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妙用,你会纸上谈兵吗?事后诸葛亮你用到极致了?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是贬义的,所以说一个人经常用“纸上谈兵”来概括喜欢有计划的人,总之是不好的事儿。

然后,一大票人就用这个借口,因为“纸上谈兵”,所以连“纸面上成立”都不做了。

“一个作战计划想要成功,必须首先在纸面上成立它”——雅各布 凯斯 UNSC“秋风之墩”与“伊洛魁”舰长

我想,在你身边说出这句话的人,一定会被说成“纸上谈兵”。很显然,绝大多数人都混淆了纸上谈兵和纸面上成立的界限,又或者说,纸上谈兵是对纸面上成立的方案,失败之后的一种“马后炮”的“事后诸葛亮”。

”纸上谈兵“的妙用,你会纸上谈兵吗?事后诸葛亮你用到极致了?

很显然,凯斯舰长说的一点错也没有。如果一件事在纸面上都不能成立,那么事实运作中就更不可能。

只有纸面计划被现实条件打破,更改后的胜利,而没有彻底没有纸面计划而成就的胜利。

至于说赵括“纸上谈兵”,其实很显然是因为他根本没做好“纸上”工作,走了“娱乐性兵书”的尿性。

事实上时至今日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都是古代留下来的“娱乐性兵书”,其水平大概相当于今天的《舰船知识》《兵器知识》差不多,而不是专业期刊。

看过真正期刊的人都明白,这些时候纸面是最多的。

后勤补给线,最重要的水源都给忘了,这很显然在纸面上更本不能成立啊。所以赵括的故事告诉我们的,不是用这些东西可以做“正义的嘲讽”,而是更应该明白,对于关键节点一定要考虑到,别想着通过兵书上的某个例子,或者片面的例子,或者片面的“纲要”,来制定行动方略,特别是不要把手段当目的。

说的简单点,意思就是不要为了一个“必杀技”或者自以为是“必杀技”的东西,去忽略其他别人显而易见能给你吃“必杀”的东西。

给别人来一个决定性攻击,是可以的。但必杀技是不存在的。

可以这么说,一切纸上谈兵的人,最大的特征是:整个计划为了一个必杀技,而且这个必杀技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但是这些人会不惜暴露大量无法控制的致命弱点来去完成一个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

赵括其实就是这个思路,必杀技是居高临下,但居高临下的目的是击溃敌军。但赵括很显然整个布局就是为了居高临下……

这就好比女人和你说“我们去开房吧!”你却说“不行,得先去吃饭,然后看电影,逛街。”

认为一定要××才能××所以我只要追求××而不用管目标就行了,注定孤独一生。

所以纸上谈兵,和纸面上成立的最大不同,我们搞清楚了。

那么“变化总比计划快”,那计划还有什么意义呢?

计划其实有3个意义,而且是最主要意义,不能达到这三个意义,计划等于还是没搞好。

1:明确自身和伙伴的技术实力。

2:明确自身资源,最主要的资源是时间,很大程度上是人力成本。

3:明确必达阶段性目标,以及确定什么时候可以改变阶段性目标,由谁决定。如果出现异议而且无法调和,相关人员的退出处理方案是什么。

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三条里面,都不包含“知彼”的内容。

很多人要说了,诶呀,紫阳大叔果然纸上谈兵啊,对手都不了解。

事实上很多人就死在这儿。

有实战经验的人,不管是军事家,创业者,还是一个吊儿郎当的泡妞的,但凡真的参与过实际操作的,都非常明白——计划中包含的对手考量,特别是先期计划中就考量很多对手,尤其是具体考量推测对手的内容越多,整体成功率越低。

这也是三个主要原因。

1:你先期判断不准,任何对手对别人的策略,不会完全一样。你就算是神算子,这种斗争趋向,也只能在逐步交手中慢慢摸清楚,慢慢明确。

2: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且你这么搞个计划,你要是有合伙人,大家都去想对手了,可是这在运筹阶段不重要。你丫还没吃饱就想着去和比尔盖茨赛富了,就算你能保持冷静,估计你的伙伴都成天做白日梦去了。

3:大哥,你从开始就说的那么清楚,人多嘴巴也多,迹象也明显。大兴土木的呼啦啦过去了,哪个白痴对手看不出你在准备对付他哪个弱点?等你傻了吧唧终于老牛拉破车开干了,人家早就堵死缺口,或者埋伏你了,你信心满满的上去就被人揍的连二姑都不认识了。

甭管你判断的对不对,人家一巴掌呼死你是肯定的,裤裆都被人看见了,你有18厘米又如何,直接敲你蛋蛋,让你回家过儿童节。

所以一个全面计划,一定是针对己方实力展开的,不是针对对手展开的,针对对手展开的计划,是在一线指定的战术计划,最多是战役计划,是独立于你的整体计划的。

你的整体计划中,最多对你的对手有个大致估量即可,超过你整体计划五分之一,就不科学了。

其实预测对手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大多还是种艺术(特别是实力对等),但制定计划是一个科学过程,所以要按照科学定量的套路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