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首次明显回暖!曾经的“国民食品”又火了!

方便面,一种再平常不过的速食餐品,虽比不上海味珍馐,但它却是每个人记忆中最熟悉的味道。泡面、火腿肠、茶叶蛋,一份美好的回忆,只需三分钟就能获得大满足,相信很多人会在某个时刻对它魂牵梦绕。


五年来首次明显回暖!曾经的“国民食品”又火了!


作为“国民食品”的方便面,曾经可谓是“风光无限”。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包小泡面打造出了一个全球的主食产业及庞大的产业集群,甚至去年在全球形成1000亿包的高产量,几乎每个人都吃过。

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兴起,越来越多人开始注重养身,方便面这个快捷方便的快餐因“不健康”被打入冷宫,前几年销售连续下滑。尤其是作为方便面消费大国的中国,近五年来方便面销量一直处于下跌态势,跌幅一度高达16.66% 。

但是,根据近日各大龙头企业发布的财报显示,国内方便面销售明显转暖,这碗面又“热乎起来”了。

1、五年来首次止跌回暖!

人人都知道方便面,却不了解有个纪念日叫“拉面纪念日”。1958年8月25日,安藤百福先生经历了一整年的研究,世界上第一份方便面终于诞生了。


五年来首次明显回暖!曾经的“国民食品”又火了!


发明至今,方便面已有60周岁。如今,这种食物早已成为世界级的食物,种类口味繁多,能满足多样需求,再也不是简单的速食食品了。

了解韩国文化的朋友都清楚泡面对韩国人的重要性。要说谁最爱吃方便面,谁最会吃方便面?毋庸置疑,就是韩国人。2017年,平均每个韩国人吃掉了近74份方便面。

泡面在韩国已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不仅是充饥的食物,更是很多人赚取经济来源的一种方式。在韩国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种泡面店,也就是方便面,很多小家庭就是靠这种食物谋生。

五年来首次明显回暖!曾经的“国民食品”又火了!


当然了,要从数量上来看的话,我们还是第一的。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方便面连续18年呈现增长趋势,相当于每秒大概有1500包方便面被“消灭”,在2007年的时候,市场规模达到最大,产业接近500亿份规模。随后的几年就出现了分水岭,方便面销售开始走下坡路,销售额从581亿元降至2017年的498.6亿元,产量也从高峰期2010年500亿份的高位跌落到2017年的342亿份。

想当初,销售额最高的阶段,人均消费近40份,如今已降至28份。但与全球方便面市场相比,中国方便面市场还是有很大的空间。这点从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方便面销售市场的数据就能看出。

整体来看,近一年半的时间内,中国方便面行业呈现回升的势头,销量增长4.5%,销售额增长8.6%,量价齐升,增长提速。种种迹象表明,曾经一度被“唱衰”的方便面要绝地反击了!

五年来首次明显回暖!曾经的“国民食品”又火了!


近日,康师傅和统一两大方便面市场巨头也公布了上半年业绩报告,整体而言,今年上半年,方便面销售业绩形势一片大好。

具体来看,据康师傅半年报显示,半年康师傅实现收益309.96亿元,同比增长8.5%;净利润(公司股东应占溢利)13.07亿元,同比增长86.59%。其中方便面业务营收111.34亿元,销售收入达到63.08亿元,同比增长8.40%。

康师傅方便面上半年销售额的上涨得益于自身产品的升级,主要收入来自高价方便面产品,高价袋面销售额增速最大,14.83%,低价袋面和干脆面销售出现了下滑。

近几年为了满足消费升级后人们对饮食的新需求,康师傅除了提升品牌形象,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更是在产品上下重力,不断巩固高价面、发展高端面以获得市场青睐。

无独有偶,另一巨头统一也发布了半年报,其半年报显示,统一企业上半年实现收益112.24亿元,同比上升6%;净利润7.143亿元,同比上涨25.4%。其中,上半年方便面业务收入达

41.5亿元,同比增长8.0%。

同样的是,统一定位中高价位的产品上半年也保持双位数高增长,“汤达人”、“满汉大餐”等新品成了打赢翻身仗的“功臣”,带动方便面产品结构转型。

此外,今麦郎、白象、日清等品牌表现亦是可圈可点。看样子,充满回忆的国民食品又回来了!

