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读帖是学习书法基础的基础?

千千千里马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题主说得很对,读帖是学习书法的基础。读帖不光是认识文字、理解文辞内容你们简单,关键在于眼力,体现在:1、观察章法特点;2、发掘结构之美;3、发现用笔之妙、4、取法渊源;通过细心观察和、比较、解析,找出其中的法则和个性两个方面,然后再临写才能有的放矢。

(苏轼《答谢民师帖》“余”字)

(王羲之的《普觉国师碑》“余”字)



从大的方面来举例说明,我在临写苏轼行书时,通过观察对比,发现苏轼书法并不是他自己谦虚说的“我书意造本无法”。苏轼的字有他的来源,那就是王羲之,

(苏轼《洞庭春色赋》“破”字)

(王羲之《金刚经》“破”字)

如图;(1)“余”字比较,苏轼《答谢民师帖》中的写法基本上来源于晋王羲之的《普觉国师碑》;(2)“破”字比较,苏轼《洞庭春色赋》中的写法与晋王羲之《金刚经》相似;(3)“藏”字比较,苏轼《洞庭春色赋》中的写法与晋王羲之《集王字圣教序》。


(苏轼《洞庭春色赋》“藏”字)

(王羲之《集王字圣教序》“藏”字)

通过以上发掘:第一,就找到了苏轼取法源头;第二,再结合苏轼书法“用墨丰腴、结字扁平、笔画舒展、天真妩媚”的特点,把握这两点,就找到了一把临习苏轼书法的“钥匙”,加上已有临写王羲之的基础,再来动手临写时就有了着力点。



更多书法技巧与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

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麓风轩


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想学书法,就去问身边的一些人,结果他们很一致的告诉你,去临帖。可是当你真的拿起字帖的那一刻,其实很茫然,不知道该从哪下手。

其实我觉得这个时候首先应该解决的是意识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我们在临帖之前,我们应该明确我们临帖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要从帖中获取什么信息。有了这个意识以后,你在拿到帖之后,就不那么急于去下笔了。

读帖就是一个对字帖进行分析的过程,分析什么呢?

我们刚拿到一本帖,先不要急着去看单字,首先感受一下它的整体气息,是温润典雅还是雄强茂密,在临习时就要把握整体风格,比如把颜真卿的作品临成小家碧玉,多少有些不伦不类。


其次,观察整篇作品里面有哪些地方比较重,哪些地方比较轻,通过这个过程,你对整篇作品的虚实,就有了一个认识,这其实就是已经建立了一个初步的章法意识。

当然,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能分析到的信息会更多,整篇作品里面块面和块面的关系、行和行之间的关系、字和字之间的关系、墨色浓淡枯湿的变化等等。
当然初学者更多的关注点,还应该是笔法,对章法有一个朦胧的认识即可。那么怎么分析笔法呢?每个字、每个笔画如何起笔、行笔和收笔,起笔的角度(方向)、形态(方圆)和方式,行笔的方向和轻重,收笔的方式和方向,以及笔画和笔画之间是如何组合的等等。



再有,就是字法,也称结构。我们都知道,字可以分为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中下结构,还有有包围结构和半包围结构,这是文字学对字的结构的认识。但我学书法的时候,我们的考虑要更深入,比如字的部首和部首、笔画和笔画之间是如何去组合的,字内笔画的分布,笔画的收放状态等等。



砥斋


读帖是书法的基础,我基本是认同这种说法的,因为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字帖,而理解帖无疑就需要读帖,说读帖是学习书法的基础是成立的。

所谓的读帖并不是去阅读字帖上的内容,阅读字帖上的内容属于读帖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说白了,读帖就是去观察理解字帖上的笔画、结构、章法、墨法等等书法里所包含的所有技法,没有读帖,就不可能去临帖、去理解帖,所以说读帖也是临帖的基础。

关于读帖,有很多书法老师建议要拿出专门的时间去练习,把读帖当成一门学习书法的技术训练,通过读帖去更好的理解所学字帖的技法,提高自己的书法欣赏水平,有的老师甚至提出,学习书法要把临帖的时间和读帖的时间进行平均分配,可见读帖的重要性。

