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證券:非洲豬瘟全面復盤與推演,2019年豬價上漲或成定局

非洲豬瘟作為全世界最嚴重的跨國界豬病之一,具有迅速在全球蔓延的可能性。非洲豬瘟於1921年在肯尼亞被首次報道發生,截止2017年全球共有52個國家發生過ASF或者檢測到病毒,包括31個非洲國家、17個歐洲國家和4個拉丁美洲國家。作為全世界最嚴重的跨國界豬病之一,非洲豬瘟不僅能引起豬群高死亡率,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而且傳播迅速、無國界,目前無有效的治療措施或者防疫用疫苗。聯合國糧農組織描述此病具有迅速在全球蔓延的可能性。因此該病是國際動物衛生組織(OIE)法定報告動物疫病,也是我國規定的一類動物疫病。

非洲豬瘟導致非洲生豬佔全球比例不到2%,馬耳他開創了一個國家為消滅一種傳染病而全面撲殺一種家畜的先例。隨著非洲豬瘟在全球蔓延,越來越多的國家和養殖者體驗到該疫病的恐怖。

以下均為負面影響案例:聯合國糧農組織1982年指出:“非洲的豬佔世界豬的總頭數的不到2%且增長緩慢,主要就是由於非洲豬瘟的肆虐。”西班牙曾在1977-1980年因非洲豬瘟緊急宰殺生豬接近100萬頭。海地在1978年擁有生豬存欄120萬到160萬,在首例疫情1個月之內,就降至大約60萬頭。2007年7月,ASF傳入與俄羅斯南部接壤的阿布哈茲共和國,由於該疫區以山林散養為主,至2007年夏季結束時,阿布哈茲70%的豬已經感染ASFV。1978-1979年,因感染非洲豬瘟,馬耳他全國8萬頭生豬被撲殺,開創了一個國家為消滅一種傳染病而全面撲殺一種家畜的先例。

2005年以來全世界33個國家累計爆發非洲豬瘟10839起,絕大部分地區與非洲豬瘟鬥爭持續半年以上。我們通過深度整理2005年以來各國爆發非洲豬瘟的歷史數據發現,疫情一旦在一個國家爆發,很難在短時間內根除。2005年以來,全世界一共有33個國家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累計10839起,平均每年774起,每個地區疫情持續的時間接近一年(11.9個月)。其中2014年、2017年和2018年非洲豬瘟疫情爆發數量明顯高於其他年份,維持時間也在平均水平之上。當前來看除了極少數的國家和地區能夠在短時間內徹底消滅非洲豬瘟,絕大部分都會與非洲豬瘟持續鬥爭至少半年以上。

二、覆盤:我國進入持續爆發期,後續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1、疫情首發:非洲豬瘟非人畜共害病,政府未雨綢繆早有準備

2018年8月3日,我國遼寧省瀋陽市沈北新區發生一起非洲豬瘟疫情(ASF),這是中國首次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後,沈北新區政府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對疫點邊緣向外延伸3公里的區域已實施管控,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截止目前已經撲殺生豬8116頭。

非洲豬瘟是一種急性,發熱傳染性很高的濾過性病毒所引起的豬病,其特徵是發病過程短,但死亡率高達100%。因為臨床表現與普通豬瘟類似,故名非洲豬瘟,但兩種疫病完全不同。非洲豬瘟病毒屬於DNA病毒,普通豬瘟為RNA病毒,所以疫苗不存在交叉保護,截至目前,非洲豬瘟都無有效疫苗可防控,撲殺是唯一手段。

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種以媒介昆蟲傳播的DNA 病毒,其傳播方式主要是接觸性傳播。人類或汙染的豬肉、豬肉製品及飼料產品很有可能成為ASFV傳播的通道。研究表明,ASFV對反覆凍融有很強的耐受性,其在凍結肉中甚至可以存活1000天。

非洲豬瘟非人畜共害病,正常烹飪完全可以消滅病毒,無需恐慌。非洲豬瘟雖然致死率極高,但是豬是非ASFV唯一的自然宿主,除家豬和野豬外,其他動物不感染該病毒,即該病非人畜共害病,雖然對豬有致命危險,但對人卻沒有危害,對人體健康和食品安全不產生直接影響。從目前的研究情況看,也不太可能出現變異傳染人的情況。同時非洲豬瘟病毒對高溫敏感,70攝氏度下30分鐘即可滅活,因此正常烹飪完全可以消滅病毒,所以居民無需恐慌。而深埋病死豬有一個生物發酵發熱過程,特別是生石灰遇水也會產生大量熱量,多重措施能夠保證徹底殺死病毒。

我國對非洲豬瘟忌憚有加,早有準備,在2015年出臺了具有具備實際操作意義的文件,並在北方邊境省份等高風險地區多次組織開展應急演練和專項督查。作為全球第一養豬大國,我國對非洲豬瘟一直忌憚有加,早在2012年我國就已出臺文件以預防非洲豬瘟,為當前疫情快速控制打下一定基礎。早在2012年俄羅斯非洲豬瘟高發之時,農業部就聯合質檢總局等8個部委局聯合發文《關於切實做好非洲豬瘟防範工作的通知》,並在2015年推出了具備實際操作意義的 《非洲豬瘟防治技術規範(試行)》,並在北方邊境省份等高風險地區多次組織開展應急演練和專項督查,細則的頒佈為本次非洲豬瘟疫情的處理提供了系統的操作方案,有助於各個疫點的疫情被快速控制。

2017年,俄羅斯在距離我國滿洲里口岸不足1000公里的伊爾庫茨克州再次發生疫情,非洲豬瘟跨境傳入我國風險進一步加大,國家質檢總局迅速發佈《質檢總局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通知》。總體而言,我國雖然是第一次爆發非洲豬瘟,但是得益於國家防範於未然的措施,健全的防控體系,不斷提升的經濟實力以及強大的國家行政力量,對已發現疫情的疫區處置合理迅速。

2、疫情發展:58天21例疫情爆發,區域爆發勢頭開始呈現

自8月1日起,我國在58天內爆發了21例非洲豬瘟疫情,區域爆發勢頭開始呈現。自從8月初首例非洲豬瘟在我國瀋陽被確診以來,截止到9月28日,農業農村部共通報了21起非洲豬瘟疫情,遍佈遼寧、河南、江蘇、浙江、安徽、黑龍江、內蒙古、吉林8省,涉及散養戶、種豬場和屠宰場。其中安徽疫情爆發最為嚴重,累計確診8例,遍及蕪湖市、宣城市、滁州市和銅陵市4個地級市,內蒙古確診4例,江蘇、黑龍江、河南和分別確診兩例疫情,遼寧、浙江、吉林各發生一例,從疫情的傳播路徑來看,非洲豬瘟呈現由北向南再向北的特點,雖仍然是點狀分佈,但開始呈現區域爆發的勢頭。受疫情管理政策影響,目前各疫區因非洲豬瘟累計撲殺生豬82924頭(含遼寧省清查過程中撲殺 11257頭)。

3、疫情展望:汙染面和傳染源仍未確定,後續疫情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當前疫情的病毒汙染面和病毒傳染源仍有待進一步調查(難度較大),而我國存在大量的中小散戶,較多的潲水豬以及頻繁而不規範得生豬調運,為控制疫病傳播增加了難度。疊加非洲豬瘟早期發現難,無可用疫苗預防,使得後續疫情形勢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不排除出現進一步擴散的可能性。

非洲豬瘟病毒進入中國的源頭和路徑尚未明確,潲水豬的存在增加了我國染病風險。疫情的徹底控制永遠是從源頭病毒開始,若未能控制病源,就不可能淨化。當前非洲豬瘟的來源和路徑仍在調查中,根據基因測試顯示,中國疫情的毒株部分基因序列與俄羅斯伊爾庫茨克2017株的相應序列完全一致,而俄羅斯遠東地區2017年以來也發生了多起非洲豬瘟疫情,聯合國糧農組織曾在3月發佈了一份名為《非洲豬瘟對中國的威脅》報告,明確提醒我國注意非洲豬瘟從俄羅斯傳播過來的風險。而我國由於養殖基數龐大,存在大量飼餵泔水的散養戶,他們有可能接觸到來自境外航班的餐食,增大了我國染病的風險。根據農財寶典報道,現有的21例疫情中,至少有9例是用泔水飼養,泔水養豬成為非洲豬瘟高發特徵。

複雜的養殖環境使得疫情追溯耗時耗力,不利於疫情的及時控制。相比於源頭的不確定性,理清傳播路徑對於控制非洲豬瘟至關重要,當前爆發的21起疫情,遍佈8個省市,其內在聯繫探明仍需時間。從疫病傳播學的角度來看,非洲豬瘟的潛伏期是4-19天,由於染病豬會在發病前兩天開始排毒,所以當疫情爆發之時,ASFV(非洲豬瘟病毒)已經開始傳播。防疫部門需要立即對疫點至少兩天前(我國自行的是前30天)所有進出人員、車輛和物品進行追溯,確認其不會傳染到易感動物,如發現有傳染風險,應立即進行撲殺。由於我國生豬調運頻繁,大量中小散戶生物安全防疫意識不足,能夠接觸到生豬或者飼養人員的機會特別多。在已爆發的21例疫情中生豬存欄規模不足500頭的高達16戶(不算河南鄭州疫點),佔比接近8成。此過程十分耗費時間,不利於疫情的及時控制。因此在未明確疫情的傳播途徑之前,防疫主要以全面排查,發現撲殺為主。

截至9月1日,全國已排查場點2303.5萬個,生豬10.3億頭次,疫情總體已經可控。未來如果知道來源、理清路徑就可以順藤摸瓜,主動防疫,定點監管高風險區域,將非洲豬瘟影響降至最小。

三、防控:調運環節監管不斷加碼,2019年豬價上漲或成定局

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後,農業部重點管控生豬調運環節,監管政策不斷加碼,目前東北、西北、華北、華中、華東、東南18個省份之間生豬調運已經停滯,產銷區價格嚴重分化,對當前豬週期演化和未來行業格局發展都具有深遠影響。

