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析課堂 原油與銅各自爲營,大宗商品跟誰走

石油和銅作為重要的工業原材料,因終端需求涉及經濟、生活各個方面,在大宗商品江湖中具有頗高威望,因此,前者被業內稱為“經濟血液”,後者亦以準確預測宏觀經濟被冠之“銅博士”的美稱。

原油與銅各自為營

近期,國際油價再度上衝,並創出階段新高。9月4日盤中,布倫特原油期貨主力11月合約最高升至79.72美元/桶,創下該合約年內新高,較2月9日年內低點59.83美元/桶累計上漲33.24%。

據悉“國際油價這波強勢上漲,主要是受OPEC減產、地緣局勢以及供應中斷事件共同作用所致。”

具體來看,其一,OPEC與俄羅斯在2016年11月簽訂減產協議,將OPEC產量限制在3250萬桶/天,且在2017年11月OPEC+在年度會議上決定將協議延長至2018年底。

進入2018年以後,由於沙特超額減產以及安哥拉、委內瑞拉產量下滑,OPEC減產執行率一路高升,導致減產幅度遠高於預期減產幅度,加之美國經濟回暖以及中印兩國對原油需求的持續增加,從而使得市場出現短期供應緊張,造成油價上漲。

其二,中東地緣緊張局勢也助推了油價上漲。

其三,供應中斷事件也加劇了市場對原油供應緊張的擔憂。

與國際油價強勢相比,金屬銅則顯得疲弱不堪,特別是6月以來,COMEX期銅迎來快速滑落,區間最大跌幅達23.26%,同期,滬銅(47560, 370.00, 0.78%)期貨亦弱勢盡顯,主力1810合約昨日盤中創下逾一年新低47040元/噸,較6月8日盤中高點54960元/噸累計下跌14.41%。

名析課堂 原油與銅各自為營,大宗商品跟誰走

誰的靈敏度更勝一籌

原油是“大宗商品之母”,除滿足消費需求之外,還有一定的投資屬性。今年以來,油價整體走勢偏強,除受伊朗局勢緊張、原油庫存下降等產業基本面利多支撐之外,美國經濟回升、全球CPI走高也促使原油具有較強的抗通脹投資屬性。

而金屬銅更多體現製造業與工業消費需求情況,儘管美國經濟增長明顯加快,但以中國為首的工業消費大國,經濟處在轉型換擋期,下游消費增速減緩,疊加一些外部擾動因素,相關產業鏈企業觀望情緒濃厚,導致國內銅價震盪重心下移,也拖累LME銅價表現。

中國的原油消費約佔全世界總消費量的13%,中國的銅加工消費量約佔全世界消費量的50%。從此數據對比中可以看出,中國需求對銅的影響遠遠大於對原油的影響。

由於我國今年主動去槓桿,經濟有一定下滑,因此,對銅的影響遠遠大於對原油的影響。美國等國家是原油的主要消費國,而今年的經濟處於持續擴張之中,因此油價受到一定支撐。而我國銅消費約佔世界總量的50%,因此,經濟下行對銅價造成了抑制。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證券報記者觀察多年兩者歷史走勢後發現,雖然短期內出現背離情況,但大方向仍趨同。劇統計,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原油與銅的相關係數為0.92左右,比值均值為0.0115,目前為0.129,處於中等偏高位置。

銅和原油作為最主要的大宗商品,由於受到宏觀經濟景氣與否的共同影響,兩者相關性較強,但又因兩者屬於不同的產業鏈,短期走勢也經常會出現不一致情況。

名析課堂 原油與銅各自為營,大宗商品跟誰走

“商品一哥”將花落誰家

站在目前時點來看,原油與銅,未來誰對大宗商品價格的引領更為明顯呢?

從經濟運行週期角度來看,在經濟復甦期,金屬銅一般會較油價提前上漲或反彈;過熱期,原油表現強於銅價;經濟衰退期,銅表現好於原油。

當前,全球經濟仍處復甦分化期,由於強勢美元表現以及油價大幅回升,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存在潛在下行風險,因此銅價短期承壓明顯,中期也可能會帶動油價小幅回落。

展望後市:“未來一段時間,銅對大宗商品指引作用會更加明顯,輕微滯漲期後,市場關注點會回到需求變量、潛在經濟下行帶來的消費減少情況上。原油市場雖然存在地緣局勢影響以及通脹擔憂因素支撐,短期內價格將易漲難跌,但中期還是會回到供需基本面的主線上來,價格也會出現震盪回落以尋找支撐。”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原油對化工品的引領作用更強,金屬銅對有色品種的走勢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從對宏觀經濟敏感程度來看,銅的參考價值可能更大一些。

目前油價處於2016年以來的高位水平,金屬銅雖自2016年以來也上漲不少,但與2017年10月高點相比,大約跌16%。展望後市油價表現,由於美國是第一大消費國,且面臨特朗普中期選舉的壓力,預計會在中期選舉時壓制油價上漲以爭取選民支持。

銅方面,由於受到中國因素的影響較大,一方面,我國經濟受外部因素擾動影響;另一方面,我國國內財政政策在轉向,邊際放鬆跡象明顯,正在加大基建投資以拉動經濟,去槓桿節奏變緩。因此,後市銅價走勢還要看我國財政政策效果,如果效果明顯,銅的引領作用預計會更強。事實上,我國最新的8月PMI數據已有止跌跡象。

- END -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名析財經”直播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