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把黃梅戲請回娘家」?戲碼頭百花齊放,江城好戲連台!

大武漢,梨園佳話不斷、好戲連臺。荊楚大地,戲曲資源豐富、歷史悠久,是中國戲曲的重要發源地、流變地和聚集地。今天的戲碼頭,我們來看看幾大劇種與武漢的淵源。

秦腔與武漢的淵源最早要追溯到1921年,當年4月中旬,西安易俗社在漢口開辦分社,他們編排演出了許多有益於世道人心的警世新劇,其中尤以該社劇作家範紫東先生創作的秦腔《三滴血》流傳最廣,影響最大。


湖北“把黃梅戲請回孃家”?戲碼頭百花齊放,江城好戲連臺!

湖北衛視《戲碼頭》情景劇講述人 江濤:易俗社所演劇目,由於其思想性之高,受到許多知識分子和追求進步思想的民眾的喜愛。在演出時,也時常有普通觀眾拍案叫絕,讚歎不已。可謂是當時漢口戲碼頭的一股清流。


湖北“把黃梅戲請回孃家”?戲碼頭百花齊放,江城好戲連臺!

而豫劇與武漢戲碼頭也有著深厚的淵源:不僅有豫劇“陳派”創始人陳素真對漢劇大師陳伯華《宇宙鋒》的移植、改編,還有武漢市豫劇團的成立,在“戲碼頭”贏得的滿堂喝彩。1951年,豫劇大師常香玉為了給國家抗美援朝捐贈飛機,在全國各地義演178場,其中在武漢連演的10場,場場爆滿。


湖北“把黃梅戲請回孃家”?戲碼頭百花齊放,江城好戲連臺!

湖北衛視《戲碼頭》情景劇講述人 陳超:最終,常香玉圓滿完成了義演,飛機購得,被命名為“香玉劇社號”,很快投入戰鬥,而越來越多的姑娘也受到常香玉的影響,紛紛捐出了自己的嫁妝,一架又一架的飛機,飛到了朝鮮,呼嘯在抗美援朝戰場的上空,鼓舞戰士。


湖北“把黃梅戲請回孃家”?戲碼頭百花齊放,江城好戲連臺!

而眾所周知,湖北是黃梅戲的故鄉。上世紀八十年代,湖北“把黃梅戲請回孃家”以來,黃梅戲精品迭出、好戲連臺;隨著“戲曲進校園”活動的開展,如今,在湖北各地的校園內,誕生了一大批青少年黃梅戲愛好者,“從小學戲曲,經典共傳承”在荊楚大地蔚然成風。


湖北“把黃梅戲請回孃家”?戲碼頭百花齊放,江城好戲連臺!

湖北衛視副總監 朱新農:談武漢戲碼頭重要性,今天這期是圍繞戲碼頭這個主題來編排,以後還會有更多這個主題的節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