其实,我们平时临帖的过程也是读帖的过程,我们在对临字帖的时候,一般会看上一眼字帖然后写一笔,或者看一眼字帖写一个字,这个看字帖的过程其实就是在读帖。

还有一些书法家,到了后期就不临帖了,全靠读帖,被称为“目临”,就是不通过笔墨,用眼睛去临帖,吸取字帖之中的精华,从而指导自己的创作。但是这必须在非常深厚的书法功力的基础之上才行,是书法家后期或者进入瓶颈期以后的一个非常好的提神自己书法水平的方法,但是对于初学者,还是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用毛笔书写上,毕竟对于初学者,更缺的是手头的使用毛笔的功夫。

所以你看,学习书法提高书法审美需要读帖,而读帖又是临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还有些书法家只通过读帖来学习书法,所以说读帖是学习书法的基础,还是基础的基础。



不二斋


读帖是高级阶段的必修。对提升书法认识,加强形体构造,悟通笔法运用,是单纯的临帖所不可能替代的。

初学者的基础,是手的训练。把一本字帖拿去给一个初学者读,没有用。因为他还不具备读帖的能力。就算悟性很高的人,能看出笔毫的运行轨迹,但由于手不能达到心中的境界,理解了,却不能运用。急躁的人说不定因此而对读帖产生怀疑。把读帖当成欺罔之言,不再读帖也是有的。

读帖是基础的提升。很多人总爱谈自己取不到进步,是到了瓶颈期。咱先不讲什么是瓶颈。取不得进步的原因,一是练习方法不对,一是用功不足。初学者头三年,只要把手训练稳定了,笔画的起止弄清楚了,算是有了初步的基础。

书法的学习不复杂,但会耗费很长的时间。技艺的磨练需要精雕细琢。不是给你一个正确的方法,立马就能写出合乎法度的点画来。这个大家一定要清楚。基础的基础,是手的掌控能力。手上有了对毛笔的自如运用,进一步的提高,就需要对心智的训练。心智的训练,就要依靠读帖来完成。

读帖是对字帖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对同样的笔画在不同的字中的应用。点画向背,揖让收放,轻重缓急,顺逆承接……把你能够在字帖中看到的东西记住。在书写时,便把读过的东西释放出来,这就能意在笔先,心中有形。











子衿tjk


首先,读帖的确是学习书法的基础。这里所谓的读,我认为不仅仅是用声音去读,而是用眼睛去读帖,书法的练习不在于你是否能够把帖子的读音读对,而是要用心,用眼去读帖,用心记住所临碑帖的字形,字神,用眼睛去发现一个字笔画的结构,字的神韵所在,这才是读帖的意义所在。

其次,在掌握了单个字的形,神,结构之后,还要去读帖子的整体结构,字与字之间的呼应,行与行之间的变化,一篇帖子里相同的字的不同写法,这些才是读帖的深层次意义所在。

所以当我们临习碑帖达到一定水平之后,读帖的重要性尤为重要,你会发现每次认真的读帖,琢磨字的笔画,结构,通篇的布局都有不同的收获。


海阔天空169058430


学习书法基础基础的基础,首先应该是天赋及兴趣,其次才是欣赏,也就是读帖!所以这种说法还算有根据。

要说一个人对书法发生兴趣,个人感觉是莫名就喜欢上了,没有任何理由。。。后天的影响,现想来是源于绘画罢,自小画画占主头,但写的字也常被别人首肯,后觉画画太费事,故没深探。。。而于今空闲时写写字聊以自慰,也算对自己的天赋有个交待吧!

有了兴趣首先就是欣赏书法作品,有古人也有今人的。心中有了比较,见到了让自己心动的好字,自然就心追手摹了。。。

读帖,首先是被帖中的书法所吸引,是帖中那些美丽的字体与自己的审美产生了共鸣,其次才会尽力想去摹仿,这就是临帖的原始动力。

那么,如何读帖才能步步深入、渐渐做到心手合一呢?

对此古人就有很好的体会:初写字,不必多费褚墨,取古善本细玩而熟观之,既复,背帖而索之。学而思,思而学,心中若有成局,然后举笔而追之,似乎了了于心,不能了了于手。再学再思,再思再校,始得其二三、既得其四五,自是纵书以扩其量。

个人就常在睡前读会儿帖,关灯闭眼后于心中边背诵其文边默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膠葛,台榭参差。仰视则苕遰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伤为妄作。后之揽今,亦由今之揽昔,悲夫!……”如此等等。体会其位置、体会其映带贯气、体会骨力、体会此文之心境……。但前提是必须要能背诵得帖中的文章诗句,而此前提又要必须认懂帖中文字,此前提的前提还必须要搞通文中的意思……。通过这一阶段,相信你不仅可察帖中字形之精义、体会帖中气韵、还能提高古文、识字能力,以至最终提高自身修为。

