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望平街看成都屎尿生意的简史

上一篇,我们以《校园风云之班长争夺战》的方式,说了望平街与军阀混战的关系,今天我们继续,说说望平街那“划时代”的屎尿产业,是的,你们没有看错,屎尿!

望平街一带,曾经布满了粪塘子

新中国以前,民国初期,倒腾屎尿可是一门来钱的生意。出现了专门从事屎尿生意的粪商。

那个时候,这些污秽的排泄物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黄货。对于当时还是以农耕经济为主的成都来说,这可是极好的东西。

因为农民朋友对肥料的需求并不固定,所以不同季节黄货的价格也不一样。

以1940年代为例,Go君查阅资料得知,100斤干的黄货,最高折价是15斤米,而淡季折价最低只有1.5斤米,价格一个天下,一个地下!

从望平街看成都屎尿生意的简史

几个老百姓抬着一袋干粪

逐利粪商们便在成都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外修起了大量的粪塘子(老百姓叫粪塘子,但它有一个文雅的称号,叫“金窖”)。淡季的时候,这些粪商就在这里储存黄货,等旺季的时候再卖,获利丰厚。现在东边的猛追湾、望平街、牛王庙;南边的磨子桥、浆洗街;西边的通惠门;北边的梁家巷,在当年都是粪塘子比较集中的地方。

就望平街来说,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仍然还有好几个大的方格式的粪塘子。

官方插手屎尿生意,民间斗士谐趣开骂

昔日的成都是没有啥子地理排污管道的,哪像现在哦,“挖地3尺是管网”,甚至还提出了能够自我渗透循环的海绵城市概念。城内几十万居民的粪便,当时全部是由近郊的农民每天到大街小巷中一家一户收集的,民间俗称“倒桶子”,有用桶挑的,也有用粪车拉的,就这么送出城外。

为了不影响市容,政府规定拉黄货必须在晚上或者清早,所以粪商或农民运送黄货的时间很紧张,有时候为了争抢还要打架。这个生意很快被政府看在眼里,据说杨森主政的时候开了厕所收捐税的先河,派军警在城门口堵截进城挑粪的农民,按挑收钱。

当时成都有一个非常人知名的尖酸文人——刘师亮,有着谐趣斗士的称号,为此专门写了一副对联开骂:“自古未闻粪有税,于今唯有屁无捐”,一时广为盛传(关于这个刘师亮,后期Go君将专门出一个他的故事,很有意思)。

骂归骂,从政者偿到了屎尿生意的甜头,怎么能够轻易舍弃。杨森倒台后,继任者把这个屎尿学问发扬光大,甚至干脆经营屎尿生意。刘文辉的二十四军控制成都时期,由上校秘书叶前辉兼任卫生委员,专门负责此事,其下共有200多个公厕,30多辆粪车,10多个粪塘子。而据记载,当年一个公厕一年的粪便可换几百斤大米,超过一亩水田的收成。

当然,军阀们也不可能把全城的屎尿摊摊全霸占完了,也继续“深化改革”了这个公厕税收制度。社会局认为公厕是社会问题,税嘛就应该他们收,卫生局则说粪便有关卫生,当然归他们收咯,而税务局也吼起,收税本来是我们的事,你们闹个锤子。最后,还是三家单位一起协调,才把这个税收了。

屎尿生意淡出历史舞台

那个时候,成都的每条街巷都有一个或多个公厕,成为成都三多(茶馆多、小吃多、厕所多)之一。

新中国成都后,当然不是允许这么乱来的,于是便在九眼桥旁的宏济路成立了成都市肥料公司,为各单位清除粪便,统一管理全市的大多数粪塘,并将粪便转卖给农村做肥料,但大大弱化了粪便的市场化价值,多从社会福利层面和环境公益上考虑。

由于工作量太大,可能确实也赚不到啥子钱,这个公司也就慢慢萧条下去。

相关阅读

成都商报曾在2014年6月28日,专门阐述了关于国人“方便”的历史背景。说是,漫长的历史里,中国人每天都能看到身边的污物,但又尽力回避。甚至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的国人,当有需求的时候,都选择随地大小便而不是上厕所解决。

100年前,晚清的封疆大吏、两湖总督瑞征因为在租界的地盘随地小便,被洋人捉去罚款。现在,这样的情况已经无法想象。

在四川省档案馆,还保存着民国时期成都公厕改善计划的档案,其中包括公厕的布局结构要求,以及当时公厕的缺点。

从档案中可以看到,民国时期的成都,好点的坑是三合土或者砖石砌成,以当时的卫生条件来看,应该和现在那种处在城乡结合部又鲜有人打理的公厕一般,现在的人肯定是鄙弃的。差一点的,则是一个土坑,地面就是泥土,基本没有人打扫。而且,更重要的是,没有女厕所。

民国初期,成都街道公厕大约有1000余个,但一直到1928年,成都才开始设置女厕所。那美女们该怎么办呢?哦,清末民初美女基本是不上街的,茶楼戏院都不接女宾,劝业场(成都第一下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聚集区)刚开张的时候,有几个美女去逛街,结果引起围观尾随,警察不得不强迫这几个美女租个轿子赶紧回家。平时像青羊宫花会,会设置一个临时女厕所,但给钱才能使用。

=========我是分隔线=========

新土著爱上老成都。关于成都街道故事和民间传闻,相信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一定都有自己的压箱干货,不妨分享出来,让大家一起感受现代化大都市背后的人文元素。欢迎大家直接留言提供更多关于成都的故事线索。

想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文章,欢迎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