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清平羌汉山歌唱起来哟,那山歌不要哟银钱哟买哟

绵竹清平羌汉山歌唱起来哟,那山歌不要哟银钱哟买哟

领略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

蓝幽

这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口传文学作品集。在神童靓女作家层出不穷的时代,有人愿意把智慧和精力投放在一个狭小地域的民间口传文学上,这岂止是情趣使然,更是品位所致了。当阅读已然成为一种时尚一—仅仅是时尚而不是精神需求的时候,一个民族的传统很可能随着对传统中的文化因素的漠视而淡化、消失。这恐怕不是危言耸听,在非洲和拉丁美洲,这种后果已经显现;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很多一度被文人和思想家们称道的某些民族的特性,迄今已无迹可寻,甚至包括这些民族本身。

绵竹清平羌汉山歌唱起来哟,那山歌不要哟银钱哟买哟

图注:羌族

我是有感而发。在阅读这部书稿之前,我恰好收看了央视第四套节目中《探索/发现》栏目关于西夏遗址考古的专题,接着是央视一套的连续剧《成吉思汗》。前者与这本书是有些渊源关系的,因为四川绵竹市的清平乡就有一个羌人族群,而书中的民歌和传说就是他们口传下来的,记录者孟开金先生常年生活其中,他虽然不能确认自己的血统,但传唱在那里的民歌的奇特使他感到有不同于汉族的“异调”,因而成为这些民歌原汁原味的记录者。

孟先生不是音乐家,但他近乎本能地将歌中的衬语、呼应语、叹词和“尾声”一并记了下来。这有如我们听腾格尔唱蒙古歌时,他那极难模仿的嗓音——那是传递蒙古人胸臆和草原景致的嗓音,蒙古民族的传统文化基因在其中得以延续。同理,我们从清平山歌那悠扬跌宕的旋律和直率泼辣的倾诉中,可以隐约聆听出古老的羌民族的沧桑和淳朴。遗憾的是,我没有听过用羌语唱出的他们的歌,虽然很早以前羌人就能使用汉语,北宋的沈括在陕西任边帅时,其诗中就有“万里羌人尽汉歌”之句,但语言本身就是文化传统,当这些山歌用汉语传唱时,其民族特性必然衰减了许多。

绵竹清平羌汉山歌唱起来哟,那山歌不要哟银钱哟买哟

图注:孟开金和羌汉山歌队

幸运的是,它们还保留着明显的民族性格的痕迹。

羌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大族,其历史与华夏即汉族同样悠久。发祥于河套鼎盛于西夏的羌民族,不仅有自己的语言,而且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西夏文)。只是随着历史的演进,尤其是战争造成的兼并与融合、流徙与逃散,使得这个在中世纪汇聚了数百万之众、一度颇为强大的族国解体了。1227年,成吉思汗的蒙古灭掉了西夏,那以后,羌人中的一部分融入蒙古族,一部分融入了北方其它民族,还有一部分进入中原,融入了汉民族。只有极少数人沿着穷山恶水的险道,最终定居于甘南和川西北一带。据最新研究表明,有极小一部分甚至远徙尼泊尔。

绵竹清平羌汉山歌唱起来哟,那山歌不要哟银钱哟买哟

图注:西夏王陵

由于关山阻隔,鞭长莫及,也由于贫困,贡赋有限,以后的历代王朝均对他们采取“以夷治夷”的遥控政策,除了相对强大的藏族时有侵扰之外,这一脉羌人的后裔再也没有遭遇灭族之祸。晚明以后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四百年间,这一带一直是羌人稳定的聚居区。这可以解释川西北羌民何以至今保存着古羌的一些文化因子。同他们的祖先一样,这里的羌民强悍、坚韧,于极度恶劣的生存条件中始终乐观而自足,同时对他们的生存环境满怀感激、依恋和崇拜。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汉文化对他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 由于获得了平等的民族地位,他们不再偏安一隅而与汉民有了十分密切的交流,他们逐渐以汉语取代了本族语言,而汉文则早在西夏文失传之后就为他们所接受并普遍使用。

绵竹清平羌汉山歌唱起来哟,那山歌不要哟银钱哟买哟

图注:羌族

这就使得清平山区——更广泛而言,整个川西北羌人族群文化呈现出一种特别的形态:运用汉语、汉字表达羌民族的感情,表达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生活追求。

