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惊讶!某欧陆列强海上力量竟一度不如同期中国!

赤影 战舰世界

又黑奥匈

说起19世纪的欧洲列强,大家可能会想起英、法、德、俄等国凭借坚船利炮不断侵略落后国家的恶劣行径。在我们印象中,这些多次发动过侵略战争的列强无论哪个方面都是当时的中国难以匹敌的。然而,令人震惊的是,二流列强中,多多少少都有比不上清朝的方面。以奥匈帝国为例,其巡洋舰质量就一度比不上北洋水师同类舰船。

令人惊讶!某欧陆列强海上力量竟一度不如同期中国!

【图1:与一流列强相比,奥匈的海军有些不上台面】

1870年,奥匈打造了第一款近似于巡洋舰定义的蒸汽军舰,一般称为兹里尼(Zrinyi)级侦报舰。该级舰排水量1350吨,安装了一台1000马力的蒸汽发动机,最大航速达到11节,装备4门150毫米炮及2门66毫米舢板炮。紧接着,奥匈又于同年建造了拉德茨基(Radetzky)级护卫舰,这里的护卫舰仍然继承了风帆时代的定义,大概是二等或者三等战斗舰的含义。拉德茨基级满载排水量约为4000吨,装备1台3000马力左右的发动机,最大航速为13.4节,主武器为15门150毫米炮。后来在1876年,奥匈又建造了一艘2660吨的轻护舰(同样为风帆时代定义)塞达(Saida)号,配备一台1800马力发动机,航速可达12节,装备11门150毫米炮。这些舰船是奥匈海军早期的尝试,最多也就能分类成无防护巡洋舰,基本就是把原来的风帆舰安了个发动机而已,整体技术水平较低。

令人惊讶!某欧陆列强海上力量竟一度不如同期中国!

【图2:兹里尼级侦报舰】

令人惊讶!某欧陆列强海上力量竟一度不如同期中国!

【图3:拉德茨基级护卫舰,注意与日后的同名前无畏舰区分】

令人惊讶!某欧陆列强海上力量竟一度不如同期中国!

【图4:塞达号轻护舰,后来奥匈有一艘同名巡洋舰】

在19世纪70年代,世界上曾经流行过一阵鱼雷巡洋舰热潮。这种军舰一般大的2000吨小的不到1000吨,装备小口径速射火炮,并安装新式鱼雷武器,追求高航速与灵活性,从而近身用鱼雷击杀敌舰,其作战目标和地位有点接近后来的驱逐舰。1878年,奥匈也开始打造自己的鱼雷巡洋舰,定名为萨拉(Zara)级。萨拉级排水量为850吨左右,最大航速超过14节,装备4门87毫米主炮,以及3根350毫米鱼雷发射管。虽然萨拉级排水量很小,火力也不强,但却是奥匈巡洋舰的起始之作,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令人惊讶!某欧陆列强海上力量竟一度不如同期中国!

【图5:萨拉级鱼雷巡洋舰】

在鱼雷巡洋舰之后,世界上又掀起了一股撞击巡洋舰风潮。撞击巡洋舰是总结了1866年利萨海战中的经验而设计出来的,采用高速设计并在舰艏安装一个撞角,必要时可以有效撞沉敌舰。我国北洋水师中的超勇、扬威号就属于撞击巡洋舰。奥匈的第一款撞击巡洋舰黑豹(Panther)级于1885年服役,排水量1550吨,最大航速18节,主武器为2门120毫米炮及4根350毫米鱼雷发射管。黑豹级虽然航速快,但火力实在是太贫弱了。1888年黑豹级的升级版虎(Tiger)号巡洋舰服役,她将120毫米主炮数量提升到4门,排水量也增加了100吨。总体来说,奥匈的撞击巡洋舰质量比较差,比中国从英国买来的两艘超勇级要弱不少,在全欧洲也算是比较低级的。

令人惊讶!某欧陆列强海上力量竟一度不如同期中国!

【图6:黑豹号撞击巡洋舰】

经过将近20年的摸索,奥匈终于大致摸清了近代巡洋舰的技术特点,打造出了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皇帝(Kaiser Franz Joseph I)级防护巡洋舰。该级舰的排水量不到4000吨,最大航速19节,装备2门238毫米主炮、6门150毫米副炮、10多门小口径近防炮以及4根400毫米鱼雷发射管。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皇帝级的火力配置比较接近主流的装甲巡洋舰,但防护性能只有穹甲巡洋舰的水平,这体现了奥匈帝国造舰水平与一流海军强国的差距。值得一提的是,该级舰于19世纪90年代初入列服役时,北洋水师的经远级装甲巡洋舰已经服役数年。该级舰虽然比经远级重了1000吨,但整体战斗性能还不如后者。其238毫米主炮射速较慢,精度也差,而且采用一前一后布置,战斗效率较低。更要命的是,经远级的主装甲带厚度在200毫米以上,而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皇帝级装甲最厚处才有90毫米,差距是明显的。

令人惊讶!某欧陆列强海上力量竟一度不如同期中国!

【图7: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皇帝号】

整体来说,奥匈帝国海军发展的水平相对较低,其巡洋舰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比不上英、德等一流海军强国,甚至面对以外购舰为主的中、日海军都难说有优势。但是,奥匈帝国的海军舰船也是自己一点一点研究出来的,有着自己的风格与特点。随着之后几艘装甲巡洋舰以及岑塔(Zenta)级轻巡洋舰的发展,奥匈巡洋舰也迎来了巅峰时刻。

令人惊讶!某欧陆列强海上力量竟一度不如同期中国!

【图8:岑塔号轻巡洋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