710年7月21日),別稱上官昭容、小婉,詩唐代著名才女,著有《彩書怨》、《遊長寧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等作品。上官婉兒曾諫言提高婦女的社會、政治地位;設立修文館、增設學士;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在政壇上有著重要地位。7月21日李隆基發動唐隆之變,殺死韋后、安樂公主及所有韋后-,李隆基殺上官婉兒於旗下,諡號惠文,葬於雍州咸陽縣茂道鄉……[詳細]
王濬 [晉] 十七史百將傳 (206~286)
  王濬(206—286.1.28),字士治,小字阿童,弘農湖縣(今河南靈寶西南)人,西晉著名軍事家。 王濬出身於世代為二千石的官吏之家。他博通典籍,姿容修美,但由於不求名望,不謹細行,因而不為鄉里人所稱讚。後來,王濬改變原來的性格志節,變得疏通亮達起來。王濬性格“恢廓,素有大志”(《晉書·王濬傳》)。曾修造宅院,把門前的路開得有幾十步寬,人們問其故,王濬說:“吾欲使容長戟幡旗”(《晉書·王濬……[詳細]
王睿 [晉] (206~285)
  (206~285) 西晉大將。字士治。弘農湖縣(今河南靈寶西)人,家世二千石。初為河東郡從事,後參徵南軍事,為羊祜所賞識,轉巴郡太守、廣漢太守,頗有“惠政”。遷益州刺史,泰始八年(272),晉武帝司馬炎謀攻吳,經羊祜推薦,授□龍驤將軍、監益、梁諸州軍事。奉詔修建長一百二十步、能容納兩千多人的大戰艦,訓練水師,併力請速伐吳。太康元年 (280)正月奉命率軍自成都出發,破除吳人在長江險處所置鐵鎖、鐵錐……[詳細]
張須陀 [隋] 隋朝名將 (565~616)
  張須陀(565年—616年12月1日),字果,弘農閿鄉(今河南靈寶)人 ,墓誌銘稱其為南陽西鄂人 ,隋朝大將。仁壽四年(604年),隋煬帝繼位,幷州總管、漢王楊諒因不滿其兄即位,遂於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起兵反隋煬帝。張須陀又隨幷州道行軍總管楊素平定叛亂,因功加開府。後多次率軍平定各地的叛亂,威振東夏,被認為是隋朝柱石。公元616年,張須陀為瓦崗軍所敗,下馬戰死,時年五十二歲。其所部士兵得知死……[詳細]
魏野 [宋] (960~1019)
   魏野 (約960~1019年),字仲先,號草堂居士,宋代陝縣(今崖底鄉三里橋村)人,世代務農,喜歡吟詠詩篇,不追求聞名顯貴。居住在陝州城東郊,依土崖鑿洞,名曰樂天洞,洞前蓋有草房,名曰草堂,自植竹樹,鑿土引泉,將居所周圍環境佈置得景趣幽絕。農閒時節,在草房彈琴詠詩,接佳賓,待遠客,飲酒歡娛。前任後繼的郡守州官,雖然是武臣舊相,對魏野皆以禮遇。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寇準被罷京官後,謫陝州任知州時,親涉……[詳細]
姚崇 [唐] 唐朝宰相 (650~721)
  姚崇(公元605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陝州峽石(今河南三門峽東南)人。則天朝以字行,時突厥叱利元崇發動叛亂,武則天不喜姚崇與叱利同名“元崇”,乃改名元之。玄宗朝為了避諱“開元”的“元”字,復改為單名姚崇。他在武周、睿宗、玄宗三朝為相,皆兼兵部。特別是在玄宗朝早期為相,對“開元之治”貢獻尤多,影響極為深遠。姚崇在武則天朝以門蔭出身為仕。任孝敬輓郎職時,應“下筆成章”科舉,授為濮州(今河南……[詳細]
姚合 [唐] 唐朝詩人 (779~846)
  姚合(約779~約846) 唐代詩人。陝州(今河南陝縣)人。玄宗時宰相姚崇的曾侄孫。元和十一年(816)進士,授武功主簿。寶曆間官臨察御史。又出為金、杭二州刺史。後被召入京,官刑部郎中、諫議大夫、給事中,再出為陝虢觀察使,終秘書少監。武宗會昌四年(844),李德裕任太尉,姚合有詩寄贈。約在此後一兩年間去世。世稱姚武功,其詩派稱武功體。姚合在當時詩名很盛,交遊甚廣,與劉禹錫、李紳、張籍、王建、楊巨源……[詳細]
藺相如 [春秋戰國]
  藺相如(生卒不詳)傳為今曲陽縣相如村人。曾為戰國時期趙國宦者令繆賢舍人。趙惠文王時,得楚人卞和所獻玉璧。秦昭王聞後,遣使給趙王一書稱:願以15座城換取和氏璧。趙王拿不定主意,送和氏璧,怕秦國不給趙15座城,不給和氏璧,又怕秦國以此為藉口出兵攻趙。就在趙王左右為難時,宦者令繆賢向趙王推薦自己的門客藺相如。由藺相如奉玉璧去秦國,藺相如到了秦國把玉璧獻給了秦王。秦王十分高興,卻不提15座城之事。相如見秦……[詳細]
上官儀 [唐] 初唐著名詩人 (608~664)
  上官儀(608年-665年),字遊韶,初唐著名詩人,他的詩“綺錯婉媚”,具有重視詩的形式技巧、追求詩的聲辭之美的傾向,形成當時爭相模仿的新詩體——上官體。上官儀曾任西臺侍郎,封爵楚國公(贈),代表作有《入朝洛堤步月》。麟德元年十二月(665年1月),上官儀得罪武則天被誣陷謀反,下獄處死。人物生平早年經歷上官儀自幼隨父親上官弘遷居江都(今江蘇揚州)。大業十四年(618年),上官弘在江都之變中遇害。上……[詳細]
宋之問 [唐] 仙宗十友,唐朝詩人 (650~712)
  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汾州(今山西汾陽縣)人。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宋之問約生於唐高宗顯慶元年( 656年),並沒有顯赫的門第家世。父親宋令文起自鄉閭,矢志於學,交友重義,“比德同道。理閫探索詞源論討”,多才多藝,不僅“富文辭,且工書,有力絕人,世稱三絕。”唐高宗時做到左驍衛郎將和校理圖書舊籍的東臺詳正學士,饒著聲譽。在父親的影響下,宋之問和弟弟之悌,宋之遜自幼勤奮好學,各得父之一絕;宋之悌驍勇……[詳細]
關龍逢 [夏] (?~前1767)
   關龍逢(pang旁)(?~公元前1767甲午),夏大夫,死諫開先第一人。夏朝末年的賢臣。暴君夏桀荒淫無道,曾修建酒池,可以行舟。又用酒糟堆砌成小丘,登丘可遠望七里。關大夫直言極諫。一日,桀觀炮烙於瑤臺,問龍逄樂乎?答日樂。又問觀刑何無惻怛之心?答日天下苦之而君以為樂,臣為君之股肱,何不悅乎!桀言聽子諫,諫得我改之,諫不得我刑之。關大夫諫道,臣觀君冠危石也,臣觀君履春冰也,未有冠危石而不壓,履春冰……[詳細]
許贊 [唐]
  許贊 唐朝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