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初一了奶奶还要喂早餐?开学季听听金华的教育专家怎么说

读初一了奶奶还要喂早餐?

开学季听听金华的教育专家怎么说

管太多让孩子“压力山大”

美国一项研究在长达8年间跟踪调查了422名美国儿童,实验中的父母自始至终都在指导孩子,告诉孩子该玩什么玩具,应该怎么玩,玩过之后应该怎么收拾。这类家长属于过分严厉或要求苛刻型。研究发现父母在孩子2岁时的过度控制,与孩子5岁时的情绪和行为调节有关。等到孩子10岁时,这种教育方式通常与孩子反映的情绪和学校问题有关,从老师的评价也显示出这些孩子社交技能相对较弱,学习效率更低。

12岁的小若开学已经上初一,可父母仍把她当小孩子看待,不仅在生活上事无巨细地照顾她,还经常对她管东管西。“暑假里每天早上都盛好稀饭、摆好早点再喊我起床,连鸡蛋都剥好,我说了许多次自己会做,但他们非要代劳,开学这天还两个人陪着我到校报到。”小若感觉父母的做法让自己有种“生活无法自理”的错觉,“更让我受不了的是,他们还经常干涉我的社交生活。”小若说,暑假里自己和哪个同学聊微信、打电话……爸爸妈妈都会细致询问,“美其名曰是怕我交到不好的朋友,其实是‘监控’我的一切。”

小若开学这天早上,因为水饺有些烫,奶奶还端着碗要喂她吃,小若很想抢过碗自己吃,可奶奶委屈地说,大人不是想掌控她,只是觉得她还是个孩子,需要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永远长不大,可孩子已经是初中生了,家长喂饭这种过于宠爱的做法让孩子难免“压力山大。

读初一了奶奶还要喂早餐?开学季听听金华的教育专家怎么说

在“放”的同时要“引导”孩子

“其实‘放手教育’并非完全放手放任不管,而是在‘放’的同时还要‘引导’孩子。”金华五中的语文教师戴雍星说,放手与引导是紧密相连的。不是不去引导,关键在于父母在放手的同时如何引导,不要去引导孩子的思想和方向,不要剥夺孩子独立思考和实践体验的机会,而要通过引导帮助孩子积极地看待自己,帮助孩子确认和意识到自己已经拥有和即将拥有的能力。“青春期是成长中的特殊时期,一般儿童会开始表现出强烈的独立倾向,要求别人把他们看做成年人,事事想自己做主,许多事情不愿与父母商量,而是把自己的见解看成是评价客观事物的标准。”另外,这一时期的孩子非常在乎自尊心和面子,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弱者,容易做出一些冒险行为,但是由于知识、能力有限,往往会遭遇困难和挫折,因此还需要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

青春期的孩子喜欢玩游戏、喜欢追星,对于这种情况,一些父母上来就说:你怎么总是沉迷网络游戏,不好好学习?以后不准玩了!明星有什么好崇拜的,你怎么不崇拜学习好的同学!其实,父母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和孩子交流。戴雍星说:“比如问一下孩子,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明星啊?然后与孩子讨论明星的性格、优点,逐步把孩子的偶像崇拜引导到对成功人物优良品质的欣赏和学习;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网络游戏,只有真正体验他的感受,才能知道如何引导孩子控制上网时间、避免网络游戏的不利影响。”

孩子教育最忌极端

对于不少家庭来说,很多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就是自己的全部,是自己的百分之一百。但是对于学校老师来说,十来个班级一个班级40人就是四五百人,学生对于老师来说,不过是他的百分之一甚至四百分之一,老师要全部记住熟悉这些学生起码一个月。新学期很多孩子离开家长第一次住校,作为家长难免会焦虑,毕竟孩子要独立生活,家长怕孩子没法适应。教育专家说,家长要缓解对孩子的焦虑,可以试试下面的做法:接纳自己的焦虑情绪。所有的情绪都可以找到缘由,父母的担心和焦虑主要是因为孩子非常依赖自己,突然之间把他们放在一个陌生环境,难免不放心,这是一种合理的情绪,接纳了当下情绪就能把它合理化。

去除不必要的焦虑,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所谓“焦虑”,是人们对危险的不确定感和无助感。既然自己都不确定危险会发生,还长期陷入焦虑状态,那不就是杞人忧天了?别太在意孩子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是一个人完整情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在新的学校环境里学习和生活,有令他们开心的事,当然也有让他们困惑、不知所措的事。孩子年龄越小,对情绪的体验和加工能力就越弱,多数情绪都是短暂的,比如孩子今天和同桌闹别扭,第二天一大早可能就忘了。

开学季父母也面临新挑战,应该“引导”孩子快速进入学习角色,尽量多些时间陪伴孩子,强化亲子感情基石。“有的家长忙于工作而疏于对孩子的管教,造成孩子实际与父母在一起交流沟通的时间很少。没有足够的交流,会大大降低父母的影响力,孩子一时也很难理解父母。作为学校会通过微信群等方式及时传递孩子的校园生活,让家长放心。”戴雍星认为,孩子的教育最忌极端,有的“全职父母”时刻不离孩子身边,但是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照顾孩子的生活方面,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思想了解以及心理上的关心,也容易造成孩子有“心病”,而父母对此却完全不知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