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之未来

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增强现实(AR)等都是IFS目标行业的企业客户所希望实施的新技术,并以此实现业务转型。当谈及“数字化转型”,大多数人通常会联想到的也正是这些技术。

虽然眼下AI,IoT和AR都很热门,但大多数公司是否还有其他已趋向成熟的颠覆性技术呢?其颠覆之处又是如何体现的呢?IFS的一项新调研为您揭晓答案。

浅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之未来

业务模式衍变趋势

制造业业务模式之衍变

按库存生产和按订单生产等生产模式就像是制造业的“基因”,且在近年来经历了一段显著的衍变过程。

据IFS的一项初步调研,如今制造商更倾向于采用按订单生产而非按库存生产。

按库存生产(MTS)的业务模式在历史上更多地与具有较长生产周期或可预测需求的商品的制造相关联。相比之下,包括按订单生产(MTO)和按订单设计(ETO)等在内的按订单业务模式则更多地与诸如资本设备或工业制造这类生产周期短或无法预测需求的产品关联更紧密。

然而,IFS的数据显示,按订单生产的业务模式已渗透到包括食品和饮料等在内的诸多行业。2018年,43%的食品和饮料制造商表示以合同制造商等形式参与到按客户订单进行产品设计的模式中。更令人惊讶的是,有80%的食品和饮料企业表示是按订单需求生产商品的。在这种极其复杂的供应链和敏捷的制造实践的帮助下,企业能够实现无缝响应所接收到的需求信号。

“MTS业务模式正迅速成为许多传统MTS制造商的劣势所在。”IFS北美区首席技术官Rick Veague说道,“消费者口味和偏好变化迅速,且难以预测,这也增加了库存过剩的可能性——今天所生产的商品也许明天就会成为积压库存。通过将生产响应与固定需求保持紧密一致,企业可以优化库存水平并降低成本。”

核心技术

既然企业一直面临着优化库存水平和降低成本的经济压力,是什么技术使其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对业务模式进行如此大的改变呢?答案显而易见,是通过企业资源规划(ERP)软件。ERP已被广泛使用了数十年之久,其前身是物料需求计划(MRP)。然而,在过去七年中,我们看到公司在不断更换原有的独立系统,或升级并施行现有软件解决方案的新功能。随着单一记录系统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使得企业能够更敏捷地响应并处理按订单设计的业务模型。而只有ERP系统才能提供MTO业务模型所需的有效的可承诺量(ATP)可见性和实时控制。更先进的ERP也可专门用于处理按订单设计(ETO),具备从客户关系管理(CRM)到设计、采购和制造的集成工作流程。这不仅让制造商能够向客户交流设计变动,还可以及时向采购和制造团队传达,以保证工作得以按最终的修正版本执行。按订单的业务模式需要更加灵活的操作,而21世纪的ERP早已开始提供这种灵活性。

一些公司已开始通过移动设备来使用ERP。这对于MTS到MTO和ETO的转型而言至关重要,因为它缩短了审批周期并加快了其他核心沟通形式。若是业务部门经理等一旦离开电脑就无法参与工作,就会造成业务延期,使当天的制造和运输陷入困境。当遇到客户想要折扣价或者出现为了促成订单需要以溢价购买额外库存的采购需求审批时,应该怎么办呢?此时企业只需要一个既可接受紧急事件通知,同时也支持在移动状态下处理审批的系统,就能使按订单生产的商业务模式变得更加高效可行。

制造业ERP的未来如何?

七年前,ERP软件帮助制造商筹划未来。如今,制造商已为日益敏捷的制造业务模式而做足准备。但制造商应该如何迎接下一轮数字化转型?又该如何应对未来的种种挑战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