當前豬週期演化:產能錯配,生豬滯銷,產區進入激烈的洗牌階段。我們認為嚴格的禁運政策導致養殖業區域產銷錯配問題凸顯,產區豬價低迷、養殖戶銷售困難導致現金流壓力顯著提升,補欄積極性大幅下滑,幾乎所有生豬(肉豬、種豬、仔豬)都面臨滯銷,產區進入激烈的洗牌階段,必定會導致產能被迫快速退出,2019年豬價上漲已是定局。

未來行業格局發展:龍頭養殖企業地位將更加牢固,屠宰場話語權也將增加。隨著規範化快速成為主旋律,中小養殖戶生存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大型養殖企業將憑藉其更少的邊際成本彈性,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體系,更強的抗風險能力以及更好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將迎來一輪新的發展契機。在這個過程中優秀企業成本與行業平均水平差距進一步拉大,龍頭地位更加穩固。而流通領域主導權將更多的向屠宰場傾斜,肉類的冷鏈物流發展也將迎來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

1、防疫措施:調運環節監管不斷加碼,產銷區豬價分化明顯

疫情發生後,農業農村部重點管控生豬調運環節,監管政策不斷加碼。非洲豬瘟發生後,農業部迅速啟動Ⅱ級應急響應,對疫區採取封鎖、撲殺、無害化處理、消毒等處置措施。同時展開了疫病的溯源和傳播途徑追溯工作。為防止非洲豬瘟在現有疫點的基礎上繼續傳播,農業組在生豬調運管控環節和撲殺補貼不斷加碼,接連出臺4個重磅文件。

8月10日,農業部發布《關於防治非洲豬瘟加強生豬移動監管的通知》,嚴防因生豬移動導致疫情擴散蔓延;

8月31日,農業部印發了《農業農村部關於切實加強生豬及其產品調運監管工作的通知》,明確了發生疫情省份生豬及其產品調運要求,嚴格限制生豬及其產品由高風險區向低風險區調運;

9月11日,農業部發布了《農業農村部關於進一步加強生豬及其產品跨省調運監管的通知》,明確要求與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省相鄰的省份暫停生豬跨省調運,並暫時關閉省內所有生豬交易市場。暫停時間從任一相鄰省發生疫情至其全部相鄰省疫情解除封鎖前。

目前全國爆發疫情的省份有8個,疫情省的相鄰省份有10個(河北、山西、上海、福建、江西、山東、湖北、陝西、寧夏、甘肅),整體覆蓋東北、西北、華北、華中、華東、東南地區18個省份。我國生豬由北向南的運輸線路幾乎被全部封鎖。

9月13日,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於做好非洲豬瘟強制撲殺補助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將非洲豬瘟納入強制撲殺補助範圍,對此次強制撲殺補助標從800元/頭提至1200元/頭,以上補助經費從2018年8月1日起實施。目前我國生豬養殖行業平均成本13元/kg,按照1200元倒推體重應該是在92kg,考慮到正常生豬出欄體重在110-130kg且豬場一般都是批次養殖,存欄豬有大有小,因此我們認為1200元的補貼已經能夠覆蓋大部分養殖戶當前的存欄成本。同時將撲殺補貼提升至1200元/頭符合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建議的“補償價格應該在其商業價值的70%到110%之間”,不僅可以幫助養殖戶打消上報顧慮,減少偷運偷埋等非法行為,又能對構建上下聯通的防疫體系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

2、週期影響1:生豬流通“新格局”、2019年豬價上漲或成定局

在流通受限的情況下,產銷區價格走向分離,疫情產區養殖戶現金流面臨較大挑戰,重點關注生豬調出大省疫情發展。我國生豬產能差異化分佈明顯,河南、山東、湖南、湖北、河北外調豬肉量排名全國前五,合計919萬噸,佔全國生豬調運總量的73%,佔全國消費總量的17.3%,銷售渠道對外依存度極高,若豬肉調運受限,將導致省內豬價大幅下跌,此次洗牌較為慘烈,我們預計散養戶最多虧損一批豬就會被迫退出(6個月),從而刺激豬價大幅上漲。

禁運政策若未發生大幅調整,疫情產區養殖戶現金流將面臨極大挑戰,補欄積極性顯著降低,產區洗牌力度將繼續加大,母豬將大量被迫淘汰,那麼對應的明年3季度後生豬出欄量將會大幅減少;而生豬存欄的出清更快,半年左右就可以達到出清,2018年底或2019年上半年的豬價可能就會迎來景氣期,需保持密切關注。

(1)產銷區價格急劇分化:銷區受益、產區洗牌

18省市生豬調運受限,產銷區價格差創歷史記錄。非洲豬瘟爆發以來,為控制疫情,切斷病毒傳播路徑,防止疾病擴散,生豬及其產品在調運環節的管控力度不斷加碼,導致產銷區域豬價嚴重分化。從最初的瀋陽生豬禁止外調,到目前18省市生豬調運受限,安徽、河南、江蘇三省豬肉產品更是被限制調出,我國生豬由北向南的運輸線路幾乎被全部封鎖。而流通環節受阻帶來的影響正不斷顯現在區域豬價上,根據芝華產銷區數據顯示, 2013年至2018年8月1日,我國產銷區生豬均價差距為0.27元/kg,非洲豬瘟爆發之後,產銷區生豬均價急劇擴大至2.22元/kg,遠超歷史極值。其中浙江生豬價格漲幅最大,逼近19元/kg,河南作為生豬第一調出大省(外調產能佔總產量的64%)價格大幅下滑,最低降至10.8元/kg,與相鄰省份均價相差3元/kg,創下歷史最高記錄。

(2)生豬流通“新格局”(生豬流通與銷售方式見附錄)

產銷區價格持續分化是我國生豬產能差異性分佈的結果,生豬流通環節或將面臨大變革。根據芝華數據,每年我國省際之間調運豬肉1260萬噸,佔全國產量的24%,其中調出省份13個,主要集中於華中、華北和東北地區,調入省份18個,分佈於華東、西南和華南地區。在非洲豬瘟發生之前,生豬經紀人依據各省市生豬價格差,將肉豬調往全國各地從而牟利,全國豬價也藉此實現平衡。但是由於其在運輸過程中生物安全防控措施薄弱(車輛消毒不徹底,不同豬場生豬混裝,不同豬販子生豬分裝),且行業長期以來都較為不透明,外界對此環節規範化呼聲日益高漲,經過此次非洲豬瘟事件,生豬流通領域或將迎來一輪規範化浪潮。

產區洗牌:河南、山東、湖南、湖北、河北外調豬肉量排名全國前五,外調產量佔自身消費量比重均超過65%,一旦禁止豬肉產品省際調運,省內豬價將大幅下滑。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豬肉產量排名前十的省份合計生產豬肉3398萬噸,佔全國豬肉比重64%,但其自身僅能消化2580萬噸,剩下818萬噸需要外調消化,佔其自身消費總量的32%。具體而言,河南(288萬噸)、山東(194萬噸)、湖南(193萬噸)、湖北(127萬噸)、河北(117萬噸)五省外調豬肉量排名前五,佔自身消費總量的178%、102%、80%、65%、79%。這些省市生豬產業對省際調運依存度高,一旦調運受限,其產能將嚴重供過於求,生豬價格大幅下跌。以河南為例,河南在鄭州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之後生豬價格5天內下跌9%,而後河南省第二起非洲豬瘟發生後,豬肉被禁止調出,價格更是在5天內大幅下滑2.4元/kg至10.8元/kg,跌幅達到18%。

銷區上漲:廣東、上海、浙江、北京、天津調入豬肉量排名全國前五,體量均超百萬噸,外調數量平均佔消費總量72%,對外依存度極高。根據芝華數據測算,廣東、上海、浙江、北京、天津2016年豬肉消費總量為459萬噸、181萬噸、239萬噸、135萬噸和136萬噸,供給缺口分別為195萬噸、168萬噸、148萬噸、113萬噸、106萬噸,其供給保障率平均只有28%,其中上海、北京對外依存度更是達到93%、84%。是全國對外依存度最高的5個省市,我國調運總量的58%用於供給以上五省市。這些省市一旦發生非洲豬瘟或者外調線路因疫情被封鎖,其豬價將快速上漲。以浙江為例,自23日樂清爆發非洲豬瘟以來,其生豬價格逐漸上漲,而31日其相鄰省份安徽也爆發非洲豬瘟後,其北方生豬調運線路幾乎全被封死,隨後安徽疫情持續爆發,豬肉產品也禁止調運,浙江豬價飛速上漲,3天上漲3元/kg,樂清地區豬價更是達到20元/kg,接近歷史最高值。

未來疫情走勢將會對生豬調運環節持續造成影響,重點關注山東、湖南、湖北、河北等調出大省疫情發展。我國生豬調出量排名前五省份合計919萬噸,佔全國生豬調運總量的73%,佔全國消費總量的17.3%。而從2006年以來,我國豬肉產量單年降幅極值為07年的363萬噸(YOY-7.8%),生豬價格從8.92元/kg漲至17.4元/kg,振幅達到95%;而從15年開始的行業大牛市,兩年豬肉產量減少372萬噸(YOY-6.7%),生豬價格右11.6元/kg上漲至21.2元/kg,振幅83%。因此按照這個標準來計算,如果主要生豬調出省份禁運,將對行業產生極大的衝擊。當前來看,排名前五的生豬調出大省只有河南豬肉產品不讓調出,山東、湖北、河北生豬調運受限,湖南當前調運還沒受到政策直接影響,但調運範圍會因為不讓經過高風險區域而受到部分限制。另外,9月20日浙江與山東達成每天600噸生豬產品的對接供應量意向,這種點對點認證供應,因為規模需求大,為便於管控,應更大範圍地鋪開。因此無論是在供給端,還是在需求端,主要調出省豬肉產品調運受限都將給區域供給帶來較大影響,重點關注山東、湖南、湖北、河北等調出大省疫情發展。

