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個老人1棟別墅,抱團養老模式可行嗎?

傳統印象中,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

近幾年,“老齡化”一詞開始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媒體和街頭巷尾。“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延遲退休”的提出,中國彷彿在一夜間就進入了往往只和發達國家才能聯繫到一起“老齡化社會”。

中國老齡化程度

日本是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其65歲以上的人口已達到全國人口的1/4,僅次於摩納哥,居全球第二位。

過去20多年裡,日本經濟長期低迷、國內需求不振、物價保持穩定,人口開始陷入負增長。

13個老人1棟別墅,抱團養老模式可行嗎?

那麼,中國離日本的現狀有多遠呢?——大概只需要20年

13個老人1棟別墅,抱團養老模式可行嗎?

▲2016年中國和1995年日本的年齡結構對比圖

13個老人1棟別墅,抱團養老模式可行嗎?

▲當前的中日年齡結構對比圖

人口快速老齡化帶來的必然是養老的困局。

獨生子女政策帶來的影響之一就是未來年輕小夫妻要供養四個老人甚至八個老人!養老壓力可想而知。

養老壓力大

說到養老,現行的養老模式有三種——養老機構養老、家庭養老和抱團養老。

我國的養老產業才剛剛進入起步階段,目前城市的養老機構一般為福利院、養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

但是養老機構現狀用一句話就能概括——公立進不去,私立不敢進。

以北京為例,北京目前共有養老機構340家左右,其中民辦的養老機構約有100家。這些養老機構可以分為三類:國家創辦的國營養老機構,鄉鎮、社區、村、街道辦的集體所有養老機構,以及企事業單位或個人所創辦的民辦養老機構。

13個老人1棟別墅,抱團養老模式可行嗎?

在這些機構中,進入公立養老院的難度也是人所共知,北京市第一、第四、第五養老院的入住率常年為100%,目前有1600多人在排隊等候入住,城八區的公立養老院入住率也都在98%左右。

而民辦養老院的床位已有近12000張,但平均入住率只有2/3。

民辦養老機構除了價格昂貴之外,主要是服務跟不上。事實上,服務是中國所有養老院最弱的一塊。護工數量嚴重不足之外,這些護工也並不是專業的醫護人員。

因此,養老機構養老一直不是中國家庭的主流選擇。

家庭養老

我國現行的養老模式大多是家庭養老,但在這之中問題也不少。最嚴峻的就是空巢情況和帶孩子問題。

常年空巢

傳統社會中年輕人大多在當地工作結婚生子,在奉養老人這方面還算因地制宜。但對於現代社會來說,孩子們大多在其他城市另起山頭,很可能山頭還在千里之外,看顧更加不方便。

尤其是一結婚,更是不得了,小夫妻倆個磨合多年好不容易建立起了家庭秩序,肯定得遵行公平原則。照顧你方父母,也得同樣照顧我方父母。看顧起來難度更大。

13個老人1棟別墅,抱團養老模式可行嗎?

比如過了十年空巢生活的李老夫婦。李老今年70歲,患有嚴重的心臟病;老伴兒68歲,有嚴重的高血壓。李老的兩個兒子,一個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一個畢業於清華大學,之後繼續深造並取得了高學歷,如今都在北京定居。

那為什麼夫婦倆人還變成空巢老人了呢?

李老說,兩個孩子雖說都在北京買了房子,都是150平方米左右,但過得並不容易,所以孩子們的心理上,就格外愛惜自己的小家庭。我和老伴兒也能理解。按說150平方米的房子,除了他們各自一家三口,也夠住下我和老伴兒了,但孩子們都不主動開口請我們去住。我們做父母的,也不忍心擾亂他們的生活,唯一的出路就是我和老伴兒獨守空巢。

13個老人1棟別墅,抱團養老模式可行嗎?

孩子誰來帶

53歲的陳阿姨是紹興人,只有一個兒子。

年輕時,她跟老公一起打拼做生意,現在靠做布料生意一年收入能有三五百萬。

精心養育的兒子上了不錯的大學,畢業後進入紹興某事業單位上班,接著又很順利地結了婚。

陳阿姨以為自己這輩子算是成功了,可以開始享受自己的人生了,此時,她的孫子出生了。這是一件大喜事,但是自從陳阿姨表達了“不想帶孫子”的想法,兒媳婦和她關係變僵,兒子的態度也不那麼好了……

陳阿姨想不通,自己只是不想讓生活都耽誤在孩子身上,年輕時候拼命賺錢養家,老了想頤養天年,這有錯嗎?

陳阿姨的兒媳婦是覺得有錯的,她甩出一句狠話:“你可以不帶孫子,以後等你們老了,是不是我們也可以不用管你們?”

在帶孩子問題上,中國的老人是值得同情的。帶孩子意味著你得放棄自己的生活抻著老胳膊老腿圍著孩子轉,有時還要看兒子兒媳婦的臉色,比如說會被責怪孩子帶得不科學,被挑剔生活習慣不好等等。

而你不帶孩子想享受自己的生活甚至會被孩子們指責冷血……

中國的家庭關係是親密的,而在這種緊密的家庭關係裡,更愛子女更希望子女過得好、願意竭盡所能付出時間、精力、金錢的父母,常常是更加受到傷害的一方。

抱團養老

最近,杭州餘杭13位老人“抱團養老”的消息再度引發熱議:據錢江晚報報道,一年前,杭州餘杭79歲的朱榮林和74歲的老伴王桂芬招募志同道合者到他餘杭自家的別墅抱團養老,同住的俞阿姨老兩口從100多位報名者中選了4對夫妻。一年時間,有人離開有人補進,抱團的人數從最初的4對,變成如今的13人。

13個老人1棟別墅,抱團養老模式可行嗎?

抱團養老的別墅

抱團養老算是一種全新的養老模式,好處是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玩樂相互扶持,享受閒散的養老生活。

但是不可避免會有微妙的煩惱,突然在一個屋簷下生活,生活上很多細節都需要磨合。

水電生活費的分配、花費的監督、吵鬧怎麼解決……都是問題。

微博相關話題下,網友們都在激烈的討論

↓↓↓

13個老人1棟別墅,抱團養老模式可行嗎?

一部分人認為:我們這一代都是獨生,一個人肯定照顧不來父母,想以後和我哥我姐他們一起買套房,讓我父母姨姨叔叔他們一起住,大家輪流照顧,正好還讓老人們有個伴,也比養老院放心。

一部分認為:每個老人都有固定的生活方式定型的性格,這個就是矛盾最大來源點。中國人的生活單位是家庭,這種臨時的幾天還行,時間會磨滅新鮮帶來煩惱。

當然還有一部分提出了新的問題——抱團養老的前提是這些老人有自理能力,說白了,這樣的老人自己跟家裡住也沒啥問題,真正的養老問題是那些生活不能自理階段的老人。

你們認為抱團養老模式可行嗎?可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2016年,中國老齡人口突破2億,老年產業市場總額已經達到4萬億。預計205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06萬億。

不論是從市場需求還是社會責任方面,蝸蝸生活都將加強對養老配套服務的投入,包括給老人提供娛樂、陪護乃至洗澡、精神服務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