单就我们现在读到的、已由汉字整理的作品而言,无论民歌或传说,似乎与汉族同类的口传文学无多大差异。但细细玩味,我们仍能感知这个远古大族遗存于后裔血性中的某些独特的本真情感。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表达情爱的大胆和直接,不仅未婚男女间调情无所顾忌,叔嫂之间、婶侄之间的渴慕与相思也直言不讳,这在汉族和其它许多少数民族中是不多见的。同样是四川,汉族民族《高高山上一树槐》被视为倾诉爱情的代表作,但那只是情窦初开的少女对心中恋人的想念,含蓄而委婉。但在清平民歌中,则有《耍嫂歌》《婶娘唱情》《太阳当空过》《爱嫂歌》《俏哥哥是个双骑鞍》《短歌》这样毫不遮掩的心声,这只能是民族性格使然。

据史书记载,羌民族的群婚现象延续很久,有“父没则妻后母,兄亡则翟㛐”的习俗,就是说,父亲去世,儿子可以把后母作为妻;兄长去世,弟弟可以接续其兄,以嫂为妻;在汉族伦理观念中,这是绝不允许的。古代羌民既有这样的族风,男欢女爱中的壁垒也就少了许多,他们表达爱慕与渴望之情的方式也许就这样传承下来了。

绵竹清平羌汉山歌唱起来哟,那山歌不要哟银钱哟买哟

图注:西夏李元昊

崇拜大自然可谓全人类共同的天性,但羌人的崇拜却集中于他们的栖居地。历史上,羌人首酋李元昊建立的西夏王国,曾雄踞宁夏、甘肃一带,但仍以放牧为主业,多数人“逐水草而居”,只在有战事时才集中起来,驰骋于他乡异域,然后又回到“本营”。他们对栖居地的依恋细微到一石一木,甚至将其灵化、神化。清平民歌和传说中,出现最多的是羊角花、鸽子花。羊角花即高山杜鹃,多为红色;鸽子花即珙桐花,月白色,均是清平山中奇美而又普遍的植物。这一红一白的高山花卉成为爱情的陪衬和见证,鸽子花更有一个凄美的传说,使清平壮美的山野充满了神秘和柔情。这些民歌中的比兴也是就地取材,信手拈来,如佛光、漩涡、拱桥、木筏、猴、猫头鹰(鬼丁哥)等等,歌者和听者的感情就是通过这些十分熟悉的物景而融汇的。因为,这毕竟是他们共同的家园,那些外人难以意会的风情。就附丽在这大山的虫鸣鸟啼、江流林莽和日晖月影之中。

此外,衬词、叹词、呼应语和尾声也颇有特色,“夏西嘿”、“咚咚旦”、“哟溜呀溜”、“哟杆杆舍”……在他们歌唱时是那么自然地哼咏、应对与众声加入,加上悠悠羌笛伴奏,令人顿生遥想。设想有一天这个族群中出现了才旦卓玛、亚东或德德玛、腾格尔那样的歌手,羌歌就一定会像藏歌和蒙古歌一样飞出清平大山,传唱于世界了。

绵竹清平羌汉山歌唱起来哟,那山歌不要哟银钱哟买哟

图注:大禹治水

关于传说,我还想多说几句:在龙门山中段,即今平武、北川、绵竹、什邡、彭州、都江堰一带,皆有关于大禹的诸多传说。在有些传说中,炎帝和禹都被说成古代的羌王。这本书中关于炎帝(神农氏)和禹王,都有涉及,但他们并未以羌族始袒的身份出现,而是融于有关刑天的传说中,并将“禹铸九鼎”与当地的九顶山联系起来,演绎成一系列清平风景名胜的来历。关于女娲的传说也是这样,它为奇特的清平地貌着上了一层神秘的人文色彩。所有这些,似乎都与古羌以炎帝后人自居的传说不太密切,显得闪闪烁烁,但这恰好说明从甘、宁到川西北的大流徙过程中,多元文化影响造成的民族传统的模糊化。

事实上,茂汶羌人族群直到九寨、黄龙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地后,才对古羌文化有了认真的发掘。在很长的时期,他们只是把炎帝,大禹作为神祗来敬仰。中世纪羌人不仅崇拜祖先,而且笃信佛教,也部分地吸收了汉文化中儒家的某些人伦和政治观念,但在这本清平地区口传文学作品集中,我们已很难找到对羌族历史、祖先的缅怀,他们自由奔放的生活也很难与儒、释二家合拍。但是,我们从这些作品对勇气、智慧、真挚、淳朴和自然环境的赞美中,是可以察知羌族人民一脉相承的原始的价值观的。一个在高原、荒漠和草原上成长起来的民族,她的根性必然是强悍、坚韧而乐观的,这样的民族性格,必然产生自由的、想象力丰富的口传文学作品,这既是她们的精神家园,也是她们赖以生存繁衍的精神支柱。(蓝幽/文)