(3)產區劇烈去產能,2019年豬價上漲成定局

產區生豬與豬肉調運受限導致銷售受阻,養殖戶滯銷現象突出,不但虧損利潤,本金也面臨損失的可能。

在生豬調運監管政策不斷加碼的大背景下,產銷區養殖戶面臨的形勢也是天壤之別,特別是疫情產區,豬販子調運受限,運輸量大幅下降。根據農業部數據顯示,8月以來我國生豬跨省調運數量一直呈下滑趨勢,由高峰時的每週調運213.2萬頭降至171.7萬頭,環比下降20%。流通量的減少和調運區域的限制,導致養殖戶滯銷嚴重,特別是在河南和東北地區,養殖戶對後市普遍悲觀,出欄情緒迫切,和當地從業人員交流了解到“(養殖戶)只要有車運來就賣,補欄積極性很低”。同時從銷售端來看,由於其他省市擔心病毒傳入,對疫區省份的產品接受度不高,這也導致疫病發生產區銷售壓力增加,養殖戶被迫壓欄。

滯銷向上遊種豬環節傳導,補欄積極性快速降低,將影響明年三季度的生豬供應數量。由於受到禁運政策影響的產區豬價低迷,疊加疫病風險,養殖戶補欄積極性普遍降低,部分地區仔豬已經開始虧損,自繁自養養殖戶對後市情緒悲觀,開始推遲配懷計劃,調整出欄節奏。

我們認為,肉豬價格的持續低迷以及逐漸擴大的禁運範圍會嚴重影響養殖戶資金回籠,產區已經開始出現了產能淘汰的行為,但是得益於2015年開始的超長豬週期以及相比於2014年更低的飼料原材料價格,當前養殖戶現金流壓力還未全部顯現,同時疊加2018年二季度已經淘汰了一大批落後產能,當前更多的形式是調整出欄節奏,減少補欄。但是在可預期的未來半年(肉豬完整生長週期),生豬存欄出清完成一輪,2018年底或2019年上半年的豬價可能就會迎來景氣期,需保持密切關注。而禁運政策或導致養殖戶現金流將面臨極大挑戰,補欄積極性顯著降低,產區淘汰力度將繼續加強,大量母豬將被迫淘汰,那麼對應的明年3季度的生豬出欄量將會減少,由於悲觀的預期存在,行業豬肉供給的減少甚至會更早,2019年豬價上漲成為定局。

3、週期影響2:種豬外調實質性受限,母豬滯銷被迫育肥

受調控區種豬外調實質性受限,母豬滯銷導致養殖戶被迫育肥,種豬場現金流壓力不斷增大,或出現資金斷裂的風險。因為種豬價值高,購買者更看重品質,因此跨市、跨省調運種豬十分頻繁。雖然農業部在文件中對種豬的調運留下了空間,規定“疫區所在省的種豬,經實驗室非洲豬瘟檢測合格和檢疫合格後,方可調出本省”。但是由於地方的檢測和評估實力厚薄不一,疊加現在疫情控制形勢仍不明朗,外調仍存風險,種豬的跨省調運在受限區域實質上也處於停滯狀態。且在流通管制的大背景下,產區供過於求,疊加養殖戶補欄積極性不高,大量種豬也面臨滯銷的困境,最終被迫自己育肥。但種豬場和仔豬場設計的育肥產能並不多,大量育肥不能長期持續,同時因為育肥環節的成本支出,養殖場現金流將更加緊張,最終不得不將肉豬低價售賣或提前宰殺,甚至出現和14年一樣的情況,大量豬場因現金流問題被迫售賣豬場。

產能錯配問題凸顯,全國種豬大約55%調運受限,將推動週期持續維持高景氣度。從當前情況來看,我國種豬存欄分佈和肉豬出欄分佈大致相同(產區分佈),主要在華東和華中地區,更高層次的國家核心育種場同樣集中在我國肉豬排名前十的主產區,比如廣東、湖北、山東,湖南、河南等省份。現在被禁運區域覆蓋東北、西北、華北、華中、華東、東南地區18個省份,其母豬存欄量佔全國總量的55%。

我們認為由於生豬禁運導致行業產能錯配問題凸顯,資源不能最大化利用,產區供過於求,必定會導致富餘產能被迫退出,而銷區因為肉豬價格高漲而將後備種豬當肉豬銷售盈利更大,也將導致現有母豬產能減少。這將對行業恢復正常後的補欄造成很大影響,週期景氣度將持續更久時間。

4、格局影響1:大企業迎來行業規範化紅利,中小散戶生存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

中小養殖戶因為其自身缺陷為非洲豬瘟的滋生和蔓延創造了條件,給防疫人員疫情追溯增加了很大的難度和負擔,未來規範化快速成為行業的主旋律,其生存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而大型養殖企業將憑藉其更少的邊際成本彈性,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體系,更強的抗風險能力以及更好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將迎來一輪新的發展契機。

1、行業規範化趨勢明顯,中小散戶邊際成本上升要顯著高於大型養殖企業。規範化必將抬高散戶成本中樞,而大型養殖企業在規範上原本就做的更好,邊際成本上升要顯著低於散戶,優秀企業成本與行業平均成本將進一步拉大,獲得的超額收益也將會更多。以河南某鄉為例,在非洲豬瘟爆發之後,鄉政府將轄區內89個養殖戶進行了篩查,發現只有1戶滿足現有的環保要求和生物安全防疫要求,這就意味著如果未來管理政策趨嚴,剩下88戶都將被迫清退或限期整改。

2、大型養殖企業具備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體系。由於非洲豬瘟烈性病毒致死率高達100%,且無疫苗可以防治,傳染方式為接觸性傳染,主要通過人類或汙染的豬肉、蜱等方式傳播,因此隔斷病毒與豬群接觸途徑是防控此類疫病最好的手段。而普通豬場土地利用率幾乎100%,沒有設置對外的緩衝隔離帶,同時對拉豬車等交通工具和外來人員的消毒措施也幾乎沒有,而大型養殖場設有專門的人員和交通工具消毒區,生豬售賣區與養殖區域隔離,工作人員進入豬場都會洗澡消毒換衣服,從源頭上阻斷了病毒傳播的途徑。20例疫情中16例的染病豬均來自於中小養殖戶,也進一步說明散養戶在生物安全控制上的缺位。同時相比於中小散戶,大型養殖企業規模豬場選址更加科學,會著重考慮周圍養殖場對自身的影響,因此受到牽連的可能性更小。例如牧原在選址時,附近3km內基本沒有養豬戶。(風險測試參照附3:溫氏、牧原非洲豬瘟利潤影響壓力測試)

3、大型養殖企業豬場絕對數量大,分佈廣泛,保險購買齊全,抗風險能力更強。大型養殖場由於出欄量可突破千萬頭,其豬場分佈廣泛,即使按照單場4萬頭計算(行業較高值),出欄1000萬頭的大型養殖企業豬場約250個,即使某一個豬場不幸染病或者被劃歸疫區,其對整體的影響也僅為0.4%。更重要的是,大型養殖企業保險購買齊全,比如牧原就為所有生豬都購買了死亡保險,溫氏為所有母豬購買了死亡保險,一旦因為疫病導致母豬(生豬)死亡,保險公司將會理賠其全部成本,政府也會有相應補貼。而散養戶保險購買的滲透率低,且豬場數量幾乎唯一,一旦感染疫病就是滅頂之災。因此大型養殖企業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4、大型養殖企業具有更好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無論是在法律意識,養殖環節的規範化上,我們認為從主管部門的監管力度,養殖場自己的風險收益比來看,大型養殖場都讓人更加放心。特別是抗生素的使用,獸藥的殘留,病原微生物的監測,死豬的處理等關鍵節點上,大型養殖場都有一套完整規範的操作流程,對食品安全的保障能力更強。9月11日,浙江省畜牧獸醫局向山東省畜牧獸醫局發函,申請山東推薦10家品控管理優秀的屠宰企業和20家大型養殖企業用以保障浙江省生豬供應。浙江省點名大型養殖企業定點供應,看重的也是其更好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5、格局影響2:屠宰端話語權或將增強,肉類冷鏈物流將迎來大機遇

近日,山東省畜牧獸醫局下發了《關於印發防控非洲豬瘟公開信的通知》,暫時關閉全省生豬交易市場,並鼓勵各生豬屠宰企業推行“集中屠宰、冷鏈運輸、冷鮮上市”模式,加快推進轉型升級,提升生豬就近屠宰加工能力,就近就地收購生豬。要求生豬販運經紀人主動到當地畜牧獸醫部門進行備案,定期報告生豬調運期間動物防疫情況,並且對生豬交易的消毒、檢疫等環節都做了細緻的規定。同時與行業內從業人員的交流來看,在疫區屠宰場話語權顯著提升,冷鏈車更是急缺。我們認為經過本次非洲豬瘟事件,長距離的生豬調運或被限制,流通領域主導權將更多的向屠宰場傾斜,肉類的冷鏈物流發展將迎來一次難得的歷史大機遇,行業藉此契機迅速走向規範化,龍頭企業危中有機。

四、推演:行業規範化勢在必行,流通領域是防疫重點

當前我國非洲豬瘟後續形勢仍不明朗,通過研究巴西、西班牙、海地、俄羅斯與非洲豬瘟抗爭歷史,我們發現淨化非洲豬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少則如巴西7年,多則如西班牙35年才徹底根除非洲豬瘟。我國作為世界第一生豬消費國和生產國,生豬市場高達萬億,涉及眾多民生產業,中國必須剷除非洲豬瘟,將來對生豬流通環節的管控和規範將必不可少。