2、这碗面靠啥热乎起来?

对于前几年方便面销量下降现象,众说纷纭,主流观点有以下几点。

一种是消费升级论。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对生活品质的需求随之提高,更加注重健康,特别是饮食方面。而方便面一直是大众“垃圾食品”菜单中的一种,含有防腐剂、难消化、油盐含量高、包装有毒、含有蜡等种种传言,让很多消费者“谈面色变”,致使消费者在不再愿意购买方便面这类不健康食品。


五年来首次明显回暖!曾经的“国民食品”又火了!


第二种是外卖冲击论。由于外卖企业的兴起和互联网的发展,在家依靠APP就能解决吃饭的问题,每周最少有4亿份外卖,飞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点外卖已经成了我们的日常。既然有更省心的方式吃到更美味的食物,那为何不点外卖,而选择吃泡面。

第三种打工回潮论

。方便面市场与农民工热潮一同崛起,以前绿皮车是主要的出行方式,很多人会选择在旅途过程中食用方便面,但现在高铁、飞机日益普及,做绿皮车的人就少了,时间也大大缩短,很多时候就不需要购买方便面了。


五年来首次明显回暖!曾经的“国民食品”又火了!


爆点君认为上述观点都是影响因素,但最主要还是产品本身的问题。如今,一款方便面打遍天下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没营养、不健康,这是人们不吃方便面的主要原因。

伴随着人们消费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方便面的代餐功能正在弱化,人们不仅仅追求饱腹感,更多的是从包装、口味等方面考虑,如果企业能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将产品向“健康”“营养”方向靠拢,满足新生代消费者口味的话,市场肯定又是另一番场景。

为此,近两年,方便面行业回归厨房风味的趋势愈来愈明显,从低价竞争到全面提质,中国方便面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方便面2.0时代”。


五年来首次明显回暖!曾经的“国民食品”又火了!


为了迎合消费群体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方便面产业不断求新求变,实现定制人群产品开发。比如康师傅推出的定位25-35岁年轻粉领的番茄鲜蔬面;麦郎推出的“老范家”面馆面,主打蒸煮工艺;白象打出“家庭面”的概念,对传统挂面进行个性化设计,推出酱拌面,可在5分钟内做一顿美味面食......正是这些创新改变,方便面市场销量和销售额均呈现上涨态势。

3、泡面榨菜卖得好就是消费降级?

方便面销量的回暖固然是良好的经济现象,但市场上却出现了“方便面卖得好意味着消费降级”的说法。据观点称,前几年方便面销量下滑,说明吃方便面的人越来越少,大家有条件进行更好的饮食消费,这正是消费升级的表现,如今方便面销量回暖,自然是降级的表现。

这种想法纯粹是想当然,消费的升降和方便面销量的增减并无关系。

一方面从企业公布的财报可知,高端、创新品种是带动业绩回暖的主因。企业通过改良产品,改变以往单一低价竞争方式,针对不同细分人群,配合消费端的需求,实现产业端创新升级,推出高质量的方便面品牌,从而拉动业绩的回升。

因此,两大方便面巨头摆脱颓势,利润率大幅激增,恰好印证了居民消费的升级,产品质量差、实力弱的公司被市场淘汰,消费者更加青睐大企业的高端产品,而不是去买所谓的“大路货”。

另一方面,不论是外卖还是榨菜方便面都只是较为基础的消费,并不能从某种品类的消费变化就断定是否升级或者降级。而且人们在不同的场景、时代,会做出不同的消费选择。

打个比方,爆点君小时候家里的恩格尔系数就比较高,大部分支出都在吃上面,如今就不一样了,消费方式多样化,除了食物,大部分花销在旅游、学习、电子产品等等其他服务和体验上面。可以预见的是,花最合理的价钱,买最合适的商品,为品牌溢价和情感价值买单,追求高性价比商品和高效服务体验,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的消费观念,这正是消费升级的新趋势。


因此,衡量消费是升级还是降级最终要看整体消费结构的变化,不能只看单一品类的指标,消费还包括教育、医疗、交通、通信、文化等服务消费,我们需要更加详细、客观、全面的数据分析才能做判断。再说了消费选择的变化,不仅受经济的影响,同样也受个人喜好、社会文化、收入等因素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