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眼看广西,盘王节,瑶族千古传响的盛典!

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是祭祀祖先盘古,盘庚,盘瓠的重大节日,现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那天,瑶族男女老少将会穿上民族的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度盘王节,声势浩大、景象壮观,热闹非凡。他们唱的歌是以《盘王歌》为主的乐神歌;跳的舞则是每人手拿长约80厘米的黄泥鼓群舞,一般为双人或四人对舞。关于盘王节、盘王歌以及黄泥鼓舞,都有它们源远流长的来历。

张眼看广西,盘王节,瑶族千古传响的盛典!

张眼看广西,盘王节,瑶族千古传响的盛典!

▲黄泥鼓表演者们在山中、溪涧行走

张眼看广西,盘王节,瑶族千古传响的盛典!

▲瑶族少女们在过吉祥桥(彩虹桥)

张眼看广西,盘王节,瑶族千古传响的盛典!

▲瑶族少女们,穿着盛装去参加盘王节

据瑶族史书《盘王券牒》记载,公元前11世纪,瑶族祖先盘瓢,帮助评王打败高王有功,得到评王的赏赐,配以第三公主为妻,并封为盘护王。

一天,盘护王进山打猎,不幸被山羊撞下悬崖,丧生在一棵泡桐树上。三公主万分悲痛,令其子女砍下泡桐树做成一个大鼓,六个小鼓,把山羊打死剥皮作为鼓面。鼓做成后,三公主背着大鼓,儿女们背着小鼓,边打边跳边唱,祭祀盘护王。所以,瑶族打黄泥鼓就沿袭下来了。

张眼看广西,盘王节,瑶族千古传响的盛典!

▲瑶族表演者在盘王节上跳钓鱼舞

张眼看广西,盘王节,瑶族千古传响的盛典!

▲瑶族长老在盘王节上祭神

张眼看广西,盘王节,瑶族千古传响的盛典!

▲瑶族妇女在盘王节上跳蝴蝶舞

黄泥鼓属于长鼓中的一种,是居住在大瑶山上瑶族人民喜爱的民间乐器。鼓身用整段苦楝树、桐树原木挖制镂空而成,两端蒙以山羊皮或牛皮,鼓面选用上等的山羊皮或牛皮,先以清水浸泡,然后切割成形,蒙于两端鼓口上,用铁钩系麻绳穿鼓面箍于鼓身至松紧适宜。也有以传统窑瓷作鼓身的,称为“瓦鼓”。不过,制作工艺要求比较高,成本也比较昂贵。

与铜鼓一样,黄泥鼓也有公鼓、母鼓之分。公鼓腰长,母鼓腰短,鼓头两端呈喇叭形。其最特别之处,就是要用大瑶山特有的黄泥浆来糊鼓面才能定准鼓音,这是我国早期在鼓的音色改进上的重要发现。糊过黄泥浆后,不仅增加了鼓面的厚度,而且可以遏制鼓声的噪音。演奏者敲打手中的长鼓,发出“空央、空央”的双鸣,在这世外桃源犹如天籁之音,洪亮悠扬,空谷传响。

张眼看广西,盘王节,瑶族千古传响的盛典!

▲黄泥鼓和它的表演者(图为公鼓)

张眼看广西,盘王节,瑶族千古传响的盛典!

▲黄泥鼓和它的表演者(图为公鼓)

张眼看广西,盘王节,瑶族千古传响的盛典!

▲黄泥鼓和它的表演者(图为母鼓)

历来就有“瑶不离鼓”之说,黄泥鼓在瑶族人民的心目中是神圣的,它是瑶族文化的象征。

千百年来,瑶寨里凡遇丧事,都要敲鼓悼念。若是丈夫去世了,妻子要在灵柩前打母鼓,儿子在一旁打公鼓;若是妻子去世了,丈夫和儿子一齐打公鼓,这是瑶家世代传承的习俗。

黄泥鼓因盘王节传响千年,每一次敲击都是来自瑶山的呼唤,每一场活动都是今人与先祖的交流。金秀瑶族博物馆高大的墙壁上,就浮雕着两只3米多长的黄泥鼓作为瑶族文化的标志。

张眼看广西,盘王节,瑶族千古传响的盛典!

▲黄泥鼓是瑶族的圣物,也是瑶族文化的象征,每逢节庆、丧葬等活动,黄泥鼓队都不会缺席。

张眼看广西,盘王节,瑶族千古传响的盛典!

张眼看广西,盘王节,瑶族千古传响的盛典!

张眼看广西,盘王节,瑶族千古传响的盛典!

▲瑶族同胞和黄泥鼓

除了动听的黄泥鼓、美丽的风景和沧桑的古建筑,千年瑶寨传承至今的瑶族民俗文化也非常值得深入了解。

​盘王节作为瑶族传统的民间盛会,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