1、國外經驗:非洲豬瘟肆虐52國,流通領域監管是防疫重點

從全球範圍看,截至2017年,非洲豬瘟已經在52個國家爆發,稍微防控不利,對本國生豬產業將會造成滅頂之災。俄羅斯在2007年染病以來經濟損失高達百億盧布,而馬耳他、海地、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等多個國家更是為控制非洲豬瘟不得不將全國所有生豬全部撲殺。雖然非洲豬瘟的影響巨大,但也有部分國家將其成功淨化,其中巴西和西班牙積累了大量的防控和淨化的實踐經驗,成功控制非洲豬瘟,還保護了本國的生豬養殖產業。通過梳理其防控歷史,我們發現非洲豬瘟的防疫一般可以分為被動撲殺和主動根除兩個階段,在這兩個階段,防控各有側重點,但是流通領域的監管一直沒有放鬆。而俄羅斯之所以沒有控制住非洲豬瘟,流通環節監測不利是重要原因。

i.在被動撲殺階段:消除恐慌,控制疫情是首位。限制一切可以引起發生相互接觸的活動,禁止感染區和風險區內的豬的自由移動,對疫區內所有生豬進行堅決撲殺,同時給民眾和從業者進行廣泛的科普宣傳,讓其正確認識非洲豬瘟帶來的影響,積極配合防治工作。

ii.在主動根除階段:完善的防疫系統,嚴格條件的調運和廣大從業者的積極參與是關鍵。全國範圍的清查是必不可少的,足夠的人員配備和完善的防疫系統是根除非洲豬瘟的必備條件。運輸環節的要求必須更加嚴格,豬場得到國家相關認證才可以銷售(比如檢疫許可證,豬場無疫證明等),同時會在接收地也進行嚴格的血清學檢測,確保外調生豬的生物安全。最後是廣大從業者的全面積極參與,只有調動所有一線人員的積極性,根除計劃才能有效推進。

(1)巴西:7年努力,終將非洲豬瘟淨化

巴西土地是僅次於中國、歐盟和美國的第四大豬肉生產國,同時也是僅次於美國、歐盟和加拿大的第四大豬肉出口國。巴西的生豬產業正常運轉對全球生豬格局都具有重要意義。1978年非洲豬瘟疫情暴發後,巴西僅用了7年就宣佈ASF無疫。我們按照政策頒佈時間將巴西疫情防控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8-1980年):ASF緊急狀態。主要以控制疫情,防止疫情擴散為目的。MAPA(巴西農業、畜牧業和食品供應部)在首發病例的實驗室確診之後的15天之內(1978年6月15日)以總統令(總統令81.798)啟動了ASF緊急狀態。採取了包括禁止感染區和風險區內生豬的自由移動,對感染區內的所有豬隻進行撲殺和焚化等9項措施。對比我國當前防疫政策,很多都與巴西當時的防疫措施相同,主要目的都是快速控制疫情,防止已知傳染源擴大,減少人與豬,豬與豬之間的接觸,降低生豬患病概率。

第二階段(1980-1984年):ASF根除計劃。主要以淨化非洲豬瘟,恢復OIE無疫認證為目的。1980年11月25日,巴西農業部通過總統令發佈了非洲豬瘟控制計劃。計劃分為3個階段,分別是攻堅階段(1980-1984年),鞏固階段(1984-1986年)和維護階段(1987年)。根據其國內養殖分佈特點,動物及動物產品流動方向,豬肉出口企業密集程度和散播該病的風險程度,分地域、分區域進行先後根除。首先開始的是南方區域,該區域生豬養殖戶數量佔巴西全國的44.65%,存欄生豬1526萬頭,佔據了全國豬肉產量的73%。其次是東南區域,最後是其他養殖區域。在ASF根除階段,巴西主要採取了控制國際航運、控制國內生豬移動和動物健康教育和人員培訓等在內的6項措施。由於該根除計劃設計科學且執行堅決,巴西境內暴發的所有疫情都被撲滅,自1981年11月已無ASF疫情報道,且血清學監測也全部為陰性。1983年9月9日,巴西南方區域首先宣佈ASF無疫。根據OIE國際動物衛生法典和在ASF風險區域、養殖場和疫病防控所做工作的基礎之上,1984年12月4日,巴西重新獲得OIE無疫認證。

相比於第一階段,巴西在非洲豬瘟根除階段的防控手段由原來的被動發現撲殺到主動控制預防。通過分階段分區域主動檢測排除疫情,劃歸無疫區,並對該區域養殖場進行認證,同時通過控制無疫區和其他區域之間的流通防止病毒流入無疫區,達到鞏固勝利果實的目的。此階段最關鍵的是提高農場主、職業者、屠宰企業、獸醫和政府官員等所有有關人員的防疫意識和參與意識,只有這樣才能保證ASF根除這個系統工程順利推進。

(2)西班牙:病毒變異,10年根除終成正果

西班牙兩點式分散養殖模式導致疫病傳播較難控制,而病毒變異使得病狀無法被立即確診。

相比於巴西,西班牙養殖是典型的兩點式養殖,其仔豬主要集中於Galicia、Gastilla、Leon和Murcia地區,同時Aragon、Cataluna和Segovia為大型飼養農場,主要負責育肥環節。這種飼養格局造成西班牙境內高密度的豬群移動,使得疫情控制極為不便。1960年,ASF在西班牙境內特定區域內迅速傳播。隨著該病的廣泛流行,病毒開始變異,出現了病毒攜帶動物和死亡率低於5%的所謂非典型非洲豬瘟類型。這種變化使得臨床診斷變得十分困難,對該病的確診必須藉助實驗室參與才能完成。

變被動撲殺為主動根除,10年根除終成正果。1985年之前,西班牙主要通過衛生管理措施和消滅臨床陽性豬群來控制ASF。1985年,西班牙頒佈ASF根除計劃之後,控制ASF的策略發生了重大改進。和巴西一樣,西班牙變被動撲殺為主動根除,通過建立流動獸醫臨床團隊充實檢測力量,同時建立簡單快速準確特異的間接ELISA診斷方法,並設國家農業研究院對地方給予技術支持。在豬場建設方面,通過財政給予部分支持,提高飼養場及飼養設施的衛生水平。最後限制豬群移動,運輸的動物必須獲得官方獸醫證明,對所有的ASFV攜帶者進行安樂死,消滅感染源。到1994年時,西班牙境內已經無ASF暴發報道。1995年10月西班牙正式對外宣佈,ASF根除計劃勝利完成。

(3)海地:美國相助全國撲殺,盲目遵循發達國家養殖體系終釀苦果

海地在1981年開始實施非洲豬瘟根除及補欄計劃。該計劃實施的初衷是消除非洲豬瘟對海地養豬業造成的負面影響並藉此重振養豬業,但實施之後卻發現了諸多問題,並最終拖累整個海地經濟並對海地自然環境、社會和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

海地疫情蔓延,美國政府決定介入干預,撲殺所有海地生豬。1978年2月多米尼加共和國爆發非洲豬瘟,為防止海地暴發ASF,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國達成了ASF防控協議,將雙方邊境線內15公里的豬全部撲殺,海地因此共撲殺20671只豬。雖然海地和多米尼加對邊境線進行了清群,但ASF還是很快通過阿蒂博尼特河傳入海地。1978年時海地有120萬到160萬隻豬,在首例疫情1個月之內,海地的豬就已降至大約60萬隻。大量死豬在河流中漂流,對民眾造成了嚴重的恐慌。隨著疫情的蔓延,南美國家開始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因為海地離南美很近且南美國家與海地之間存在許多小販之間的非正式貿易。同時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表明如果ASF傳播到美國,其損失將達到1.5億至50億美元,而將ASF在海地根除只需花費大約3億美元。此時考慮到該病有可能繼續傳入其他地區,美國政府決定介入干預,對海地ASF疫情控制進行援助。該計劃極其簡單,就是宣佈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並消滅海地所有的豬,然後再從美國、加拿大或墨西哥引進豬補群。

1981年4月,該項目正式實施。國際開發銀行對海地的補欄計劃進行資助。該根除計劃更分告知/公眾教育階段(6個月),屠宰/賠償階段,清洗/消毒階段、哨兵動物投放以及最後的生豬補欄計劃5個階段。

被撲殺生豬適應海地氣候和地理條件,是當地居民經濟的主要組成。被捕殺的海地土豬也稱為克里奧爾豬(Creole pigs),是16世紀西班牙和海盜侵佔海地後遺留下的黑豬。經過500年的進化篩選,該豬已經很好的適應了海地凹凸的地形和稀落的植被環境,併成為祭祀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祭品。海地人民認為黑豬的血液在伏都教的儀式中具有正式契約的功效。此外,克里奧爾豬的養殖成本很低,據說這種豬可以3天不吃飯,只吃匱乏的殘羹便可生存,可以在豐收之後吃植物根莖和爬蟲,相當於為下一次耕種翻耕土地,且減少了甲殼蟲幼蟲對植物的影響。克里奧爾豬可以以2到10美元買來最後以250美元的價格賣掉,這對小的養殖者而言是極大的一筆財富。確切的講,一隻克里奧爾豬佔據了大多數農民收入的30%,相當於2名兒童一年的教育費用。因此,出於信仰和經濟目的,海地農村80%左右的家庭都會飼養該豬。據統計,海地人50%的蛋白質來源於克里奧爾豬,特別是當饑荒發生時克里奧爾豬能提供蛋白質的作用越顯重要。

美國肉豬不適應海地氣候條件和飼養方式,最終補欄計劃以失敗告終。該補欄計劃原本規劃10年之內將海地的生豬養殖業恢復到ASF暴發之前,但海地官員的腐敗和瀆職使該目標遙遙無期。曾有一位天主教派的神父聲稱海地政府從美國AID獲得了700萬美元資助但卻沒有任何有意義的效果,大量設備、資產和獸醫用品被私自佔用或浪費。更可悲的是,這些引進的豬得益於雜交優勢,本應具備更好的生產性能,但卻忽視了海地的實際養殖水平和能力。引進的種豬無法適用海地高熱潮溼的環境,而且需要富含小麥和維生素的飼料,需要經常沖洗養殖區,需要水泥地面和鐵皮屋頂,需要獸醫介入等,這些苛刻的養殖條件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地人的飼養水平及能力。不久之後,該計劃即被廢棄,而由農戶自己繁育,最後導致數以百萬的養殖者自生自滅,使得該項引進計劃對海地造成了無法挽回的“災難”。

