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好「雙創」下半場?

作為創業者必須有五個方面的思考:你的客戶是誰,群體有多大?你為客戶創造的價值是什麼?你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同時,了什麼價值?你對失敗的承受能力有多大,從數(戰略)、路(路徑)、人(團隊)三個方面進行思考,去思考接受失敗的底線目的在於避免失敗? 獲得成功後能不能做到不忘初心,始終如初?

9月13日,在由海創匯聯合青島高新區舉辦的“創新發展生態賦能—2018中國創新發展創業生態論壇”上,海爾集團總裁周雲傑提出了這五個問題,他認為創業者在創業時必須要思考這五個問題。

周雲傑認為對於創業者來說,應該從創業前,創業中,創業初見成果等不同階段進行創業的相關思考,探尋應有的發展戰略與路徑。

從2014年“雙創”出現以來,中國雙創已經經歷了接近4年的發展時間,一些跡象展現出雙創正在進入“下半場”,同時這一“下半場”對於創業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創偉業董事長鄭偉鶴表示,今年創業投資的股權融資和股權投資情況,已經從2017年高位下滑,尤其是最近前一段時間。二級市場的情形也出現變化,2017年阿里巴巴、騰訊股價連創新高,中國新經濟達到頂峰,但今年騰訊的股票已經從500元跌至300多元,阿里也出現了一些的下跌。在鄭偉鶴看來,對於未來的創業者而言在企業服務上仍然存在一些機會,這個市場的關鍵在於是否具有能夠為大企業服務的核心技術以及落地的產品。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高德紅外董事長黃立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在黃立看來,掌握核心技術應該是創新全局的首位,掌握了核心技術也就掌握了整個行業的源頭和命脈,企業才會有一個比較寬的護城河。

這也意味著,對於新的創業者而言,創業的技術門檻在不斷提高。這一點在該次論壇的頒獎環節得到了體現——該次論壇為“2018創客中國創新創業大賽軍民融合和專題賽全國總決賽”進行了頒獎。按照經濟觀察網的梳理,獲獎的12個項目中絕大部分圍繞新材料、無人機等硬科技項目展開。

劉長文在當天的論壇中表示,海創匯上的項目類別也正在出現類似的變化,創業者更聚焦產業創業和科技創業,同時,創業者本身和創業機構也在發生變化。

“從這麼多年走過來看,不論是從創業者還是創業的機構都有很大的變化,從加入到我們的創業者,第一創業者的身份有很大的變化,之前可能是以草根創業,大學生創業居多,現在資深創業者越來越多,企業的高管或者是連續創業者加入到我們的平臺上越來越多”,劉長文表示。

三一創投創始人陸犇在當天的論壇中提出了類似的觀點。“草根創業越來越少,未來草根創業是件很難的事情,因為你創業的空間是越來越小的。比如說消費升級,零售,有巨頭企業在,你做創業實際上很難成功; 像這種情況導致我的創業者一定要具備一定的產業資源,想法要相當成熟。比如現在孵化器裡做得比較好的,往往這裡面有大企業來的高管出來創業,有在行業裡本身就有一定地位的創始人,某一個區域,某一個行業的創始人出來創業,這種創業的成功率比較高,因為他對市場的想法非常清楚 。”

這樣的背景下,一些依託於大型企業產生的創新平臺發揮出日漸重要的作用,其產業實力和資源實力能夠為創業者提供更有力的幫助,同時其生態本身也是創業生長的肥沃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