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上穿的龍袍,一件成本要多少錢?

袁文翔


龍袍,即皇帝的朝服,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款式,隋唐時期採用對襟擴袖的形式,宋朝叫做絳紗袍,元代改稱質孫服、明代叫做皮弁服、清代又改叫吉服袍。不同朝代的龍袍顏色也不一樣。秦朝崇尚水德,主黑,所以龍袍是黑色的。劉邦自稱赤帝之子,主火,所以龍袍是紅色的。隋文帝崇尚黃色,遂後世龍袍均以黃色為主色調。

龍袍上共有九條龍,前胸後背各一條,左右肩膀各一條,前後膝蓋處各兩條,第九條在衣服裡邊。這樣無論從前方還是後方看到的都是五條龍,暗合九五之尊。當然,凡事無絕對,1958年出土的萬曆皇帝的“緙絲十二章袞服”,就有十二條龍。

龍袍並非皇帝專享,郡王及以上得到皇帝允許也可以穿,只是不能穿黃色,而且龍的爪子必須挑掉一爪,稱之為蟒袍。

龍袍的製作非常考究,還以清朝為例,織一件龍袍需要繡工五百人,畫樣過粉要十五個,另外還要四十個繡金工,清乾隆年間,專門編纂了《皇朝禮器圖》,從制度方面加以規範。即便如此,一件龍袍的生產週期也超過兩年。所以常有人開玩笑,皇帝都下崗了,龍袍還沒有做好。

清代龍袍製作一般都交給江南三織造,即江寧織造局、蘇州織造局和杭州織造局,這其中,江寧製造局善於織金妝彩以及倭緞,其織造的“雲錦”更是天下一絕;蘇州製造局的緙絲、刺繡工藝最精;而浙江湖州的絲綢品質最為優良。

如此這般,一件龍袍值多少錢呢?

據史書記載,清朝一件刺繡龍袍的製作成本為1000兩白銀,以今天的白銀價格換算,約合人民幣15萬元,這麼看也不算很貴,如果換成房價可能更具可比性,乾隆十二年,北京內城西北角太平湖東(新街口),七間半房屋總價85兩。

清朝滅亡後,許多龍袍流落民間,香港蘇富比拍賣公司於2006年4月10日以1526.72萬元成功拍賣一件清乾隆御製鑲珠黃緞十二章紋龍袍,創造龍袍拍賣最高價。

說實話,這個價格漲幅跟房價比起來,真心不貴!



日慕鄉關


皇帝的龍袍可以說是最早的私人訂製,距離我們比較近的清代皇帝服裝分為禮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和便服幾類。其中龍袍屬於皇帝的朝服,也就是皇帝出席重要場合的禮服。



自唐高祖李淵時期,朝廷規定臣民不得僭越黃色,從此明黃色成為了帝王的專用顏色。皇帝是九五之尊,所以龍袍之上通常對應九、五兩數。清朝帝王的龍袍繡有九條金龍;前胸和後背各有一條正金龍,下裙前後各有兩條行金龍,左右兩肩分別有一條金龍,右面內襟裡面還有一條行金龍。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從正面或背面單獨看,都是五條龍,恰好對應九五之數。



除了在形制上凸顯帝王的尊貴外,還在選材、印染以及繪畫造型上有著嚴格的規定。清代龍袍有內務府專門繪畫定型,交給江南三織造進行製作。三織造用革絲、金線製作,然後用孔雀翎、米珠(米粒大小的珍珠)、珊瑚珠、妝花等等珍貴材料製作。



當時製作一件龍袍僅需要畫樣過粉的人需要10個,繡金工人40名左右,其餘繡工接近500人,而且這些人需要工作一年有餘才能完整的製作一件龍袍。根據專家估算一件普通的龍袍成本在1000兩到4000兩之間。摺合人民在14萬至57萬之間。

當然這僅僅是皇帝的一件外套而已,其餘內衣、鞋襪、朝冠、飾品都沒有計算。最關鍵的是,皇帝的龍袍是一次性的產品,穿髒了不會清洗,而是被銷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