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著名書籍錯別字頻出,故意爲之卻大有深意!

《四庫全書》是中國最有名氣的古典藏書彙編之一,這套書的總監督人士是翰林大學士紀曉嵐。但是,在這本著作中,錯誤百出,特別是錯別字,非常多。作為皇家編纂的《四庫全書》為啥裡面有那麼多錯誤呢?

清朝著名書籍錯別字頻出,故意為之卻大有深意!

正是因為是皇家編纂才導致粗別字頻出?這個我們要先扒一扒《四庫全書》的前世今生。

清朝著名書籍錯別字頻出,故意為之卻大有深意!

乾隆是一個好大喜功的皇帝,在他做皇帝的時候,官員朱筠上奏說《永樂大典》大部分已經沒了,部分散落在民間,在太平盛世應該把失傳的文獻材料加以蒐集整理。乾隆一聽,感覺到自己做皇帝的時候,做了很多大事,應該和明成祖朱棣一樣,把民間的書都整一起。其實,乾隆早就有修書的計劃,朱筠只不過替乾隆說出來而已。於是,清代浩大的編纂工作開始了。乾隆下令將所輯佚書彙編在一起,因為是經史、子、集,的書囊括其中所以名曰《四庫全書》。

清朝著名書籍錯別字頻出,故意為之卻大有深意!

幹這項工作需要位領頭羊,乾隆想到了紀曉嵐。紀曉嵐在做官不久,就被牽連到一起官司中,被髮配到了新疆。乾隆結束掉紀曉嵐勞改生活,拉回京城編書。

紀曉嵐組織了4000多人的龐大隊伍,其中僅負責抄寫工作的就有3826人,聽說有不少人累死在工作崗位上 。

《四庫全書》共有3500多冊書,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這套叢書終於在1786年,耗時十三年的時間下完成。

清朝著名書籍錯別字頻出,故意為之卻大有深意!

在《四庫全書》編纂過程中,乾隆總喜歡去審查,隨手翻起一本來發現裡面有個錯別字,就告訴官員這個地方出錯啦,這個字不應該這麼寫,應該這麼寫!官員也會乘機奉承皇上真聰明,文化水平真高。誇獎乾隆文治武略的臺詞實在太多啦,誇獎乾隆知識水平高,聰明的倒是頭一回,所以乾隆為了滿足空虛的虛榮心,常常跑到編修館去檢查錯誤。負責編修的官員也挺識趣,故意去編錯一些內容,或者寫幾個錯別字,讓乾隆指出了。

一開始乾隆挺上心,後來煩了膩了,將東西粗略的看一眼,一些淺顯錯誤就成為了漏網之魚,因為乾隆看完之後都會在上面用硃砂批上"欽定"!就算想改也不可能了,只能聽之任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