(4)俄羅斯:深受非洲豬瘟侵害,損失高達百億盧布

請參考報告:《非洲豬瘟專題報告-疫情已暫被控制,預防和控制計劃是關鍵》

2、沙盤推演:行業監管趨嚴,規範化加速來臨

通過對非洲豬瘟的後續發展進行推演,參照巴西、西班牙和俄羅斯的處置措施,我們認為在鄰國俄羅斯非洲豬瘟治理一直存在問題,傳入我國的威脅將長期存在的大背景下,為更好的控制風險,防患於未然,邊境檢疫趨嚴和流通環節規範乃大勢所趨。即使後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非洲豬瘟帶來的影響也會持續發酵,整個行業將朝著規範化的方向快速前行。

(1)樂觀:所有疫點成功溯源,後續無疫情爆發

在樂觀的假設下,行業所遭受到的衝擊最小。所有疫點的疫情都成功追溯並消毒處理,後續無疫情爆發,即所有病毒感染區域全被發現。我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疫情雖然消退,但是非洲豬瘟帶來的影響會持續發酵,重點體現在進口檢疫&走私稽查、潲水豬治理、生豬調運等環節監管政策趨嚴。

(I)進口檢疫&走私稽查:農業部已經確認本次非洲豬瘟病毒由國外傳入,且鄰國俄羅斯在過去10年疫情爆發不斷,為保護本國生豬產業,對於俄羅斯和其他國家進口豬肉的檢疫力度一定會加強,包括對來自風險區域的航班、輪船、郵包進行監督,同時對於我國邊境區域的走私稽查也會加碼,減少國內染病風險。

(II)潲水豬治理:農業部已經明確規定“已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的省份及其周邊省份的養殖場(戶),不得使用泔水飼餵生豬;其他省份的養殖場(戶),不得使用未經高溫處理的泔水飼餵生豬。”

(III)生豬調運:我們認為本次疫情再一次讓有關部門清晰的感受到了生豬調運環節存在的無序亂像,其不規範甚至未發的操作給疫情的追溯和控制都帶來的極大的不便,同時為了預防未來可能發生的疫情,規範生豬調運乃大勢所趨。對於具體政策,我們有以下兩點猜想:

凍肉或者冷鮮肉運輸比例或將加大:本次非洲豬瘟的檢疫確診至少需要1天以上的時間,這對於活豬運輸是極為不利的,因為途中會增加死亡率,而凍肉或者冷鮮肉運輸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而且凍肉或冷鮮肉運輸處於密閉空間,接觸外來病菌的可能性低,更加衛生安全。當前上海已經開始採用這種措施,從省指定基地調入豬肉,而非生豬。

定點供應或者認證供應將出現:本次疫情爆發後,浙江豬價在全國上漲最為突出,期間樂清價格更是超過20元/kg,幾乎接近豬週期峰值。為了抑制豬價過快上漲,保障市民豬肉供應,做好市長“菜籃子”工程,浙江省畜牧獸醫局曾在9月11日給山東省畜牧獸醫局發文《關於商請推薦生豬和生豬產品供浙基地的函》,商請山東省推薦10家品控管理優秀的屠宰加工企業和20家大型養殖企業供浙江省相關企業點對點對接,同時河南地區也正在商討。我們認為調運環節的核心是食品安全問題,在當前限制調運的情況下,點對點的定點供應可以減少交易層級,降低染病風險,或將成為緩解銷區生豬供應壓力的一個手段。長期來看,認證供應(即符合要求取得認證的豬場或者屠宰場有資格出省供應,類似於供港模式)安全性更高,或將成為未來跨省供應的主力軍。

綜上,我們認為,即使是在樂觀的假設下,我國對於進口、潲水豬和生豬調運的管控力度也不會立即減少,特別是鄰國俄羅斯非洲豬瘟治理一直存在問題,傳入我國的威脅長期存在,為更好的控制風險,防患於未然,未來的監管趨勢肯定是日趨嚴格。

(2)中性:疫情不斷爆發,病毒長期存在(我們判斷此情景可能性大)

在中性的假設下,疫情不斷爆發,病毒長期存在,我國生豬養殖行業持續受損,非洲豬瘟於生豬養殖業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為開展淨化根除行動是最優選項,生豬產業作為一個萬億的行業,關係到國計民生、 CPI、口糧安全、人民幸福、農民就業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如果將這麼重要一個市場的風險敞口長期置於非洲豬瘟之下,是不可承受之重。

在防治措施方面,除了會延續第一種情況下加強對進口檢疫&走私稽查、潲水豬治理、生豬調運環節的監管之外,還會啟動清除淨化計劃:全面清查、劃定淨化區和非淨化區,對養殖戶生物安全有更高要求,更加嚴格認證制度和檢疫措施。

(I)進口檢疫&走私稽查、潲水豬治理、生豬調運環節措施同上。

(II)全面清查:對全國所有養殖場按區域、分步驟進行血清學監測,同時配套能夠快速響應的實驗室體系,確保檢測結果及時可靠。

(III)劃定淨化區和非淨化區:由於我國國土面積大,生豬養殖區域分佈不平衡,全國淨化將分步進行,預計出欄量、外調量居於前列的四川、河南、湖南、山東、湖北、廣東、河北等省份將成為第一批淨化區域。

(IV)更加嚴格認證制度和檢疫措施:由於淨化區和非淨化區的劃分,用於屠宰或其他目的活豬(如育種、育肥、繁育等)只有在獲得動物檢疫許可之後才能在各省之間運輸,而且只有淨化區的養殖場才有機會獲得檢疫許可,同時在出發地和目的地均需要進行血清學檢測,非淨化區生豬必須經過十分嚴格的檢測與隔離方可進入淨化區。目的地接受者,必須要審查衛生證書並且保存衛生證書至少1年。

(V)對養殖場生物安全有更高要求:由於我國存在大量生物安全防疫不達標的中小散戶,是感染非洲豬瘟的高危群體,也是非洲豬瘟傳播鏈條的重要一環,若疫情持續發酵,提高飼養場及飼養設施的衛生水平將會大概率提上日程。比如採用基本的衛生措施,如柵欄,安全處置糞便等。

(3)悲觀:疫情大規模爆發,生豬供給量快速下滑

在悲觀的假設下,疫情大規模持續爆發,疫點爆發的速度和區域都顯著增加,對生豬養殖業造成嚴重損害,撲殺和溯源工作量極大,生豬供給量快速下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為控制疫情是首要任務,升級對現有產能保護也必不可少。非洲豬瘟主要靠接觸式傳播,傳播速度相對慢,從我國當前的防控措施、重視程度以及國際經驗來看,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極低,若導致豬價非常高,封閉式生產的企業可以做到有效控制。

3、政策建議:建立直採長效機制,保障豬肉全程可追溯

我們的政策建議:

1、 我們認為大屠宰和大養殖企業應建立直接對接採購的長效機制,會更有利於流通環節的規範化。

2、 沿海發達地區不具備養豬的條件,長期需要調入豬肉,銷區完全與產區割裂不僅損害了農業的利益,而且也對市民吃肉造成了較大挑戰。目前全國流通的格局會導致疫病傳播不可控,可以以區域性結對子的方式來進行區域流通,同時,點對點的銷售通道是較好的補充方式。

3、 行業的規範化本質上還是要讓大型養殖和屠宰企業的佔比提高,有了市場主體才能更好地倒逼行業規範化,否則劣幣驅逐良幣,成本低的不規範的反而比規範的更賺錢,大力發展規模化養殖是解決中國養豬疫病問題的最佳途徑。

4、 當前國家為了切斷疫病傳播路徑,不得不對流通環節管制十分嚴格,限制生豬、豬肉流通(也因現階段無更好辦法),以後疫區的劃定可以以傳播範圍、主要道路來劃分。

5、 對嚴格檢驗合格的冷鮮肉、凍肉應予以特批放行,以平滑缺豬地區的豬價。

6、 對運豬車、運鮮肉凍肉的車輛進行註冊制,每批次檢驗檢疫消毒。所有消費的豬肉產品要進行可追溯。

五、推薦標的:週期反轉,龍頭當先

我們認為如果非洲豬瘟持續爆發,禁運政策持續到半年(虧損一個完整的肉豬生長週期),產區養殖戶將面臨資金斷裂風險,疊加今年上半年持續低迷的豬價、宏觀層面去槓桿帶來的資金緊張,以及疫情不斷髮展導致的恐慌情緒,三重壓力導致豬週期反轉極有可能提前反轉。站在當前時點,我們思考下一年豬價走勢,有以下觀點:

1、由於年初豬價暴跌,行業補欄積極性降低,二季度開始大量淘汰落後產能,疊加春節備貨季節性因素,我們認為年前的豬價將維持不錯水平(尤其是銷區,產區會洗牌一段時間,而之後也會迎來暴漲)。

2、非洲豬瘟8月開始爆發,目前已經有18個省市禁止調運生豬,若產區持續洗牌,豬價可能在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迎來反轉。

對應到推薦標的,我們第一推薦仍然是溫氏和牧原,建議關注天邦股份。

1、牧原股份:工業化養殖龍頭,週期與成長共振

我們認為公司的核心邏輯在於持續領先的成本優勢和出欄量的確定性快速增長,確定性源自於兩種擴張模式的貢獻。第一種是常規的自籌資金模式,另外一種是表外擴張模式。常規自籌資金模式貢獻了公司過去幾乎所有的出欄增量,也將是公司未來出欄增長的主要力量。這種模式看重的是公司要素儲備和管理水平。表外擴張模式(5+模式)是公司在精準扶貧的大背景下探索出來的能夠實現貧困戶、合作社、政府、銀行、龍頭企業共贏的扶貧新模式,可幫助公司迅速擴大養殖規模。此外,還有央企扶貧基金的8億參股牧原發展子公司,應付賬款證券化等多元融資方式,可以在週期低點進行佈局,實現穿越週期的成長。

作為農業板塊最受關注的成長型公司,牧原股價自2014年上市以來已經翻了6倍,出欄量增長了2.9倍(2017年),曾兩度實現單年淨利潤超過建司以來的總和(2011、2016),並且公司未來還有能力再現這個場景,在整個週期行業的歷史中十分罕見,正是因為超強的逆勢成長性和巨大的市場容量造就的“奇蹟”。截止2018年中,公司產能1700萬頭,預計年底達到2200萬頭,按照明年1800萬頭出欄量計算,假設按照2016年單頭盈利746元計算,得到利潤134億,對應當前市盈率3.66倍,處於歷史底部區間。