书评:走进羌族的精神家园

彭忠富

近日,文友周仁华送我一本民间文学集《清平山韵》。清平,原名大石坝,茂州土司衙门就曾设在这里。翻山过去,就是四川茂县羌族聚居区。居住在大山深处的那些乡亲,当然就是羌族人了。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现在他们虽然用汉语、汉字来表情达意,但是却顽强地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生态。

《清平山韵》一书的封面上,画着茫茫雪山和高山草甸,这反映了羌族的生活环境——既美不胜收也神秘莫测,期待着更多的有心人去开发。本书资料的收集者孟开金和编者慕雨就是这样的有心人。

绵竹清平羌汉山歌唱起来哟,那山歌不要哟银钱哟买哟

图注:羌族

孟开金,是清平山乡的本土人士,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却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清平山歌和传说的收集,达到了几十万言。这些资料的内容非常庞杂,涵盖了山歌、传说、典故、民俗、地理、历史、姓氏渊源和风物禁忌等,相当于一部清平民间的百科全书。让人钦佩的是,老孟的写作环境实在艰辛,他收集的资料都是记在小学生用的作业本上的,有用钢笔写的、圆珠笔写的,甚至有用铅笔写的。我不知道,是什么信念支撑着老孟完成这些资料的记录。也许这就是上天赋予他的使命吧!另外,老孟还组织了一个羌汉山歌队,教大家演唱自己搜集到的山歌,把那些停留在老人记忆深处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慕雨”原名周仁华,近年来专注于散文、散文诗和小说的创作,发表了多篇具有本土特色的经典作品,是一位实力派作家。《清平山韵》的问世,是孟开金和慕雨二人合作的结晶。慕雨的修改和润色,实际上就是一种再创作,这种创作让那些山歌和传说显得更加规范,更富有文学性。

绵竹清平羌汉山歌唱起来哟,那山歌不要哟银钱哟买哟

图注:羌族

《清平山韵》一书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山歌荡漾的清平》,包括48首山歌,大多是男女情歌,反映了羌山儿女热情奔放、敢爱敢恨的个性。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表达情爱的大胆和直接,不仅未婚男女间调情无所顾忌,就是叔嫂之间、婶侄之间的渴慕与相思也直言不讳。这在汉族的民歌中是很少见的。汉族讲究含蓄委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清平羌歌却直白奔放,例如《耍嫂歌》《婶娘唱情》《太阳当空过》《爱嫂歌》《俏哥哥是个双骑鞍》等,反映了羌族自由洒脱的感情生活。

这些山歌大量采用了川西俚语和衬词、呼应语,读来朗朗上口,别有风味。想象一下,在劳作的时候,一人或两人领唱,众人合声,加上悠悠羌笛伴奏,这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如果书中能为每首歌加上曲谱,那么只要识谱就人人会唱,将会更加完美。

绵竹清平羌汉山歌唱起来哟,那山歌不要哟银钱哟买哟

图注:清平山乡

第二部分是《趟过传说的河流》,包括三篇传说:《仙山传奇》、《石龟换神记》和《美人山与鸽子花地传说》。民歌和传说,是清平羌族精神家园中的奇葩,也是当地文化底蕴的表现。这些传说对清平的山山水水进行了全新的演绎,反映了清平羌族人的信仰和价值观。

(彭忠富/文;《中国民族报》2011年11月18日刊载)

附:羌汉山歌《唱起来》

唱起来

唱起来哟,唱起哟来哟。

我们把山歌唱起来哟。

那山歌不要哟银钱哟买哟。

只要小哥有肚哟才。

要是小哥肚才好哟。

一句一句喂编出来。

那金童玉女哟两边排哟,

那金童又把笛儿吹起哟来,

玉女又把那柳琴哟弹起来。

你我二人哟把山歌唱哟,

天上神仙哟下凡来哟。

唱起来哟,唱起哟来哟。

我们把山歌唱起来哟,

那刘备又把哟草鞋卖哟,

那关公又把哟大刀摆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