现今古善本帖众多宜得,固读帖可以博观,不必囿于一碑一帖,博观可拓学书视野,并可将分析、欣赏、记忆融为一体,这可为一捷径。

读帖要细致把玩、要全面、要反复观察。细致就是分析探索;反复研究才能深刻领悟作品的奥妙;全面才能融会贯通。

不少人可能都有这种感觉:一开始并不欣赏的某帖,看久了却越来越有味……。如《兰亭序》不少人认为其笔法飘忽,结体粗率,章法凌乱……。但为何古今有如此多人崇拜,有什么深趣呢?这就要常读帖,等你读久了,就知道为什么“兰亭”古今少有人企及了。就如我们交友,一开始难于结交的朋友,最后却结交的时间越长久。。。

读帖其实说难也难,说易也易:难在于悟,易也在于悟。但一切的质变都源于积累,难之处也在于持之以恒。因而“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读千赋而后能赋”,要能见识广博,知道源流,熟后自然能变,是而能自取师资也。临帖亦然,读帖也亦然。。。!




临池管窥


谢谢好友千千千里马的邀请!

关于读帖是学习书法的基础之问题,前几天我曾经回答过。如果题主有兴趣的话,请到我的“个人主页”浏览。我的个人主页里面全是关于书法学习方面的答题。

以下图片中的内容就是关于学习为什么要读帖方面的内容。

关于读帖,我谈一点个人的经验。

我的做法是,临帖前必读。有人可能是拿起笔就临写,我却是在临写前必读帖。比如,当天要准备临写哪一页,或者是临写哪些字,都要事前把那一页、那些字的用笔、点画布局,结构特点,认真读上几遍,然后才下笔临写。实践证明,这个办法是切实有效的,这叫不打无准备之仗。其次,就是上班,也随身带一本常习的字帖,坐在车上时,也时不时地拿出来读上一读。另外,在出差的时候,也不忘带上一本字帖,得空就读,得空就临写。


中州耕牛堂主


我举双手赞同“读帖是书法基础的基础”这一观点。

很多人学书法,一起步,直接临帖,也就是照着字帖写,那不是临帖,是拿着毛笔抄字帖。试想,把所有的前期基本功训练科目都跳过去了,还有什么书法基础可言?


比如,执笔法、运笔法、笔画、结字法、读帖法、临摹法,等等,法度、法理、法则,这些全然不顾,本应该在正式进入临摹之前,先把这些常规技法要领掌握了练熟了才行,然后,再临帖就轻松了,顺乎自然,水到渠成的事儿。

可是,他们却不情愿这么做,赚麻烦。殊不知,没有按照系统的训练套路逐项做下来,等于自己给后续训练工作埋下了诸多隐患,于是,临不像、写不好……所有的麻烦全来了,此起彼伏,按下葫芦起来瓢儿,又不知所措。


之所以有些人认为,练书法没有十年二十年工夫不行,是他们自讨苦吃。不学书法原理,不懂理论常识,又不按〈书法训练操作规程〉进行,怎么能优质高效? 把时间浪费了!

关于读帖问题。读帖不是简单的看看字帖就拉倒了!要懂得读帖的目的是悟法~识法~懂法过程,为下一步临写做准备。

那么,读什么呢?重点是揣摩笔法特点、笔画写法、字法特征,及其这三大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但是,往往初学者不会读,也看不懂,记不住。怎么办呢?试写! 借以验证读的对不对,分析判断的对不对。如图:


这时候的写,不是临帖,而是专门为了验证原帖的笔画、字形到底怎么写出来的? 只有这样通过书写体验,方能领悟原作技法精要。

请大家想一想? 我讲的有道理吗?当今书法界谁这么做了? 不会读,读不懂,怎么能做到形神兼似?


其实,除了上述我讲的试写法之外,读帖的具体作法还有很多,例如: 划空法、划沙法、指摹法、晌拓法等。

总之,读帖是书法入门的开始,也是通往临帖的必经要道,即不能轻视,也不要省略……

以上是我的教学心得。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信息,会有惊喜。谢谢支持!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6f107aaa221a780a091cd3f63f68c587\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楚阳天下1


读帖实际上就是品字!象说文解字一样,把作为一种艺术、一种快乐、一种态度、一种形象、一种形式用心、用一种科学的思维定势去思考、去理解这个字的文化内涵、社会性的、思想性的内外关联!……我也是一个书法爱好者!……所谓读帖是这样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