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USTB),简称“北科大”,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设有“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

学校于1952年由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科系组建而成,初名北京钢铁工业学院,1960年更名北京钢铁学院,是全国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1988年定名北京科技大学,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高校。2014年,入选国家“2011计划”。2017年入选首批“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截至2017年底,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其中本专科生13663人,各类研究生10433人,外国留学生985人,在站博士后239人;已形成多层次、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3375人,其中专任教师1760人,院士8人。

北京科技大学

文化传统

校训:求实鼎新

“求实”,意为坚持从实际出发、通过客观冷静的研究探求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知,代表了学校恪守学术规律、追求科学真理的价值取向;“鼎新”,语出《周易·杂卦》“鼎,取新也”,意为树立新的标准、风气等,体现了学校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特征。

“求实鼎新”合并使用,既是对学校“学风严谨、崇尚实践”光荣传统的传承,也是学校深化改革、科学发展、不断铸就新辉煌的有力宣言,更是对全体北科大人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勇担历史重任的激励和号召。

校徽

新校徽是由两个同心圆构成的图案。外环由北京科技大学中英文名称和建校年份“1952”组合而成;内环以“鼎”为主体造型,嵌入校训“求实鼎新”。

鼎作为“国之重器”,是中华悠久文化的象征和我国冶金科技文明的代表。这一图案生动准确地反映了北科大的学科背景、行业特色和文化根源,体现了学校建校60年来引领钢铁行业发展、支撑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卓越贡献,彰显了学校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创新发展的坚定信心。在汉语中,“鼎”还具有“鼎力”、“鼎盛”、“鼎新”等正向联想和竭尽全力、团结同心、国家兴盛、社会和谐等一系列正面引申义,代表了北科大人沉稳刚毅、众志成城、为中华之崛起、奉科技以强国的精神品格。

“鼎”的正中是以小篆体书写的校训,具有鲜明的历史厚重感、文化传承性和视觉冲击力。校徽与校训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仅便于识别和记忆,更能体现和激励全体师生“求实鼎新”的精神追求。

校徽色调为“科技蓝”,与整体设计风格和校训内涵达到高度统一,充分体现了学校坚实深厚的学术底蕴、朴实严谨的治学准则和开放包容的大气姿态。

北京科技大学

学科建设

现有20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79个博士学科点,137个硕士学科点,另有MBA(含EMBA)、MPA、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社会工作、文物与博物馆和20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8个本科专业。学校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4个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据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结果,科学技术史排名全国第1,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第2,矿业工程第3);安全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等学科享有盛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力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外国语言文学等一批学科具有雄厚实力;一批新兴学科,如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讯工程、软件工程等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7年,北京科技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4个学科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入选学科数列全部137所高校的第26位(6校并列)。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4):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技术史。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冶金物理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科学技术史、机械设计及理论、热能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北京市重点学科

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3):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18):岩土工程、工程力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车辆工程、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思想政治教育、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系统结构、通信与信息系统。

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2):纳米材料与器件物理学、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

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冶金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科学技术史博士后流动站、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化学博士后流动站、软件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结果(2017年)

评估结果显示,我校参评的25个学科中,有16个学科进入前30%。3个优势学科继续保持国内领先,位列参评学科的前10%:科学技术史(A+/前两名)、冶金工程(A+/前两名)、材料科学与工程(A/前八名);6个学科位列前20%(B+):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7个学科位列前30%(B):土木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外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10月,北京科技大学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

质量工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机械原理;传热传质学;生产管理;冶金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大学英语;岩石力学与工程;大学生社会实践。

北京市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制图;经济与管理;机械设计;地质学与矿物学;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原理;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大学物理实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工程流体力学;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工程基础。

国家级教学团队:机械设计制图课程教学团队;材料学教学团队。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冶金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安全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物资源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物联网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