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遇·藝行|中國美院暑期社會實踐美化安吉縣龍王村——妙筆繪美景,山鄉披新衣

美遇·艺行|中国美院暑期社会实践美化安吉县龙王村——妙笔绘美景,山乡披新衣

美遇·艺行|中国美院暑期社会实践美化安吉县龙王村——妙笔绘美景,山乡披新衣

千山含翠,風搖竹影。7月底,正值盛夏,滿載遊客的大巴,沿著蜿蜒的山路開進了安吉縣上墅鄉龍王村。滿目翠綠、溪水潺潺、清新民宿,讓遊客們好不愜意。而最吸引目光的要數兩個4米高的「立方體」牆繪——不久前,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的8名師生走進龍王村,用畫筆為光禿禿的蓄水池披上了「美麗衣裳」。

從遠處望去,兩個「立方體」完全融入于山水之間:一幅畫作以荷塘、錦鯉為主題,表達「年年有餘」的美好寓意;另一幅以竹元素為主旋律,描繪龍王村鬱鬱蔥蔥的竹林景象。慢慢走近,但見荷塘泛起漣漪,鯉魚栩栩如生,層巒疊翠的竹林,藏於林中的山石……白色蓄水池搖身一變,成了融入風景中的畫卷,生態和諧美景躍然牆上。

以前,蓄水池白色的外立面在綠水青山間略顯突兀、呆板,龍王村原本打算請專業人士來美化加工,沒想到這個想法和暑假裡走進鄉村進行暑期實踐的中國美院師生不謀而合。

美遇·艺行|中国美院暑期社会实践美化安吉县龙王村——妙笔绘美景,山乡披新衣

中國美術學院的8名師生走進龍王村,用畫筆為蓄水池披上了「美麗衣裳」

美景,有時候也需要「神來之筆」。藝術的畫筆,加上鄉土的滋養,就能產生「美美與共」的效果。作為此次實踐活動的負責人,中國美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龍翔說,所謂美育,不僅是對學生進行美學教育,還要培養他們對社會的擔當和責任。希望用這樣的方式,展現美院人的風采,為美麗鄉村增色添彩。

在綠水迢迢、青山隱隱的鄉村進行公共藝術創作是「美上添美」的事,師生們在下筆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從瞭解鄉風民俗,到熟悉村裡的產業文化,大家的創意時時迸發:是小清新,還是大色塊?是現代風,還是抽象派?

「兩個‘立方體’都在村民家周邊,因此,創作的內容必須是能被村民們接納、喜愛的,是村民們一眼就能看明白的。」此次牆繪創作的指導老師、中國美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教師安之堃說。經過幾輪效果圖比對,大家一致選擇了綠色為主色調,希望能將畫作融入村裡的片片綠海中。

因為是大體量的創作,用刷子上色的過程接近體力活——常常是在梯子、架子上畫上幾筆,又跳下來觀察一番,再爬上接著畫。經過精心創作呈現出來的池塘、荷葉、錦鯉、竹林、白馬和周圍的環境相得益彰,毫無違和感,景中有畫,畫中有景。

「這不是鯉魚要往我們龍王村跳的意思嘛!」一位村民看到牆繪後說。這句話令實踐隊成員柯飛羽和張思琪很開心:「村民能欣賞我們的作品,是對我們創作的最大肯定。」

五天四夜裡,龍王村撲面而來的鄉間氣息也帶給了年輕人不少驚喜。「微光點點的螢火蟲,讓鄉村的夜晚更有詩情畫意,而我們也像是走進了童話世界,忘卻了一天的疲憊。」實踐隊成員張海倫說著,翻出了手機裡的照片,回憶起仲夏夜裡的點點滴滴。「你看,這是前期調色階段,大家都是徒手操作……」實踐隊隊長潘婕妤說,每天收工前,團隊成員們都會拍一張「進度照」,到了晚上,隊員們與螢火蟲相伴,一起討論需要改進的地方,「大家從鄉村中找到美好,通過提煉,再用藝術的方法表現出來,這種美的疊加溢於言表。」團隊成員馬東陽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邊創作,一邊感受,一邊理解,一邊踐行。短暫的社會實踐中,團隊成員們感慨,雖然能為龍王村做的事情很有限,但看到自己所學所長有益於鄉村的發展,大家都很有成就感——「與其說,我們在為鄉村振興創造美麗,不如說是在尋找學習藝術的初心,尋找藝術與鄉村、生活的關係。」「我們不是美麗鄉村的旁觀者,我們是參與者。」

站在畫作前,龍王村村主任朱麗英喜滋滋地說:「這是我們美麗鄉村建設的又一處文化地標。」現在,村民又開始期待美院人為村裡設計的文化長廊。

美遇·艺行|中国美院暑期社会实践美化安吉县龙王村——妙笔绘美景,山乡披新衣

離別前,實踐隊成員華志驕陽寫了一首詩作為紀念,字裡行間都是真情流露。「龍王山,石塔底,揮斥方遒,少年心氣應如許。碧蓮葉,紅錦鯉,白駒成雙,綠水青山猶可期……」

關於美的故事還在繼續。

來源

|浙江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