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人玩的土蛰

潍坊人把蟋蟀叫做土蛰,把蝈蝈叫做拐子。土蛰善斗,拐子善叫,关于拐子的事,咱们改天说。今天专门说道说道土蛰这点事。

潍坊人玩的土蛰

土蛰的公母,极其好区分。公的尾端有两根末梢,母的有三根,中间那根是输卵管,有别于公的。善斗的是公土蛰。如何判断土蛰是否善斗,除了观察头部特征,叫声是否有力清脆,还在于它有一口爱咬的“好”牙。

根据体型大小和头部特征来分,土蛰有很多品种。在民间,一般称谓有,金鼎、银鼎、元帅、和尚、道士(帽子)、油葫芦等等。其中前几种善斗爱咬,深受玩土蛰的喜爱,但是比较少见,不太容易捕捉和喂养,大概物以稀为贵吧。平时捕捉多见于后几种,尤其是油葫芦,体型比其他品种几乎要大一圈儿,却不善打斗,就是传说中的那“傻大个子”吧。

油葫芦也比较容易捕捉,它虽然体型大,却是呆头呆脑的,看起来不怎么灵活,它似乎看到你的手盖上来了,逃跑速度却慢了,很轻易地被捉拿到手,玩土蛰的一看捉到油葫芦,都觉得比较晦气,它打仗不中用,吃得又比较多,捉来何用,大多扔了它,继续捕捉别的品种。

道士在民间也叫道士帽子,因为它的头部顶端大致呈三角或方形,像极了道士戴的那种帽子,叫法由此而来。道士战斗力比较低,不过对决不善打斗的油葫芦,似乎是没问题的。

有一种土蛰叫和尚。它的头部顶端呈圆形,光秃秃的,就像和尚的头,于是它有了和尚这个名字。和尚战斗力与道士相比,似乎略胜一筹,当然也有人认为,其他它们打斗是在伯仲之间的。

潍坊人玩的土蛰

善斗土蛰的捕捉,首先可以从它们的叫声判断。那些叫声微弱的直接忽略。当然并不是说叫声越响亮,战斗力就越强,有的土蛰叫声虽然响亮,打斗却不堪一击。最好的土蛰是那种叫声有力清脆的,打斗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的。

土蛰要是“口瞿口瞿口瞿 ”单调地叫着,那是孤独的公土蛰在寻觅母土蛰的求偶叫声。还有一种“叮—口瞿,叮—口瞿,”轻声曼妙地唱和着,这是土蛰在“弹琴”,说明窝里除了一只公土蛰外,至少还有一只以上母土蛰在谈情说爱。

土蛰在四种情况下发出叫声:1、求偶,这是最多的叫声。2、战胜对手后的叫声,些时的叫声最为雄壮有力。3、战斗前的叫声,有一部分土蛰在见到敌手后,会先发出叫声起威摄作用以期吓退敌手。

那些个头大的土蛰叫声缓慢,有时几个小时就叫两三声。小土蛰叫声频率快,叫得也勤。土蛰的所有鸣叫声也有极其细微的差别,必须用心才能分辨得出来。

土蛰的两翅有好几种形状,其中有方翅、尖翅、大翅、梅花翅、琵琶翅等。由于翅形不同,发出的叫声也就不同,一般说来,两翅举得越高,发出的声音越清脆、响亮。有一种翅特长盖过身子的叫声特别沙哑。它们的叫声比较难模拟,有的像是“唧唧唧”,有的像是“嘟嘟嘟”,大翅的叫声如同洪钟,实在好听极了。

善斗的土蛰在寻呼异性时,将两翅高高举起,摩擦出急促的叫声。每只雄性成虫都能发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叫声。这是它的鸣叫声不同于其他昆虫的地方,令人禁不住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了。

潍坊人玩的土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