2、溫氏股份:背靠兩廣市場,盡享銷區高豬價

在當前產銷區價格持續分化的大背景下,溫氏背靠兩廣市場(區域出欄量1000萬頭),無論未來廣東地區是否爆發非洲豬瘟,其都可以穩坐釣雲臺,盡享銷區高豬價,同時疊加公司不斷擴張的出欄量(18年2200萬頭,19年2700萬頭,20年3200萬頭),產銷匹配的種豬場佈局,以及大幅領先行業的養殖成本(12元/kg),實乃可攻可守的好標的。

3、天邦股份:出欄迅速增長,成本不斷下降

2018年上半年公司出欄生豬118.4萬頭,同比增長168%,能繁母豬存欄16.91萬頭,預計2018-2019年公司出欄生豬分別為200萬頭和500萬頭。我們認為得益於其前期收購艾格菲和法國CG打下的良好基礎,疊加管理層養殖決心大,種豬性能優異,公司養殖成績進步顯著,成本不斷下降。如果按照2019年500萬頭生豬出欄量計算,每頭600元,對應利潤30億,而當前公司市值僅60億,向上空間較大。

附:

1、我國生豬產業流通環節發展歷程及現狀

生豬在主產區和主銷區之間的長途運輸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機制作用的結果,是為了適應我國居民對熱鮮肉和冷鮮肉的消費偏好,這種流通,一方面為生豬主產區擴大了銷路,解決了生豬產銷矛盾,同時在應對生豬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穩定生豬產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生豬銷區居民吃上新鮮肉,屠宰企業擴大經營創造了條件;但另一方面,也必須看到生豬大量長途販運也帶來一些值的很重視的問題,如疾病傳染,損耗,成本加大,食品安全與安全問題等。本次非洲豬瘟的爆發,或將是行業規範化運作的轉折點。

(1)我國生豬產銷區形成歷史及發展趨勢

(I)五大生豬主產區和三大生豬主銷區

取消生豬派購,開放經營,1985年後我國生豬產業開始大發展。20世紀90年代之前,我國生豬產業流通體制經歷了從初期的市場調節、自由購銷(1949-1954年)到計劃經濟時代統購統銷階段(1955-1984)再到市場經濟體制轉軌背景下的自由流通階段(1985年)的發展演化。在這個過程中,農民和政府為市場參與主體。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我國豬肉在1985年前增長緩慢,生豬和豬肉產品極其短缺。1985年之後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制定了《關於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 、《關於調整生豬購銷政策的價格的方案》決定取消生豬派購,生豬開放經營,實行合同訂購和市場採購以及有指導的議購議銷,統購統銷政策被打破。中國的生豬產業由此開始了大發展。

我國生豬和豬肉主產區及主銷區的形成和所處政治文化經濟背景息息相關。我國生豬和豬肉主產區和主銷區的形成,是隨著轉軌過程中我國區域間經濟的社會的變化發展而形成的。同時,主產區和主銷區也在不斷變化之中。計劃經濟時期,我國生豬產不足銷,豬肉憑票定量供應。豬肉主銷區是北京,天津、上海和東北等地,主要以掉波動白條豬肉和分割肉為主,但也有部分活豬調運。20實際50年代,為保證對蘇聯出口,也曾將生豬從吉林、遼寧、河北等地調到哈爾濱加工後出口。

五大生豬主產區和三大生豬主銷區。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區域、省際生豬流通不斷髮展。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國家公路、鐵路交通的而快速發展,流通地域不斷從本地向外地擴展,逐漸形成了五大生豬主產區和三大生豬主銷區。具體而言,五大生豬主產區主要分佈在大興安嶺、太行山、秦嶺、橫斷山脈以東的五大地區,即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西南地區(四川盆地)和華南地區。這些主產區多為平原和盆地,且具有人口密集,糧食產區的特點,其形成與各地自然資源稟賦、各地區生豬生產比較優勢密切相關。而生豬主銷區可以分為三大板塊: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

產銷區根據流通成本呈對應關係,區域優勢各不相同。概括而言,西南主產區對應的主銷區是珠三角地區,華北主產區對應的是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長江中下游主產區對應的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華南主產區對應的是珠三角地區,東北主產區對應的是環渤海地區。這種對應關係主要取決於流通成本。就流通成本、飼養成本和疾病風險控制因素而言,五大主產區的競爭力表現為:西南和華南地區的飼料成本較高,競爭力較弱;長江中下游和華北地區的疾病風險控制力較弱;東北和西南地區的流通成本較高,競爭力較弱。總體而言,當前的流通成本相對穩定,而飼料成本和疾病控制成本較高,西南地區在流通成本和飼料成本方面都較高,但隨著產業從東部地區想中西部轉移,並在總部和西南部聚集,加上該地區自身人口眾多,該的確有演化為生豬主銷區的可能性,隨著飼料成本的上升,中西部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生豬主產區呈現轉移趨勢。

(II)三大因素影響生豬主產區的形成與佈局,具有比較優勢區域將不斷髮展

影響生豬主產區形成與佈局的重要因素是:飼料原料的供應,土地資源,生產基礎。

飼料原料供應與生豬生產成正相關關係。在生豬出欄數排名前十的地區中,黃淮流域(主要包括山東、河南、河北)、四川盆地(主要包括四川)是玉米、大豆的主產區;河南、湖北、江蘇這屬於長江中游水稻主產區。而隨著“玉米-豆粕”型配方飼料的推廣,東北地區的生豬生產已經出現了進一步發展。

土地資源影響著生豬產業的區域佈局。生豬養殖的額規模化發展及其對環境的影響,都加大了對土地資源的依賴和需求,2007年生豬出欄排名前十的區域中,四川、河南、山東、河北和雲南的耕地面積也在全國前十位,就土地資源而言,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都具備生豬產業的發展優勢。

生產基礎還需與環保結合。就生產基礎而言,在出欄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四川、湖南等7個省份的區域上都大於1,山東、河南、何必的區位商則小於1.上海、天津、北京、廣東、浙江等地的生產基礎較好,但是由於上述飼料原料的供應、土地資源與排汙的額壓力,其生產適宜向山區或者周邊地區轉移。而廣西、福建、貴州、海南、遼寧、雲南、山西等地具備一定的生產基礎,可以承接發達地區生豬產業的轉移。

養豬大省多為人口大省,比較優勢將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我國生豬主產區主要分佈在黃河、長江流域、華北和華南地區。五大主產區為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西南地區(四川盆地)和華南地區。這些地區多為平原和盆地,且具有人口密集、糧食產區的特點。而生豬主銷區可以分為三大板塊: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其成因主要在於飼料資源、勞動力資源以及消費市場的導向。我國生豬產業的區域分佈主要特點是養豬大省都是人口大省,而沒有完全按照生豬養殖的比較優勢分佈。例如,四川、河南、湖南這三個養豬靠前的省份都是人口大省,而具有比較優勢的東北三省生豬年出欄量在全國所佔比重卻較小。這種情況也在不斷變化,未來,生豬產業向具有比較優勢明顯的地區轉移是生豬產業區域結構該調整的重要方向。

(2)四種流通方式,企業規模越大,層級越小

居民消費習慣傾向熱鮮肉,疊加交通運輸更加發達,生豬運輸越來越多。改革開放以來,生豬生產快速發展,豬肉產銷區仍不平衡,再加上居民豬肉消費結構的變化,由冷凍肉轉變為熱鮮肉、冷卻肉。隨著國內高速公路網路的建成,全國公路四通八達,運輸快捷方便,生豬長途運輸越來越多。異地屠宰量越來越大,豬肉運輸量越來越少。僅以生豬大省河南來說,每年一半以上要經過長途運輸運往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城市。湖南、湖北、四川、河南、廣東等即是主產區也是主銷區,湖南還是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的生豬主供應區。東北地區隨著生豬由銷區躍居成產區,也進入大量活豬長途運輸的行列。

生豬收購與運輸是生豬市場流通的第一環節,是促進產銷銜接的重要紐帶。其行為主體是生豬經紀人和豬販子。目前全國各地都活躍著一批從事生豬收購交易的豬販子和經紀人,數目眾多,在一些縣、市、鎮,經紀人和豬販子成為散養生豬購銷的主要力量,小規模的豬販子每天販運量100頭以內,收豬範圍一般在本縣甚至本市;中等規模豬販子每天販運量在100-200頭,收豬範圍一般在本縣甚至本市,他們一般是為大中城市定點屠宰企業收購生豬;大型豬販子每天販運量在200頭以上。範圍不固定,在各地都有其經紀人,這些大型豬販一般為大中城市的大型屠宰企業服務。

通過調查發現,我國生豬養殖戶飼養生豬幾乎全部通過販運商進入流通領域。大中型規模養殖場這一佔比為50%左右,企業化經營程度較高的養殖場逐步轉向與一些屠宰商簽訂合同進行直接銷售,如江蘇雨潤集團採購生豬60%來自販運商,40%來自合同戶。當前我國生豬產業的流通方式主要有四種,分別適用於不同規模的養殖場和批發中介。

其中第一種模式中小散戶採用較多,散戶一次出欄生豬數量少,且地理位置較分散,出欄時間不確定,經常兩三家才能裝滿一車,運輸成本較高,因此對豬經紀的依賴較高。然後豬販子將豬賣到屠宰場進行屠宰加工,屠宰場再將白條肉賣給豬肉批發商,在批發分銷到各個集貿市場零售,最後消費者採購消費。這種模式在20世紀90年代乃至2000年以前都是主要的生豬流通方式。

隨著城市化、城鎮化的發展,超市逐步引入並越來越普及,第二種、第三種以超市零售替代集貿市場的流通方式也逐漸普及。特別是規模大的生豬養殖企業可能選擇一體化經營,將生產、運輸的環節內部化,從而減少流通環節,第三種流通模式,即從養殖場到屠宰場、再到超市或集貿市場、消費者的流通方式,有可能成為發展趨勢。

