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亳州人每年都会去!但它的由来你知道吗?

这个地方亳州人每年都会去!但它的由来你知道吗?

离城十八里地的五马镇,是谯城区东北角的一个重镇,以盛产仙桃闻名远近。“五马”镇为何叫“五马”,不仅由来已久,而且富有传说。

传说一

这个地方亳州人每年都会去!但它的由来你知道吗?

五马的得名,是因为集镇的西北角有一条水沟,叫五马沟,过去以“沟”命名的地方很多,现在基本上都略去了,如十八里沟、十九里沟等,而这五马沟的来历非同小可,乃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亲自命名。

这要从王莽撵刘秀说起。

刘秀从泗合集出来,遇见了王莽的追兵,自己的四路人马都跑散了,只带着四员战将,五人骑马来到一个集镇的北头大沟里,半天没有吃饭喝水,人乏马饥,五人下了马,躺在河坡苇子丛里边养神,脱开马缰,任马匹在河边吃草。五人被追了半天,早已困倦不堪,头枕着河坡,迷迷糊糊睡着了。正在酣睡,猛听得战马嘶鸣,抬头一看,已经被一大队人马团团围住。刘秀长叹一声,正待自尽,只见五匹马钻进了苇子丛。沿着河岸,直朝正北跑去。追兵们一边放箭,一边大喊着,朝马匹逃跑的方向追去。趁此机会,四员战将扶着刘秀,反其道而行,从正南方向冲出包围,另买战马,朝南阳方向逃走了。

到了晚上,王莽的军队不知去了哪里,村里人听见河边有战马嘶鸣,跑出来远远观看,只见五匹马站在河边苇子丛边,东张西望,寻找主人,夜幕降临了,五匹马就卧在河沟里,不肯远去,好像生怕主人找不着似的,

从那以后,五匹马就成了河边苇子丛中的“野马”,村民想去抓他们,它们奋蹄怒嘶,凶相毕露,谁也不敢靠近。一连过了好几年,五匹马夜里卧在河沟里,白天吃草徜徉,寻找旧主。

刘秀终于登基坐帝,在洛阳坐了金銮殿,他大封功臣,连日朝会,让大家评功论奖,各有封赏。这天,刘秀正与大臣们在金殿上议事,忽听殿前传报,谯县乡民杨小二奏报御马事宜。刘秀大喜,忙叫太监传唤,让杨小二来殿前见驾。原来,刘秀自从河边逃走后,十分想念自己的战马,认为战马通灵,引走了王莽的追兵,才救了自己性命,要不然,自己就得以身殉国——哪有投降的王子呢?几年来,每每心中不能释怀,忽听有人报告战马消息,龙颜大悦。听杨小二禀报五马匹的颜色、个头、性情,以及所在的地点,确实是救了自己的战马。立命太监捧着圣旨,去谯县宣五匹马进京受赏。

太监捧旨来到谯县野沟,看见五匹马在河边溜达。太监一抖圣旨,五匹马仿佛通灵,立即走近,低头弥耳,听从召唤,宣旨已毕,五匹马齐声长嘶,与太监一道,返回了京城。

刘秀不忘村人照看战马的功劳,亲笔题字刻碑,赐名五匹战马常卧之地,为“五马沟”。

御碑运到的那天正好是三月初七,方圆左右几十里地的人都来看热闹,河坡上搭了戏台,唱了大戏,“五马沟”自此大名远扬,而且每年三月初七逢会,也沿袭成习。

传说二

黄巢打亳州时,驻军在这一带。三月初七清早,黄巢带领部下在河沟里训练战马,几十匹战马在河滩上飞舞盘旋,十分矫健壮观,引起邻近庄上百姓驻足观看。

黄巢转战他乡之后,当地百姓怀念他,每逢三月初七,也骑着家里的马、骡等,学着黄巢的样子,在河坡上“舞马”。久之相习,人们就称这个沟为“舞马沟”——后来成了一个大集,“舞”字笔画太稠,换成了“五”,称“五马”。

这个地方亳州人每年都会去!但它的由来你知道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