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升小」過渡

孩子上小學,是一個較大的人生轉折點。在這之前,他的主要教育者是家庭或幼兒園,甚至有些兒童的主要教育者只是父母親。小學一年級的老師有必要提前瞭解每個學生在上小學之前的教育情況、健康情況、家庭情況。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準備教一年級的教師的建議》指出:“那些在叫罵、訓斥、無情對待、互不信任、受到侮辱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是特別難教育的。”家長的閱讀習慣和智力興趣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業發展。

如何做好“幼升小”過渡

如果把兒童帶到大自然中去,他們的表現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有些兒童會特別留意觀察自然現象,感受其美,這種兒童的形象思維較好。有些兒童會思考自然現象的成因,為什麼有花開花落、日出日落,為什麼蝴蝶會飛,這種兒童的邏輯思維較好。蘇霍姆林斯基在《怎樣在學齡前期研究兒童的思維 》建議幫每個兒童發展這兩種思維,即“既不要給以片面發展,同時又要關於把每個學生的智力發展引導到最適宜他的先天素質的軌道上去“。

兒童的閱讀,通常先關注圖畫,後過渡到關注文字。蘇霍姆林斯基在《識字教學應當跟圖畫緊密結合起來》中提到帶孩子去觀察自然的經歷。對孩子來說,寫在甲蟲圖畫下面的文字,也像圖畫一樣。隔了一段時間,當教師教孩子們“甲蟲”的單詞時,孩子居然都記得。這種帶孩子到“詞的源泉”去的方法,讓孩子們以最生動的方式學到了該掌握的知識,而且內心激動,永難忘懷。

如何做好“幼升小”過渡

為了幫助兒童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蘇霍姆林斯基在《一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思維訓練》中提到了使用民音積累的“謎語小故事”,類似於中國的雞兔同籠。他認為,“在童年時代,解答取材於周圍世界的應用題,能夠激發思維,學會思考”。

----精讀《給教師的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