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實體店頻現倒閉潮,是電商的原因還是高房價的鍋,哪些類型實體店影響小一點?

zl913


實體店出現倒閉潮雖然說在某種程度上的確是受到了電商和高房價的影響,但實際上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實體店的競爭力不行,難以創造利潤,如果說實體店的競爭力大,在電商和高房的刺激下依舊能創造巨大的利潤的話,那麼實體店難道還會關門嗎?所以說在筆者看來實體店倒閉潮出現的原因其實還是在於自己本身不行。

相比起電商,實體店還是有自己的優勢的,所以如果實體店能好好經營的話,那麼其實還是能盈利的,現在大街上不是還有很多實體店是營業的嗎?而且生意還十分的紅火,當然這些店子大多數都是一些小吃店和冷飲店。

所以如果筆者自己要開店的話,那麼肯定會選擇開小吃店和冷飲店,不僅僅是因為這樣的店子受到電商和房價的影響比較小,更是因為吃喝是人們離不開的需求,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收入的增長,這樣的需求還會越來越大,所以未來這樣的領域其實有很大的潛力。

不過想法是好的,但問題是筆者根本就沒有錢用來開店。


樓盤網


現在實體店頻現倒閉潮,當然與電商的原因有關,不過電商主要衝擊的是標準化商品,比如說,現在很多人喜歡到網上購買一個檯燈,在網下實體店又貴服務又不好,而電商平臺還可以把商品直接送到你家,當然電商對實體店的對擊是有的。同時,實體店開著既要繳納房租,又要繳納稅費,而電商平臺的商家,支出成本要比實體店小得多,所以,在標準化商品的競爭中,實體店肯定不是電商的對手。

除了電商的衝擊之外,實體店出現倒閉潮還有自己惡性競爭的關係。試想,一條大街上有好幾家菸酒店,同質化競爭相當嚴重,當地購買需求又不是很旺盛,這就直接導致了實體店關門倒閉如潮水一般。實體店同業惡性競爭,再加上高房價催發的高租金,導致了實體店被消滅掉絕大部分。

哪些實體店影響更小一點?我們認為,你必須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說,設在居民區內的咖啡館,給居民休閒提供場所。還有社區乾洗店,夫妻兩個人開一家乾洗店也不會關門。當然,開在社區邊上的24小時的便利店,雖然價值不便宜,但是日夜開著,似乎也從來沒有倒閉的那一天。反正要有自己的特長實體店生存下去。


不執著財經


最近,網上流傳這樣一個真實的營銷案例:夏天來了,某寫字樓旁邊的水果店老闆,最近進了一批香甜可口的西瓜。每天大批的白領和商務精英來回經過水果店,但是卻很少有人買西瓜,倒是送奶茶的外賣小哥生意很紅火。

為儘快去庫存,水果店老闆急忙在櫥窗裡打出廣告,西瓜免費品嚐,不甜不收錢。儘管廣告做出去了,很多人也看到了,但是,依然沒多少人來體驗。

某天,一外賣小哥口渴進店,品嚐免費西瓜之後,感激店老闆並支招。其一,把西瓜切成小塊,包裝成盒裝;按份賣,不按斤賣;其二,盒裝西瓜配刀叉,按個賣的西瓜配刀勺。其三,水果店提供外賣服務。

店老闆依計從事,不料進店客流飽滿、外賣訂單不斷、西瓜大賣。

事後,總結有三點感悟:

1、按斤賣VS按盒賣:同樣的用戶,消費場景不同,產品需做出針對性的改良。白領商務人群注重個人形象,盒裝西瓜滿足便於攜帶的需求。

2、配刀叉VS配刀勺:同樣的產品,消費場景不同,需要不同的服務來配套支撐。

3、坐商VS外賣:同樣的店鋪,消費場景不同,給用戶的服務手段需差異化。

總之,電商VS實體店,實際是“人、貨、場”三大要素的重新整合與配置的較量。用戶需求、產品服務、消費場景,才是雙線PK的聚焦點。


新零售商學院


在我看來,實體店不景氣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同業飽和,各行各業的實體店全部過剩,全民經商,供大於求。

第二,房租過高,這個不用多說,都懂。房價和房租是實體經濟不景氣的原罪,華為都撤出深圳,何況你的彈丸小店?