隨著生豬產業集中化的發展當前一些一體化的大型農牧企業集團逐步出現,養殖、屠宰、運輸等環節都由一家大的企業集團經營,並且直接與超市掛鉤,出現了第四種流通模式。比如吉林華正農牧業集團,山東銀寶食品有限公司以及陝西楊凌本香農業產業集團等。這種模式因消費者對其品牌信賴度高,也將會越來也普遍。

具體到屠宰環節,由於待宰的存在,屠宰流通也分為3種模式。對於自行採購生豬的屠宰加工企業,其收入主要來自白條肉收入及內臟等豬下水收入,成本主要包括生豬收購成本、加工費用、營銷費用以及財務成本等。屠宰加工具有規模效益,一般而言,屠宰量越大,單位成本越低。根據最終產品的銷售方式和產品所有權,屠宰流通存在三種模式。

1、自宰自銷模式。屠宰場收購生豬,屠宰加工成白條肉或分割肉等,再銷售給批發商、超市、終端餐飲或者團體客戶;

2、代宰模式。一些定點屠宰場採取代宰方式,只收取代宰費生豬的收購由經銷商來負責;

3、混合型模式。屠宰企業既有代宰業務,也自宰自銷。

(3)生豬流通領域成本收益格局

生豬販運行業的風險高、回報也高。生豬收購、運輸的過程中發生的費用相對固定,主要包括經紀費、檢疫費、臨工費、集並費、運費、損耗等。豬販子支付給生豬經紀人經紀費;檢疫部門收取生豬檢疫費;豬販子通常需要僱工幫助結算、押車、裝車等,進而產生臨工費;豬販子每次販運的生豬,多來自不同的養殖場,統一裝載到大型貨車上,這個過程將產生集並費;生豬從養殖地運至屠宰場將產生運費;生豬在運輸的過程中可能出現死亡或減重的現象,因此產生損耗,減重率在1.5%左右。總的來說,除了生豬收購費用之外,損耗和運費是收購、運輸過程中的主要費用。2012年經紀人介紹每頭生豬的收益大致在5元/頭,收益相對穩定,風險最低。生豬販子販運每頭生豬的平均收益在20元左右,利潤較低,但是其週轉率高,且資金回收時間較短,一般是屠宰企業收到生豬後,先預付一部分貨款,待第二天豬肉賣掉後,就將剩餘款項劃入豬販子的銀行賬號。豬販子的投資回收較快。所以,生豬販運行業的風險高、回報也高。

豬肉流通各環節利潤分佈,零售端最高,收購端最穩定。總體而言,生豬產業鏈各環節整體處於微利,販運、屠宰和批發環節利潤相對穩定,零售環節在整個產業鏈中利潤所佔比重最大;生豬產業流動環節的利潤相對穩定,相對於生產領域而言,流通領域具有較大的彈性,最大的成本來自生豬收購,超過80%以上,因此活豬價格越低,其成本利潤優勢越明顯。而且流通領域經營者可以在短時間內調整自己的業務量,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市場行為使流通環節的利潤量得到自發調節,從而使得流通領域的利潤相對穩定。2012年生豬產業的收購、屠宰、銷售等流通環節的淨利潤綜合在190-220元/頭,其中零售環節的利潤佔比最高,佔流通總利潤的45%-71%;屠宰環節的利潤水平居中,平均佔20%左右,收購環節的利潤佔比最低,在12%左右,但相對穩定。具體到各個地區,就販運環節而言,沿海地區獲利最高,達到33.11元/頭;西南地區獲利最低,僅為22.42元/頭。

2、2005年以來非洲豬瘟全球感染國家概覽

3、溫氏牧原非洲豬瘟壓力測試

為測試上市公司在遭遇非洲豬瘟情況下的極端損失,我們選取牧原和溫氏為測試標的,以10萬頭標準一體化豬場為測試對象。結果發現牧原和溫氏受非利潤將分別減少8000萬和3000萬。溫氏因為可以通過借調仔豬等方式保證農戶的正常生產經營,維持低於正常水平的利潤,因而遭受的損失較小。但是撇開苛刻的假設條件,實際情況下牧原受到的損失將遠低於此,我們認為現實環境中牧原不幸遭遇非洲豬瘟,對利潤的影響應該在5000萬以內。

(1)牧原股份:疫情影響公司出欄節奏,實際可影響利潤4000-5000萬

核心假設:(i)2017年牧原股份生豬(含仔豬)完全成本為1076元(高於當前成本),我們仍作為當前生豬完全成本;(ii)10萬頭豬場公司存欄結構為50000頭,仔豬1.5萬頭,成長豬1.5萬頭,育肥豬1.5萬頭,對應成本分別為母豬1400元/頭,仔豬300元/頭,成長豬900元/頭,育肥豬1243元/頭。(iii)牧原肉豬完全成本為11.3元/kg,出欄均重110kg。(iv)無論公司是否養豬,部分成本項仍要支出,我們稱之為剛性費用,主要包括人工費用(650萬/年)、所有的折舊費用(1230萬/年)、財務費用(430萬/年)和其他費用(1450萬/年),合計3760萬/年。(v)後備母豬成本900,之後母豬每年成本支出4000元。

經歷階段:如果公司10萬頭一體化豬場不幸感染非洲豬瘟,未來的1年零11個月時間公司將會經歷5個過程:消毒(6周)-空欄(6個月)-哨兵動物(2個月)-母豬後備(4個月)-懷孕&肉豬出欄(9個半月)。在不同的過程,其對應的支出項與支出金額如下。

1、消毒:所有生豬全被撲殺,成本合計4364.5萬。發生非洲豬瘟後,牧原的補償可以來自兩個渠道,第一是保險公司,按照保險協議規定,牧原所有生豬都可按照成本理賠,對應金額4364.5萬;第二是國家撲殺補貼,每頭生豬補償1200元,對應金額6000萬。考慮到公司購買保險時國家已經予以補貼,故按照第一種收入計算,即公司在撲殺過程中素有損失都由保險公司賠償。另外在這個過程中公司不能飼養生豬,但是仍有剛性支出3760/12*1.5=470萬。

2、空欄:剛性費用支出。3760/12*6=1880萬

3、哨兵動物:在再次飼養前,需要先投放哨兵豬,以發現潛在的二次感染,若哨兵豬在2個月之後沒有感染,則養殖場可以重新投入飼養。期間的費用支出主要是剛性成本和飼養哨兵動物費用。假設投入了哨兵動物1000頭,支出124.3萬,剛性成本支出3760/12*2=627萬,合計支出751.3萬。中性來看,哨兵豬售賣按照1500元計算,收入150萬。

4、母豬後備:引入後備母豬,飼養4個月後即可轉為能繁母豬。期間的費用支出主要是剛性成本和飼養後備母豬費用,其中飼養後備母豬費用為(900+4000/12*4)*5000=1117萬,剛性成本為3760/12*4=1253萬。

5、母豬懷孕+肉豬出欄:這個過程主要支出為肉豬飼養完全成本。11.3*110*50000=6215萬,按照1500元/頭售價計算,銷售收入7500萬。

極端情況下非洲豬瘟使豬場利潤由5000萬降至-3000萬,但實際影響遠小於此。綜上,我們計算可以得出如果一個10萬頭豬場感染非洲豬瘟,公司將有1年11個月的時間無生豬出欄(哨兵豬不算),為維持豬場在此期間正常運轉極端情況下需要籌備的現金流約8000萬。在這個過程中豬場合計支出1.5億,收入1.2億。最終虧損3000萬。如果沒有非洲豬瘟,按照1500元/頭的銷售價格,豬場在這23個月中將盈利約5000萬,即導致豬場利潤減少8000萬。但是我們認為,拋開我們極端情況下的假設,公司在現實情況中遭受到的損失將遠低於此,因為公司剛性費用當中的人工費用(650萬/年)、財務費用(430萬/年)和其他費用(1450萬/年)都與公司規模迅速擴張息息相關,如果遭遇非洲豬瘟,這部分可調節空間很大,對公司利潤的實際影響也會降至4000萬-5000萬之間。

(2)溫氏股份:借調仔豬保障農戶順利生產,利潤降低約3000萬

核心假設:(i)2017年溫氏股份生豬(含仔豬)完全成本為1418.8元(高於當前成本),我們仍作為當前生豬完全成本,用於計算剛性成本;(ii)公司10萬頭豬場公司存欄結構為5000頭種豬,仔豬1.5萬頭,為母豬1400元/頭,仔豬300元/頭。(iii)溫氏肉豬完全成本為11.97元/kg,出欄均重120kg。(iv)無論公司是否養豬,部分成本項仍要支出,我們稱之為剛性費用,主要包括人工費用(972萬/年)、所有的折舊費用(618萬/年)、財務費用(0萬/年)和其他費用(696萬/年),合計2640萬/年。(v)後備母豬成本900,之後母豬每年成本支出4000元。

經歷階段:如果公司一個年出欄10萬頭的種豬場不幸感染非洲豬瘟,未來的1年零11個月時間公司將會經歷5個過程:消毒(6周)-空欄(6個月)-哨兵動物(2個月)-母豬後備(4個月)-懷孕&肉豬出欄(9個半月)。但是與牧原不同的是,我們認為即使溫氏種豬場被迫關閉,但是其與合作農戶的飼養關係仍然會繼續,公司將會通過外調仔豬或者其他方式來滿足農戶的仔豬需求,假設仔豬因為外調增加了100元/頭的成本。我們可以推算出公司在未來1年零11個月的收入&支出的變化為:

1、在前四個階段,公司需要支付剛性成本為:2640*13.5/12=2970萬。

2、23個月對應多增加的仔豬成本為:100*10*23/12=1917萬。

3、撲殺補貼。所有生豬全被撲殺,成本合計1150萬。和牧原不同的是,溫氏給自己所有的種豬購買了保險,仔豬沒有購買,因此將會按照國家撲殺補貼進行補償,故溫氏將得到的補貼是1400*5000/10000+1.5*1200=2300萬。

