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源文化学者纵论本土文化之四|韩众城谈浑源是晋北文化的代表

浑源历史悠久,北岳恒山名扬天下,域内寺庙林立,学堂遍布,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北岳恒山及内长城,数千年来就是边塞要地,是重要的文化军事重镇。文史学者韩众城先生用他独有的思维和文笔详述了浑源文化是晋北文化的代表。

浑源文化学者纵论本土文化之四|韩众城谈浑源是晋北文化的代表

浑源州城全图.乾隆

浑源自古以来,有两大文化繁荣时期,一是金、元时期,一是清朝、民国时期。金元时期,有金状元石州刺史刘撝、尚书右丞苏保衡、元工部尚书孙公亮、都元帅高定、浙江按察雷膺等人,尤以刘撝——刘祁家族、雷渊——雷膺家族最为兴盛。清朝、民国时期,有清东河总督栗毓美、安徽特用道张清元、湖北布政使栗燿、民国内务总长田应璜、民国名士王念祖、太原警备司令荣甲三、大同军事总指挥于镇河等人,尤以栗毓美、田应璜最为知名。这两个时期所出的人才最多,在当时国内的影响也最广,他们各具特点,各领风骚,是浑源文化高度的象征。

浑源文化学者纵论本土文化之四|韩众城谈浑源是晋北文化的代表

民国内务总长田应璜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广泛的知识并将之活学活用与根植内心的修养。要说对浑源文化核心内容作一个提炼,实在很难,笔者仅从人文方面对浑源近代文化作一个简略的解读。

浑源处于山西北部,是胡汉杂居的边塞之地,偏僻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的文化不会像江南那样发达。但是在晋北,浑源却是仅次于大同的历史文化名郡。

浑源文化学者纵论本土文化之四|韩众城谈浑源是晋北文化的代表

浑源永安禅寺

在文教方面。清朝在大同府及所属为州县共录取了进士32人,其中大同府9人,浑源州8人,浑源的进士人数远超周边州县,雄居前茅;民国时期延续了这种趋势,留日、留英学生占了大同地区的半壁江山。

在书院方面。浑源恒麓书院是由知州桂敬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创建的,8位浑源籍进士均曾在此书院进学,于光绪二十八年停办。大同云中书院是由知府嘉祥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建的,6位大同籍进士曾在此书院进学,于光绪二十八年停办。恒麓书院和云中书院是大同府的书院双雄,恒麓书院培养的进士人数超过云中书院2人,更胜一筹。

浑源文化学者纵论本土文化之四|韩众城谈浑源是晋北文化的代表

清朝浑源恒麓书院

在培养历史名人方面。清道光朝,浑源出现了一位东河总督栗毓美,光芒万丈;进入民国,盛势不衰,涌现出内务总长田应璜、太原警备司令荣甲三、大同军事委员会总指挥于镇河、国会议员耿臻显和穆郇、陆军中将石作衡、海军中将熊秉诚等军政界要人,所出人才之多、级别之高、官位之显赫,在晋北地区首屈一指。

文化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动了经济和市井的繁荣。清末民初,浑源成为晋北重要的手工业中心,黄芪、造纸、砂器、毡帽、制鞋、铜铁器、编织、打蛋等手工业远近闻名,酿酒的缸房就有一百多家,以至有“吃水烟、下兰州,喝烧酒、浑源州”的谚语。同时,浑源也是晋北的商贸货物集散中心,“南有晋城、北有浑源”的说法广为流传。

浑源文化学者纵论本土文化之四|韩众城谈浑源是晋北文化的代表

此外,浑源那历史悠久的古民居,是浑源文化又一大亮点。浑源的明清古民居很多,位列晋北各县之最,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灵魂。浑源的原有城池如龟状,街道斜如蛇行,故有“龟城蛇街”之称,现在虽城墙被拆毁不存,但轮廓和部分遗址尚在。浑源虽为无城墙之老城,但城内明清老民居比比皆是,各式各样的传统四合院散布在这座古城的街巷之中,为这座小城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倘佯在老城的小巷中,往往走着走着,便会被一座精美的门楼或残存的上马石或门墩所吸引,想着那个时代不为人知的历史,便会在心底里感叹着时光的变迁。

浑源文化学者纵论本土文化之四|韩众城谈浑源是晋北文化的代表

浑源古民居建筑群

在晋北地区,大同与浑源是古民居数量最多的两座市镇,远超过周边县份。在旧城改造的大潮下,大同的传统四合院所剩无几;浑源虽然也经过一轮又一轮旧城改造,毁掉了不少古民居,但因基数大,还保存有至少300座以上的古民居。现在,浑源古民居不但是浑源珍贵的建筑遗存,也是晋北地区不可再生的瑰宝,是研究晋北古民居的最后一座宝库。我们保护浑源古民居,就是保护晋北建筑文化的有形载体,是保护中华文明的一个支系,具有更为重要及广阔的意义。

综上所述,浑源的多种文化在晋北居领先地位,是晋北文化的典型代表。笔者经过深入思考,反复斟酌,结合分析浑源近代史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得出了浑源具有“勇于担当、殚竭血诚”的文化基因,这也是浑源文化自信的基石。

浑源文化学者纵论本土文化之四|韩众城谈浑源是晋北文化的代表

将我们的历史讲好,打造全方位的文化品牌。凝心聚力谋发展,心无旁骛干工作。希望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奋力开创浑源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为振兴家乡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