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能力差,将牵绊孩子一生

不少家长们发现

自家宝贝在父母和祖父母的呵护下

和外界接触不多

造成孩子一出门就怕生

躲在父母身后不肯见人

在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也玩不起来

自己也鼓励孩子出去玩

但收效甚微

作为家长,首先要重视孩子的社交能力

有研究发现

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更容易抑郁

因为无法通过及时的交流消散致郁因素

作为过来人的我们也深有体会:

一旦有工作生活上的不如意

在和亲友沟通后

心理压力就能纾解不少

儿童心理学家马·劳迪斯·卡兰丹曾说:

“一个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

比没上大学的孩子缺陷更严重。”

而良好的社交能力

能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

感知能力和身体机能的发展

还能让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误区

得到家庭之外强有力的情感支持和满足

对孩子的身心健康

和未来发展都十分重要

什么是儿童社交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能否交上朋友

能否和朋友相处愉快

能否正确解决冲突

现实中社交活动考验孩子这些方面的能力

表达和理解能力

这意味着孩子能准确表达、

并让他人理解自己

同时也能理解他人的想法和行为

这也是社交能力的基础

协调合作能力

雅斯贝尔斯曾表示:

“我只有在和别人交往中才能存在”

没有人生活在一座孤岛上

与人协作是生而为人的必备能力

是坚持自我

还是妥协他人?

在一次次的选择中孩子学会成长

人事记忆能力

从记住朋友的名字、面容、相处时光

到彼此之间的承诺

孩子需要有能力处理一切相关的信息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个社交对象

也是孩子社交能力的训练师

需要从多方面培养孩子

教孩子表达和理解情感

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是社交的关键

家长在学龄前就要担负起引导的责任

不能指望“孩子大了就懂了”

家长首先和孩子解释自己的情绪

直白地告诉孩子

ta的什么行为表现让自己高兴或者生气

再加上对待成人一样的态度和词汇

因为父母使用高级的语言和孩子沟通时

孩子会更加努力去理解和管理情绪

提供和同伴交往的机会和环境

多带孩子出门见人、认识朋友

鼓励孩子主动结交、礼貌待人

让孩子社交能力在广泛的交往中得到锻炼

多领着孩子参加室内外活动

既能开阔眼界、增加生活经验

还能收获友谊的果实

必要时提供指导

在孩子遭遇社交挫折显得无助时,

家长要及时站出来开导孩子

很多在孩子看来“了不得”的问题

很容易通过大人的方法解决

比如孩子和好朋友因为小事闹翻

有时就需要家长开导和指引

注意这是“必要时”

家长要把握尺度,太过就成“控制”

控制孩子的交友标准和对象都是错误的做法

相信孩子心里自有一杆秤

帮助处理矛盾

孩子们交往过程中难免起冲突

很多冲突孩子们能自行解决

剩下的就需要家长或老师的引导

尤其是肢体冲突

比如自家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

是很多家长纠结的问题

除了教自己的孩子要不要还手

家长间的沟通也很重要

训练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道德和修养是和人真诚交往的基石

很多社会默认的道德行为规范

需要家长教导给孩子:

接受别人的帮助要道谢

伤害别人的感情要道歉

孩子真做错了事情

不能用“他只是个孩子”开脱

而要让孩子懂得明辨是非对错

承担责任

和孩子一起成长

父母养育一个孩子

不啻于再次成长

更需要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地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一句问候、一个微笑

就能轻松获得别人的好感

在日常的点滴中

和孩子共同进步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

在孩子通往幸福之路上

良好的社交能力会是一份最好的礼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