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氧吧—重溫黨史第二百零四期

“品重柱石”王荷波

“他是一個信念極其堅定的人。革命早期,事業能不能成功,完全是一個未知數。很多人因為害怕、猶豫走向了歧路,而他則到臨犧牲的那一刻依然十分堅定,並留下遺囑‘希望黨組織教育我的子孫不要走與我相反的道路’。”王荷波的侄孫王飛說。

在眾多為國捐軀的革命英烈中,王荷波的名字也許鮮為人知。然而,這位中國工人運動的先驅、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他的人生經歷、他對中國革命的貢獻、他“品重柱石”的共產黨員本色卻永垂青史。

王荷波,原名王灼華,1882年出生於福州。1916年,王荷波考入津浦鐵路南段的浦鎮機廠。192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浦口黨小組成立,王荷波是負責人之一。在他的組織領導下,很快成立了浦口鐵路工會。王荷波嚴以律己,公私分明,從不亂花大夥一文錢,深得工人群眾的信賴。在他40歲生日時,工友們送他一塊大紅綢,上面寫有“品重柱石”四個大字。

1923年1月底,王荷波代表津浦路鐵路總工會籌備組到鄭州出席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隨後又組織津浦路沿線工人舉行罷工,有力地支援了京漢鐵路工人的二七大罷工。

1923年6月,王荷波赴廣州出席黨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並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9月,王荷波被增補為中央局委員。

1925年1月,王荷波在上海參加了黨的四大,當選為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同年2月,王荷波當選為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委員長;5月,當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

1926年2月主持召開了全國鐵路總工會第三次代表大會。5月出席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繼續被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

1927年3月,王荷波與周恩來、羅亦農等一道組織領導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5月,黨的五大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選舉產生了中央監察委員會,王荷波當選為首任主席。

1927年八七會議上,王荷波當選中央臨時政治局委員,並擔任北方局書記。會後,被派往北京領導北方黨的工作,他擬定了工人武裝起義計劃,秘密建立北京總工會,發展會員。由於叛徒出賣,王荷波於10月18日被捕。

1927年11月11日,王荷波被軍閥張作霖下令槍殺,壯烈犧牲,時年45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