第三,電商衝擊,這個其實影響最小,並且越來越小,實體店也都在做網銷,純電商成本也越來越高。





阿洋4586


實體店不景氣,是什麼原因鑄成呢?除房屋負債問題,和電商便利化主因外,還有傳統上商品傻大粗及服務未精緻化,個性化,多樣性,顧客至上等軟硬件,尚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也是其消費不振的不可乎視之原因。包括電店在內整個零售商,物流快遞,製造業,服務業,養殖業,農業,果疏業,外貿加工業,服裝業,金銀加工業,股票等都正在經受著轉型變革期,這還與經過三十多年高速增長期,不僅獲得了巨大體量的豐收,同時,也積墊下艱鉅的困惑和問題。如,依靠"土地財政"而過度地盲目的攤大了城市大餅,使從房地產開發獲得了巨大財政利潤,使政府陷於對土地受益過度崇拜,才使催生出官員不思進取,懶政,不願去發展前店後廠的發展模式,更對製造業及"雙創"不再重視。只把虛擬經濟,股票業,商業定位於城市發展目標和主動行政方向,又對房地產過度依獺。這些行政方式,使得社會發展超向簡單化,只喜歡抓所謂大,舍小。其實這是對經濟領域"大"與"小"的顛倒和誤判,使個體私企這是"大"發展動能,生存空間,不僅被阻止,還被放在其"小"的地位,把稅費貢獻率極"小"甚至虧本經營的國企,用行政命令手段,搓合在一起,去取世界5○o強之虛名。像中石油業的強行合併。這些看似多快好省,實則是少快差費之舉,基本上掏空了三十五年居家的所有財富積累,還使買房的城市居民揹負著十年二十年的鉅額銀行貸款。意思是說,城鄉居民無餘錢可用以更多的購物消費。在多數人不可消費時,還有另一類,富人,勢力人,確產生對新型技術含量高商品需求的急切,於是就出現了"老大媽"買全球的潮流,細算起來,他們只佔總消費人數的萬分之一,或百萬分之一,儘管他們有熱切的需求,但將這些資金,投到外國去了。於是零售商業態出了當下的窘態。許多街面零售店,就出現了走馬燈的進與退的現狀。不過,隨著倡導"雙創"和對實體企業家精神,及實行公平,平等等政策的引導,相信,零售業,包招網上零售業,在以質量為核心理念中,不久的將來,市場一定會比過去更繁榮,現在正處在經濟體制的頓節和修復期,這是歷史發展的必要,市場經濟和其它事物一樣,也要經歷"否定之否定之規律規範,修復也在情理之中了!


鐵漢


八十年辦什麼廠都容易成功,那時東西缺,現在什麼東西沒有,辦廠得要價格競爭低利潤的很容易虧損,實體店也一樣,一下子那麼多網店參與競爭,倒閉很正常,財富是靠創造的不是靠大家買賣的,現在人民的幸福感就差有房子。


冷靜認真打好手中的牌


實體店的倒閉與電商和房價高有一定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於實體店鋪經營者的定位誤區;定位錯誤導致經營錯誤。以下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電商的發家史和現在的運營定位。

要談電商的發家,肯定不得不說淘寶,淘寶作為第一代電商集合體,其創業之初,重點針對中國消費者極端追求“物美價廉”的消費誤區,將大量A貨、廉價商品聚集其中,吸引了不少城市屌絲的目光,同時也依託於廉價培養電商消費習慣。

第二階段淘寶的競爭對手,就明確地開始打擊傳統批發市場的零售環節。而這些傳統的以租賃批發市場的零售商而言就成為了電商平臺的獵物。

第三階段淘寶、唯品會等電商,開始將手伸向了二、三線品牌服飾;但這也就成為電商零售業的巔峰。因為一線品牌服飾的定位本就在少數群體,而這部分少數群體更講究於用戶體驗,這是目前電商無法達到的。

所以當時間進入2015年前後,不論雙11如何火爆,或者雙12如何的引人注目,對於LV、香奈兒、BOSS等國際一線來說,均很少參與其中,且實體店面依然是其主要銷售渠道。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生鮮超市。生鮮超市現在強調的是傳統實體+互聯網的發展模式,從原本的大賣場向社區店發展。利用互聯網技術,將物品銷售更加地細分化。


鬼行僧


看網上說高房價的鍋感覺有點意思,呵呵。市場經濟高房價是市場決定的,生意火爆時高房價就不是事,生意不行了才拿高房價說事,其實是市場的大變革很多人沒有接納。線上對線下的衝擊是顯而易見的,不然沃爾瑪也不會在華關這麼多店,就是因為成本合不上來。業績下降,成本上升,高房價背鍋。其實是商業模式的改變促進了效率的提高。所以今後服務業受電商衝擊小,例如餐飲業、足療、美髮等等。


深墨房地產


第六課已讀5遍的有:1張俊傑2.楊憶妍3樊家麟4王一凡5胡嘉怡6吳峻宏7劉瑋鍠8劉伊馨9.項柏棠10陳海寧11陳永迪12鄒亦欣13譚洋14楊卓睿15王子瑩16孔德睿17李文蕾18謝子萱19唐齊君20李富城21黃欣妍22胡嘉23許哲瑞24胡耿佳25何吉傑26朱思羽27張凱煥28李正斌29張曼群30王欣瑩31徐紫芙32張宇凡33黃玉婷34陳永迪35王思雨36黃怡菲37吳燕38蔡雨婷39沈逸驍40林浩宇41黃晟42伍紫鑫43謝思婷44易佳玥


千斤神劍


實體店倒閉大多集中在展銷形態的實體店,比如服裝鞋帽甚至於百貨雜品,而服務類型的實體店並沒有受到很大沖擊,相反卻能為以前的服務提供了便捷手段,比如足療按摩,理髮美容等等。一個行業大規模倒閉不是某一個具體具體原因導致的,房租貴嗎?不一定,那些奢華品牌的門店租金很貴,但依舊有銷量,主要是在一個時期一定要給自己的實體店升級,這讓很多人不理解,實體店究竟怎麼升級?行業升級可不是簡單的裝修升級或者是服務流程升級,而是打破常規的經營模式升級。也許你還不理解,舉個例子吧。我朋友做進口產品實體店的,在去年已經成功的改變了經營套路,沒有貨架,只有接待的茶吧,客戶在音樂和花香中品茶,貨品都在電腦上,隨意挑選,之後會有工作人員給你理貨,送到你面前驗貨,有物流直接送到你的家裡。這就是模式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