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不「旺」,爲什麼不再討年輕人喜歡

旺旺不“旺”,為什麼不再討年輕人喜歡

提起旺旺,你會想到什麼?

除了永遠翻白眼的旺仔logo,賣了20多年的旺仔牛奶,還有那句“魔性”廣告語:“三年六班李子明同學,你媽媽拿了兩罐旺仔牛奶要給你”。

首創造出旺仔牛奶、旺仔小饅頭、旺仔雪餅等多款爆品的旺旺。將於2019年迎來30歲的生日。但最近幾年,面對新產品推廣乏力 ,市值縮水,品牌形象老化等諸多問題,不再年輕的旺旺,已經走到了轉型的十字路口。

旺旺不“旺”,為什麼不再討年輕人喜歡

從2014年開始,旺旺的“旺季”不再,連續三年業績下滑。2016年集團實現總收入197.10億元,較2015年衰退7.9%。2014年集團的巔峰時期,市值一度超過1500億港元。不到兩年,市值蒸發千億港元。2018年6月5日,旺旺更新了財年年報,分別發佈了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的新財年年報以及截止2018年3月底的15個月的業績情況。報告顯示,旺旺2017年新財年(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營收達到202.74億元。同比去年增長6.16%,但毛利率較前一年同期下滑至43.1%。

造成旺旺連續業績下滑的真正原因,除了宏觀經濟下行給各行各業造成的影響以外,打靶營銷團隊以多年深耕快消品行業經驗來看,主要因素還是旺旺沒能快速換擋、提速造成。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切入研究:

旺旺不“旺”,為什麼不再討年輕人喜歡

首先,老產品的品質不能滿足消費理念升級的市場環境。

以旺旺以前的爆款產品旺仔牛奶來看,旺仔牛奶的工藝屬於調味乳製品,它的主要消費人群是小學生。隨著健康理念的升級,家長對孩子的休閒零食管制越來越嚴格,越來越挑剔。這種經過復原和調味的乳製品在很多家長看來都屬於不健康的乳飲料,加之以伊利、蒙牛為代表乳業巨頭也不斷深入開發更多品類、品味,消費人群的產品。對非乳業為主業的乳飲料等生產企業造成很大的衝擊。畢竟在消費者看來,專業乳製品企業生產的乳飲料要比跨行多元化的食品企業生產乳飲料更加專業,而且有更加豐富的品類和產品供消費者選擇。

非乳製品企業的乳飲料產品基本都在下滑狀態,比如哇哈哈的營養快線曾經是哇哈哈的爆款產品,然而最近幾年下滑嚴重。可口可樂公司推出的果粒奶優曾經風靡一時,目前市場的能見度已經很低。

旺旺不“旺”,為什麼不再討年輕人喜歡

另外,旺旺另外一款爆款產品雪餅,堪稱為旺旺的看家產品。旺旺雪餅尤其以春節大禮包最為代表,一度成為兒童過年的新年禮品包。但是,市場環境再變遷,競爭者在推陳出新。整個餅乾行業早已出現了增長的瓶頸,被蒸蛋糕,薯片,米果等侵蝕市場。旺旺雪餅也在所難免。春節孩子的禮品也更加豐富,旺旺雪餅也不再受寵。

旺旺不“旺”,為什麼不再討年輕人喜歡

其次,旺旺品牌形象老化,品牌傳播理念陳舊。

旺旺品牌旗下的產品其主流消費人群是兒童,中小學生為主。然而,旺旺的品牌傳播理念還處在80、90後的童年時代。

我們還以2017年雙十一前夕旺旺推出的“病毒”廣告為例。“三年六班,李子明老師,你的媽媽拿了了8L旺仔牛奶要給你!”10多年前,旺仔牛奶的搞怪又浮誇的廣告讓人記憶深刻,成為經典。也正是這支廣告,極大推動了旺仔牛奶的銷量。2017年雙11前,旺旺再次請來廣告中的男主角為旺仔牛奶拍攝廣告《李小明長大了》,以原班人馬還原了舊廣告中的經典情節。時隔多年,李子明同學變成了李子明老師,生於80年代、90年代的旺旺忠實消費者也長大了,他們已不再是旺旺產品的主力消費人群,然而,這則懷舊廣告也沒有激發00後,10後的購買慾望。

旺旺不“旺”,為什麼不再討年輕人喜歡

第三,旺旺推新不利。

在老產品增長出現瓶頸以後,旺旺著手新產品推廣。旺旺於2018年4月,以“我年輕我咖啡”為口號將邦德咖啡二度推向市場。廣告已投放至湖南衛視及各大衛視。邦德有拿鐵、美式、黑冰咖三種口味。其目標消費群為18~35歲學生、白領及司機等需要精神高度集中人士,以及運動愛好者。與2003年相比,新款邦德咖啡依然是相同的品牌標語,相似的廣告套路、熟悉的“尬舞”動作。這是旺旺一次換湯不換藥的“炒剩飯”之舉。除了邦德的咖啡,旺旺還有“老將”在陸續派出。比如,今年7月推出的功能飲料“剎”與“超剎”。這款產品曾在2015年進行市場投放,但隨後淡出市場。在2017年,旺旺推出了48款產品,還在旺旺天貓旗艦店以“你沒吃過的旺旺”專欄羅列出眾多新品,但這近50款新品裡目前難以看到爆款的痕跡。

旺旺不“旺”,為什麼不再討年輕人喜歡

關注一下,打靶商學院每期一篇深度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