綜上,我們計算可以得出如果一個年出欄10萬頭種豬場感染非洲豬瘟,將使得公司支出增加6037萬,導致利潤減少3737萬。相比於牧原的自繁自養一體化模式,公司+農戶模式可以在種豬場被迫撲殺之後,還能通過借調仔豬等方式保證農戶正常生產,雖然會適當提高成本,但是維持了生產的持續性,能夠持續的創造利潤。

4、疫情解鎖時間對行業影響

瀋陽作為我國第一例非洲豬瘟疫情爆發市,其封鎖解除(何時解除,達到什麼條件接觸,如何操作)不僅對其他疫區具有風向標的作用,對目前調運格局持續時間也至關重要。因此我們在各疫區疫情發生時點的基礎上,假設瀋陽疫區自身具備解除封鎖的條件(不考慮周邊省份的影響),按照各省疫點爆發時間間隔進行推演,當瀋陽解鎖14天后,河南生豬產品調運將解除封鎖;35天后,全國生豬產品調運恢復正常;41天后河南、山東、湖北等生豬調出大省調運解禁;51天后,所有省份生豬調運恢復正常。通過對比各個關鍵時間節點全國生豬調運情況,我們發現瀋陽解鎖後的第41天全國流通才會出現顯著改善。不過由於後續形勢尚不明朗,要重點關注河南省、安徽省以及湖南省(調出大省&多省交界)疫情發展情況。

5、山東省致從業人員的三封信

山東作為全國第一個主動自發暫停向省外調出生豬的養殖大省,第一個與浙江形成產銷聯動格局的定點供應大省,其在2018年9月24日發佈的《致廣大生豬養殖場(戶)的公開信》、《致全省各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的公開信》和《致全省各生豬販運經紀人的公開信》中提到的具體舉措很有借鑑意義。

(1)致廣大生豬養殖場(戶)的公開信

8月初以來,遼寧、河南、江蘇、浙江、安徽、黑龍江、內蒙古相繼發生18起非洲豬瘟疫情,給生豬產業造成嚴重威脅。為做好我省非洲豬瘟防控和生豬生產,現告知如下:

一、全省暫時關閉生豬交易市場,暫停向省外調出生豬(不含種豬,下同),暫停從省外調入生豬,暫停時間到我省全部相鄰省份解除疫情封鎖為止。確需跨省調運種豬的,每頭種豬均需提交有非洲豬瘟檢測資質的實驗室出具的檢測合格報告。違規調運,一律扣押並作無害化處理。

二、建立健全養殖檔案,加強動物防疫條件建設,提升飼養管理和生物安全水平,認真執行強制免疫、異地調運落地報告、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和消毒滅源等各項動物防疫制度。

三、不得到餐飲企業等餐廚廢棄物(泔水)產生單位收集餐廚廢棄物(泔水),不得從餐廚廢棄物(泔水)收集運輸、處置企業購置餐廚廢棄物(泔水),禁止使用餐廚廢棄物(泔水)飼餵生豬。

四、加強糞汙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配套建設糞汙貯存、處理、利用設施或者委託第三方處理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對糞汙代為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

五、嚴格環境消毒,對出入養殖場及生產區的人員、車輛、物品等要嚴格落實消毒措施。採取隔離防護措施,儘量避免生豬與野豬、鈍緣軟蜱接觸。

六、實行封閉管理,對豬群實施全進全出飼養管理,嚴禁參觀和閒雜人員進出;新進生豬應隔離觀察,確定健康後方可混群飼養。

七、養殖場(戶)出售或運輸生豬前,要主動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如委託經紀人申報檢疫的,應當提供委託書和申報材料。

八、養殖場(戶)一旦有豬隻出現高熱、嘔吐、腹瀉、便血、體表發紺等症狀併發生急病急死情況的,要及時向當地獸醫部門報告。

九、為了保障您的豬場安全,請將上述措施告知周圍3公里以內的其它養豬場(戶)。

做好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是廣大養殖場(戶)應盡的義務和職責。讓我們攜手同行,共同為防控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2)致全省各屠宰企業的公開信

8月初以來,遼寧、河南、江蘇、浙江、安徽、黑龍江、內蒙古相繼發生18起非洲豬瘟疫情,給生豬產業造成嚴重威脅。為做好我省非洲豬瘟防控和生豬生產,現告知如下:

一、鼓勵各生豬屠宰企業推行“集中屠宰、冷鏈運輸、冷鮮上市”模式,加快推進轉型升級,提升生豬就近屠宰加工能力,就近就地收購生豬。

二、禁止從省外調入生豬,禁止從疫區市或者有兩個及以上市發生疫情的省調入生豬產品。違規調運的,一律扣押並作無害化處理。

三、和經紀人簽訂承諾書,嚴禁為運輸生豬換證或者“隔山開證”收購運輸生豬。

四、進廠(場)生豬必須查驗生豬產地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和畜禽標識,不得收購、屠宰無有效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填寫不規範和畜禽標識不全的生豬。發現生豬染疫或疑似染疫的,應當立即向當地畜牧獸醫部門報告,並配合做好封鎖、隔離、撲殺、銷燬、消毒、無害化處理等強制性措施。

五、按照有關標準做好生豬的待宰靜養,加強待宰圈巡查,發現異常情況,採取隔離措施,並及時向當地畜牧獸醫部門報告。

六、嚴格實施屠宰廠(場)肉品品質在線同步檢驗,生豬產品憑“兩章兩證”出廠,確保豬肉質量安全。檢驗中發現疑似非洲豬瘟臨床症狀,脾臟、淋巴結等典型病理變化的,要立即採取控制措施並及時報告。

七、加強屠宰環節病害豬和病害產品無害化處理工作,建立健全處理臺賬,嚴防流出屠宰廠(場)。

八、實施嚴格的消毒制度。對進出屠宰廠(場)的運輸車輛進行徹底清洗、消毒;自覺做好進廠、圈舍、環境、人員的消毒工作。

九、加強對進出屠宰廠(場)外來人員管理,限定活動區域,並定時對廠區巡查,及時處理異常情況。

做好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是我們生豬屠宰企業應盡的義務和職責。希望大家團結一致,共同為防控非洲豬瘟等大動物疫病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3)致全省各生豬販運經紀人的公開信

一、主動到當地畜牧獸醫部門進行備案,定期報告生豬調運期間動物防疫情況。

二、禁止向省外調出生豬(不含種豬,下同),禁止從省外調入生豬,禁止從疫區市或者有兩個及以上市發生疫情的省調入生豬產品。違規調運的,一律扣押並作無害化處理。

三、收購生豬時,受養殖場(戶)委託申報檢疫的,應當提供委託書和申報材料,未經委託不得申報檢疫。省內運輸生豬必須持有效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四、運輸生豬及其產品必須憑檢疫合格證明,裝載前、卸載後對運輸車輛要進行清洗、消毒。經紀活動中,要詳細記錄檢疫證明號碼、運輸車輛號牌、承運人聯繫方式、運載時間、數量、啟運地點、到達地點、車輛消毒以及運輸過程中染疫、病死、死因不明生豬處置等情況。

五、運輸過程中發現病死或死因不明生豬,其屍體及排洩物應當委託途經地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所進行處理,並承擔所需費用。

六、運載生豬的車輛應當具有防止糞尿和墊料等滲漏、遺撒的設施或措施,便於清洗、消毒。對殘留的糞尿、飼料、墊料等廢棄物收集後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不得亂丟亂扔;對裝載籠具、工具用具及車輛徹底消毒,交替使用消毒劑。

七、自覺接受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的檢查,進行消毒和取得簽章後通行。經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的,應當主動出示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八、嚴禁為運輸生豬違規換證或者“隔山開證”收購運輸生豬。

九、運輸中發生不明原因大量死亡、發現走私和收購販賣病豬及其產品的,要立即報告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或獸醫主管部門。

做好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是我們生豬販運經紀人應盡的義務和職責。希望大家團結一致、守法經營,共同為防控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6、非洲豬瘟官方政策文件集

《FAO手冊-非洲豬瘟-發現與診斷中文版》(推薦)

《非洲豬瘟現場排查手冊》(推薦)

《非洲豬瘟防控知識手冊》

《非洲豬瘟防控策略小冊子》

《重大外來動物疫病防控知識掛圖—非洲豬瘟》

《屠宰企業防控非洲豬瘟5落實》

風險提示

生豬價格波動,突發大規模不可控疫病,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宏觀經濟系統性風險,極端氣候災害導致農作物大規模減產推升糧價,上市公司感染非洲豬瘟。

生豬價格波動:2006年以來生豬養殖行業經歷了兩次完整的豬週期,其最低點皆跌破企業成本線。目前行業正處於第三個豬週期右側,若生豬價格長期跌破企業成本線,將會對企業現金流和正常運營造成巨大影響,嚴重可導致企業破產。

突發大規模不可控疫病:生物疫病防疫永遠是養殖企業工作的重點,一旦企業遭遇大規模不可控疾病,將會使企業生物性資產蒙受巨大損失,對企業可持續經營造成巨大影響,嚴重可導致企業破產。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和生物疫病一樣,食品安全是企業質量把控的重中之重,一旦出現食品安全事件,特別是經過媒體曝光放大,將會對企業信譽嚴重影響,動搖企業生存基石。嚴重者如三鹿集團,不僅企業負責人遭刑事拘留,企業資產更是被兼併收購。

宏觀經濟系統性風險:宏觀經濟系統性風險將會在供需兩端對企業造成影響,特別是需求端的萎靡將直接導致企業倒閉潮。

極端氣候災害導致農作物大規模減產推升糧價:生豬養殖成本中,飼料佔比70%,玉米、豆粕、小麥等是飼料的主要構成,若極端氣候災害導致農作物大規模減產推升糧價將大大增加企業養殖成本,如果這種成本不能順暢傳導至下游,將導致企業業績下滑,甚至危及企業日常經營。

上市公司感染非洲豬瘟:因為非洲豬瘟無疫苗防疫,致死率為100%,因此若上市公司感染非洲豬瘟將導致公司大量生豬被撲殺,且需消毒6周,空欄6個月,飼養2個月的哨兵動物,接近有23個月的時間無生豬出欄,對公司的利潤有一定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